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志良 熊迪 +1 位作者 吕孝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剩余油丰富,但分布规律复杂,具有"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精细刻画其沉积相特征,可对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帮助。运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该区克拉玛依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 克拉玛依油田一东区克拉玛依组剩余油丰富,但分布规律复杂,具有"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精细刻画其沉积相特征,可对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帮助。运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该区克拉玛依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特征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各种相组合、相配置及其测井响应模式等综合分析,识别了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和湖泊相。讨论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认为克拉玛依组经历了2次湖侵,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在物性较差的沉积相中讨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油田的后期开发及剩余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剩余油分布 油田开发 克拉玛依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油气开发用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制与室内研究
2
作者 党瑞明 +2 位作者 李晓玲 尚倩 王华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70-1874,共5页
表面活性剂用量严重制约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的应用。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长疏水双键双子表面活性剂(ALA),并研制了低浓度ALA压裂液。与KCl溶液复配时,在0.2%~2.6%KCl质量分数范围内具有最好的耐盐性和表观黏度。分子模拟结果表... 表面活性剂用量严重制约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压裂液的应用。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长疏水双键双子表面活性剂(ALA),并研制了低浓度ALA压裂液。与KCl溶液复配时,在0.2%~2.6%KCl质量分数范围内具有最好的耐盐性和表观黏度。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当模拟体系矿化度高于质量分数2.2%氯化钾后,回旋半径开始下降,高盐离子会破坏水化层,回旋半径减小。随着温度从18℃升高到107℃,VES流体的黏度从405 m Pa·s降至68 m Pa·s,此外,通过振荡测量证实,该溶液还表现出良好的黏弹性和紧密的网络结构。在170 s^(-1)、107℃条件下对压裂液进行了流变性测试。结果表明,2.2%KCl+3%ALA表面活性剂溶液具有明显优越的流变性,120 min后黏度可保持在58 m Pa·s以上。最后,对优化后的压裂液体系进行了悬砂、破胶性能测试和岩心基质伤害实验,结果均满足行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低伤害 黏弹性 耐盐机理
下载PDF
页岩油水平井采出水笼统补能及二氧化碳补能差异化提高采收率技术
3
作者 付继有 王瑞杰 +6 位作者 南征旗 郭涛 柴慧强 郭晨光 田伟东 许娟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8,共13页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采用大液量体积压裂准自然能量开发,但整体产量递减严重。老油区部分井虽然水平段长,控制储量大,但因初期改造不充分,单井累产油和采收率较低,且老井酸化解堵产能恢复率逐年降低,地层能量不足是产量下降主要因素。...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采用大液量体积压裂准自然能量开发,但整体产量递减严重。老油区部分井虽然水平段长,控制储量大,但因初期改造不充分,单井累产油和采收率较低,且老井酸化解堵产能恢复率逐年降低,地层能量不足是产量下降主要因素。为实现页岩油开发地层能量的有序接替和利用,提出了水平井重复压裂补能和采出水笼统补能的对策。通过优先使用回注采出水成熟技术,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再重点通过开展二氧化碳补能及水平井重复压裂室内研究,明确了不同井不同工艺参数的差异化设计。通过开展水平井采出水笼统补能和二氧化碳补能试验4井次及水平井重复压裂提高采收率试验3井次等现场试验,有效提高单井液量4~5倍,同时提升地层能量70%左右。研究结果为不同油井和提采方式实现页岩油水平井高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工程技术 水平井 二氧化碳 重复压裂 纳米流体 补能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页岩油结垢堵塞水平井解堵阻垢有机酸体系
4
作者 马红星 +5 位作者 刘环宇 钟建伟 付继有 田伟东 王一航 刘银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7,共9页
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藏采用长水平井压裂、增能、渗吸一体化的体积压裂技术实现规模效益开发,部分油井近井带结垢堵塞较为严重,导致产量下降较快,采用常规酸液体系恢复产能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井筒冲砂返出的垢质胶结物的结垢特征、化学... 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藏采用长水平井压裂、增能、渗吸一体化的体积压裂技术实现规模效益开发,部分油井近井带结垢堵塞较为严重,导致产量下降较快,采用常规酸液体系恢复产能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井筒冲砂返出的垢质胶结物的结垢特征、化学组分以及采出水离子的组成,探讨了地层结垢机理,针对性研发了适合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解堵的长效复合有机酸解堵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出水中大量成垢离子在近井带结垢沉淀后包裹支撑剂并逐步填充颗粒缝隙,结垢类型以碳酸盐类为主,部分井出现硫酸钡锶垢。研发的复合有机酸解堵体系对垢样的溶蚀率达到80%以上,对N80钢材的腐蚀速率低至1.920 g/(m^(2)·h),防垢率大于85%,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长效解堵性能和防腐蚀性能。在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现场应用5口,单井增油由3.5 t/d提高至5.1 t/d,有效期由190 d提升至450 d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同类页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常规油气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 长水平井 结垢堵塞 酸化 长效解堵体系 庆城油田
下载PDF
高气油比页岩油同步回转混输装置
5
作者 钟建伟 黄战卫 +5 位作者 刘环宇 陈康林 高佳睿 付宇鑫 孙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6,共9页
长庆油田庆城页岩油单井产能高,原油平均气油比大,常规油气分输工艺难以适应地面集输需求,需要探索经济、节能的油气混输新工艺。同步回转混输装置是一种全新的动力增压设备,具有压缩机和输油泵的双重特性,但存在处理能力低、故障频发... 长庆油田庆城页岩油单井产能高,原油平均气油比大,常规油气分输工艺难以适应地面集输需求,需要探索经济、节能的油气混输新工艺。同步回转混输装置是一种全新的动力增压设备,具有压缩机和输油泵的双重特性,但存在处理能力低、故障频发的问题。对同步回转混输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将装置减速机动力输出轴更改为双侧动力输出,主机布局调整为平面式组合结构,进出油管道安装增强纤维丝柔性软管;同时,对工艺配管进行了管径升级、均衡进液改造和连接方式优化,并配套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在HH21等3座平台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回压均控制在了1.0 MPa以内,回压最大降幅达到70%,常温集输半径延长了51%,伴生气回收率提高了73%,实现了对装置的远程操作和智能监控。改进后的同步回转混输装置适用于页岩油高气油比的油气混输,能够有效降低油井回压,缩短集输半径,提高伴生气回收率,该装置在页岩油高效开发过程中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高气油比 油气混输 同步回转 伴生气 降回压 常温输送 集输半径
下载PDF
三叠系油藏油井堵水应用及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朝勃 赵洪达 +3 位作者 陈亚舟 祁冬洋 林宇龙 《化工管理》 2017年第18期244-244,共1页
姬塬油田盐**长**油藏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经过5年多注水开发,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状吸水,盐**北部高渗带油井在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导致产能损失,油藏开发递减加快,如何提高见水... 姬塬油田盐**长**油藏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经过5年多注水开发,注水井出现指状吸水、尖峰状吸水,盐**北部高渗带油井在一段时间后含水上升或出现爆性水淹,导致产能损失,油藏开发递减加快,如何提高见水井的治理成为油田稳产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裂缝见水 高渗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