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喹诺酮炎药物的光毒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较好的疗效但却均有较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 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较好的疗效但却均有较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光毒性 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 司帕沙星 克林沙星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小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 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与肝组织内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密不可分.CYP450是参与药物I相代谢的主要酶系,部分药物经CYP450代谢产生反应性代谢产物,后者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通过诱发免疫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等不同的机制造成肝损伤.CYP450的诱导和抑制以及CYP450表达的个体差异都与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基于CYP450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围绕CYP450进行的代谢酶研究和新药分子设计已经开展,这对预防和减少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药源性肝损伤 作用 细胞毒性 免疫毒性
下载PDF
一个简捷的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祖越 吴建辉 +2 位作者 朱焰 钟恩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4期204-208,共5页
通过模拟睾丸酮经甾体5α-还原酶催化,从NADPH(辅酶)中获得H^+还原成双氢睾丸酮(DHT)这一反应,参照文献资料以酶动力学原理,分别测定反应底物NADPH和产物[~3H]-DHT含量变化的初始速率以代表酶活性,建立了“分光光度计法”和“同位素法... 通过模拟睾丸酮经甾体5α-还原酶催化,从NADPH(辅酶)中获得H^+还原成双氢睾丸酮(DHT)这一反应,参照文献资料以酶动力学原理,分别测定反应底物NADPH和产物[~3H]-DHT含量变化的初始速率以代表酶活性,建立了“分光光度计法”和“同位素法”体外筛药模型,通过这两种模型对比,以非那甾胺为阳性对照药物,对爱普列特进行了体外模型验证研究。两种筛选模型结果一致,确定非那甾胺和爱普列特的抑制常数:用测定OD_(340)nm值的“分光光度计法”求得爱普列特抑制常数Ki=24.9±1.3nmol/L,半数抑制浓度IC_(50)=39.0 nmol/L;非那甾胺Ki=15.3±2.3 nmol/L,IC_(50)=58.6 nmol/L。用测定[~3H」-DHT dpm值的“同位素法”求得爱普列特Ki=67.4±13.2 nmol/L,IC_(50)=49.6nmol/L;非那甾胺Ki=25.0±1.9 nmol/L,IC_(50)=5.1nmol/L。该结果与国外文献中报道的爱普列特Ki=5~23 nmol/L,非那甾胺Ki=23.6 nmol/L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爱普列特 前列腺增生 筛药模型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 体外筛选模型
下载PDF
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宫丽崑 冯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比较一次给药后不同采样时间对鼠外周血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一次腹腔注射 (IP)MMC 2 0mg/kg .bw或CP 40mg/kg .bw ,后 12h、18h、2 4h、32h、48h、72h采外周血及骨髓涂片 ,Giemsa染色 ,计数嗜多染红... 目的 :比较一次给药后不同采样时间对鼠外周血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一次腹腔注射 (IP)MMC 2 0mg/kg .bw或CP 40mg/kg .bw ,后 12h、18h、2 4h、32h、48h、72h采外周血及骨髓涂片 ,Giemsa染色 ,计数嗜多染红细胞及其微核数。结果 :一次IPMMC或CP后 12h即可观察到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增高 ,分别在给药后 2 4h、32h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到 72h已接近对照组水平 ;而外周血PCE微核率的显著增高则出现在给药后的 2 4h ,在 48h达到高峰。结论 :外周血PCE作为微核试验靶细胞与骨髓PCE的检测敏感性相同 ,但外周血PCE微核高峰出现较骨髓延迟约 12~ 2 4h ;在检测化学物对骨髓细胞毒性方面 ,外周血与骨髓的检测灵敏性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试验 嗜多染红细胞 骨髓 外周血
下载PDF
某些中草药或其所含化学成分的致畸与胚胎毒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华劳 钱立晖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9-201,共3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一些中草药及其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致畸与胚胎毒作用,本文整理了这一方面的一些资料进行简述,以期能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 中草药 致畸 胚胎毒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新药爱普列特的国外研究概况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祖越 《药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爱普列特(Epristeride)是一种反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能与5α还原酶和NADP+形成三元复合物,抑制睾丸酮转化为双氢睾丸酮,前列腺腺体内双氢睾丸酮含量下降,导致腺体萎缩,用于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现处... 爱普列特(Epristeride)是一种反竞争性5α还原酶抑制剂,能与5α还原酶和NADP+形成三元复合物,抑制睾丸酮转化为双氢睾丸酮,前列腺腺体内双氢睾丸酮含量下降,导致腺体萎缩,用于人体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酮 双氢睾丸酮 爱普列特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甾体5α-还原酶活性的新测定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祖越 郑维君 +1 位作者 王晓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甾体5α-还原酶 酶活 分光光度计法 前列腺增生
原文传递
新型抗前列腺增生药爱普列特(Epristeride)药理和毒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武淑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爱普列特是新一代选择性、特异性作用于甾体5(还原酶II亚型的反竞争性抑制剂(uncompetitive inhibitor)。具有抑制双氢睾丸酮生物生成及选择性抑制前列腺生长的作用。爱普列特口服吸收好,在前列腺中可保... 爱普列特是新一代选择性、特异性作用于甾体5(还原酶II亚型的反竞争性抑制剂(uncompetitive inhibitor)。具有抑制双氢睾丸酮生物生成及选择性抑制前列腺生长的作用。爱普列特口服吸收好,在前列腺中可保持较高浓度。口服爱普列特可导致前列腺萎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组织学可见前列腺腺腔减小及上皮细胞高度变矮,染色体凝缩率和凋亡小体发生率明显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下调。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证实爱普列特具有高度器官选择性,其主要靶器官为前列腺,而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均未见有明显影响,生殖毒理学研究未发现明显生殖毒性,遗传毒理学研究表明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爱普列特 药理 毒理
下载PDF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LTZ-8和类似物的筛选及其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欣坚 田伟生 +1 位作者 孙云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为筛选新的不同结构的甾体 5α 还原酶抑制剂LTZ 8等抗前列腺增生药物 (在C 3,C 4,C 1 7具有不同基团的睾酮衍生物 )。方法 同位素筛选法检测LTZ 8对体外 5α 还原酶的抑制能力。体内动物模型选用去势大鼠 (注射丙酸睾酮刺激前... 目的 为筛选新的不同结构的甾体 5α 还原酶抑制剂LTZ 8等抗前列腺增生药物 (在C 3,C 4,C 1 7具有不同基团的睾酮衍生物 )。方法 同位素筛选法检测LTZ 8对体外 5α 还原酶的抑制能力。体内动物模型选用去势大鼠 (注射丙酸睾酮刺激前列腺重新生长 ) ,连续灌胃LTZ 8(3 ,1 0及 30mg·kg-1 ,每日 1次 ) 30d ,检测前列腺组织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 ,并对前列腺上皮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LTZ 1 ,LTZ 5,LTZ 6和LTZ 8均有抑制 5α 还原酶的作用 ,其中LTZ 8的作用最强〔Ki=(2 1 .0±2 .2 )nmol·L-1 〕。大鼠口服 30mg·kg-1 LTZ 8,前列腺湿重和干重分别为对照组的 82 %和 86% (P <0 .0 5)。前列腺上皮细胞高度和腺腔面积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 LTZ 8具有抑制 5α 还原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前列腺增生 氧化还原酶类 睾酮衍生物 LTZ-8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
下载PDF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而抑制血管新生(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欣坚 马小超 +2 位作者 邓辉 张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9-394,共6页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处理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三维胶原模型研究bFGF诱导的血管新生作用 ;用明胶电泳和蛋白印迹法研究分泌于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含量 ;RT PCR法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mRNA水平。结果 内皮抑制素显著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 ;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表达及其mRNA的水平。结论 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脐静脉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抗血管新生
下载PDF
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欣坚 郑维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一种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效果可能与诱导凋亡 ,以及与原肌球蛋白。
关键词 内皮抑素 原肌球蛋白 黏附受体整合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多肽类生长因子对前列腺生长和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淑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多肽类生长因子是前列腺生长及功能的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中 ,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 ,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是主要的促生长因子 ,而转化生长因子 β是唯一的负向生长调节因子。前列腺病理情况... 多肽类生长因子是前列腺生长及功能的正向及负向调节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中 ,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 ,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是主要的促生长因子 ,而转化生长因子 β是唯一的负向生长调节因子。前列腺病理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分泌方式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肿瘤 分子机制 调节
下载PDF
大鼠胚泡植入前期给亲代阿司匹林致移植胚胎的毒性(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楼宜嘉 丁光生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索药源性胚泡异常与着床后胚胎毒性和发育缺陷间的关系。方法:大鼠在孕d3 ig阿司匹林(0.25,0.5,和1g·kg^(-1))。孕d 4将胚泡移植于假孕大鼠(与连续5dig氯丙二醇5mg·kg^(-1)大鼠交配获得)子宫内。临产前检查子宫内胚胎... 目的:探索药源性胚泡异常与着床后胚胎毒性和发育缺陷间的关系。方法:大鼠在孕d3 ig阿司匹林(0.25,0.5,和1g·kg^(-1))。孕d 4将胚泡移植于假孕大鼠(与连续5dig氯丙二醇5mg·kg^(-1)大鼠交配获得)子宫内。临产前检查子宫内胚胎。结果:孕d4给药组胚泡异常率增高,着床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胚胎吸收率(55.2%,69.5%,和85.2%)与畸胎率(3.8%,44.4%,和25%)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活胎率降低(44.8%,30.5%,和14.8%),并与胚泡异常率呈相关性。结论:大鼠在胚泡植入前给阿司匹林可导致呈剂量依赖关系的胚胎毒性和畸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胚泡 胎儿发育 药源性 畸形 胚胎毒性
原文传递
爱普列特对大鼠生殖毒性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美瑛 +3 位作者 郑维君 祁晓东 冯洁 吴虹燕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86-289,共4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了爱普列特(Epristeride)的生殖毒性。SD大鼠口服9周爱普列特后合笼,观察交配率、怀孕率和胎仔的发育情况;小鼠口服高剂量爱普列特后对精子形态的影响;体外电刺激对小鼠输精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了爱普列特(Epristeride)的生殖毒性。SD大鼠口服9周爱普列特后合笼,观察交配率、怀孕率和胎仔的发育情况;小鼠口服高剂量爱普列特后对精子形态的影响;体外电刺激对小鼠输精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虽使大鼠怀孕率略有下降,小鼠精子的形态有所影响外,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别,其他指标均属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普列特 生殖毒性 精子畸形 前列腺
下载PDF
幼年大鼠口服盐酸安妥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膝关节软骨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云阳 蔡华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安妥沙星 软骨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3种促智药: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和吡乙酰胺的诱变作用和诱变协同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美瑛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5-68,共4页
在鼠伤寒沙门菌/微粒体系统中测试了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和吡乙酸胺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从1μg-5mg/皿对TA97、TA98、TA100和TA1024个菌株,在无S_9代谢系统上所测的这3个药和有S_9代谢系统所测的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均未显示任... 在鼠伤寒沙门菌/微粒体系统中测试了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和吡乙酸胺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药物浓度从1μg-5mg/皿对TA97、TA98、TA100和TA1024个菌株,在无S_9代谢系统上所测的这3个药和有S_9代谢系统所测的石杉碱甲、茴拉西坦均未显示任何诱变作用。向拉西坦和吡乙酰胺在诱变协同实验中均不增加对-硝基喹啉在TA98上和甲基磺酸甲酯在TA100上诱发的回变数。ICR纯系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剂量高达1/2LD_(50)时不增加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也无骨髓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茴拉西坦 诱变性试验
原文传递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欣坚 马小超 +2 位作者 邓辉 张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治疗 1 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 内皮抑制素... 目的 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 ,治疗 1 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 内皮抑制素在体外抑制了管腔形成数 (抑制率 33.5 % ) ,在体内减少了血红蛋白含量 (抑制率 38.8% ) ;然而在这两个实验中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与单用内皮抑制素相比均显著提高了抑制率 (P <0 .0 5)。接受内皮抑制素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46 .3% ;而接受共同治疗的小鼠肿瘤重量减少了 65 .7%。结论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了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巴马司他 血管生成 Lewis肺 药物合用 抗血管新生 抗肿瘤
下载PDF
Mutagenicity tests on epristeride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麟 郑维君 +2 位作者 吴虹燕 冯洁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新药依立雄胺(Epr)的遗传影响.方法:1)鼠沙门氏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测试能否诱发基因突变;2)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和畸变实验;3)ICR小鼠一次igEpr后测试是否导致骨髓嗜多染红细... 目的:评价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新药依立雄胺(Epr)的遗传影响.方法:1)鼠沙门氏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测试能否诱发基因突变;2)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和畸变实验;3)ICR小鼠一次igEpr后测试是否导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4)昆明种小鼠连续igEpr5d,30d后统计精子头部异常情况.结果:1)Epr不诱导细菌回复突变.2)CHL细胞染色体畸变低于3%不造成细胞染色体损伤.3)Epr不诱导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4)Epr高、中、低剂量组引起的头部畸形率分别为5.3%±2.7%,5.3%±1.9%,5.2%±1.2%,与对照组相比不引起显著的精子头部异常.结论:Epr在体内外实验中没有表现出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立雄胺 致突变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原文传递
血细胞彗星电泳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英文)
19
作者 郭菊媛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用彗星实验检测不同种类化学物在单细胞水平上DNA的损伤情况。方法:体外彗星实验。结果:L-4氧代赖氨酸及10-羟基喜树碱不能直接引起DNA的损伤。ST1435剂量高达4mmol·L^(-1)时才能对DNA产生损伤。二甲基亚砜,作为一种常用溶剂... 目的:用彗星实验检测不同种类化学物在单细胞水平上DNA的损伤情况。方法:体外彗星实验。结果:L-4氧代赖氨酸及10-羟基喜树碱不能直接引起DNA的损伤。ST1435剂量高达4mmol·L^(-1)时才能对DNA产生损伤。二甲基亚砜,作为一种常用溶剂,当其浓度小于2%时,不增加对DNA的损伤,但当浓度≥4%时,可产生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DNA损伤。博莱霉素和丝裂霉素对DNA有强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慧星实验作为检测可疑化合物遗传毒性的工具,具有快速,灵敏,简单,重复性好及价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诺孕酮 淋巴细胞 血细胞彗星电泳 遗传毒性
原文传递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
20
作者 张婷 《天坛药讯》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 光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