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素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 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GA)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花突变体归于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GA途径.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条件下,这些途径通过一些主要的整合基因如SOC1、FT、LFY等实现了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开花时间 整合途径
下载PDF
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健 徐金相 +12 位作者 孔英珍 纪振动 王兴春 安丰英 李超 孙加强 张素芝 杨晓辉 牟金叶 刘新仿 李家洋 薛勇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2-1088,共7页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数为每株系1.38个。部分T1代和T2代植株表现出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下胚轴长度、根长度、植株大小和颜色、叶子颜色和形态、开花时间、种皮颜色及结实情况等。对数个代表性突变株系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表型是由于T-DNA的插入造成的,而且这些突变体中包括前人发现的AP2和AGAMOUS的等位基因。由于T-DNA标记或相邻的基因可被XVE系统诱导性的激活,或被T-DNA破坏导致功能缺失,该突变体库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鉴定功能缺失性和功能获得性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诱导性激活 突变体 T—DNA XVE
下载PDF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小菁 萧浪涛 +12 位作者 董爱武 王台 钱前 漆小泉 陈凡 杨淑华 顾红雅 陈之端 姜里文 白永飞 孔宏智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52,共59页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持续稳步发展,表现在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主流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稳中有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期刊逆风出行,进入研究性期刊世界前三甲行列。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稻(Oryza s...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持续稳步发展,表现在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主流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稳中有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期刊逆风出行,进入研究性期刊世界前三甲行列。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稻(Oryza sativa)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信号识别机制的研究和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入选2016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植物科学,特别是以水稻为代表的作物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在水稻组学(如基因组和转录组等)资源和技术平台的建立、重测序的开发及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调控网络的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如揭示了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的"去抑制化激活"机制、从分子水平上阐释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和广亲和性基因S5的作用机理及发现了控制水稻耐冷的基因组位点),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该文对2016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与读者共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6年
原文传递
细胞分裂素:代谢、信号转导、交叉反应与农艺性状改良 被引量:23
4
作者 邓岩 王兴春 +1 位作者 杨淑华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8-498,共21页
在高等植物中,细胞分裂素通过对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调节而广泛参与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在过去的10余年,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在阐明细胞分裂素的代谢、转运与信号转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关于细胞分裂素与其它信号途... 在高等植物中,细胞分裂素通过对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调节而广泛参与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在过去的10余年,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在阐明细胞分裂素的代谢、转运与信号转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关于细胞分裂素与其它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的广泛交叉反应也受到了人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现有的知识,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是通过磷酸基团在一个双元组分系统之间的系列传递而完成的,该过程被称之为“磷酸接力传递”(phosphorelay)。细胞分裂素与其它信号途径的互作可能也主要是通过双元组分系统链接的。双元组分系统中目前已知的主要信号元件不仅表现出功能冗余性,同时在调控特定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时也具有特异性。本文在对细胞分裂素的代谢与转运过程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对其信号转导以及与其它信号途径间交叉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讨论,并展望细胞分裂素研究对重要农业性状改良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信号转导 双元组分系统 交叉反应
下载PDF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淑华 王台 +11 位作者 钱前 王小菁 顾红雅 姜里文 陈之端 白永飞 孔宏智 陈凡 萧浪涛 董爱武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72,共57页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中国植物生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高等植物PSI与捕光天线的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 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中国植物生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高等植物PSI与捕光天线的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水稻感知和耐受寒害机制、乙烯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等。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植物科学领域有两项成果入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因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药物新疗法的开创首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标志着中国植物化学和中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受到国际高度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中国植物科学从跟踪、并行,逐渐迈入领跑学科发展的方阵。该文对2015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5年
原文传递
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种康 王台 +10 位作者 钱前 王小菁 顾红雅 姜里文 陈之端 白永飞 杨淑华 孔宏智 陈凡 萧浪涛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2-459,共48页
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高速稳步发展,表现在具有原创意义的高质量论文迅速增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如水稻(Oryza sativa)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水稻代谢遗传调控、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及农业与环境生物学等取得了大量重要... 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高速稳步发展,表现在具有原创意义的高质量论文迅速增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如水稻(Oryza sativa)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途径、水稻代谢遗传调控、水稻育性的遗传调控机理及农业与环境生物学等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基因组研究从功能到进化、从模式作物扩散到各类经济作物,表现出全方位多维度的整合研究态势。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汇响应机制取得重要进展。Nature等国际学术刊物高度关注中国植物科学特别是水稻生物学研究进展。该文概括性综述了2014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4年
原文传递
2017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凡 钱前 +12 位作者 王台 董爱武 漆小泉 杨淑华 林荣呈 萧浪涛 顾红雅 陈之端 姜里文 白永飞 孔宏智 种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440,共50页
2017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重大成果频出,具体表现在中国植物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平稳上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成果精彩纷呈,如新型广谱抗病机制的发现、水稻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及机制和疫霉... 2017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重大成果频出,具体表现在中国植物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平稳上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成果精彩纷呈,如新型广谱抗病机制的发现、水稻广谱抗病遗传基础及机制和疫霉菌诱发病害成灾机制研究等。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评选中,有两项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入选。水稻生物学、进化与基因组学和激素生物学等领域学科发展突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从事高等植物与代谢途径调控分子网络研究和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的李家洋院士的研究成果"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荣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开创性贡献标志着中国植物科学在该领域的国际科学前沿居于引领和卓越地位。该文对2017年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旨在全面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7年
原文传递
分离鉴定拟南芥开花调控基因Flowering Locus D(FLD)的一个新等位突变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瑞强 张素芝 +2 位作者 孙姝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495-2500,共6页
高等植物的开花是由植物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控制的.在拟南芥中,控制开花的几个主要的遗传位点已经被鉴定.拟南芥FloweringLocusC基因(FLC)通过作用于自主途径抑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FLC的表达能被FLD抑制,而后者编码... 高等植物的开花是由植物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控制的.在拟南芥中,控制开花的几个主要的遗传位点已经被鉴定.拟南芥FloweringLocusC基因(FLC)通过作用于自主途径抑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FLC的表达能被FLD抑制,而后者编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的一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FLD等位突变体fld-5.遗传分析表明,fld-5(Wassilewskija生态型)和前人报道的fld-3和fld-4(Colombia-0生态型)是等位突变体.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fld-5在FLD编码区有一个移码突变,从而导致其可读框的提前终止.在fld-5突变体中FLC的表达显著增加,因此可能导致该突变体呈现出异常的晚花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FLC fld-5 开花
原文传递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已知的简单性与未知的复杂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郑丙莲 张素芝 +2 位作者 孙加强 邓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85-891,共7页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通过调节细胞分裂与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信号可能采用一种类似于细菌和真菌中的双元组分系统,通过在不同的组氨酸磷酸蛋白激酶和效应分子之间连续传递磷酸基团而完...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通过调节细胞分裂与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信号可能采用一种类似于细菌和真菌中的双元组分系统,通过在不同的组氨酸磷酸蛋白激酶和效应分子之间连续传递磷酸基团而完成其转导过程.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异常活跃的相互交叉反应,同时细胞分裂素受体及其下游众多关键组分明显存在功能冗余的现象.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阐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网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信号转导 简单性 复杂性 植物生长发育 双元组分系统 生理功能
原文传递
2023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凡 顾红雅 +12 位作者 漆小泉 林荣呈 钱前 萧浪涛 杨淑华 白永飞 陈之端 丁兆军 王小菁 姜里文 种康 王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7,共17页
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2年大幅提高,在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叶绿体TOC-TIC超级复合物结构,作物高产、耐逆及抗病机制,葡萄和柑橘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现代玉米、谷子和马铃薯种质... 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2年大幅提高,在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叶绿体TOC-TIC超级复合物结构,作物高产、耐逆及抗病机制,葡萄和柑橘属植物的起源和传播,现代玉米、谷子和马铃薯种质资源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和“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3年度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了30项有代表性的重要进展,梳理了植物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23年
原文传递
2022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淑华 钱前 +12 位作者 顾红雅 漆小泉 林荣呈 陈凡 王小菁 萧浪涛 白永飞 姜里文 王雷 陈之端 种康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2022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1年显著增加,在防止“多精受精”分子机制,胞外pH感受器,叶绿体蛋白运输通道结构,作物高产、优质、耐逆、抗病及共生固氮机制,被子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起源和演化机制,甘蔗和玉... 2022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1年显著增加,在防止“多精受精”分子机制,胞外pH感受器,叶绿体蛋白运输通道结构,作物高产、优质、耐逆、抗病及共生固氮机制,被子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起源和演化机制,甘蔗和玉蜀黍种质资源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及调控新机制”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2年度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简要介绍了30项有代表性的重要进展,梳理了植物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态势,进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研究和服务国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22年
原文传递
水稻HSPs诱导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孔湉 +2 位作者 傅鸿仪 刘根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73-179,共7页
水稻HSPs在37—40℃开始启动合成,在43℃合成量最大。43℃处理0—9.5小时,可诱导合成两组共18种HSPs。第一组8种HSPs在热激后立即启动合成,其分子量大于50kd;第二组10种HSPs在热激处理3.5小时才启动合成,所有低分子量HSPs都集中在这一... 水稻HSPs在37—40℃开始启动合成,在43℃合成量最大。43℃处理0—9.5小时,可诱导合成两组共18种HSPs。第一组8种HSPs在热激后立即启动合成,其分子量大于50kd;第二组10种HSPs在热激处理3.5小时才启动合成,所有低分子量HSPs都集中在这一组。我们认为,HSPs合成的多级调控主要受处理时间制约,而与高于热激诱导临界温度之上的温度变化无关或关系不大。mRNA体外翻译的结果表明水稻热激mRNA是在热激后新合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热激蛋白 诱导合成 热激mRNA
下载PDF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红雅 +12 位作者 漆小泉 杨淑华 陈之端 钱前 林荣呈 王雷 萧浪涛 王小菁 陈凡 姜里文 白永飞 种康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33,共15页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增加,在植物发育、耐逆、系统进化和作物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增加,在植物发育、耐逆、系统进化和作物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和"提高作物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新机制"两项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0年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简要介绍了30项代表性的重要进展,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发展态势,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下阶段的研究,服务国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20年
原文传递
2019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漆小泉 +12 位作者 林荣呈 钱前 顾红雅 陈凡 杨淑华 陈之端 白永飞 王雷 王小菁 姜里文 萧浪涛 种康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2019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在光生物学、植物抗逆和分子进化等若干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生命科... 2019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在光生物学、植物抗逆和分子进化等若干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抗病小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评述了2019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及展示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9年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应答低温信号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凡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植物具有复杂而精巧的机制以适应各种逆境。最近,中国科学家在水稻(Oryza sativa)感受冷信号的分子机理、冷信号感应分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的演化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磷酸化调控冷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 植物具有复杂而精巧的机制以适应各种逆境。最近,中国科学家在水稻(Oryza sativa)感受冷信号的分子机理、冷信号感应分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的演化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磷酸化调控冷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等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胁迫 信号感受与转导 驯化 水稻 拟南芥
原文传递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前 漆小泉 +13 位作者 林荣呈 杨淑华 董爱武 陈凡 萧浪涛 顾红雅 陈之端 白永飞 王小菁 王雷 姜里文 种康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5-440,共36页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 2018年中国植物科学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科学家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加,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和果蔬等经济作物研究在国际上已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若干领域已从'追赶'状态跨越到'领跑'地位。该文对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和报道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展示中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8年
原文传递
2021年中国植物科学重要研究进展
17
作者 陈凡 顾红雅 +12 位作者 漆小泉 钱前 杨淑华 陈之端 王雷 林荣呈 姜里文 王小菁 萧浪涛 白永飞 种康 王台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2021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0年显著增加,在雌雄细胞识别与受精、干细胞命运决定、菌根共生、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氮磷养分利用、先天免疫、作物从头驯化与基因组设计等方面取得... 2021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比2020年显著增加,在雌雄细胞识别与受精、干细胞命运决定、菌根共生、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氮磷养分利用、先天免疫、作物从头驯化与基因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21年度我国植物科学研究取得的成绩,简要介绍了30项重要进展,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态势,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植物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21年
原文传递
拟南芥抗凋亡突变体fbr136的分离鉴定与分析
18
作者 孙姝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以及防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umonisin B1(FB1)是一种真菌毒素,是鞘脂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神经酰胺合酶(ceramide synthase)的竞争性抑制剂....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以及防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Fumonisin B1(FB1)是一种真菌毒素,是鞘脂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神经酰胺合酶(ceramide synthase)的竞争性抑制剂.FB1在动植物细胞中均能够诱导PCD.为了探索植物PCD的机制,通过筛选拟南芥抗FB1的突变体,分离鉴定了11个fumonisin B1resistant(fbr)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这些突变体分别是由9个相同或者不同的遗传座位突变造成的.对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突变体fbr136进行了详细的表型分析和初步遗传定位.fbr136对其他PCD诱导剂,例如H2O2或paraquat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而且在fbr136突变体中FB1不能正常诱导PR1基因的表达,说明fbr136突变体PCD的发生可能受到阻碍.硝基四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T)染色表明,FB1处理fbr136突变体后产生和积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比野生型植物显著降低,暗示其抗凋亡表型可能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推测FBR136可能是FB1在诱导PCD过程中,从鞘脂含量变化到活性氧积累变化这一途径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fbr136被定位于染色体Ⅲ上,与以往鉴定的抗FB1突变基因的定位都不同,因此,FBR136可能是FB1诱导PCD信号途径中的一个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FB1 fbr136 鞘脂 活性氧
下载PDF
植物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立超 詹妮 +2 位作者 李彦莎 冯健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7-502,共6页
S-亚硝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是指一氧化氮(NO)基团共价连接至靶蛋白特定半胱氨酸残基的自由巯基,从而形成S-亚硝基硫醇(SNO)的过程。S-亚硝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各有机体中,通过改变蛋白质生化活性、稳定性、亚细胞定位... S-亚硝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是指一氧化氮(NO)基团共价连接至靶蛋白特定半胱氨酸残基的自由巯基,从而形成S-亚硝基硫醇(SNO)的过程。S-亚硝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各有机体中,通过改变蛋白质生化活性、稳定性、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机制而调控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在蛋白质S-亚硝基化检测分析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生物素转化法(biotinswitchassay),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封闭未被修饰的自由巯基,进而将被修饰的SNO基团特异地还原为自由巯基并使用生物素将其特异标记。被生物素标记的半胱氨酸残基(即被修饰位点)可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或质谱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该文详细描述了植物蛋白质样品的体内和体外生物素转化法的实验流程,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S-亚硝基化 生物素转化法 植物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转化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体系优化(英文)
20
作者 毕政鸿 李哲 +12 位作者 王志秋 戴雪梅 方家林 黄华孙 林位夫 LARDE TLudovic MONTORO Pascal CARRON Marc-Philippe LECLERCQ Julie 牟金叶 杨晓辉 李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7-1146,共10页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L25(56)优化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5.0 mg/L卡那霉素筛选经过转化的愈伤组织;采用GUS瞬时表达检测方法评价6个因素即预培养时...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L25(56)优化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5.0 mg/L卡那霉素筛选经过转化的愈伤组织;采用GUS瞬时表达检测方法评价6个因素即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乙酰丁香酮(AS)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6个因素显著影响橡胶树长期培养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优化条件为:预培养0d,菌液OD600为0.7,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时间5d,AS 200 μmol/L,共培养温度25℃.在此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转化频率.经过4~6个月的筛选,获得17个GUS染色阳性的易碎愈伤组织系.经PCR和反转录PCR分析转化愈伤组织,进一步证实uidA、nptⅡ、AtMYB118基因已被整合到愈伤组织基因组中并表达.培养获得1539个胚状体,其中164个为转基因胚状体,转化频率为10.6%;最终获得4株转AtMYB118基因植株.[结论]优化获得可行有效的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可为其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AtMYB118基因 反转录PCR 易碎胚性愈伤组织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