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191
1
作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96,共13页
解决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通过法律创新形成制度激励,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民间借贷立法应当采用自然演进与建构相结合、一般规范与分类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立法体系。在重点借鉴美国、英国、香港地区及我国古代相关立法经... 解决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通过法律创新形成制度激励,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民间借贷立法应当采用自然演进与建构相结合、一般规范与分类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立法体系。在重点借鉴美国、英国、香港地区及我国古代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情况,应当尽快修改相关法律并制定专门性法律文件。民间借贷的专门立法应当只对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且专门从事借贷业务的机构和个人的商事借贷行为进行规范,重点是对主体准入、放贷利率、经营区域、放贷人的资金来源等加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融资 民间借贷 金融监管 立法建议
原文传递
民间借贷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被引量:115
2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139,207,共19页
理论范式的选择与制度的优化设计是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创新的核心,也是民间借贷法律治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主要依赖禁止、限制、打击等命令控制型法律治理模式,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这些传统的法律规制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有... 理论范式的选择与制度的优化设计是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创新的核心,也是民间借贷法律治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主要依赖禁止、限制、打击等命令控制型法律治理模式,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这些传统的法律规制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有效引导民间资本优化配置,也难以防范民间借贷可能产生的风险,存在明显的失灵现象,削弱了民间借贷治理的效果。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架构分析,规范民间借贷必须正视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其信息约束条件的双重性,转变民间借贷法律治理的传统思维,引入激励性规制的理论范式,以建立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多方合作博弈机制为核心,选择市场准入、区域竞争、税收减免、价格上限、信息保护、主体身份转换等激励规制工具,优化法律制度设计,构建差异化、多样性的规制机制,形成科学的法律激励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金融风险 制度激励 政府规制
原文传递
论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的互动机制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昌麒 叶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6,共7页
本文针对民法、行政法、经济法三法的相对独立性与相互依赖性,提出了认识和建立三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观点。作者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在一般理论基础与法理基础两个层面对建立三法良性互动机制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同时揭示了三法间... 本文针对民法、行政法、经济法三法的相对独立性与相互依赖性,提出了认识和建立三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观点。作者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在一般理论基础与法理基础两个层面对建立三法良性互动机制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同时揭示了三法间的文化与精神的互补、功能的相互矫正及调整对象的交叉,是建立三法良性互动机制的客观基础。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作者从立法的互动、法律实施的互动及法律权威的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的框架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互动机制 法律部门 立法 法律实践 法律权威
原文传递
监管理论的发展与证券监管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俊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传统监管理论对监管者自身问题的忽视,不仅在理论上留下了缺陷,而且对证券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公共利益理论逐步向私人利益理论的嬗变展开的,并对证券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实践产生了明显... 传统监管理论对监管者自身问题的忽视,不仅在理论上留下了缺陷,而且对证券监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监管理论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公共利益理论逐步向私人利益理论的嬗变展开的,并对证券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实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私人利益理论弥补了传统公共利益理论的缺陷,形成对监管制度不同的理论研究进路。中国的证券监管制度一直以公共利益理论为理论基础,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共利益理论对于监管制度的解释力明显下降,需要采用比较丰富的私人利益理论解决具体制度的完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理论 证券监管 公共利益 私人利益
下载PDF
经济法利益分配功能之解释 被引量:28
5
作者 袁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5-89,共5页
经济法利益分配的核心在于对集团利益的分配 ,利益分配的对象是集团利益 ,而不是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如果说经济法利益分配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话 ,那么平衡正是经济利益分配的新价值目标。在一些情况下 ,经济法利益分配的目标既... 经济法利益分配的核心在于对集团利益的分配 ,利益分配的对象是集团利益 ,而不是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如果说经济法利益分配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的话 ,那么平衡正是经济利益分配的新价值目标。在一些情况下 ,经济法利益分配的目标既不是公平也不是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集团利益 利益分配 经济立法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法律规制的新问题 被引量:31
6
作者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3-10,共8页
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经济活动的方式。民间资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既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也不同于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型金融市场,生成一个配置民间金融资源的新型市场体系,改变了传统民间融资市场的信息约束条件,... 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经济活动的方式。民间资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既不同于正规金融市场,也不同于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型金融市场,生成一个配置民间金融资源的新型市场体系,改变了传统民间融资市场的信息约束条件,克服了传统民间融资法律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困境,使民间融资法律监管成为可能。同时,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销售渠道和方式的创新,改变了金融市场的主体、价格、交易工具等要素。面对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市场的新发展,既不能简单地强调严厉监管,完全适用正规金融监管制度,也不能完全适用规制传统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应当在现行民间融资法律制度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传统民间融资和互联网民间融资的二元民间融资法律制度,采用非审慎的重点监管原则,纳入宏观监管的框架,以消费者保护、合规监管、竞争监管为重点,建立适合互联网时代民间融资特点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民间融资 网络借贷 金融监管
下载PDF
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29
7
作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31,共15页
经济法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地位,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但是,目前研究现状中,研究范式的混乱、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与工具以及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分离这四个因素削弱了经济法理... 经济法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地位,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但是,目前研究现状中,研究范式的混乱、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与工具以及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分离这四个因素削弱了经济法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经济法学提高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路径在于:在吸收各范式优点的基础上,对经济法研究范式和理论进行多元整合,建立一种能够整合各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优势的多元统一理论。在这个路径下,经济法学应当进一步厘清理论框架,引入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将科学方法与人文的方法结合起来,吸纳理性选择理论所包含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法学 法学研究 解释学
原文传递
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经济法论坛》 2009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基本出路之一在于改革不合理的压制性管制,通过法律制度的创新将其纳入法律制度的正式安排。这基本上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识性的结论。但我们还同时也注意到。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金融法律制度 民间金融 金融制度改革 借贷交易 流动性风险管理 集中度 金融立法 金融法制 滥用问题
下载PDF
民间借贷风险治理的转型及法律机制的创新 被引量:28
9
作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共11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民间借贷风险的治理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民间借贷本质上越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民间借贷风险的治理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民间借贷本质上越来越接近甚至完全成为金融经营行为,却没有受到法律的有效规制。除事后的刑事责任制度外,事前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相当薄弱。在经济波动性增大及新金融业态迅速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民间借贷风险开始具有系统性、传染性、交叉性、集中性、隐蔽性等新特点,主要依赖刑法规制的传统法律治理机制难以有效防范其风险,迫切需要从压制为主的治理机制转向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治理机制,采用更加开放的治理思想,坚持分类规制和重点规制的基本思路,从激励性机制、非存款类放贷人规制、刑事法律的完善、统一备案制度、央地共治的双层监管体制等方面创新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有效防范和化解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非法集资 风险防范 治理机制
下载PDF
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制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9-102,共4页
本文以研究美国有关的判例法为主,分析了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制度;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义务的性质和法理基础、银行保密义务的适用范围、宪法对银行保密的限制以及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尤其就上述四个方面美国... 本文以研究美国有关的判例法为主,分析了美国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法律制度;银行对客户信息保密义务的性质和法理基础、银行保密义务的适用范围、宪法对银行保密的限制以及银行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尤其就上述四个方面美国已经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银行 客户 信息保密义务 适用范围
下载PDF
论金融创新领域法律责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被引量:18
11
作者 楚建会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4,共8页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为金融创新领域法律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功能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金融创新领域法律制度没能有效发挥风险防范和控股功能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法律责任制度安排不合理。完善金融创新领域法律责任制度应包括:重回适度监管...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为金融创新领域法律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功能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金融创新领域法律制度没能有效发挥风险防范和控股功能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法律责任制度安排不合理。完善金融创新领域法律责任制度应包括:重回适度监管的立场,引入风险、收益与责任对称的理念,建立行为—风险—责任的模式,建立金融创新产品加重责任制度,扩大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法律责任 次级贷款危机 金融监管
原文传递
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思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晓东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3,共7页
与近30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相比较,次贷危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由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所引发。美国政府及国会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在金融创新产品市场准入、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金融创新产品的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高管薪酬机制、金融创新... 与近30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相比较,次贷危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由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所引发。美国政府及国会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在金融创新产品市场准入、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金融创新产品的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高管薪酬机制、金融创新产品的信用评级监管等领域提出了规模宏大的改革方案和法案。我们应当汲取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缺失的经验和教训,更新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理念,明确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主体,增加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形式,创新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模式,完善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重构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产品市场及监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法律责任 金融衍生品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平台纳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7
13
作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1,共9页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立法与监管变得愈加重要。在不断强化对互联网金融微观合规监管、竞争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同时,需要逐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宏观审慎监管,这需要在法律上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立法与监管变得愈加重要。在不断强化对互联网金融微观合规监管、竞争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同时,需要逐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宏观审慎监管,这需要在法律上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即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纳入以及如何纳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这一问题关系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以及法律制度创新等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亟需从理论上开展深入研究。目前将互联网金融平台全面纳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通过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将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特征的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纳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的框架,实现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全覆盖,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法律治理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是当前金融法治建设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防范
下载PDF
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的新进路 被引量:17
14
作者 车云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7,共11页
我国现阶段对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已逐渐暴露出民间借贷法制化需求与法律监管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协调,而如此困境的根源则在于民间日益扩张的融资权、放贷权与政府传统监管权之间的冲突。"供给侧变革"强调政府应在制度供给侧减... 我国现阶段对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已逐渐暴露出民间借贷法制化需求与法律监管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协调,而如此困境的根源则在于民间日益扩张的融资权、放贷权与政府传统监管权之间的冲突。"供给侧变革"强调政府应在制度供给侧减少管制并鼓励创新,在民间借贷层面则激励与引导民间融资权与放贷权的行使,主张"放管协调"的监管理念,这为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以"供给侧变革"为视角的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应在监管价值上突出"金融平等",在监管制度上完善市场准入、利率规制、法律责任分配与消费者保护等法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法律监管 供给侧变革 放贷权 金融法治
原文传递
民间高利贷规制的法理源流及制度变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晓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9,共9页
如何规制民间高利贷,是长期困扰民间金融研究和相关立法的一个难题。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今天,准确和深刻认识民间高利贷的法律规制问题,必须首先理清民间高利贷规制的法理源流和制度变迁,在理论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中寻找完善现有... 如何规制民间高利贷,是长期困扰民间金融研究和相关立法的一个难题。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今天,准确和深刻认识民间高利贷的法律规制问题,必须首先理清民间高利贷规制的法理源流和制度变迁,在理论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中寻找完善现有制度的实证材料。从契约自由到契约正义,从金融监管到放松监管再到金融消费者保护,经济形态的更替、民生状况的改善、经济安全的保障及理论思潮的转变,都是影响民间高利贷规制的基本因素。透过这些因素与民间高利贷法律规制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发现,仅仅从法律本身很难深刻理解民间高利贷规制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所保障的交易自由和公平,金融监管所强调的经济安全,以及消费者保护所支撑的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都是民间高利贷规制变迁的内生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利率市场化 金融监管 金融消费者
下载PDF
跨国银行监管体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本文对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的优缺点 ,对目前世界各国的跨国家银行监管体制的发展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中国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跨国银行 监管体制 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论经济法不确定性的成因与功能--解释法律规范性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青贵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5,共9页
法律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更为明显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二元思维、经济法时空性、突出的政策性及其自身的非完备性等。从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整合功能分析,经济法的不确定性具有巨... 法律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更为明显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二元思维、经济法时空性、突出的政策性及其自身的非完备性等。从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整合功能分析,经济法的不确定性具有巨大社会价值和特殊的优势功能,保障了市场经济中集体理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经济法不确定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内在功能与外在功用。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经济法不确定性自身也存在诸多的功能局限,需要从立法和法律实施的角度深入探讨。经济法的不确定性为我们认识和探讨法律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很多例证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的确定性 法律理念 法律功能
原文传递
科学的方法与论证:经济法学发展的关键 被引量:12
18
作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53,共14页
方法和论证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重要因素。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中存在的诸如过于任意和主观等许多问题大都与研究方法和论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围绕方法和论证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功能,在阐述了方... 方法和论证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重要因素。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中存在的诸如过于任意和主观等许多问题大都与研究方法和论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围绕方法和论证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功能,在阐述了方法和论证对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正当性的影响、归纳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表现、分析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对其学术品格的影响、探讨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原因等基础上,经济法学要具备真正的学术品格,必须重视并遵守方法和论证的约束,并提出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回归科学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科学方法论 学术责任 研究范式 经济法学
下载PDF
论经济法形式理性的优先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83,共6页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形式理性优先在经济法语境中的要求表现为规则和程序优先。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正当性来自于经济法事实与目标的不可预测性、实质理性目标的可证伪性、实质理性的不可操作性三个方面。经...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形式理性优先在经济法语境中的要求表现为规则和程序优先。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正当性来自于经济法事实与目标的不可预测性、实质理性目标的可证伪性、实质理性的不可操作性三个方面。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是关于经济法适用的一般性原则 ,是法治理念与原则的具体化 ,是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要求 ,但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也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形式理性 优先性 形式理性 实质理性 程序正义
下载PDF
证券化视角的地票交易制度创新及立法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晓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9期57-63,共7页
地票交易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证券化形式创新土地交易的方式,发挥了其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了证券化的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财富收入分配功能以及公共政策促进功能,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本化,以及建设城... 地票交易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证券化形式创新土地交易的方式,发挥了其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了证券化的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财富收入分配功能以及公共政策促进功能,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本化,以及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了新途径。应当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探索提升地票交易的法制化、市场化、权利化的途径,科学界定政府在地票交易中的角色,有效保障土地权利人在地票交易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化 土地权利 地票交易 城乡建设用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