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日本鳀幼鱼叉长-体重关系异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文斌 朱海晨 +3 位作者 王雅丽 张亚洲 卢占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32-4538,共7页
为了研究日本鳀幼鱼生长的异质性,本研究根据2019年4—6月在浙江沿岸海域进行专项特许捕捞中采集的日本鳀幼鱼样品,采用拟合广义线性模型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日本鳀幼鱼叉长与体重关系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本次采样的日本鳀幼鱼... 为了研究日本鳀幼鱼生长的异质性,本研究根据2019年4—6月在浙江沿岸海域进行专项特许捕捞中采集的日本鳀幼鱼样品,采用拟合广义线性模型和9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日本鳀幼鱼叉长与体重关系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本次采样的日本鳀幼鱼叉长范围为14~74 mm,平均叉长为33 mm,优势叉长组为21~50 mm;体重范围为0.01~2.96 g,平均体重为0.28 g,优势体重组为0.01~0.50 g。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具有月份和水域对生长参数a、b随机效应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交叉验证结果也证明了其预测效果最优。在最优模型中,生长参数a的固定值为0.24×10^(-5),其估计值波动不明显,b的固定值为3.246,估计值范围为3.206~3.272,表示日本鳀幼鱼为正异速生长。这说明月份和水域对日本鳀幼鱼叉长与体重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 日本鳀幼鱼 叉长与体重关系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玄文丹 +6 位作者 李哲 魏裙倚 陶迎新 刘连为 陈峰 陈新军 朱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4-1241,共8页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Arcgis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最适chl 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东太平洋 小型群体 渔场分布 GAM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浙江沿岸春季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幼鱼生长、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斌 +5 位作者 胡翠林 朱海晨 王雅丽 蒋日进 张亚洲 冯春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8-1455,共8页
浙江沿岸海域是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的重要产卵场。当前针对日本鲐幼鱼生长发育的研究较少,而环境因子会对其生长、分布造成较大影响。根据2019年5月的科学观察员取样数据和环境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进行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浙江沿岸海域是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的重要产卵场。当前针对日本鲐幼鱼生长发育的研究较少,而环境因子会对其生长、分布造成较大影响。根据2019年5月的科学观察员取样数据和环境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进行研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广义加性模型(GAM)探究其分布及个体大小的影响因子,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定量分析溶解氧对日本鲐幼鱼分布影响。结果表明:海水表层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是影响日本鲐幼鱼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幼鱼集中分布于27.5-27.8盐度海域;浙江沿岸南部海域日本鲐幼鱼叉长、体重均值分别为37.6 mm、0.659 g,中部海域叉长、体重均值分别为64.2 mm、3.305 g,南部、中部海域间鲐幼鱼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日本鲐幼鱼个体大小主要受溶解氧和纬度影响,个体大小与溶解氧呈多波峰的非线性关系,随纬度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大趋势。研究表明:溶解氧是影响浙江沿岸日本鲐幼鱼生长、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合幼鱼分布特征及个体大小差异,推测浙江沿岸海域日本鲐幼鱼来自不同产卵批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鲐 幼鱼 广义加性模型 分布 个体大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4
作者 朱海晨 朱文斌 +5 位作者 张亚洲 张洪亮 蒋日进 卢占晖 魏裙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3-580,共8页
根据2019年4—6月丁香鱼围网渔业生产数据,对其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丁香鱼围网共捕捞副渔获物鱼类25种,隶属于7目19科。相对重要指数结果显示:副渔获物中未出现常见种;一般种为7种,包括日本鲭、褐菖鲉、... 根据2019年4—6月丁香鱼围网渔业生产数据,对其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丁香鱼围网共捕捞副渔获物鱼类25种,隶属于7目19科。相对重要指数结果显示:副渔获物中未出现常见种;一般种为7种,包括日本鲭、褐菖鲉、青鳞小沙丁鱼、中华侧带小公鱼、蓝圆鲹、带鱼、银鲳;其余为少见种。日本鲭平均体质量为1.38g,优势叉长为21~50mm;褐菖鲉平均体质量为0.45g,优势体长为21~30mm;青鳞小沙丁鱼平均体质量为0.52g,优势叉长为21~50mm;中华侧带小公鱼平均体质量为2.12g,优势叉长为61~70mm;蓝圆鲹平均体质量为0.45g,优势叉长为10~40mm;带鱼平均体质量为0.74g,优势肛长为21~50mm;银鲳平均体质量为1.84g,优势叉长为31~70 mm。日本鲭、青鳞小沙丁鱼、带鱼、中华侧带小公鱼、银鲳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和中部近岸海域,其平均相对渔获密度分别为2.46×10^(3)、0.80×10^(3)、1.07×10^(3)、1.48×10^(3)、1.18×10^(3)尾/h;褐菖鲉的平均相对渔获密度为4.54×10^(3)尾/h,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近岸岛礁海域;蓝圆鲹的平均相对渔获密度为1.32×10^(4)尾/h,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丁香鱼围网捕捞作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鱼围网 副渔获物 分布特征 浙江沿岸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文斌 +4 位作者 戴乾 李哲 卢占晖 刘连为 朱海晨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8期95-99,共5页
鲐鱼(Scomber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捕捞对象,其分布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定量分析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影响因子对渔场分布的作用,文章采用产量重心、地统计插值和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结合2017年西北太平洋2艘灯光敷网渔船... 鲐鱼(Scomber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捕捞对象,其分布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定量分析海表温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影响因子对渔场分布的作用,文章采用产量重心、地统计插值和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结合2017年西北太平洋2艘灯光敷网渔船的渔捞日志和海洋环境数据,探究该海域的渔场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鲐鱼产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7月的产量最高,9月的CPUE最高;产量重心于4-9月由SW方向向NE方向移动,并于9-12月返回SW方向;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4℃~16℃,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4~1.0mg/m^(3);叶绿素a浓度对渔场分布无显著影响,可能与鲐鱼摄食对象的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海表温度 叶绿素浓度 产量重心 远洋渔业
下载PDF
基于SST和Chl-a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时空变动分析
6
作者 玄文丹 +4 位作者 魏裙倚 陶迎新 苏施 余谦超 朱文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GAM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不同年度、月份渔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度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分布于42°S~47°S、58°W~61°W公海海域,各月产量重心经纬度分布范围广;2016—2018年度分布于45°S~47°S、59°W~61°W海域,各月产量重心较为集中;渔场的最适SST范围是12~14°C,最适Chl-a浓度范围是0.1~2.0 mg·m-3。研究认为该海域渔获主要为夏季产卵群体和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渔场变化的影响机制复杂,年度、月份是CPUE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滑柔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GAM模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7
作者 朱文斌 +4 位作者 戴乾 朱海晨 刘文博 袁帆 刘连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6,共7页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是西北太平洋公海重要的捕捞品种,其资源时空分布受海洋环境影响。本文基于2017年西北太平洋灯光敷网渔船渔捞日志、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是西北太平洋公海重要的捕捞品种,其资源时空分布受海洋环境影响。本文基于2017年西北太平洋灯光敷网渔船渔捞日志、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聚类分析法探究远东拟沙丁鱼渔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远东拟沙丁鱼渔场分布于海洋锋带附近,集中分布于42.5°~43.5°N、152°~154.5°E;产量重心呈4—9月往东北迁移,9—11月往西南折回趋势;按空间距离大小可将产量重心分为3类:4月为1类,5、6、11月为1类,7—10月为1类。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的时空分布与海洋锋、Chl-a等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远东拟沙丁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可捕规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帆 朱文斌 +4 位作者 魏裙倚 方佩儿 朱海晨 徐汉祥 《中国渔业经济》 2021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可捕规格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性控制措施。论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以可捕规格为主线,收集1980-2020年发表的218篇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bibliometric analysis)对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进展及制度... 可捕规格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性控制措施。论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以可捕规格为主线,收集1980-2020年发表的218篇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bibliometric analysis)对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进展及制度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捕规格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其中以《水产学报》与《中国水产科学》发文量最高,以涉海涉渔高校为中心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稳定,关键词以生长、死亡、年龄为主;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捕规格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海及南海区,占81%,研究对象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idae)和二长棘鲷(Paragyrops edita Tanaka)等;淡水流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和珠江,占62%,研究物种较为分散;以小黄鱼、带鱼为例,科学研究结果与渔业管理条例对比发现,两者联系不明显。因此,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需要继续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促进信息共享,优化研究方法,将科学与管理结合,加强有效执法,同时注重实施效果评价,从而完善可捕规格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可捕规格 渔业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