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英模速写”到“劳模”图式的构建——谈吴作人《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的创作 被引量:3
1
作者 《荣宝斋》 2015年第11期172-179,共8页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藏吴作人于一九五0年创作的《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近年来屡次在大型展览中露面。作为美术馆藏品虽然它的展出频次很高,但却尚未有关于此画的研究存在。
关键词 吴作人 创作 英雄 劳动 图式 劳模 速写 英模
原文传递
艺术家的“面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报刊对庞薰琹艺术的呈现 被引量:2
2
作者 《荣宝斋》 2015年第12期140-155,共16页
庞薰琹,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部,直至一九二四年,庞薰琹弃医从艺,并于一九二五年只身前往巴黎学习绘画。这个决定改变了庞薰琹人生的轨迹,在巴黎乃至欧洲的所见所闻所识为庞薰琹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艺术道路 薰琴 莱热 邵洵美 一九 徐蔚 王一亭 九三 决澜社 马蒂斯
原文传递
罗丹的晚期速写 被引量:1
3
作者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罗丹被公认为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不仅成为诸多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后辈艺术家的创作。但罗丹的“雕塑光芒”似乎掩盖了他其他的才华,以至于他的其余门类作品并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罗丹 速写 晚期 城市公共空间 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 雕塑家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匠心独运
4
作者 《艺术与设计》 2012年第9期176-178,共3页
当我们放下姿态,走入民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运用,并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设计 形象 作品
原文传递
《放下你的鞭子》缘何成为“经典”?
5
作者 《艺术市场》 2016年第22期121-124,共4页
作为“2016年中国美水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水展”于近日开幕。司徒乔的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也在展览之列。《放下你的鞭子》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这张作品不仅是不可多得的... 作为“2016年中国美水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水展”于近日开幕。司徒乔的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也在展览之列。《放下你的鞭子》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这张作品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直面抗战的大型油画创作,同时也深刻且直接地表现出了侵华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放下你的鞭子》缘何在诸多美水作品之中成为经典?一张名作的产生,背后必有错综复杂的机制在运作,《放下你的鞭子》正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下你的鞭子》 “经典” 赤子之心 中国现代 油画创作 侵华战争 司徒乔 代表作
原文传递
咬合桩+锚索在贵阳河滨再生水厂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6
作者 卢亚杰 +1 位作者 王杰 李强 《河南科技》 2021年第14期49-51,共3页
贵阳河滨再生水厂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咬合桩+锚索支护,支护方案经济合理。研究表明,基坑支护方案应结合使用功能、周边环境、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咬合桩采用柔性交接,挡土止水效果明显;锚索对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效果明... 贵阳河滨再生水厂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咬合桩+锚索支护,支护方案经济合理。研究表明,基坑支护方案应结合使用功能、周边环境、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咬合桩采用柔性交接,挡土止水效果明显;锚索对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效果明显。这对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桩 深基坑 锚索 监测
下载PDF
毕业生——杨蕙宁/传统的召唤
7
作者 杨蕙宁(图) 《艺术与设计》 2012年第7期26-31,共6页
一部讲述大学毕业生情感经历的影片《毕业生》描写出年轻人的成长和对成人社会的反抗。即使今日,这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电影仍然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和意义非凡的代表性。如今,又到了毕业的季节,那些忙着“毕设”、忙着找工作、忙着... 一部讲述大学毕业生情感经历的影片《毕业生》描写出年轻人的成长和对成人社会的反抗。即使今日,这部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电影仍然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和意义非凡的代表性。如今,又到了毕业的季节,那些忙着“毕设”、忙着找工作、忙着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们却有着各自的迷茫和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传统 年轻人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刘胡兰热”及刘胡兰视觉形象的塑造
8
作者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82-85,共4页
刘胡兰的名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她的英雄事迹长期为国人传颂。而作为一个文艺宣传的主体形象,刘胡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戏剧、文学、美术等领域中被艺术家们进行了塑造。这就为向刘胡兰学习的政治目标提供了视觉依据。刘胡兰是... 刘胡兰的名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她的英雄事迹长期为国人传颂。而作为一个文艺宣传的主体形象,刘胡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戏剧、文学、美术等领域中被艺术家们进行了塑造。这就为向刘胡兰学习的政治目标提供了视觉依据。刘胡兰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跨媒介语言转换的最好案例。刘胡兰形象塑造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有关如何表现英雄形象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胡兰热 《刘胡兰小传》 王朝闻 冯法祀 跨媒介语言转换
下载PDF
搜索Bourdelle——布德尔西文研究著述简报
9
作者 全慧 《中国美术》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西文所见安托万·布德尔(Emile-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研究出版物主要集中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世界,其中以法语最盛。在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中,研究布德尔的著作藏量就相当宏富,大约有70余种之多,这囊括了专门研究布... 西文所见安托万·布德尔(Emile-Antoine Bourdelle,1861—1929)研究出版物主要集中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世界,其中以法语最盛。在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中,研究布德尔的著作藏量就相当宏富,大约有70余种之多,这囊括了专门研究布德尔的专著,也包含了部分涉及布德尔的研究成果。作为活跃于20世纪早期法国美术界的重要雕塑家,布德尔的艺术人生极其立体,加之其本人善于记录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点滴,这使得后世对于他本人的研究更趋于细化,避免了陷入对于艺术家其人及作品过度解读的陷阱。目前关于布德尔研究系统性的整理来自约内尔·日亚努(Ionel Jianou)和米歇尔·迪菲(Michel Dufet)的《布德尔》(Bourdelle)。该书是对1965年之前布德尔研究的全面综述,书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西文世界关于布氏的出版物汇总,其中包括:有关布德尔的书籍、布德尔本人撰写的文章及图书、与布德尔相关的插图书籍、艺术史及学术研究中有关布德尔的讨论等;第二板块为:布德尔雕塑作品年表,此年表梳理了从1875年直至1929年布德尔生平所创作的雕塑730件;第三板块为:布德尔雕塑作品图录。该书为布德尔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过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的布德尔研究仍然局限于将布氏定义为雕塑家这个框架下进行讨论。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布德尔研究的视域也有所延伸。今日所见西文布德尔研究可以约略归为五大类:一、布德尔传记、档案及生平记述;二、布德尔雕塑作品图录;三、布德尔通信对谈录;四、布德尔素描、速写图录;五、布德尔照片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文 大学图书馆 雕塑作品 搜索 简报 著述 英语世界 20世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