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维莫司联合吉西他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1
作者 谭春莲 +1 位作者 李晓明 马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与吉西他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U2932细胞株的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为DLBCL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依维莫司、吉西他滨对U2932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与吉西他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U2932细胞株的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为DLBCL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依维莫司、吉西他滨对U2932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两药的IC50,利用Compu Syn软件计算两药的联合指数(CI)。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对U2932细胞凋亡的影响。碘化丙啶(PI)单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对U2932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对通道蛋白p-m TOR、p-4EBP1,抗凋亡蛋白MCL-1、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影响。结果: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对U293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效应(r=0.465,0.848;0.555,0.796)。根据Compu Syn软件计算,依维莫司联合吉西他滨抑制U2932细胞增殖在24 h、48 h和72 h的CI<1,具有协同作用。10 nmol/L依维莫司、250 nmol/L吉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处理U2932细胞48 h后,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维莫司联合吉西他滨作用细胞后凋亡率较单药明显增强(P<0.05)。依维莫司、吉西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与对照组比较均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时,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更高(P<0.05)。依维莫司联合吉西他滨组可以显著下调p-m TOR及效应蛋白p-4EBP1的表达,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Survivin及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P<0.05)。结论:依维莫司和吉西他滨可协同抑制U2932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CL-1、Survivin蛋白表达协同诱导细胞凋亡,通过下调Cyclin D1蛋白表达协同阻滞细胞周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抑制剂 依维莫司 吉西他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163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抗体表达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春莲 李晓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自身抗体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3例成人IT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自身抗体表达及预...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自身抗体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63例成人IT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自身抗体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63例中,治愈114例,未治愈49例。自身抗体表达阳性48例,女性阳性率为36.3%(37/102),高于男性的18.0%(11/61);年龄≥60岁患者阳性率为41.9%(18/43),高于年龄<60岁患者的25%(30/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自身抗体、是否应用丙种球白与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依次为自身抗体阴性(OR=0.142,95%CI:0.060~0.336)、应用丙种球蛋白(OR=8.062,95%CI:2.429~26.763)、出血评分低(OR=6.235,95%CI:1.905~20.402)。结论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表达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自身抗体、是否应用丙种球蛋白、出血评分是影响成人ITP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自身抗体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淋巴瘤HBV感染差异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春莲 李晓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来源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差异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初诊296例B-NHL、96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55例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HBV感染相关资料,计算HBV在B-NHL...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来源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差异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初诊296例B-NHL、96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55例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HBV感染相关资料,计算HBV在B-NHL、T-NHL、HL中的感染率,分析HBV感染在全国一般人群、B-NHL、T-NHL、HL之间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HBV感染与B-NH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B-NHL患者HBsAg阳性率(26.4%)高于全国一般人群(7.2%)及T-NHL(11.5%)、HL(10.9%)患者,其HBsAb、HBeAb、HBcAb阳性率亦高于T-NHL和HL患者(P均<0.05)。B-NHL患者不同年龄、不同Ann Arbor分期、不同IPI评分、有无全身症状、LDH升高或正常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HL患者不同Ann Arbor分期、不同IPI评分患者HBV既往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HL患者不同Ann Arbor分期、不同IPI评分、有无全身症状、LDH升高或正常、白蛋白升高或正常之间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NHL患者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率较T-NHL和HL患者增高;合并HBV感染的B-NH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