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按压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安乐 黄强民 +1 位作者 庞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6期89-93,共5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又称肌筋膜炎,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疾病,形成原因包括各种急慢性损伤、营养缺乏、遗传及心理压力等。其临床症状包括自发性疼痛、局部或远处的牵涉痛、关节活动受限及一些自主神经反应,对患者的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又称肌筋膜炎,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常见的软组织疼痛疾病,形成原因包括各种急慢性损伤、营养缺乏、遗传及心理压力等。其临床症状包括自发性疼痛、局部或远处的牵涉痛、关节活动受限及一些自主神经反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灭活触发点是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关键,治疗方式包括针刺、注射、肌肉能量技术及超声等,其中缺血性按压因其非介入性、安全可靠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上,其是通过治疗者手指或借助其它器械对触发点处进行持续按压,依靠力学的作用松解挛缩的结节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本文就缺血性按压的一些相关机制、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按压有着比对照组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与其它治疗方式相比,不同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缺血性按压 触发点、扳机点 综述
原文传递
精准针刺激痛点联合拉伸对大鼠前扣带皮层CREB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强民 +3 位作者 刘琳 阮氏深 徐安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结合静态拉伸对大鼠前扣带回处CREB和p-CREB表达的变化。方法:将6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模型组(M)、激痛点组(D)、非激痛点组(ND)、拉伸组(S)和针刺拉伸结合组(SD),每组各10只。采用腓肠...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结合静态拉伸对大鼠前扣带回处CREB和p-CREB表达的变化。方法:将6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模型组(M)、激痛点组(D)、非激痛点组(ND)、拉伸组(S)和针刺拉伸结合组(SD),每组各10只。采用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建立慢性肌筋膜疼痛激痛点模型,之后分别进行激痛点处针刺、非激痛点处针刺、静态拉伸及针刺激痛点结合拉伸治疗,每周1次,共4周。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和PCR检测大鼠前扣带回处CREB和p-CRE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S组和ND组的CREB和p-CRE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0.01)。与M组相比,D组(P <0.01)、S组(P <0.05)及SD组(P <0.01)的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仅D组的m 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证实精准针刺激痛点联合或不联合拉伸均可抑制前扣带回CREB的蛋白和m RNA水平表达,提示二者水平可能与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的镇痛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激痛点(MTrPs) 针刺 静态拉伸 CREB P-CREB
下载PDF
缺血性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对非特异性颈痛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安乐 黄强民 +2 位作者 荣积峰 吴雪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41-1550,共10页
颈痛是社会中较为普遍的病症之一,全世界人群发病率在16.7%-75.1%[1]。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颈痛与下背痛是造成伤残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2]。在国家《GB/T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颈痛的编码为M54.200[3]。非特异性颈... 颈痛是社会中较为普遍的病症之一,全世界人群发病率在16.7%-75.1%[1]。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颈痛与下背痛是造成伤残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2]。在国家《GB/T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颈痛的编码为M54.200[3]。非特异性颈痛,又称机械性颈痛,是颈痛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定义为没有明确的解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颈部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疼痛[4]。肌筋膜触发点是骨骼肌上可触及的直径为3mm-6mm的结节,对其进行针刺或快速按压会产生局部肌肉跳动,相关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或牵涉痛、肌张力升高、局部敏感性增加等[5]。其中,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触发点相关症状,通常被用来评价各种疗法对触发点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人群发病率 肌筋膜触发点 颈痛 肌张力 牵涉痛 下背痛 相关症状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徐安乐 荣积峰 +4 位作者 黄强民 马彦韬 庞博 吴雪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大鼠模型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钝性打击+离心跑建立触发点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随机...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肌筋膜触发点大鼠模型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钝性打击+离心跑建立触发点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针刺治疗组进行4周的针刺治疗,按摩治疗组则进行4周的按摩治疗。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干预4周后(治疗后)测量4组大鼠的疼痛阈值。第2次(治疗后)疼痛阈值检测完毕后,对4组大鼠进行取材,分别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对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和突触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有14只(93.33%)依然存在触发点,显著高于按摩治疗组治疗后的8只(50.00%),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7只(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大鼠的疼痛阈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P物质/GAPDH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按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治疗组P物质/GAPDH比值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按摩治疗均可缓解触发点模型大鼠的疼痛,有效地灭活触发点,并降低脊髓背角P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疼痛 针刺 P物质 突触素 大鼠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专业运动员躯体疼痛以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5
作者 徐安乐 陈猛进 +4 位作者 黄强民 荣积峰 庞博 薄成志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对重庆市体育局直管8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进行疼痛的相关调查与分析,为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重庆市体育局直管包括田径、武术、跳水、跆拳道、柔道、举重、拳击以及古典摔跤在内的8个运动项目的161名专业... 目的对重庆市体育局直管8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进行疼痛的相关调查与分析,为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重庆市体育局直管包括田径、武术、跳水、跆拳道、柔道、举重、拳击以及古典摔跤在内的8个运动项目的161名专业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触诊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躯体疼痛及肌筋膜触发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运动项目研究对象的疼痛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年龄<18岁的研究对象疼痛发生率为90.91%,年龄≥18岁的研究对象疼痛发生率为91.67%(P>0.05)。运动年限<5年和运动年限≥5年的研究对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8.24%和94.74%(P>0.05)。随着运动等级的提升,研究对象疼痛发生率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运动等级与其疼痛、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存在线性相关(P<0.05)。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存在腰腹部、膝关节疼痛人数在总疼痛人数中占比较高。且在纳入的所有运动项目中,研究对象腰腹部肌肉和股四头肌都存在高的触发点发生率。结论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随着运动等级的提高而增加,而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运动年限的运动员疼痛发生率差异并不显著。运动员疼痛部位与运动专项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腰腹部、膝关节疼痛发生率在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中都较高。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与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疼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流行病学调查 专业运动员
下载PDF
简述保护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6
作者 《新农村(黑龙江)》 2016年第12期143-143,共1页
林业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章着重简述了当前保护林业资源面临的问题以及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林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有效对策 森林 资源 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