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中浅层盖-断组合控油模式及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被引量:49
1
作者 吕延防 许辰璐 +3 位作者 付广 刘乃瑜 守凯 庞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 对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的垂向分布起控制作用的盖层有3套,分别是明化镇组下段泥岩、馆陶组三段火山岩和东营组二段泥岩。由于受到断层的切割,盖层封闭油气的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各盖层封闭油气的断接厚度临界值进行研究,结合断层垂向断穿层位、平面分布以及活动历史等特点,配合油气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上述3套盖层与断层组合的空间匹配控油模式有3种:①下全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②下开中封模式,油气有利于在馆陶组三段盖层之下聚集成藏;③中下有限封盖模式,从下至明化镇组底部皆可能有油气聚集成藏。利用所提出的3种封盖模式,在研究了南堡1-5区块盖层与断层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油气有利聚集层位进行了预测,指出f1-3断裂和f2-12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开中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为馆陶组四段、东营组一段及二段以下的各套地层;f4-48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下全封模式,有利油气聚集层位在东营组二段盖层之下;f13-1断裂控制区域属于中下有限封盖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盖层之下的所有储层均可能有油气的聚集。提出的模式有效地指导了研究区有利含油层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断接厚度 控油模式 油源断裂 盖层 南堡凹陷
下载PDF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任宗孝 王翔 +3 位作者 守凯 杨鲜鲜 杨强强 毕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 由于致密油藏特殊的地质条件,导致在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复杂缝网的出现导致油藏渗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文中基于新建面源函数,首先在准确描述复杂缝网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油藏渗流模型;其次应用"星-三角形"变换方法,建立了复杂缝网内渗流模型;最后依据连续性条件,将油藏渗流模型以及复杂缝网内部渗流模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应用该模型将体积压裂水平井划分了8个渗流阶段,揭示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对关键性参数如:缝网间距、储容比、窜流系数以及压裂区体积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现场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缝网 水平井 缝网内渗流 渗流阶段划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马新民 吴武军 +5 位作者 石亚军 徐丽 郭佳佳 王兆兵 守凯 秦九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9-303,共15页
以柴达木盆地内部最大的正向构造单元和油气富集区——英雄岭构造带为切入点,剖析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分析基础上,借助构造物理模拟、沉积速率分析、构造平衡、油源对比及包裹体分析等手段,讨论英雄岭构造带现今三... 以柴达木盆地内部最大的正向构造单元和油气富集区——英雄岭构造带为切入点,剖析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在钻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分析基础上,借助构造物理模拟、沉积速率分析、构造平衡、油源对比及包裹体分析等手段,讨论英雄岭构造带现今三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构建了英雄岭构造带成藏模式.认为英雄岭构造带现今空间结构与构造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构造形成演化与油气运聚过程高度耦合.英雄岭构造带垂向上发育深层盐下、深层盐间和浅层盐上3个含油气单元,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盐下"低熟早排、源储一体、大面积成藏",盐间"多期调整聚集、断储圈三元控藏"和盐上"深浅断裂接力输导、晚期调整构造控藏".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英雄岭构造带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格局;时间上,英雄岭构造带经历了古始新世—中新世断坳(29.3~23.8 Ma)、上新世早期弱挤压(23.8~7.2 Ma)和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挤压(7.2 Ma~现今)3个阶段;充足的油源供应是油气富集的基础,构造带所在富烃凹陷烃源岩TOC普遍在0.5%~1.0%,R_(o)在0.6%~0.9%;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提供储集空间,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介于6%~15%,浅层碎屑岩孔隙度普遍大于20%;广覆式膏盐层保证油气有效封盖,膏盐岩单层厚度2~25 m,累积厚度超过300 m,叠合面积350 km^(2);深浅断裂充当油气运移高速通道,3000 m以上诱导裂缝带普遍发育;异常压力是油气运聚的动力来源(地层压力系数普遍大于2);源圈时空配置是油气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升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英雄岭构造带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兴齐 守凯 +5 位作者 蔡亚 卢冲 杨鲜鲜 张勇 王伟 史清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604,共12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铀源条件、构造-建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及中新统下油砂山组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是该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区内赛什腾山及绿...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地区铀源条件、构造-建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及中新统下油砂山组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是该区主要找矿目标层位。区内赛什腾山及绿草山铀源条件丰富,发育两翼产状较为平缓的背斜构造及沟通深部烃源岩及浅部砂体的深大断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发育多套稳定的泥-砂-泥结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善。发育潜水氧化带型、潜水-层间氧化带型及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具水化异常、土壤氡气高异常及“两高夹一低”的铀矿找矿标志;铀成矿主要经历了沉积成岩预富集阶段、古潜水-古层间氧化成矿阶段、改造保矿三个阶段。马海背斜两翼斜坡构造带及马仙断裂附近的渐新统上干柴沟组和中新统下油砂山组辫状河河道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发育部位是马海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找矿类型应以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为主,次为潜水氧化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古近系—新近系 马海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飞 王波 +5 位作者 李哲翔 隋国杰 祁文珍 守凯 马进业 成定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6-1507,共12页
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控制要素研究比较薄弱。依据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手段对冷湖各构造带的天然气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储层、构造及成烃演化等,探讨不同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差异及成藏的控制要素... 柴达木盆地冷湖地区不同构造带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控制要素研究比较薄弱。依据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手段对冷湖各构造带的天然气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储层、构造及成烃演化等,探讨不同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差异及成藏的控制要素。研究表明,冷湖地区天然气组分以烃类为主(66%~97%),重烃含量相对较高(2%~11%)。冷湖三号至冷湖五号构造带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介于-46.4‰^-25.4‰之间,冷湖五号至冷湖七号的δ13C1值介于-25.4‰^-42.7‰之间,显示其成熟度存在差异。冷湖构造带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δ13C2)值介于-27.18‰^-30.3‰之间(平均为-28.54‰),古近系—新近系δ13C2值均大于-28‰,指示其主要来源于腐殖型有机质,以煤型气为主,可能混入了少量油型气。不同的供烃凹陷和深浅层阶段性聚集是导致天然气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古近系—新近系圈闭的发育与天然气形成和充注同步,具有晚期动态成藏特点。浅层滑脱逆断裂导致天然气大量快速逸散,储层聚集成藏能力较弱;深层侏罗系源内及基岩不整合面附近发育构造圈闭,且形成时间早,完整性好,有利于早期原生油气藏的形成,指示深层可能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冷湖构造带 天然气成因 阶段性成藏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5 位作者 石杰 蔡亚 卢冲 守凯 王伟 杨鲜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6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油气资源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但目前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等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基于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油气资源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但目前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等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基于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演化特征、烃源岩生排烃史及油气运移输导条件,探讨了研究区奥陶系深层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深层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主要为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形成的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降解气,但西部斜坡带及中部斜坡带西侧天然气为奥陶系早期捕获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原油伴生气;②奥陶系油气藏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改造”和“早期聚油、晚期聚气、多期充注”的成藏特征,油气藏分布受区内不整合面、缝洞体系及断裂构造等因素联合控制,整体呈“东气西油”的分布特征;③晚期天然气主要沿轮古东走滑断裂垂向运移进入奥陶系,沿不整合面及岩溶储层自东向西侧向运移、聚集成藏,气侵强度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的特征。结论认为,奥陶系次生凝析气藏是喜马拉雅中-晚期寒武系-下奥陶统深层/超深层来源的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气侵作用的结果,油气相态多样,指示研究区奥陶系及寒武系深层/超深层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低凸起 奥陶系 深层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及来源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杨鲜鲜 守凯 +2 位作者 谢刘静 蔡亚 张清兵 《青海石油》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对七个泉油田原油样品的饱和烃特征规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个泉油田原油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其咸水湖相有机质来源;Pr/Ph(0.23~0.28)低值,及富含伽马蜡烷,高碳数藿烷系列化合物中呈"翘尾巴"分布模式,即C_(3... 通过对七个泉油田原油样品的饱和烃特征规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个泉油田原油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其咸水湖相有机质来源;Pr/Ph(0.23~0.28)低值,及富含伽马蜡烷,高碳数藿烷系列化合物中呈"翘尾巴"分布模式,即C_(35)>C_(34)>C_(33)等特征,反映其源岩形成于强还原沉积环境。甾烷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规则甾烷中C_(27)高含量(36%~55%)及C_(29)甾烷/C_(30)藿烷均>1.5,表明其有机质生物来源中水生藻类比例较高。C_(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ββ+αα)比值以及Ts/Tm相对低值,均显示本区原油属低成熟原油。而对其含氮化合物咔唑类的总浓度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屏蔽型咔唑与半屏蔽型、裸露型的比值则逐渐增大,预示了七个泉油田原油运移与聚集方向是从东向西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油田 生物标志物 含氮化合物 成熟度 石油运移聚集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8
作者 守凯 杨鲜鲜 +1 位作者 张清兵 蔡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264-267,共4页
通过对七个泉油田原油样品的饱和烃特征规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个泉油田原油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其咸水湖相有机质来源;Pr/Ph(0.23~0.28)低值,及富含伽马蜡烷,高碳数藿烷系列化合物中呈"翘尾巴"分布模式,即C35&g... 通过对七个泉油田原油样品的饱和烃特征规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个泉油田原油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表明其咸水湖相有机质来源;Pr/Ph(0.23~0.28)低值,及富含伽马蜡烷,高碳数藿烷系列化合物中呈"翘尾巴"分布模式,即C35>C34>C33等特征,反映其源岩形成于强还原沉积环境。甾烷系列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规则甾烷中C27高含量(36%~55%)及C29甾烷/C30藿烷均>1.5,表明其有机质生物来源中水生藻类比例较高。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ββ+αα)比值以及Ts/Tm相对低值,均显示本区原油属低成熟原油。而对其含氮化合物咔唑类的总浓度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屏蔽型咔唑与半屏蔽型、裸露型的比值则逐渐增大,预示了七个泉油田原油运移与聚集方向是从东向西的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油田 生物标志物 含氮化合物 成熟度 石油运移聚集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守凯 杨鲜鲜 +1 位作者 李晓宏 强磊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11期177-177,共1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也是国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然而,柴达木盆地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沉积中心大多为烃源岩和多套储盖的组合,储层类型多样。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勘探工...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也是国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基地。然而,柴达木盆地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沉积中心大多为烃源岩和多套储盖的组合,储层类型多样。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勘探工作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十五"计划以来,本着"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勘探方针,经过大家认真解放思想并积极转变观念,依靠新技术新工艺,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成果较为明显,尤其在柴西岩性油藏勘探方面成果较为突出。本文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阐述,介绍了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油气勘探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开发现状 发展趋势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狮子沟油田N1油藏三维地质建模
10
作者 蔡亚 刘俊杰 +1 位作者 石杰 守凯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第12期139-139,共1页
储层三维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非常有意义。本文以狮子沟N1油藏为实例,依据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测... 储层三维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非常有意义。本文以狮子沟N1油藏为实例,依据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测井解释成果和沉积微相研究等的基础上,运用PETREL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构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理 构造建模 相建模 属性建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