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地区省域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污染关系的EKC模型检验 被引量:7
1
作者 段欣荣 张淑敏 +1 位作者 伯豪 张宝雷 《海洋经济》 2020年第1期13-21,共9页
选取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2001-201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和人均海洋生产总值(PGOP)为经济指标,近岸海域劣于三类水质面积比重(E)为环境污染指标,检验沿海地区整体和11个省(市、区)海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存在的可能性和形... 选取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2001-2016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和人均海洋生产总值(PGOP)为经济指标,近岸海域劣于三类水质面积比重(E)为环境污染指标,检验沿海地区整体和11个省(市、区)海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存在的可能性和形态。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整体存在海洋EKC曲线,且以PGDP为经济指标的拟合曲线呈"U型",以PGOP为经济指标的拟合曲线呈"单调递减型"。(2)沿海11个省(市、区)仅有山东、上海、广东3省(市)存在海洋EKC曲线,且形态有所差异。(3)不同指标选择和不同时段数据都会对海洋EKC曲线的存在性和形态产生影响。该研究拓展了EKC模型在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可为促进陆域经济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制定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经济发展 海洋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曲线 沿海地区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巧云 伯豪 +1 位作者 张宝雷 张淑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器",同时也是污染物产生的"控制体",因此,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在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典...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器",同时也是污染物产生的"控制体",因此,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在分析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和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三次产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工业产值比重对水环境和固体废弃物环境有很强的负面影响,而且城市群和各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影响指数均较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破坏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相关分析 影响评价 山东半岛城市群
下载PDF
紫茎泽兰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稳定且其分布范围仍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魏博 刘林山 +6 位作者 谷昌军 于海彬 张镱锂 张炳华 伯豪 宫殿清 土艳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5,共12页
明确入侵物种气候生态位的时空动态格局,不仅有助于理解入侵物种生态位的变化趋势,还可以使物种分布模型更真实地预测物种的扩散动态。本文使用恶性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在原产地及我国的分布点和环境因子数据,结合... 明确入侵物种气候生态位的时空动态格局,不仅有助于理解入侵物种生态位的变化趋势,还可以使物种分布模型更真实地预测物种的扩散动态。本文使用恶性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在原产地及我国的分布点和环境因子数据,结合生态位分析及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了紫茎泽兰入侵至我国后其气候生态位的时空变化特征、地理分布格局变化及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入侵至我国后其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虽略有扩张,但仍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尤其是入侵的初始阶段(1980年之前)稳定性最高(NS=0.995),此后其气候生态位的稳定性逐渐降低,具体表现为该植物在中国更倾向于分布在潮湿(高最暖季降水量)、寒冷(低最干季平均温)且平均日较差低的生境。(2)过去50年里紫茎泽兰的适宜分布范围显著增加(151.77%–271.14%),且其适宜分布区的重心在2010年之前表现出向东北(贵州西南部、四川南部)扩散的趋势,2010年以后表现出向西南(云南北部、贵州北部)扩散的趋势。在扩散过程中,该物种的气候生态位稳定性也表现出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紫茎泽兰的适宜分布范围将进一步增加(111.97%),到2040年该物种基本可以扩散至其整个潜在适宜分布区,仅在藏东南地区有小范围的适宜生境受扩散限制无法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紫茎泽兰 气候生态位 潜在分布
原文传递
四套NDVI数据集在青海三江源地区的一致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谷昌军 张镱锂 +3 位作者 刘林山 魏博 伯豪 宫殿清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8-1392,共15页
NDVI是监测地表植被变化的重要工具,但不同来源的NDVI数据集在不同尺度下的应用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评估。本研究选取了SPOT、MODIS、GIMMS以及CDR AVHRR等四套NDVI数据集,采用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评估了2000—2015... NDVI是监测地表植被变化的重要工具,但不同来源的NDVI数据集在不同尺度下的应用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评估。本研究选取了SPOT、MODIS、GIMMS以及CDR AVHRR等四套NDVI数据集,采用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的方法,评估了2000—2015年间四套数据集在三江源地区年际变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从NDVI平均值的年际变化趋势来看,SOPT NDVI和MODIS NDVI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两者之间具有最强的相关性(R=0.72,p<0.001),而GIMMS NDVI和CDR AVHRR NDVI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②从栅格尺度的NDVI年际变化趋势来看,SPOT NDVI、MODIS NDVI以及GIMMS NDVI均呈现出整体变绿的趋势,变绿像元占比分别为86.94%、69.52%以及66.95%,而CDR AVHRR NDVI数据则呈现出整体变褐的趋势,变绿像元占比仅为33.38%。③从不同海拔梯度下四套NDVI数据集的差异来看,四套数据集中平均NDVI随海拔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同,但GIMMS的平均NDVI值要显著大于其他三套数据集。从NDVI年际变化速率来看,SPOT数据显著高于其他三套数据集,虽然MODIS和GIMMS捕捉到的变化速率相似,但依然呈现出MODIS NDVI>GIMMS NDVI的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间,三江源区植被表现出整体变绿的趋势,但变绿的范围和幅度在不同数据集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在实际使用中应谨慎选择,而CDR AVHRR NDVI数据至少在三江源地区可用性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 植被变化 NDVI 一致性评估
原文传递
放牧压力表述的分异及其适用场景 被引量:1
5
作者 谷昌军 张镱锂 +3 位作者 刘林山 魏博 宫殿清 伯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3-441,共9页
高强度放牧被认为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众多,但是对于放牧活动本身,特别是放牧压力的量化方法和梯度划分的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检索了包含“放牧压力”“放牧强度”等关键词的中英文文献,并筛... 高强度放牧被认为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放牧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众多,但是对于放牧活动本身,特别是放牧压力的量化方法和梯度划分的研究相对不足。本研究检索了包含“放牧压力”“放牧强度”等关键词的中英文文献,并筛选出明确放牧压力具体量化方法和划分标准的中英文文献141篇,梳理了放牧压力的定义、量化方法和分级标准。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中对于放牧压力的定义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仅从放牧牲畜量的角度考虑当前草地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牲畜数量;二是从生态系统响应的角度考虑放牧对当前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或带来的后果。小尺度控制试验主要通过控制牲畜数量、放牧时长、放牧面积等方式量化和划分放牧压力,生态系统对放牧活动的响应也通过上述指标折算;大尺度的数据空间化方法则仅考虑单位面积的牲畜数量。遥感反演的方法则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响应,即放牧活动对草地的影响,但难以剥离气候因素。不同草地类型区放牧压力的量化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相同草地类型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草地生产力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利用 放牧压力 放牧强度 文献计量 量化方法
原文传递
理解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放牧压力的空间异质性
6
作者 谷昌军 刘林山 +3 位作者 张镱锂 魏博 伯豪 宫殿清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1660-1680,共21页
Elucid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zing pressure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zing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grazing behavior of yaks in Three-RiverSource Region(TRSR)and identified the main ... Elucid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zing pressure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zing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grazing behavior of yaks in Three-RiverSource Region(TRSR)and identifi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azing intensity(GI)using trajectory data and remote sensing datasets.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semi-resident transhumance strategy is employed in this region.The average grazing time(GT)of four GPS collars over the year was 11.84 h/day(N6),11.01 h/day(N11),9.25 h/day(N18),and 11.61 h/day(N24).GT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warm seasons(summer and autumn)than in cold seasons(spring and winter).The average daily moving speed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sture size of different herders and the seasons.Geodete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distance to camp(DOC)as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I,explaining up to 52% of the GI variations.However,relying solely on this factor may not accurately depict the actual GI distribution.When pairwise factors interacted,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odel increased,ranging from 34.55% to 63.26%.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multiple factors when predicting grazing intensity,as grazing activities tend to cluster near settlements,but other factors may also be influ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zing intensity GPS-tracki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YAK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