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198
1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6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下载PDF
中国构造-地层大区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108
2
作者 张克信 潘桂棠 +15 位作者 何卫红 肖庆辉 徐亚东 张智勇 陆松年 邓晋 冯益民 李锦轶 赵小明 王永和 郝国杰 张长捷 张进 龚一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33,共28页
中国大陆是由泛华夏陆块群、劳亚和冈瓦纳2个大陆边缘、3个大洋(古亚洲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洋陆转换逐渐集合长大而成的.在中国大陆增生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大洋岩石圈板块构造向大陆岩石圈构造转换、增生、碰撞聚集,形成了以华北、塔... 中国大陆是由泛华夏陆块群、劳亚和冈瓦纳2个大陆边缘、3个大洋(古亚洲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洋陆转换逐渐集合长大而成的.在中国大陆增生过程中,经历了多个大洋岩石圈板块构造向大陆岩石圈构造转换、增生、碰撞聚集,形成了以华北、塔里木、扬子为核心的3个陆块(地台)区、8个造山系(阿尔泰-兴蒙、天山-准噶尔-北山、秦-祁-昆、羌塘-三江、冈底斯、喜马拉雅、华夏、台东)镶嵌组成的复式大陆.在造山系中,还包含了大洋消亡、陆陆碰撞形成的6个对接带(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南天山、宽坪-佛子岭、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雅鲁藏布、江绍-郴州-钦防).根据中国大陆的上述地史演化特点,提出按陆块区(地台区)、造山带区和对接带区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造山带区洋-陆转化时间、生物古地理区系、地层类型与地层序列等9条原则进行全国构造-地层大区综合区划新方案.上述3大陆块区、6大对接带和8大造山系构成了中国大陆的17个构造-地层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块 造山系 对接带 地层序列 构造-地层大区 地层学
原文传递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02
3
作者 孙志明 +4 位作者 关俊雷 刘建辉 李军敏 耿全如 王立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6-900,共5页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的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高质量的SHRIMP定年还很缺乏。在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中上段发育的近180m厚的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岩屑凝灰岩中采集样品D0202一件,选出锆石... 云南东川地区昆阳群的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一直令人关注,已获得的一些数据虽然具有参考意义,但高质量的SHRIMP定年还很缺乏。在东川地区昆阳群黑山组中上段发育的近180m厚的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岩屑凝灰岩中采集样品D0202一件,选出锆石百余粒,获得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03±17)Ma。样品D0202的锆石Th/U大于0.48,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表明黑山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这一年龄表明昆阳群的形成时代至少大于1500Ma,为准确地标定昆阳群的时代和层序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东川地区 昆阳群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中元古代
下载PDF
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认识大陆地质的关键 被引量:78
4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2 位作者 李荣社 朱弟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20,共20页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 本文在对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30多年来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实践基础上,通过与现今西南太平洋区域弧盆构造体系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板块构造登陆的现实主义替代模型-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之间的多岛弧盆系构造模式是板块构造登陆的入门向导,是认识大陆地质演化的关键。基于该模式研究认为,特提斯大洋最初开始于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晚前寒武纪晚期,比太平洋体系更老。青藏高原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一系列弧后或弧间盆地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的岛弧造山作用实现大陆边缘增生。该现实主义模式即可成功地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过程,亦可为现在和将来特提斯构造域与亚洲大陆的地质工作所检验。多岛弧盆系构造的识别与深入研究不仅在造山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全面解剖造山带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与演化历史,而且对于分析前寒武纪大陆克拉通基底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 多岛弧盆系构造 大陆地质 特提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三江昌宁-孟连带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 被引量:75
5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4 位作者 王冬兵 贺娟 彭智敏 闫国川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27-2550,共24页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其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的转换方式一直是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三江造山系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讨论了昌宁-孟连... 昌宁-孟连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其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的转换方式一直是青藏高原及邻区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三江造山系不同构造单元地质特征,讨论了昌宁-孟连特提斯洋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时空结构的剖析和对相关岩浆、沉积及变质作用记录的分析,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共存原特提斯与古特提斯洋壳残余,临沧-勐海一带发育一条早古生代岩浆弧带,前人所划基底岩系"澜沧岩群"应为昌宁-孟连特提斯洋东向俯冲消减形成的早古生代构造增生杂岩,滇西地区榴辉岩带很可能代表了俯冲增生杂岩带发生了深俯冲,由于弧-陆碰撞而迅速折返就位,这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昌宁-孟连结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演化的大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三江造山系特提斯洋演化的时空格架及演化历史,认为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大洋扩张、早古生代中晚期-晚古生代特提斯俯冲消减与岛弧带形成、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主碰撞汇聚、晚三叠世晚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宁-孟连结合带 原特提斯洋 古特提斯洋 增生杂岩 榴辉岩带 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70
6
作者 许效松 +1 位作者 万方 陈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5-428,共4页
华南地区从震旦纪至早古生界经历了从洋盆的形成、关闭 ,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在扬子陆块的东南边缘构成了 2次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 ,一次为震旦纪 ;另一次为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从中奥陶世至志... 华南地区从震旦纪至早古生界经历了从洋盆的形成、关闭 ,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在扬子陆块的东南边缘构成了 2次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 ,一次为震旦纪 ;另一次为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从中奥陶世至志留纪末 ,华南洋关闭 ,形成前陆盆地系统。它由前陆推覆体、前陆前渊、前陆隆起和隆后盆地 4部分组成。前陆推覆体细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随着推覆体的上叠式的逆冲 ,形成外前渊盆地 (钦防一带 )和内前渊盆地 (湘西、黔东南 )。当前陆推覆体向克拉通推进时 ,前陆隆起也逐渐向后退。此带表现出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的过程 ,形成碳酸盐缓坡。随着推覆体进一步逆冲 ,前陆隆起继续隆升 ,且露出水面 ,使其后的隆后盆地转变为半局限环境。晚志留世末 ,前陆盆地回返 ,海水从东向西逐渐退出扬子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加里东期 前陆盆地 沉积响应 扬子陆块 沉积序列
下载PDF
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 被引量:61
7
作者 李才 翟刚毅 +2 位作者 王立全 毛晓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9-1177,共9页
2003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地区部署了30多个1∶25万图幅和少量1∶5万图幅的地质填图工作,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不断开展,获得了大量重要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在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羌塘中部取得了基底组成、时代和性质方面的重大进... 2003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地区部署了30多个1∶25万图幅和少量1∶5万图幅的地质填图工作,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不断开展,获得了大量重要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在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羌塘中部取得了基底组成、时代和性质方面的重大进展;冈瓦纳和扬子大陆边缘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序列和古生物区系研究更加深入,地层格架的建立臻于完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岩的研究更是令人鼓舞,不但识别出了二叠纪蛇绿岩,早古生代完整蛇绿岩的发现和精确的定年研究还使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至少上溯到奥陶纪;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已控制的长度达到500km,榴辉岩的发现和研究丰富了高压变质带的研究内容,根据高压变质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的研究已经可以建立羌塘中部板块碰撞过程模型;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研究取得的成果揭示,羌塘中部自奥陶纪以来发生了多期重大的岩浆事件;构造运动分期的研究对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确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把青藏高原喻为打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那么把羌塘喻为打开青藏高原地学奥秘的钥匙是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地区 重要窗口 研究进展 评述
下载PDF
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汀河早古生代辉长岩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3 位作者 潘桂棠 王冬兵 唐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354,共11页
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汀河地区发育比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玄武岩等构造单元组成.通过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以及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显示,堆晶辉长岩有两种类型的岩浆锆... 昌宁-孟连结合带南汀河地区发育比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岩以及玄武岩等构造单元组成.通过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以及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显示,堆晶辉长岩有两种类型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73.0±3.8Ma和443.6±4.0Ma,分别代表了堆晶辉长岩早期与晚期岩浆作用事件的时代;而辉长岩16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439.0±2.4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2含量在46.46%~52.11%之间,TiO2含量为0.96%~1.14%,K2O含量为0.48%~0.75%;REE配分曲线呈弱亏损型及富集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与洋中脊玄武岩类似,部分样品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亏损,指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裂谷盆地环境.堆晶辉长岩晚期岩浆结晶时代与辉长岩结晶时代基本一致,表明南汀河地区存在444~439Ma的弧后盆地,这是昌宁-孟连结合带首次精确限定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南汀河蛇绿岩与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中段果干加年山以及桃形湖盆地形成时代一致,地球化学性质相似,本文认为昌宁-孟连结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可能一起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古特提斯洋壳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宁-孟连结合带 龙木错-双湖结合带 南汀河 早古生代 堆晶辉长岩
原文传递
大陆中洋壳俯冲增生杂岩带特征与识别的重大科学意义 被引量:58
9
作者 潘桂棠 肖庆辉 +4 位作者 张克信 任飞 彭智敏 王嘉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4-1561,共18页
大洋或弧后洋盆俯冲增生是大陆地壳增长的主导地质作用.重建大陆中消亡的洋地层岩石组合序列是当代大陆动力学和地学研究的重大前沿.洋壳消减杂岩带的厘定是洋板块地质构造重建乃至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之纲,是理解区域大地构造形成演化及... 大洋或弧后洋盆俯冲增生是大陆地壳增长的主导地质作用.重建大陆中消亡的洋地层岩石组合序列是当代大陆动力学和地学研究的重大前沿.洋壳消减杂岩带的厘定是洋板块地质构造重建乃至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之纲,是理解区域大地构造形成演化及动力学的核心.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基本特征:(1)俯冲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的共性是:以强烈构造变形洋底沉积的硅质岩-硅泥质岩-粉砂岩、凝灰岩;弧-沟浊积岩等为基质;以洋岛-海山灰岩-玄武岩及塌积砾岩,洋内弧残留岩块,超镁铁质蛇绿岩、绿片岩、蓝片岩等为岩块.(2)变形样式:同斜倒转冲断叠瓦构造、增生柱前缘重力滑动构造以及泥质岩的底辟构造;增生楔前缘变形和增生形式受控于大洋或弧后洋盆的规模和洋壳的俯冲速度,也取决于陆缘碎屑供给量及洋底沉积厚度和岩性.(3)宽度和厚度:厚常达几千米,宽达几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延长上千公里,是洋壳俯冲消亡过程洋盆地层系统及陆缘沉积物加积的结果.(4)形成机制:是大陆碰撞前大洋(或弧后洋盆)岩石圈俯冲消减的产物.结合带中的早期俯冲增生杂岩带往往卷入晚期的构造混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增生杂岩 混杂岩 大陆地壳增长 洋板块地质 区域大地构造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西缘河口群的时代:来自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58
10
作者 王冬兵 孙志明 +3 位作者 王立全 王保弟 张万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0-635,共6页
扬子地块西缘的河口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早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地层,这种认识缺乏高精度同位素年龄的支持。为精确标定河口群的时代,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川西南拉拉铜矿区河口群中的石英角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 扬子地块西缘的河口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早元古代的火山—沉积地层,这种认识缺乏高精度同位素年龄的支持。为精确标定河口群的时代,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川西南拉拉铜矿区河口群中的石英角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所有锆石均为岩浆锆石,单点分析结果均为谐和年龄,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722±25Ma(2σ,MSWD=0.5,n=11)。由此认为河口群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精确沉积时代为1722±25Ma,为早元古代晚期的火山—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学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河口群 早元古代 扬子地块
原文传递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52
11
作者 孙志明 +1 位作者 王冬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17-1932,共16页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一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 早-中元古代 造山运动 地质记录
下载PDF
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的环境相、生态相与成岩相 被引量:49
12
作者 许效松 万方 +1 位作者 陈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8,共5页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 ,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因而素以加引号的 "龟裂纹灰岩 "称之 ,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 ,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 晚奥陶世宝塔组灰岩在上、中、下扬子碳酸盐沉积区分布极为广泛 ,因其层面上注记着不规则状、类似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因而素以加引号的 "龟裂纹灰岩 "称之 ,以此代表宝塔组灰岩特有的沉积构造 ,以致于两者为同一词。宝塔组灰岩是地质历史中仅有的、唯一的在层面上具有特殊网纹的形态组构 ,其他时代的灰岩均无此特点 ,因而它是地质历史中的“时髦相”。形成这一组构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盆地的沉积 -构造背景 ,华南晚奥陶世为前陆盆地 ,前隆的结果使建筑在克拉通上的碳酸盐大平台构造掀斜 ,成为浅海中的深水盆地 ,为低能、慢速沉积的灰泥岩、泥灰岩提供了宽大而平坦的构造 -沉积环境空间 ;二是深水环境中的生态和生物遗迹 ,由游泳型角石和与之能抗衡的大型软体生物在软底上和沉积物内留下活动的印痕 ;三是灰泥和泥质物成岩压实作用 ,叠加在印痕上。因此 ,宝塔组灰岩 "龟裂纹 "组构的形成是构造 -沉积环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塔组 灰岩 前陆盆地 构造-沉积环境相 生态相 成岩相 奥陶系
下载PDF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被引量:48
13
作者 潘桂棠 任飞 +9 位作者 王立全 王保弟 王冬兵 安显银 唐渊 刘函 王启宇 庞维华 徐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93-2304,共12页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活动带、活动地震带、高地热活动带及地质灾害频发带,是川藏铁路攻坚克难的关键区带,也是认识理解不同地质背景区段构造岩石组合、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有序或无序结构,并制约不同岩土力学特征和特殊不良地质体行为的切入口,是高质量高标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俯冲增生杂岩带 工程地质 工程关键区带
原文传递
会理—东川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构造格架 被引量:44
14
作者 孙志明 张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0-778,共9页
会理—东川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中元古界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以菜子园—麻塘东西向断裂带为界,之北为会理群,之南为汤丹群、东川群,断裂带内为通安组五段。均为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笔者等通过沉积学、火山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地... 会理—东川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中元古界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以菜子园—麻塘东西向断裂带为界,之北为会理群,之南为汤丹群、东川群,断裂带内为通安组五段。均为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笔者等通过沉积学、火山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综合研究,认为中元古代(1800~1650Ma)堆积了一套偏碱性细碧角斑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建造的河口群,形成了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东川群大致相当于Calymmian期,其黑山组中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503±17Ma,形成于被动陆缘的伸展环境;会理群大致相当于Stenian期,具陆缘—岛弧型火山岩组合特征。通安组五段为裂谷—深海型沉积。会理群、东川群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两套产物,在新元古代以前分属不同的两个块体,不能加以简单的对比。二者应该以菜子园—麻塘断裂带为界,保持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理 东川 中元古代 地层—构造格架
下载PDF
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基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冬兵 +5 位作者 孙志明 王立全 王保弟 廖世勇 唐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30,共14页
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基性岩脉(墙),它们对于认识扬子陆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四川会理地区侵入到元古界通安组内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 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南北向构造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基性岩脉(墙),它们对于认识扬子陆块早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四川会理地区侵入到元古界通安组内的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694Ma±16Ma(MSWD=0.9),代表了该辉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这一结果指示会理地区通安组应为古元古代地层。辉长岩全岩地球化学具有类似于N-MORB的特征。辉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i值为0.281881~0.281982,对应的εHf(t)为6.2~9.8,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1738~1883Ma,平均值为1803Ma。这些数据表明古元古代辉长岩来源于亏损地幔,指示古元古代晚期扬子西缘之下存在亏损地幔。结合扬子西缘大量古老的碎屑锆石,推测扬子陆块西缘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与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晚期基性侵入岩形成有关的幔源岩浆事件明显晚于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及造山后的伸展作用,记录了扬子陆块古元古代晚期一次伸展过程,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裂解作用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西缘 古元古代 基性侵入岩 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结晶基底 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西南“三江”造山带大地构造相 被引量:42
16
作者 潘桂棠 +2 位作者 万方 李兴振 王方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仰冲等一级大地构造相以及与其相伴的后造山及走滑大地构造相。俯冲大地构造相类包括块体变质相、前陆褶冲相、前陆盆地相;消减杂岩大地构造相包括洋壳残片相、陆壳残片相、增生变质杂岩相、活化基底相、侵入岩相、上叠磨拉石相;仰冲板块大地构造相包括弧前盆地相、岛弧相、弧后及弧间盆地相。特提斯洋向北消减,使泛华夏大陆群各块体先拼接,其后弧后扩张、闭合、造山,从而形成了“三江”造山带“多缝合带”、“多陆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划分 大地构造相 西南“三江”
下载PDF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晚志留世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7
作者 毛晓长 王立全 +4 位作者 李冰 王保弟 王冬兵 孙志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7-1528,共12页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晚志留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1.2±1.2Ma和417.6±5.1Ma。该套火山岩具有富铝(12.73%~16.63%)、富钠(K2O/Na2O=0.56~0.99)和高Mg#(46.0~50.0)的特征... 云县-景谷火山弧带大中河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晚志留世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1.2±1.2Ma和417.6±5.1Ma。该套火山岩具有富铝(12.73%~16.63%)、富钠(K2O/Na2O=0.56~0.99)和高Mg#(46.0~50.0)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同时富集轻稀土,Eu具有不同程度的弱亏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正εNd(t)值(3.86~4.39)和较高的Th/Ta比值(15~17),显示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型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大中河晚志留世火山岩很可能是俯冲沉积物流体交代地幔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浅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结合区域同期(410~420Ma)岩浆活动及相关的高压变质事件分析,应为原-古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末期向东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从而为扬子陆块西部边缘晚古生代"三江"多岛弧盆系的形成演化提供了前锋弧发育的岩石学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县-景谷火山弧 晚志留世火山岩 原-古特提斯洋 大中河
下载PDF
东川、滇中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格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孙志明 白建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东川、滇中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元古代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但露头又断续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由于缺乏古生物及年龄资料,在不同地区多以岩性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而出现了"正层"与"倒层"观点之分歧。通过对东川及滇中... 东川、滇中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元古代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但露头又断续分布在不同的地点。由于缺乏古生物及年龄资料,在不同地区多以岩性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而出现了"正层"与"倒层"观点之分歧。通过对东川及滇中地区地层中所夹的火山岩年龄测试及重要界面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东川地区黑山组凝灰岩中锆石U-PbSHRIMP年龄为1503±17 Ma,滇中地区黑山头组凝灰岩中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047±15 Ma,它们不是同一时段的沉积产物,不能进行简单地对比,并证实两个地区都为"正层序"。因而,建议各自保持自已的地层分区,独立建立自已的地层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层序 地层格架 锆石U—Pb SHRIMP年龄 中元古代 东川 云南
原文传递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时空结构——特提斯大洋地质及演化问题 被引量:33
19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5 位作者 耿全如 王保弟 王冬兵 彭智敏 任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19,共19页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沟浊积岩、古生代—中生代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消减增生楔、洋底沉积增生杂岩,基底残块以及以蓝片岩、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特提斯大洋形成演化的地质信息。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是青藏高原中部一条重要的原古特提斯大洋自北向南后退式俯冲消亡的巨型增生杂岩带,构筑了冈瓦纳大陆与劳亚-泛华夏大陆分界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大洋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 洋板块地质
下载PDF
东昆仑与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之刍议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兴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7-783,共7页
初步总结了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的四大特点和东、西昆仑地质对比的三大线索,重新厘定了构造单元,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昆仑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昆仑造山带是在老的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重新解体裂解为洋又拼合的地... 初步总结了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的四大特点和东、西昆仑地质对比的三大线索,重新厘定了构造单元,并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昆仑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昆仑造山带是在老的加里东造山带基础上重新解体裂解为洋又拼合的地带,是一个原、古特提斯洋陆转换的转换承接地带。昆仑造山带保存了从原特提斯洋消亡后,由碰撞造山到山脉老化再次裂解这一大陆构造演化阶段的许多信息,可能是我们认识中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如何通过这种转换承接实现洋陆转换,把各个陆块拼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窗口。对昆仑造山带的解剖对现今仍处于碰撞后发展阶段的青藏高原的研究及今后的找矿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昆仑造山带 构造单元对比 造山带解体 洋陆转换 转换承接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