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7:保持免疫平衡的重要因子 被引量:7
1
作者 夏思源 赵立青 +1 位作者 吴震洲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9-545,共7页
由EBI-3和p28组成的IL-27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主要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泌。当DCs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受到外界信号刺激的时候,通过激活下游因子MyD88、IRF3、c-Rel以及JNK等通路介导IL-27... 由EBI-3和p28组成的IL-27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主要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分泌。当DCs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受到外界信号刺激的时候,通过激活下游因子MyD88、IRF3、c-Rel以及JNK等通路介导IL-27表达。IL-27受体由WSX-1和gp130两个亚基组成,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表面。IL-27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IL-2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下游的STAT1/STAT3途径诱导na?ve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同时抑制其向Th2、Th17和Foxp3+Treg方向分化。B细胞抗体类型的转换、DCs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和促进Th1反应的能力也受到IL-27的调节。另外,IL-27还可以诱导一些非免疫细胞的表面表达MHC分子,使其具有抗原呈递的功能。更具有临床意义的是,IL-27在许多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肿瘤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7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B细胞 疾病
原文传递
人γδ T细胞的抗肿瘤临床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谈思怡 向征 +2 位作者 徐艳 吴扬哲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9期855-863,共9页
γδ T细胞自发现30余年来,其研究较其他免疫细胞相对滞后,甚至被认为是进化的"残留物(relics)"。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γδ T细胞在人的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 γδ T细胞自发现30余年来,其研究较其他免疫细胞相对滞后,甚至被认为是进化的"残留物(relics)"。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γδ T细胞在人的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γδ T细胞的抗肿瘤、抗感染的相关研究表明了γδ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与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Vγ9Vδ2亚群是只存在于外周血的一类人γδ T细胞,其数量虽少,但其功能全面、强大。相比肿瘤或传染病患者自体γδ T细胞的功能被抑制或"后天不足",健康人来源的同种异体γδ T细胞由于功能健康,其临床应用价值更具优势。现以抗肿瘤应用为落脚点,综述人γδ 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识别肿瘤细胞的分子免疫机制,并简单总结国际上自体γδ T细胞抗肿瘤的应用进展;同时,简述国际上最新关于同种异体γδ T细胞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动态,并介绍了笔者团队同种异体γδ T细胞治疗肿瘤的进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γδ T细胞 抗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技术的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黎莉 罗国安 +3 位作者 卢传坚 韩凌 李莎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出了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核苷代谢、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皮质甾体激素代谢。结论: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为发现乳腺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推测哪些代谢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代谢组学 UPLC/MS
下载PDF
γδT细胞:提供早期IFN-γ来源的免疫调节细胞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云飞 陶箭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γδT细胞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其研究远滞后于αβT细胞。尽管γδT细胞只占T细胞总数很少一部分(小于5%),但基因敲除后,缺少γδT细胞的动物对感染和肿瘤高度敏感,证明这群细胞具有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阐述γδ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γδT细胞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对其研究远滞后于αβT细胞。尽管γδT细胞只占T细胞总数很少一部分(小于5%),但基因敲除后,缺少γδT细胞的动物对感染和肿瘤高度敏感,证明这群细胞具有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阐述γδ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并列举其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细胞因子 感染免疫 肿瘤免疫
下载PDF
激活后γδT细胞迅速增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贺伟锋 程文广 +4 位作者 胡婕 罗高兴 陈希炜 吴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224-222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激活后增殖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增殖特点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用[~3H]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的anti...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激活后增殖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T细胞增殖特点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δ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用[~3H]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的anti-CD3刺激培养48h后细胞增殖的情况,并进行NIA15K高密度基因芯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经anti- CD3刺激后,初始γδT细胞比初始CD4^+T细胞更快速地被激活增殖。细胞激活后,DNA芯片分析显示出γδT细胞比CD4^+T细胞表达明显更高水平的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其后,通过定量RT-PCR检测c-Myc基因表达情况,得到与基因芯片分析相同的结果。结论这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为γδT细胞早期激活增殖的力学特性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CD4^+T细胞 增殖力学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同种异体γδ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彦 张亦甜 +7 位作者 徐艳 李曼 黎嘉伟 孟令雯 向征 刘冰 吴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养获得Vγ9Vδ2 T细胞,经质控放行后予以回输治疗,回输细胞剂量为5×10^(8)个/次,每两周一次,回输次数9次以上,治疗后检测患者αβT细胞、B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各亚群比例,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在回输治疗后均显示出对异体Vγ9Vδ2 T细胞良好的耐受性;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在回输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的Tfh1、Tc1、CD127^(+)TEM、HLADR^(+)CD8^(+)T细胞、CD27-B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结论: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同种异体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免疫功能评估
下载PDF
γδT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及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健磊 曹广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炎症或肿瘤发生的早期,γδT细胞起到重要的调控功能。小鼠γδT细胞按照TCR链的组成可以分为多种亚群。本文主要阐述小鼠γδT细胞不同亚群对炎症和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ΓΔT细胞 炎症 肿瘤免疫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γδ T细胞与CD4^+ T细胞产生IFN-γ动力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贺伟锋 谭江玲 +3 位作者 罗高兴 陈希炜 吴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2期2042-2044,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γδ T细胞和CD4^+ T细胞IFN-γ合成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 T细胞产生IFN-γ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β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定量RT-PCR技术检测γβT细胞和CD4+T细胞在不...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γδ T细胞和CD4^+ T细胞IFN-γ合成动力学,以深入了解γδ T细胞产生IFN-γ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离技术分选出初始γβT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定量RT-PCR技术检测γβT细胞和CD4+T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IFN-γ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对比CD4+T细胞,γδT细胞产生IFN-γ不但需要更少的刺激信号以及更低的刺激域值,并且能更快地达到峰值。结论γβT细胞有加速产生IFN-γ的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CD4^+T细胞 IFN-Γ 动力学
下载PDF
γδ 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娜 倪媛媛 +2 位作者 赵立青 吴震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共5页
目的 探讨γδ 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 (Con 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Con A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监测血清ALT及细胞因子水平,评估小鼠肝脏损伤的程度.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小鼠后分离肝脏淋巴细胞,流式细... 目的 探讨γδ 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 (Con 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Con A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监测血清ALT及细胞因子水平,评估小鼠肝脏损伤的程度.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小鼠后分离肝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肝脏γδ 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其亚群比例变化情况.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加重,小鼠肝脏γδ T淋巴细胞比例呈增高趋势.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δ-/-小鼠注射Con A后6、12、24、48、72 h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6302.61±592.06) U/L、(6569.44±1060.98)U/L、(6514.29±757.26) U/L、(1262.61±558.07) U/L、(226.54±98.20) U/L,与野生型对照小鼠的(1319.26±355.48)U/L、(3415.53±343.90) U/L、(2062.73±365.67) U/L、(113.66±113.26) U/L、(42.35±21.51)U/L比较,t值分别为14.430、5.656、10.590、4.035和3.664,P值均<0.05.同时,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4在注射Con A后3h内的表达水平也迅速升高.对肝脏内γ δ T淋巴细胞两个主要亚群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注射Con A后,Vγ4 γ δ T淋巴细胞占总γδ T淋巴细胞和肝脏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26%±2.43%和0.66%±0.05%,与对照组的17.785%±2.95%和0.47%±0.07%相比,t值分别为-4.18和-5.11,P值均<0.01;Vγl γδ T淋巴细胞占总γδ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0.1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37%±6.10%(t=-3.213,P< 0.05),但Vγl γ δ T淋巴细胞占肝脏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0.78%±0.25%对比0.76%±0.18%,t=-0.146,P>0.05).回输Vγ4 γ δ T淋巴细胞组小鼠ALT水平为(5054.10±1748.51) U/L,与回输Vγ1 γδ T淋巴细胞组小鼠的(12333.56±663.54)U/L和只预先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小鼠的(11904.18±1 363.46) U/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P<0.01). 结论 γδ T淋巴细胞能对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伴刀豆球蛋白A 肝损伤 急性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结题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群燕 熊思东 +2 位作者 高晓明 董尔丹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围绕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这一免疫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以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双链DNA(ALDDNA)免疫小鼠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病原型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研究"围绕自身免疫识别与应答的机制及调节这一免疫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以活化淋巴细胞来源的双链DNA(ALDDNA)免疫小鼠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病原型动物模型,研究了DNA的化学修饰及自身免疫识别机制、调节性抗体的产生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与调节中的作用、Treg亚群格局的调控及其在自身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这3个子科学问题。经过4年研究,以ALD-DNA和活化T细胞膜翻转脂筏相关蛋白为二大自身抗原,在dsDNA免疫原性的化学基础、DNA免疫识别及应答规律、抗T细胞抗体的产生和调节机制、Treg的调控及对自身免疫的调节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基于SAP,Notch1,miR155,Foxo3a,CRT,W8,NK007等的治疗SLE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项目 自身免疫 活化淋巴细胞来源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识别 抗T细胞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DPSN:扩增子测序引物标准化命名数据库(英文)
11
作者 谭宇翔 田义霞 +2 位作者 陈俊宇 杨恒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99-3805,共7页
扩增子测序是目前用来衡量微生物多样性时使用最广泛的测序手段。因为其扩增的需要,所以选择合适的特定引物是必需的,且其对结果影响甚大。probeBase是目前最常用的记录了人工校正后的rRNA探针和引物的数据库。然而,我们发现probeBase中... 扩增子测序是目前用来衡量微生物多样性时使用最广泛的测序手段。因为其扩增的需要,所以选择合适的特定引物是必需的,且其对结果影响甚大。probeBase是目前最常用的记录了人工校正后的rRNA探针和引物的数据库。然而,我们发现probeBase中63.58%的引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注释错误,包括命名重复、命名无规律以及匹配位置错误等。更严重的是,目前主流的短命名方式不具有唯一性,导致对应关系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定义了更简单可行的短命名标准并开发了新的引物科学命名数据库(DPSN),并对probeBase里的所有173个引物进行了校正,并新加入了4个新的改良引物以及38个针对大亚基的新引物。新的短命名规则包含3个基本要素:在正链5′端的位置、版本号和方向。此外在前面加入了识别大/小亚基以及主要针对的菌界的标志。使用DPSN,可以快速查找感兴趣区域对应的引物并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引物。同时还能建立命名与序列的明确一一对应关系,避免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命名 扩增子 测序 引物
原文传递
Single-cell RNA-seq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profiling decipher the heterogeneity of mouseγδT cells 被引量:4
12
作者 Zhenhua Li Quanli Yang +13 位作者 Xin Tang Yiming Chen Shanshan Wang Xiaojie Qi Yawen Zhang Zonghua Liu Jing Luo Hui Liu Yongbing Ba Lianxia Guo Baojian Wu Fang Huang Guangchao Cao Zhinan Yi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408-426,M0004,共20页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γδT cells determine their vital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local immune responses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 homeostasis.However,the heterogeneity ofγδT cells across tissues remains unc...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γδT cells determine their vital roles in the formation of local immune responses and contribute to tissue homeostasis.However,the heterogeneity ofγδT cells across tissues remains unclear.By combining transcriptional and chromatin analyses with a truly unbiased fashion,we constructed 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of mouseγδT cells in the lymph,spleen,and thymus.We also revealed the heterogeneity ofγδT1 andγδT17 cells across these tissues and inferred their potential regulatory mechanisms.In the thymus,we reconstructed th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and gaine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signature genes from the mature stage,intermediate stage,and immature stage ofγδT cells on the basis of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and single-cell 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sequencing data.Notably,a novel Gzma^(+)γδT cell subset was identified with immature properties and only localized to the thymus.Finally,NR1 D1,a circadian transcription factor(TF),was validated as a key and negative regulator ofγδT17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performing a combined analysis of TF motif enrichment,regulon enrichment,and Nr1 d1 knockout mice.In summary,our data represent a comprehensive mapping on the transcriptome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of mouseγδT cells,providing a valuable resource and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 onγδ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 cell scRNA-seq scATAC-seq Innate immunity HETEROGENE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