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子对哈密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慕彩芸 冯瑶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B09期75-79,共5页
采用2007—2008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哈密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速风向、沙尘天气、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偏西风能够明显增大PM1... 采用2007—2008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哈密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风速风向、沙尘天气、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与PM10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偏西风能够明显增大PM10浓度。当平均风速<2.0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减小;平均风速≥2.0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增大。沙尘天气能够显著增大PM10浓度,降水对PM10浓度有明显的消减作用,气温与PM10浓度负相关,气压与PM10浓度正相关。当相对湿度<40%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减小;当相对湿度≥40%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PM10浓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因子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哈密地区7·17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荣梅 道然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2007年7月16—19日哈密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这次暴雨是伊朗副高北伸,里咸海长脊,与乌拉尔山高压脊反气旋型接通,推动中亚低涡东移进入新疆,在哈密滞留造成的。深厚的低值系统从低层到中层都表现为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产生提... 对2007年7月16—19日哈密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这次暴雨是伊朗副高北伸,里咸海长脊,与乌拉尔山高压脊反气旋型接通,推动中亚低涡东移进入新疆,在哈密滞留造成的。深厚的低值系统从低层到中层都表现为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产生提供很强的动力条件,有利于暴雨所需不稳定能量的储存,低层风场辐合及中高层强西南气流不断将水汽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冷暖、干湿空气的水平、垂直交换等在暴雨中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强了对流,这都是暴雨产生的直接有利条件,欧洲数值预报产品、T213物理量场和FY-2红外云图进行暴雨天气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低涡 物理量
下载PDF
哈密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慕彩芸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
利用2002—2008年哈密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对哈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哈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是首要污染物;冬季和3、4月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污染源以煤烟型... 利用2002—2008年哈密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和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对哈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哈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是首要污染物;冬季和3、4月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污染源以煤烟型、风沙型为主;气温日较差、辐射、风、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与首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气温日较差、日净地表辐射越大、能见度越好,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空气质量就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污染浓度 气象因子
下载PDF
新疆哈密大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分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孔海江 《干旱气象》 2014年第4期642-648,共7页
利用1951~2012年新疆哈密市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哈密市大降水(>12.0 mm)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造成哈密站大降水的大气环流分为4种类型:横槽型、低涡型、低槽(ω)型和不稳定小槽型。其中出现暴... 利用1951~2012年新疆哈密市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造成哈密市大降水(>12.0 mm)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造成哈密站大降水的大气环流分为4种类型:横槽型、低涡型、低槽(ω)型和不稳定小槽型。其中出现暴雨以上降水(24 h降水量>24.0 mm)的个例集中在低槽(ω)型;横槽型个例的降水量在13.0~22.0 mm之间;低涡型个例的降水量分布相对均匀,在15.0~20.0 mm之间;不稳定小槽型个例的降水量偏少,全部在18.0 mm以下。4种类型的大气环流特征主要在对流层中高层差异明显。横槽型中低纬度环流平直,其横槽的北部是西北气流,南亚高压是青藏高压西部型;低涡型的中低纬度,在孟加拉湾有低槽,低槽的北部有低涡存在,低涡西面的脊偏强,其南亚高压是青藏高压东部型;低槽(ω)型东部的脊偏强,呈西北东南向,南亚高压是伊朗高压型;不稳定小槽型的南亚高压为伊朗高原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带状,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85°E以西是平直的偏西气流,新疆东部地区有一小的短波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降水 大气环流 分型
下载PDF
2011年4月28日哈密地区沙尘天气
5
作者 慕彩芸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A05期180-181,共2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1年4月28日午后发生在哈密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得出:500hPa强斜压槽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系统深厚、移动缓慢使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高原到新疆的低层暖高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有利...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1年4月28日午后发生在哈密地区的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得出:500hPa强斜压槽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系统深厚、移动缓慢使得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高原到新疆的低层暖高压是沙尘天气发生的有利不稳定条件;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地面冷锋前后气压梯度区,地面3h变压对研究沙尘天气发展路径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散度场表现为高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垂直速度则存在有数值较大的负中心,上升运动强烈,这些因素导致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大风、沙尘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影响系统 物理量场
原文传递
哈密地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李如琦 《新疆气象》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哈密2001年10月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表明低空急流和上升运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哈密地区大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哈密地区 大降水 低空急流 上升运动 预报着眼点 成因 实时物理量场 垂直运动 卫星云图 天气过程
下载PDF
哈密地区一次罕见的秋季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张科 奚丽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11-13,16,共4页
对2010年9月4—5日哈密地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表明高低空环流形势的配合、对流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强烈辐散、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三股气流"的存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哈密地区大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 对2010年9月4—5日哈密地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表明高低空环流形势的配合、对流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强烈辐散、垂直上升运动以及"三股气流"的存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哈密地区大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充分利用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环流形势演变、各物理量场,尤其是产生降水的水汽、动力、不稳定能量3个宏观条件的物理量场充分细致分析,对降水预报有非常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降水 成因 数值预报 预报着眼点 新疆哈密
下载PDF
天山东端伊吾县“97·6”暴雨个例分析
8
作者 史可传 《新疆气象》 1998年第6期14-15,共2页
1997年6月26日,位于天山山脉最东端的伊吾县发生了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日总降水量为39.3mm。本文从环流形势、动力分析和云图演变等方面来揭示暴雨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到预报此类暴雨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暴雨 个例分析 降水分析
下载PDF
哈密巴里坤暴雪发生机制及特征分析
9
作者 胡经彪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1期174-174,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逐渐恶化,导致了暴风雪更加频发,预测难度加大,这些暴雪给人们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研究暴雪发生的机制,并分析其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逐渐恶化,导致了暴风雪更加频发,预测难度加大,这些暴雪给人们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研究暴雪发生的机制,并分析其特征,对于提前预警、加强防范、减少灾害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暴雪 发生机制 特征分析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