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像反馈的投影仪畸变图像的自动校正 被引量:2
1
作者 崇洋 王炜 包卫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5,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反馈的投影仪畸变图像自动校正系统,根据原投影图像与摄像头反馈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几何变换的对应矩阵,对原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抵消投影图像可能的透视失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投影仪透视失真的自动... 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反馈的投影仪畸变图像自动校正系统,根据原投影图像与摄像头反馈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几何变换的对应矩阵,对原图像进行预处理来抵消投影图像可能的透视失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投影仪透视失真的自动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校正 摄像反馈 投影校正 对应矩阵
下载PDF
基于立体折反射全向成像的柱面全景深度估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炜 熊志辉 +1 位作者 徐玮 崇洋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8年第12期246-250,共5页
针对立体视觉原理的新型立体折反射全向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和面向立体柱面全景像对的局域灰度相关对应点快速匹配算法,从捕获的全向立体影像中提取有效深度信息,用于辅助全向视频分析处理中的对象检测和跟踪。采用单相机和两个不同参数的... 针对立体视觉原理的新型立体折反射全向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和面向立体柱面全景像对的局域灰度相关对应点快速匹配算法,从捕获的全向立体影像中提取有效深度信息,用于辅助全向视频分析处理中的对象检测和跟踪。采用单相机和两个不同参数的抛物面型反射镜构造了一种共轴结构的折反射全向立体成像装置,捕获的存在一定视差的原始全向立体像对被投影展开为立体柱面全景像对,而后通过特定对应点匹配算法提取稠密的深度信息。对应点匹配算法采用局部区域灰度相关的算子,并充分利用了双向匹配和柱面全景的外极线约束来提高匹配的速度和准确度。仿真实验有效恢复了场景深度信息,证明了整套装置结构设计及深度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折反射全向成像 柱面全景 深度估算 对应点匹配
下载PDF
单-双镜面组合结构的全向深度获取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旺 张茂军 +1 位作者 崇洋 熊志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为避免成像系统对于单视点约束的要求,提高场景深度获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设计了一个由单透视相机、双抛物反射镜面同轴放置所构成的非单视点全向深度获取系统.首先分析了实现单视点约束存在的困难及基于非单视点成像系统获取深度的可行... 为避免成像系统对于单视点约束的要求,提高场景深度获取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设计了一个由单透视相机、双抛物反射镜面同轴放置所构成的非单视点全向深度获取系统.首先分析了实现单视点约束存在的困难及基于非单视点成像系统获取深度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在双镜面全向成像和单镜面全向成像2种不同方式下的深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误差分析研究了镜面面型、基线距离及空间点位置对深度恢复结果的影响,并由此优化系统配置参数,使深度估计的总体误差保持在2%以内.该系统不仅可基于双反射镜面全向立体成像恢复水平方向360°的场景深度,也可仅利用单反射镜面全向成像获取空间线特征的三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不同精细程度需求下的摄影测量、三维重建、机器人导航等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成像 深度获取 直线定位 立体匹配 结构设计
下载PDF
CU5MCuC镍基合金止回阀体铸造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志标 宋帮鹍 +1 位作者 耿耀 崇洋 《铸造工程》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介绍了CU5MCuC止回阀体铸件的工艺过程。结合模拟软件分析了产生缩松、夹渣缺陷的原因。认为镍基合金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散热性能差,铸件壁厚大易产生中心线缩松。通过降低流速确保金属液平稳,增加冷铁数量保证顺序凝固,并严格控制生产过... 介绍了CU5MCuC止回阀体铸件的工艺过程。结合模拟软件分析了产生缩松、夹渣缺陷的原因。认为镍基合金铸件在冷却过程中散热性能差,铸件壁厚大易产生中心线缩松。通过降低流速确保金属液平稳,增加冷铁数量保证顺序凝固,并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得到合格铸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回阀体 镍基合金 缩松
下载PDF
生态学中的点格局研究概况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马志波 肖文发 +1 位作者 黄清麟 崇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624-6632,共9页
点格局分析是研究生态学格局的工具之一,近年来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深入了解点格局分析方法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所总结的研究进展、一般步骤和基本要点为背景,分析评述了1996—2015年期间以点格局为主题的国内中文核心... 点格局分析是研究生态学格局的工具之一,近年来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深入了解点格局分析方法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所总结的研究进展、一般步骤和基本要点为背景,分析评述了1996—2015年期间以点格局为主题的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结果表明,在国内生态学格局研究中,应用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对象广泛,包括以树木为主的乔、灌、草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甚至包括景观;基础研究,包括概括性统计量、零模型与点过程模型等方面,以及专用软件工具包的开发等研究薄弱。在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概括性统计量使用单一,且以Ripley的K-函数及其变形为主;零模型(或点过程模型)是科学问题的统计表达,但是有一半以上的研究未明确给出零模型。建议在未来应用研究中重视多种统计量的组合使用和原假设的建立,在探讨热带、亚热带森林等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系统的多样性格局时,考虑对象的不同世代和系统的不同垂直层次,并加强多变量或三维概括性统计量的开发、点格局分析方法与动态过程模型的结合研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 生态学 概括性统计量 零模型 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
下载PDF
TRFLP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1 位作者 崇洋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较其它指纹技术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无法将特异条带进行测序分析及原位杂交的缺点,可通过与克隆文库序列进行比较,并采用软件将多酶切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与现有数据库进行叠加比较的方式加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群落动态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DNA克隆文库 末端限制性片段图谱
下载PDF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依据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提出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为揭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林... 【目的】依据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提出林层划分新方法——最大受光面法,为揭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将林分划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在受光层中,以林木树高为聚类因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对受光层进一步分层。【结果】通过最大受光面法将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标准地划分为受光层Ⅰ和非受光层Ⅱ,其中受光层包括Ⅰ_1和Ⅰ_2亚层;最大受光面法林层划分结果显示,5块标准地的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分界面高度(即第Ⅰ,Ⅱ层分界面高度)分别为17.0,16.5,17.0,17.0和16.0 m;Ⅰ_1和Ⅰ_2亚层的分界面高度分别为25.0,27.0,25.0,22.9和25.0 m;划分林层后,Ⅰ_1,Ⅰ_2和Ⅱ层的每公顷蓄积量,相邻的Ⅰ_1,Ⅰ_2和Ⅱ层间的高差和Ⅰ_1,Ⅰ_2,Ⅱ层平均胸径均符足林层划分国家标准(GBT 26424—2010)。【结论】CVPA-H曲线的变化规律证实了最大受光面的存在,在野外只需判断林木树冠是否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林木树冠是否明显突出(即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即可实现林层划分,无需测量每株林木树高,野外操作简单易行;林层划分结果与剖面图判断结果的对比和各层测树因子都符合林层划分国家标准(GBT 26424—2010)等,验证了最大受光面法划分林层的科学性;最大受光面法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垂直结构的自然分异规律,该方法依据林木树冠是否能接受到垂直光照和接受到垂直光照的程度进行林层划分,体现了林木对垂直光照和空间资源竞争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林层划分 最大受光面 ward法聚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旋耕和深耕管理对潮土微生物量碳氮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长伟 龙潜 +7 位作者 董士刚 石柯 姜桂英 李小磊 崇洋 刘芳 申凤敏 刘世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3,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RT)和深耕(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NT)、行间深松(SBR)、行内深松(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测定了0-5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SMBC、SMBN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50cm土层不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小麦季深耕和玉米季深松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麦季旋耕显著增加了玉米季0-10 cm土层中速效养分含量,而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SBR和DT-SIR处理则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小麦季旋耕条件下的RT-NT、RT-SBR和RT-SIR处理的SMBC明显高于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NT、DT-SBR和DT-SIR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SMBC和SMBN均表现为小麦季深耕处理显著高于旋耕处理,且以DT-SIR处理SMBC (67.99 mg/kg)和SMBN (45.96 mg/kg)最高。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值,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微生物熵。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RT-SIR、DT-SBR和DT-SIR)较免耕处理(RT-NT和DT-NT)均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0-20 cm土层,RT-SBR和RT-SIR处理土壤脲酶活、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DT-SBR和DT-SIR处理则提高了深层(20-40 cm)土壤中这三种酶的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期内,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和RT-SIR)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潮土 耕作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喜树替代紫茎泽兰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祖元刚 崇洋 +4 位作者 王文杰 杨逢建 刘英 王敏 赵阳国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7,共9页
为研究我国重要经济树种喜树根际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喜树在控制林业有害植物紫茎泽兰生物入侵的可行性,采用传统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16S rDNA文库相... 为研究我国重要经济树种喜树根际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喜树在控制林业有害植物紫茎泽兰生物入侵的可行性,采用传统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16S rDNA文库相结合对喜树(Ca)、紫茎泽兰(Ea)和二者混栽体系(CE)根际土壤中的真核微生物和真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计数结果表明,喜树、二者混栽以及紫茎泽兰根际中的真细菌数量依次减少,而真核微生物数量依次增多.PCR-SSCP分析显示,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真核微生物条带数量(多样性)远高于喜树和混栽根际,对部分条带克隆测序表明喜树根际中Meristolohmanniaspp.为主要优势种群;tRFLP对真细菌结构分析表明,3种根际中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但没有差别,对喜树根际真细菌16S rDNA文库测序比较分析,共包含了10个已分类的门,其中Proteobacteria门为优势菌群,占24.71%(其中δ-Proteobacteria占17.65%),Acidobacteria门占16.47%,Bacteroidetes门占10.59%.另外,色谱分析发现喜树和混栽根际土壤中分别含有较低浓度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而紫茎泽兰根际二者均检测不到.由此可见,紫茎泽兰的扩散和蔓延依赖于特有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模式,并不改变真细菌群落的结构,喜树能够通过根系分泌物改变紫茎泽兰根际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模式,进而制约其外延.本研究为喜树在紫茎泽兰生物替代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根际微生物 紫茎泽兰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tRFLP) 16S rDNA文库
原文传递
“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被引量:22
10
作者 崇洋 程翠云 +2 位作者 段显明 杜艳春 葛察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02-2209,共8页
将生态环保目标(“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目标(“金山银山”)称为“两山”,客观、科学地评价“两山”成效,明晰制约“两山”转化的瓶颈,对于推动“两山”实践进程至关重要.在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山”... 将生态环保目标(“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目标(“金山银山”)称为“两山”,客观、科学地评价“两山”成效,明晰制约“两山”转化的瓶颈,对于推动“两山”实践进程至关重要.在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两山”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发展程度对“两山”指数产生重要影响,浙江省11个城市间“两山”指数区域性差异明显.②浙江省11个城市间“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排名基本呈逆向变化特征,丽水市、衢州市等“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前,但“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后.②根据“两山”指数的分布情况,浙江省11个城市可划分为“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3种类型.研究显示,尽管浙江省“两山”建设已步入第三阶段,但11个城市中“两山”建设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建议各城市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政策,推进“两山”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指数 “绿水青山”指数 “金山银山”指数 成效评估 浙江省
下载PDF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7,共10页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为揭示天然林结构、辅助天然林相关测树因子的调查和指导天然林经营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5块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利用Shapiro-Wilk检验(...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为揭示天然林结构、辅助天然林相关测树因子的调查和指导天然林经营规划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划分5块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利用Shapiro-Wilk检验(S-W检验)对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直径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偏度和峰度描述各林层直径分布图形特征,利用Meyer负指数函数和Weibull分布函数对各林层直径分布进行拟合,根据卡方检验结果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函数拟合各林层直径分布,分析各林层直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S-W检验表明,各标准地全林分、第Ⅲ亚层和第Ⅱ亚层直径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1-3号标准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4和5号标准地第Ⅰ亚层直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各标准地内,各亚层的S-W值随亚层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从总体上看,除5号标准地第Ⅱ、Ⅲ亚层的偏度和峰度及2号标准地第Ⅰ、Ⅱ亚层的峰度外,各亚层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随林层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利用Meyer负指数函数拟合全林分(所有标准地均未通过卡方检验)和第Ⅱ亚层(2和4号标准地通过卡方检验,1、3和5号未通过)时适应性较差;而在拟合第Ⅰ亚层(所有标准地均通过卡方检验)和第Ⅲ亚层(3、4和5号标准地通过卡方检验,1和2号未通过)时有较好的适应性。Weibull分布函数对各林层的直径分布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除了1号标准地全林分直径分布外,1号标准地剩余亚层和其他标准地各林层均通过Weibull分布的卡方检验。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典型林分各标准地直径分布后发现,随着各亚层高度的升高,各亚层直径分布由倒"J"形曲线向右偏山状曲线和正态分布曲线过渡,顶峰向右移动,同时峰值随之减小。【结论】划分林层后,Weibull分布函数在拟合中亚热带天然阔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直径分布 变化规律
下载PDF
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元德 何宗明 崇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0-836,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进行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相邻2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62属1...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福建梁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进行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并将其与周边相邻2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62属1 498种,种类丰富。(2)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科级水平上热带分布型所属科共有85科,占总科数的69.67%;在属级水平上热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371属,占总属数的60.82%。但相当数量温带成分的存在,体现了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3)对梁野山保护区与周边相邻的武夷山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发现,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属数的热带属数/温带属数(R/T值,1.66)高于武夷山的R/T值(1.10)而低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的R/T值(2.68),梁野山种子植物区系与该相邻2个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非常接近,但在区系成分上,梁野山既有与武夷山共有而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没有分布的温带成分,也有与南靖南亚热带雨林保护区共有而武夷山没有的热带成分,说明梁野山植物区系与其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地理位置相一致,具有明显的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野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下载PDF
林层划分方法综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罗芬 张寅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40,共7页
林层分层是热带林生态学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但对林层分层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的不同造成了林层分层是否存在及如何划分的争议。作为森林调查的因子,对林层划分方法的研究具有测树学和群落学双重意义。文中从定性、定量和遥感3个方面综述林... 林层分层是热带林生态学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但对林层分层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的不同造成了林层分层是否存在及如何划分的争议。作为森林调查的因子,对林层划分方法的研究具有测树学和群落学双重意义。文中从定性、定量和遥感3个方面综述林层划分的主要方法,介绍剖面图的绘制、应用及特点,描述TSTRAT和LMS划分方法的详细步骤,并通过与FVS和MIDCL等划分方法的对比分析了这4种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层分层 林层划分 定性划分 定量划分 遥感划分
原文传递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5,共7页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S式和C式在拟合全林分和第Ⅲ亚层的效果较好,全林分树高模型的R^2均在0.86以上,第Ⅲ亚层的R^2均在0.58以上,且RMSE和AMR均较小,但无论是S式还是C式都不能很好的拟合第Ⅰ、Ⅱ亚层,其拟合R^2的结果较低,大都在0.2~0.3左右。选取模型拟合结果 R^2较大,RMSE、AMR较小的C式拟合各林层树高胸径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全林分模型推算各亚层(不包括全林分)的树高会产生较大的AMR;虽然分层拟合各亚层树高胸径时获得的模型的R^2较小,但其估计相应层内树高产生的ARM值却小于全林分模型,表明采用亚层树高胸径模型估计相应层内林木树高时具有较小的误差。[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无论是全林树高模型还是分林层树高模型,C式的适应性均比S式高。选择C式全林分树高模型估计各亚层树高产生的误差比各亚层采用各自的C式树高模型拟合的误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树高胸径曲线
下载PDF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及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芬 黄清麟 +1 位作者 张寅 崇洋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3,共6页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是森林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文中对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的内涵演变、分类、调查及评价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旅游资源内涵的演变是研究者对旅游业的认识由观光旅游向狭义旅游业再到广义...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是森林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文中对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的内涵演变、分类、调查及评价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旅游资源内涵的演变是研究者对旅游业的认识由观光旅游向狭义旅游业再到广义旅游业逐步变化的客观表征,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主要呈现为物质属性、市场重要性与学科差异3类,旅游资源调查的共性内容为地理位置、物质属性、利用与保护前景,旅游评价多采用层次评价法;对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 分类 调查 评价
原文传递
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志波 肖文发 +2 位作者 黄清麟 崇洋 郑群瑞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9,共5页
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是过去自然过程和人类干扰的结果,也是群落未来发展的起点,是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也是应用研究的热点。文中对这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以适应管理更复杂森林的需求。在群落物种多样... 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是过去自然过程和人类干扰的结果,也是群落未来发展的起点,是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也是应用研究的热点。文中对这2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以适应管理更复杂森林的需求。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针对物种的长期共存机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或假说,目前不同观点有整合趋势,并开始探讨不同机制在物种多样性维持方面的贡献;个体大小的多样性是多样性研究的一个新内容,最近开展了很多有关林木直径大小的研究。在空间格局方面,提出很多分析方法和检验判别统计量,在只需检验格局类型时扩散系数表现较好,而需探讨不同尺度格局类型时可以使用点格局分析。由于林木的高生长差异,多样性和格局在垂直方向有独特的表现,但是在当前研究中较少涉及垂直方向。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研究,这对群落水平的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近自然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测度 空间格局 林木大小多样性
原文传递
PCR-SSCP技术分析碱度影响下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4 位作者 王爱杰 崇洋 商淮湘 刘一威 万春黎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8,共8页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杂交技术,分析进水碱度降低引起的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碱度人为控制在4000mg/L,硫酸盐负荷率为4.8kg/(m3·d)时,反应器25天启动成功,硫酸盐去除率达87%,此时Lac...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杂交技术,分析进水碱度降低引起的产酸-硫酸盐还原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碱度人为控制在4000mg/L,硫酸盐负荷率为4.8kg/(m3·d)时,反应器25天启动成功,硫酸盐去除率达87%,此时Lactococcussp.,Anaerofilumsp.和Kluyverasp.等占优势.当短时间降低进水碱度至1000mg/L以下时,硫酸盐去除率迅速降到35%;继而提高并稳定进水碱度为3000mg/L时,硫酸盐去除率稳定在55%,Dysgonomonassp.,Sporobactesp.,Obesumbacteriumsp.和Clostridiumsp.得以富集,同Lactococcussp.,Anaerofilumsp.和Kluyverasp.一起构成优势菌群.碱度继续降低并稳定至1500mg/L时,硫酸盐的去除率上升并稳定在70%,Dysgonomonassp.,Sporobactersp.和Obesumbacteriumsp.消亡,而Desulfovibriosp.和Clostridiumsp.的某些菌种得以大量富集.为探讨系统所能承受的最低碱度阈值,再次将碱度降低至400mg/L,发现硫酸盐去除率、pH值和出水碱度迅速下降,Petrotogasp.,Prevotellasp.,Kluyverasp.和Neisseriasp.的数量水平明显降低,杂交显示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数量也随之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分析表明,种泥中的SRB种群异常丰富,碱度降低使种群的丰度逐渐趋于单一.常驻种群绝大多数为发酵产酸菌(FAB),其中Firmicute门所占的比例最大,而SRB所占数量比例极少.这种群落结构体现了FAB与SRB之间的协同代谢作用,从而维持着系统硫酸盐较高去除率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度 群落动态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SOUTHERN杂交 发酵产酸菌(FAB) 硫酸盐还原菌(SRB)
原文传递
秸秆与氮肥调节C/N比对潮土CH_4,CO_2和N_2O排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焕平 刘世亮 +5 位作者 赵颖 石纹碹 崇洋 刘芳 龙潜 董士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7-164,共8页
为了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CH_4,CO_2和N_2O排放/吸收规律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恒温培养的方法,在土壤中添加定量秸秆情况下,通过尿素调节不同C/N比(分别为9、12.5、25、40、71),并设单施氮肥处理(N),同时以原土(不施... 为了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CH_4,CO_2和N_2O排放/吸收规律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恒温培养的方法,在土壤中添加定量秸秆情况下,通过尿素调节不同C/N比(分别为9、12.5、25、40、71),并设单施氮肥处理(N),同时以原土(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玉米秸秆与氮肥调节C/N比对砂质潮土不同形态碳、氮含量的变化以及对CH_4,CO_2和N_2O等温室气体动态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培养结束时,随着配施C/N比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C/N比为25时最高,可溶性有机氮(DON)呈增加趋势,以C/N比为9时最高;秸秆添加后对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配施氮肥量的增加NH_4^+-N和NO_3^--N含量呈增加趋势。同时发现,在37 d室内培养试验中,各处理土壤整体表现为对CH_4的吸收,单施N肥较CK对CH_4的排放无显著影响,C/N比为71(单独添加秸秆)促进了CH_4的吸收,而秸秆与氮肥配施抑制了土壤对CH_4的吸收。CO_2排放通量整体上随时间呈现出"上升-下降-稳定"的过程;各处理均在培养的第3 d达到排放峰值,且在添加秸秆情况下C/N比越小CO_2排放通量越高,最高达5.47mg kg^(-1)h^(-1)。不同处理N_2O的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C/N比为71、40和25的3个处理在培养第1 d即达到排放最大值,而C/N比为12.5和9及单施N等3个处理排放峰值则出现在培养的第3 d,且排放峰值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高,C/N比为9时达到最高,为2.64滋g kg^(-1)h^(-1)。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最大的处理为C/N比为9,分别为1551.3 mg kg^(-1)和240.5 mg kg^(-1)。由此得出,秸秆与氮肥的配施促进了砂质潮土CO_2和N_2O的排放以及对CH_4的吸收,随着配施C/N的减小,砂质潮土对CO_2和N_2O的排放以及CH_4的吸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比 温室气体 排放 速效碳、氮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崇洋 葛察忠 +1 位作者 段显明 程翠云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3,119,共6页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耦合协调 长三角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联合高压氧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GRP、sICA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卢先富 麦用军 +3 位作者 阳洪 卢韬 周树明 崇洋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溶栓联合高压氧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溶栓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动脉内溶栓+高压氧治疗...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溶栓联合高压氧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溶栓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动脉内溶栓+高压氧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溶栓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77.08%比93.75%,P=0.021);NIHSS[(8.10±3.45)分比(5.36±2.11)分]及mRS[(2.58±0.80)分比(1.81±0.76)分]评分显著降低(P均=0.001);血清sICAM-1[(237.31±18.04) ng/ml比(220.25±16.40) ng/ml]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GRP[(27.02±6.06) pg/ml比(35.24±6.13) 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两组间两周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脉内溶栓与高压氧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认知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高压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