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环境传播》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增一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环境传播》(季刊)是国际环境传播学会的官方杂志,该刊致力于发表世界范围内与环境有关的理论、实践和传播过程的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以该刊2007年到2014年所刊载的原创性论文为对象,使用文献计量内... 《环境传播》(季刊)是国际环境传播学会的官方杂志,该刊致力于发表世界范围内与环境有关的理论、实践和传播过程的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以该刊2007年到2014年所刊载的原创性论文为对象,使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论文作者特征、研究议题、采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环境传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范式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传播 环境传播期刊 现状与趋势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STS理论视角对流行“减肥”观念及其问题的研究
2
作者 《科学文化评论》 2024年第2期95-107,共13页
减肥作为广泛流行的文化现象,是当下人们,尤其女性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也早已对各类打着“科学”“医学”旗号的减肥信息司空见惯。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会引起肥胖歧视、社会焦虑、饮食障碍等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这已引起国际相关... 减肥作为广泛流行的文化现象,是当下人们,尤其女性普遍关心的问题,人们也早已对各类打着“科学”“医学”旗号的减肥信息司空见惯。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会引起肥胖歧视、社会焦虑、饮食障碍等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这已引起国际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结合已有的减肥研究文献,针对我国当下广为流传的、代表性的主要减肥观念、内容及其问题,进行科学(医学)基础和来源追溯,基于STS的理论视角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进而为深入理解和解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 减肥观念 肥胖医学 媒介 社会性别
下载PDF
让“会”味淡下来 让交流浓起来——反思团队在家长会中的应用
3
作者 《中学生博览》 2024年第18期14-15,共2页
“老师讲家长听”这种单向输入的家长会,无法触动思想和情感。将反思团队运用于家长会,构建教师、家长、学生新型交流平台,让“会”的味道淡下来,让对话交流的氛围浓起来。学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吐槽:在小凳子上坐着,不能说话不能动,听... “老师讲家长听”这种单向输入的家长会,无法触动思想和情感。将反思团队运用于家长会,构建教师、家长、学生新型交流平台,让“会”的味道淡下来,让对话交流的氛围浓起来。学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吐槽:在小凳子上坐着,不能说话不能动,听各科老师轮番讲两小时,只记住了自家娃分数,其他说啥都忘了;知道了一些方法就是用不上,因为我家情况不是这样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会 对话交流 交流平台 团队 反思 老师 单向输入 氛围
原文传递
从张小泉折刀事件看老字号工艺传播的危与机
4
作者 张睿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中华老字号工艺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技术特色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品牌,但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往往面临着挑战。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市场活跃度高、生命力强的代表之一,百年老字号张... 中华老字号工艺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技术特色以及良好的商业信誉形成独特的中国式品牌,但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往往面临着挑战。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市场活跃度高、生命力强的代表之一,百年老字号张小泉刀剪,也由于一次“折刀”事件引发了网络舆论而出现品牌危机,是值得关注的典型案例。文章对张小泉品牌发展历史、事件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事件背后老字号品牌在产品定位、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下老字号工艺在社会传播中面临的风险与机会,指出了网络社交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强调了在工艺创新及其品牌创新中,需要挖掘和保留传统工艺的品牌文化“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 传统工艺 张小泉 传播
下载PDF
关于中药“毒”性争论的科学传播及其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兵 《科普研究》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2017年末,"马兜铃酸事件"再次引发有关中药"毒"性的广泛争论,最近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节目的热播,关于中药食补的安全问题再掀舆论热潮。实际上,在当下的各种网络媒体、微信等传播的信息中,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 2017年末,"马兜铃酸事件"再次引发有关中药"毒"性的广泛争论,最近随着《舌尖上的中国3》节目的热播,关于中药食补的安全问题再掀舆论热潮。实际上,在当下的各种网络媒体、微信等传播的信息中,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表述上,关于"毒"的问题存在诸多误区。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看,对"毒"的理解和纠正,也应有超越西方科学一元论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科学传播 一元论 地方性知识
原文传递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基于相关文献及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馨予 +1 位作者 章梅芳 赵菡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科技类博物馆是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与科技类博物馆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对中国... 科技类博物馆是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科普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与科技类博物馆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等机构公开统计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类型与区域分布、展教开发、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类博物馆 现状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探索——基于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章梅芳 陈笑钰 +1 位作者 赵菡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1,51,101,共11页
通过实地调研、口述访谈、数据统计、案例研究等方法,从经费筹措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分析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 通过实地调研、口述访谈、数据统计、案例研究等方法,从经费筹措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分析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特色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模式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科技类博物馆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类博物馆 运行机制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减”还是“不减”:这是个问题——基于微信减肥公众号的科学传播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5-82,共8页
当下社会减肥热潮愈演愈烈,尤其是女性在"以瘦为美"的标准下视减肥为终身奋斗的事业。然而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带来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有关媒介对"理想瘦"的构建也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事实上人们的减肥观... 当下社会减肥热潮愈演愈烈,尤其是女性在"以瘦为美"的标准下视减肥为终身奋斗的事业。然而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带来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有关媒介对"理想瘦"的构建也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事实上人们的减肥观念、知识和方法,与科学(医学)和社会的互动密切相关,但国内科学元勘领域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选取了12家微信减肥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STS的理论视野,对其减肥传播的文章和评论进行了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探讨从中折射出的当下流行的减肥科学文化及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 微信公众号 科学传播
原文传递
风险与安全:“PX”议题报道中专家话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增一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50,共6页
近十年来,国内"PX"项目频频见诸于报端,成为饱受争议的对象,甚至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一些普通民众心目中,"PX"不再是对二甲苯这个化工名词,而是"剧毒"和"危险"的代名词。究竟"PX&qu... 近十年来,国内"PX"项目频频见诸于报端,成为饱受争议的对象,甚至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在一些普通民众心目中,"PX"不再是对二甲苯这个化工名词,而是"剧毒"和"危险"的代名词。究竟"PX"项目暗藏巨大风险,还是安全可靠?专家对此发表怎样的见解?有何判断?从报纸中的专家话语文本入手,尝试采用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的综合话语分析法来考察"反PX派"和"挺PX派"专家是如何实现话语建构任务的,指出"专家共同体"内部的话语之争对PX形象的建构作用,并通过分析、对比专家话语"修辞建构"的实践逻辑,结合文本产生的具体情景,探索话语背后的社会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X 风险 争议 专家话语
原文传递
试论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的来源、承接与担当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馨 《北京青年研究》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面临新矛盾,新矛盾呼唤新青年勇担新使命,实现使命自觉。历史和实践证明,青年的历史使命总是与时代要求和党的使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在... 新时代面临新矛盾,新矛盾呼唤新青年勇担新使命,实现使命自觉。历史和实践证明,青年的历史使命总是与时代要求和党的使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时代要求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导青年自觉实现这一使命是党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和帮助青年从使命来源、承接和担当上自觉认同使命、强化使命、完成使命是新时代青年使命自觉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历史使命 使命自觉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初心论”融入“基础”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馨 《北京教育(德育)》 2017年第12期4-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初心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要求。应紧密结合该课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对&qu... 习近平总书记"初心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要求。应紧密结合该课理想信念的教学内容,对"初心论"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达到理论认同;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贴合学生实际的典型榜样人物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崇敬与认同;面向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检验和回归初心,实现行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初心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路径
原文传递
《实践论》知行统一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全荣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1-85,共5页
毛泽东在《实践论》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的知行观,揭示了正确的认识始于实践的"从行到知"的认识原则,阐明了直接性实践、间接性实践指导认识的"从知到行"的实践原则。在党中央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的知行观,揭示了正确的认识始于实践的"从行到知"的认识原则,阐明了直接性实践、间接性实践指导认识的"从知到行"的实践原则。在党中央不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的背景下,《实践论》中的知行统一思想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层面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认识
下载PDF
关于中医减肥的科学传播及其问题研究——以微信中医减肥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兵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0年第1期76-91,共16页
减肥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文化现象,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媒介对人们减肥观念和行为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中医减肥”以其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特点备受关注、颇为流行。本研究以中医减肥微信公众... 减肥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文化现象,不恰当的减肥观念和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和个人问题。媒介对人们减肥观念和行为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中医减肥”以其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特点备受关注、颇为流行。本研究以中医减肥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对媒介传播的中医减肥文本的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结合对中医专家的深入访谈,分析当下有关中医减肥的科学传播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减肥 科学传播 微信公众号
下载PDF
大数据信息收集处理与隐私权的公众理解研究——基于微博及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泉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9,109,115,116,共11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隐私和信息安全成为大数据使用中讨论最广泛的问题之一。针对大数据的共享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与平衡,国内外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公众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被忽视了,对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隐私和信息安全成为大数据使用中讨论最广泛的问题之一。针对大数据的共享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与平衡,国内外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公众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被忽视了,对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隐私权问题,目前学界还缺乏足够的公众理解研究。为此,研究尝试从公众视角切入,以国内应用广泛的开放式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为对象,抓取了2020年1—2月期间有关大数据和隐私权的所有条目进行了简要内容分析,并于2021年4月对北京地区公众开展了214份问卷调查作为补充,在以上两类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个人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隐私权问题的公众理解现状,指出公众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隐私问题理解有限、媒体的科学传播不到位及尚未形成系统的开放监督机制等问题,并探讨了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及公众理解科学理念下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权 公众理解科学 微博
原文传递
“风险”的建构:对国内“PX”争议的媒介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兵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梳理了十年来国内系列PX事件,采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方法及伯格和卢克曼的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的理论研究视角,在对各种媒体上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话语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宏观科学、媒介、文化等社会与境,揭示了在PX争议中,不确定性的环境... 梳理了十年来国内系列PX事件,采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方法及伯格和卢克曼的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的理论研究视角,在对各种媒体上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话语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宏观科学、媒介、文化等社会与境,揭示了在PX争议中,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在中国当下社会建构的一般过程和逻辑,发现科技应用的"风险"在此案例中体现为不同利益代表者多元话语竞争的建构,也为深入理解和解决环境风险争议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PX事件 媒介话语 建构
原文传递
科幻作品何以为大数据时代科普赋能?——基于信息监控与隐私伦理内容的探讨
16
作者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3年第4期24-35,共12页
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蓬勃发展,科幻与科普关系的问题不断被重提,科幻能否以及如何为当代科普赋能,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当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掀起了数据技术革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与隐私等一系列的科技伦理与社会公正问... 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蓬勃发展,科幻与科普关系的问题不断被重提,科幻能否以及如何为当代科普赋能,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当下,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掀起了数据技术革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与隐私等一系列的科技伦理与社会公正问题,数字素养等相关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传统科学素养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也对传统科普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赛博朋克科幻类型中的两部经典小说《雪崩》《虚拟偶像一一爱朵露》和科幻电影《匿名者》为主要案例,分析了几部作品对于数字化时代信息监控与隐私权之间矛盾的呈现,探讨了科幻作品的科普优势及特殊性,同时指出了大数据时代科普实践与研究所面临的传统科普观的转变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 科普 信息监控 隐私伦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生育健康知识的传播与女性身份的建构 以民国时期的大众报刊为考察对象
17
作者 张馨予 章梅芳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5期57-71,共15页
民国时期,西医生育健康知识通过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介的传播和普及,日益影响社会民众对两性身体的认知。以这一时期的大众报刊为考察对象,聚焦生育健康传播相关内容,侧重分析生育健康话语在近代女性身份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在民... 民国时期,西医生育健康知识通过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介的传播和普及,日益影响社会民众对两性身体的认知。以这一时期的大众报刊为考察对象,聚焦生育健康传播相关内容,侧重分析生育健康话语在近代女性身份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在民国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科学、医学与性别之间的互动。民国报刊中的生育健康传播借科学话语的包装,建构了女性生育的身体,固化了女性的母亲身份,并以此为核心,在民族国家话语体系内塑造了“贤妻良母”“国民之母”等多个理想女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报刊 医学 性别 生育健康
下载PDF
“PX”争议中主流舆论场的建构及其问题——基于地方日报的话语分析
18
作者 刘兵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8年第4期94-107,127,共15页
国内各地PX项目不断引发群体性抵制事件,掀起持续的社会舆论热潮。对此,各地日报均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报道和评论,形成了官方的主流舆论场,传播和体现了官方媒体的观点态度和责任立场。本文从各报的PX议题报道入手,首先探讨这些新闻呈现... 国内各地PX项目不断引发群体性抵制事件,掀起持续的社会舆论热潮。对此,各地日报均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报道和评论,形成了官方的主流舆论场,传播和体现了官方媒体的观点态度和责任立场。本文从各报的PX议题报道入手,首先探讨这些新闻呈现的议题设置和框架变迁。在框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的话语分析综合法,从七个维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话语构建策略,分析各地政府是如何通过新闻文本实现其话语构建任务的,剖析了地方政府的立场决定了官方话语对PX风险"不在场"的建构策略,探讨了地方日报在应对PX事件时的共性与问题,并结合社会与境揭示可能的原因和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X 主流舆论场 地方日报 建构 话语
下载PDF
无解的悖论——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生命伦理哲思
19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5,共9页
王晋康,与刘慈欣、何夕、韩松并称为中国科幻的"四大天王",又与刘慈欣共同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坛的双雄",是国内科幻界的中坚力量。不同于其他几位作家,他的科幻作品一向以悲天悯人的苍凉冷峻风格而闻名。在他的"... 王晋康,与刘慈欣、何夕、韩松并称为中国科幻的"四大天王",又与刘慈欣共同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坛的双雄",是国内科幻界的中坚力量。不同于其他几位作家,他的科幻作品一向以悲天悯人的苍凉冷峻风格而闻名。在他的"哲理科幻"中,他站在全人类命运的视角之上对生命伦理高度关注,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刻反思,与学界对生命伦理的关注,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有异曲同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中国科幻 生命伦理 悲天悯人 科幻作品 哲思 四大天王
原文传递
“风”一般的风格:科学也可以这样传播和研究——评《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
20
作者 《科普研究》 2018年第2期91-94,共4页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科学传播的研究日渐兴起,但相关专业书籍并不多见,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化梳理。作为国内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刘兵教授将近年来自己及所指导的学生在科学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结成《多视角下...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科学传播的研究日渐兴起,但相关专业书籍并不多见,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化梳理。作为国内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者之一,刘兵教授将近年来自己及所指导的学生在科学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结成《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一书。该书以"多元化"的理论和视角,拓展了科学传播研究领域的范围;以对当下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理性批判,挖掘了科技、公众与社会分析的深度。各章节之间看似联系松散,实则有着多元化的科学文化观贯穿始终。全书绘制了一幅科学传播研究的新图景,展示出独特的"风一样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多视角 批判 科学文化观 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