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13
1
作者 陈敏华 戴莹 +5 位作者 严昆 杨薇 吴薇 李吉友 张晓鹏 珊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3.0 cm)的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及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3.0 cm)42例48个病灶;记录分析48个... 目的观察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3.0 cm)的超声造影灌注时间及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肝硬化合并小肝癌(≤3.0 cm)42例48个病灶;记录分析48个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比较.全部病例造影前、后半个月内行增强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造影后中~低分化肝癌38个病灶(79.2%)动脉期发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6个高分化小肝癌呈'快进慢出'型;4个肝透明细胞癌中3个≤1.5 cm灶呈'慢进慢出'型,另1个 2.2 cm肿瘤呈'快进快出'型.造影前仅27个病灶(56.0%)超声作出正确诊断或诊断恶性倾向;造影后14个病灶(29.0%)评分提高2~4分,17个病灶仅提高1分.最终有2个病灶仍未能获得定性诊断,有4个病灶仅诊断恶性倾向,余42个病灶被确认恶性,诊断正确率达 87.5%(42/48灶). 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小肝癌增强模式的初步研究,可为小癌灶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作为CT等影像诊断的互补手段,超声造影可成为诊断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灵敏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 小肝癌 超声造影 早期诊断 肝硬化 恶性 肿瘤 记录分析 快速 可靠
原文传递
复方86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1
2
作者 珊珊 王宝恩 +2 位作者 王泰龄 贾继东 钱林学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67-470,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861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以治疗前后肝穿病理组织学为评价指标,对6家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36例,按照随机编码分别服用复方861胶... 目的 观察复方861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患者的抗肝纤维化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以治疗前后肝穿病理组织学为评价指标,对6家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36例,按照随机编码分别服用复方861胶囊或安慰剂胶囊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Ⅳ胶原(C Ⅳ)、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P)、透明质酸(HA)]、基质金属蛋白酶1、2、9(MMP1、2、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2)水平以及肝病理组织学的变化。 结果 52例治疗组、50例安慰剂组的患者完成治疗前后肝穿刺。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8.2±68.6)U/L和(45.9±26.1)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60.4±62.6)U/L和(46.7±39,0)U/L,安慰剂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分别为(65.3±48.3)U/L和(85.4±l1 5.5)U/L,AST分别为(60.4±44.6)U/L和(77.6±89.6)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315和t=2.168,P<0.05。治疗组血清HA、PⅢP、CⅣ、L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IMP 1分别为(172.0±79.6)ng/ml和(133.5±66.8)ng/ml,MMP9分别为(116.1±88.2)ng/ml和(80.4±79.0)ng/ml,较治疗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861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早期 肝硬化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4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4
3
作者 张福奎 贾继东 +8 位作者 王宝恩 钱林学 珊珊 王宇 崔焱 尤红 马红 王惠吉 张长淮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以指导对该病的诊断。方法 对 4 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女性 4 2例 ,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以指导对该病的诊断。方法 对 4 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女性 4 2例 ,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 (5 0 8± 8 1)岁 ,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 2年 (2个月~ 12年 )。临床症状以乏力最为多见 (6 6 7% ,30 / 4 5 ) ,其次为黄疸 (5 5 6 % ,2 5 / 4 5 )和皮肤瘙痒 (40 % ,18/ 4 5 ) ,9例患者 (2 0 % )无症状 ,9例患者 (2 0 % )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和(或 )类风湿关节炎 ]。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 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 [分别为 (498 5±36 9 8)IU/L和 (5 95 2± 5 18 4 )IU/L],而血清ALT、AST水平仅轻中度升高 [分别为 (83 9± 5 8 8)IU/L和(10 0 8± 4 8 8)IU/L],5 5 6 % (2 5 / 4 5 )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34 2 μmol/L ,88 9% (40 / 4 5 )患者血清IgM升高 ,95 6 %患者 (43/ 4 5 )线粒体抗体和 (或 )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结论 在中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能并非少见 ,主要累及中年女性 ,最常见的症状为乏力 ,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 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性评估 被引量:70
4
作者 陈煜 王宝恩 +9 位作者 贾继东 钱林学 王泰龄 陈敏华 陈光勇 贺文 丁惠国 珊珊 张岩 董忠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用超声、CT、血清学等无创性的指标来评价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方法 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超声、CT、血清纤维化指标等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由肝实质回声、肝表面、肝脏边缘、肝静脉、脾脏面积5项参数... 目的 用超声、CT、血清学等无创性的指标来评价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方法 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用超声、CT、血清纤维化指标等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由肝实质回声、肝表面、肝脏边缘、肝静脉、脾脏面积5项参数综合而成的超声总积分与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为0.822。经ROC分析,超声总积分大于10分,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95.5%。肝脏CT图象的形态学观察诊断肝硬化患者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8.5%。在变换电压(KV100和KV140)时,肝硬化患者CT值的改变明显低于正常组及非肝硬化组(F=5.805,P<0.01)。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C Ⅳ)除在S_2与S_3组之间、正常组和S_1组之间无差别外,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经ROC分析,HA以108(μg/L)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80.3%;CⅣ以188(μg/L)为界值,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8.8%。B型超声和血清学指标结合起来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5.5%。结论 超声总积分尽管对精确区分S_1~S_3期的患者尚有困难,但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T诊断早期肝硬化患者虽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变换电压肝脏CT值的变化可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无创性评估 超声 CT 血清学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5
作者 珊珊 陈敏华 +5 位作者 严昆 吴薇 杨薇 范智慧 王艳滨 戴莹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53例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经超声检查检出或疑有肝占位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增...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53例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经超声检查检出或疑有肝占位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CT检查其中49例发现肝占位。超声造影记录所观察病灶的造影剂灌注过程,转移灶的大小、数目,并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53例发现131个病灶,超声造影确认51例193个病灶,22例发现新病灶62个,其中<1.0cm占41.9%(26灶);CT发现新病灶46个;常规超声、CT、超声造影3种方法显示的最小病灶分别为0.8cm,0.9cm,0.6cm。51例肝转移癌109个重点观察病灶超声造影的灌注特征呈4种形式:第一种为肿瘤周边呈快速环状强化,本组占72.5%(79个灶);第二种为动脉期快速团状强化,快速廓清,占15.6%(17个灶);第三种为动脉期至实质期病灶内均无增强,占8.2%(9个灶);第四种动脉期或门脉期延迟增强或与肝同步,实质后期轻度退出,占3.7%(4个灶)。结论肝转移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转移癌数目、部位的确认,尤在实质期对小转移灶及临床前期微小癌灶的早期检出,对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诊断价值 SONOVUE 增强CT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灌注过程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剂 动脉期 变化规律 成像技术 灰阶造影 造影检查 恶性肿瘤 延迟增强 早期检出 临床前期 小转移灶 治疗方法 分期诊断 肝占位 实质期 小病灶
原文传递
灰阶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肿瘤诊断及射频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9
6
作者 陈敏华 严昆 +3 位作者 戴莹 沈理 姜晓龙 珊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 观察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灰阶造影成像技术 (CnTI)对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3 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脏占位患者 ,2 6例经手术或穿... 目的 观察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灰阶造影成像技术 (CnTI)对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3 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脏占位患者 ,2 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 ,9例为增强CT、核磁共振等临床资料证实 ;原发性肝癌 2 3例 ,肝转移癌 5例 ,良性病变 7例。原发性肝癌中 14例为射频治疗前检查。结果 原发性肝癌 2 3例均发生动脉早期强化 ,2 1例 (91.3 %)实质期呈快速消退 ,即“快进快出”型 ;另 2例 <2cm的高分化小肝癌则消退缓慢。肝转移性肿瘤 5例表现多样 ,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 ,消退快慢不一。肝血管瘤 3例动脉期瘤内无强化 ,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 ,持续数分钟后消退 ;余 4例良性病灶变化不典型。射频组 14例 2 6个HCC瘤灶中 9个肿瘤 (3 4.6%)可显示荷瘤血管 ;12个灶 (4 6.1%)造影后显示原病灶范围增大 ,其中边界不清晰及无晕征的肿瘤增大明显 ,此结果有助于确定射频消融范围。结论 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灵敏而有效 ,显示肿瘤实际大小、数目和发现微小病灶等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并为射频适应征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射频消融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7
7
作者 贾继东 珊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其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 ,但也有其局限性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清层连蛋白P1、血清... 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 ,其中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 ,但也有其局限性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血清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血清层连蛋白P1、血清透明质酸、血清IV胶原、血清V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等 ,这些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抗纤维化的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和针对抗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8
作者 严昆 戴莹 +6 位作者 王艳滨 珊珊 霍苓 杨薇 张晖 吴薇 陈敏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胰腺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灌注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其他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1例临床或超声、CT疑诊胰腺占位性病变行实时灰阶谐波造影(CEUS),其中经手术或临床资料、随访证实并明确诊断的7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为重... 目的观察胰腺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灌注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其他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1例临床或超声、CT疑诊胰腺占位性病变行实时灰阶谐波造影(CEUS),其中经手术或临床资料、随访证实并明确诊断的7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为重点研究对象。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Vue,观察良性病变、恶性病变、非肿瘤区域胰腺实质CEUS的增强时相和模式。结果最终确诊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54例,正常胰腺实质72例,三组间增强时相有差异。恶性病变造影开始增强时间晚于胰腺实质,开始减退时间早于胰腺实质,渡越时间短于胰腺实质及良性病变。良性病变与胰腺实质各时相无明显差异。造影剂增强模式恶性病变多为肿瘤周边增强、内部有不规则无增强区;良性病变多呈均匀整体增强。本组良恶性病变CEUS、增强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5%(63/72例)、81.8%(54/66例)、95.1%(39/41例),均与常规超声的56.9%(41/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够提供更多的血流灌注特征,为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诊断率与增强CT相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胰腺疾病
原文传递
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微小肝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42
9
作者 陈敏华 戴莹 +6 位作者 严昆 范智慧 吴薇 王艳滨 珊珊 杨薇 李吉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分析≤2cm微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EUS)对39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经穿刺活检确认肝硬化... 目的:分析≤2cm微小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微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CnTI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EUS)对39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经穿刺活检确认肝硬化合并≤2cm肝细胞癌(HCC),并有病理组织学分类诊断的36例38灶为本文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造影后即刻或半个月内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中分化癌22个灶,高分化癌12个灶,透明细胞癌4个灶。结果:造影前常规超声仅对16个灶(42.1%)作出恶性诊断或可疑恶性。造影后38个HCC灶动脉期均不同程度增强;其中中分化癌22个灶均发生快速增强,并在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典型的“快进快出”HCC增强模式;高分化癌12个灶中有9个灶(75.0%)呈“快进慢出”模式;透明细胞癌4个灶中1个灶呈“快进快出”,1个灶呈“快进慢出”模式,2个灶呈“轻度慢进慢出”模式。根据CEUS后增强表现,本组76.3%(29个灶)被确认为恶性,18.4%(7个灶)诊断为可疑恶性,另2个≤1.5cm灶(5.3%)造影增强不典型,未能获得定性诊断。结论:超声造影新技术对肝硬化背景下不同组织类型微小肝癌增强模式的认识为提高微小肝癌的诊断率提供依据。初步结果显示,新型超声造影可作为CT等影像学诊断的互补手段,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重视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肝恶性肿瘤射频治疗疗效──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比较 被引量:43
10
作者 严昆 陈敏华 +4 位作者 杨薇 戴莹 珊珊 王艳滨 霍苓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超声(CEUS)对判断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肝恶性肿瘤共71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EUS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59个病灶、转移癌9例12个病灶。全部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 目的评价造影增强超声(CEUS)对判断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肝恶性肿瘤共71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CEUS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4例59个病灶、转移癌9例12个病灶。全部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团注法行CEUS检查,并与同期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比较。超声仪为TechnosDU8并使用CnTI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结果CEUS观察71个病灶中,54个(76.1%)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强化,提示肿瘤完全灭活;13个(18.3%)病灶边缘局部动脉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4个(5.6%)病灶判断不清。最终诊断依据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水平、穿刺活检、3个月以上随访进行综合判断。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CEUS诊断准确性91.5%(65/71),增强CT为93.9%(62/66),常规超声及彩色超声为67.6%(48/71)。CEUS与增强CT在评价肿瘤复发或残留方面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EUS可较准确地判断射频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可成为肝癌局部治疗随访的重要手段,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恶性肿瘤 射频治疗 常规超声 增强CT检查
原文传递
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安全性及其合理使用 被引量:44
11
作者 樊艳丽 珊珊 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新型强效镇痛透皮缓释给药剂型,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CP)和非癌性疼痛(NCP)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新型强效镇痛透皮缓释给药剂型,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CP)和非癌性疼痛(NCP)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因此,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时应正确选择适应证,掌握个体用药剂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不良反应 安全性 合理使用
原文传递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珊珊 严昆 +2 位作者 戴莹 武金玉 陈敏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 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 ,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 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另 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 目的 利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 ,探讨对肝硬化定量化诊断的意义。方法  2 6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另 8例无任何肝脏病史或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正常肝对照组 ,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DU 6CnTi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两种 :其中 11肝硬化患者及 8例正常肝者采用慢注法 ,另 1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团注法。结果 慢注法肝硬化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肝显著延长 ( 3 9.3 6± 11.89)svs ( 3 0 .0 0± 6.76)s,( 60 .91± 15 .67)svs ( 41.13± 6.49)s ,P <0 .0 5 ;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团注法的肝动脉、门静脉平均显影时间 ,达峰值时间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比慢注法提前 ,分别为 ( 14 .80± 4.96)s ,( 2 6.67± 6.92 )s,( 2 2 .80± 5 .87)s ,( 3 3 .87± 6.0 6)s ,( 3 5 .93± 9.71)s ;除肝动脉时相外 ,余各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本组肝硬化患者的上述时相均与患者的Child Paugh分级无相关性。 结论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利用造影超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 ,但各时相显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探讨 被引量:27
13
作者 戴莹 陈敏华 +5 位作者 严昆 吴薇 范智慧 杨薇 王艳滨 珊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肝复杂背景下不典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352例肝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9例49灶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全部病例... 目的探讨肝复杂背景下不典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352例肝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9例49灶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全部病例经增强CT、MRI、肝血池显像或穿刺活检等确诊。结果49个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病灶呈周边细环伴小结节状增强并呈向心性填充(26灶);模式Ⅱ,呈粗环状增强并向心性填充(15灶);模式Ⅲ,呈轻度缓慢增强或无增强(6灶);模式Ⅳ,呈不规则整体增强(2灶)。本组有8个灶延迟期可见轻度退出,其中6个灶为模式Ⅱ,2个灶为模式Ⅳ。本组病灶造影前仅2个灶(4.0%)被诊断为血管瘤,超声造影后35个灶(71.4%)被确诊为血管瘤。未能诊断为血管瘤的病灶中≤3cm者占78.6%(11/14)。结论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血管瘤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或排除恶性;但对延迟期有轻度退出者需结合增强CT或穿刺活检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血管瘤 不典型 模式探讨 SONOVUE 增强表现 增强CT 穿刺活检 肝占位病变 回顾性分析 肝血池显像 诊断价值 造影检查 成像技术 诊断困难 向心性 造影剂 MRI 结节状 病灶 轻度 不规则 填充 延迟 恶性
原文传递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6
14
作者 张福奎 贾继东 +6 位作者 钱林学 王宇 崔焱 欧晓娟 珊珊 马红 王宝恩 《肝脏》 200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的最重要特征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MA )阳性 ,但少数PBC病例AMA阴性。本文分析AMA阴性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特性。方法 对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期间临床 /病理诊断PBC的 70例患者进行... 目的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 )的最重要特征为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MA )阳性 ,但少数PBC病例AMA阴性。本文分析AMA阴性PBC患者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特性。方法 对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期间临床 /病理诊断PBC的 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比较AMA阴性和AMA阳性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特征。结果 确诊PBC时 ,11例患者血清AMA/AMA M2 阴性 ,AMA阴性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显著低于AMA阳性患者 ,分别为 (2 85 1± 14 18)mg/L和 (63 61± 492 8)mg/L ,P =0 .0 3 3 ,血清抗核抗体和 (或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高于AMA阳性患者 (分别为 81.8%和 40 .7% ,P =0 .0 3 1) ,在年龄、性别比例、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组织学表现和病理分期等各方面和AMA阳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MA阴性PBC患者除血清免疫球蛋白M较低及抗核抗体和 (或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较高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性体抗体 抗核抗体 免疫球蛋白M PBC
下载PDF
172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严昆 王艳滨 +4 位作者 陈敏华 高文 杨薇 戴莹 珊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232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生存期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指导RFA消融治疗。方法1999至2004年172例原发性肝癌行RFA治疗,其中150例(87.2%)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分析24项与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探讨与生存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生存期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指导RFA消融治疗。方法1999至2004年172例原发性肝癌行RFA治疗,其中150例(87.2%)不能或不宜手术治疗。分析24项与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探讨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随访时间4~51个月,随访率94.8%(163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原发性肝癌RFA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5%、77.4%、55.7%、51.2%。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期的24项单因素中8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初次RFA前甲胎蛋白(AFP)值、门静脉高压、肿瘤复发性、病理分级、治疗目的方案、消融安全范围。根据UICC分期标准,首发癌116例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Ⅰ期和Ⅱ期(33例)达96.7%、92.3%、81.6%、65.3%;Ⅲ期和Ⅳ期(83例)为91.2%、76.3%、56.6%、51.4%;Ⅰ和Ⅱ期与Ⅲ和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癌56例的生存率分别为88.5%、70.2%、41.4%、24.5%,与首发癌Ⅲ和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生存率相关的多因素有3项,分别为: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治疗目的方案。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RFA治疗预后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患者因素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脉高压程度;治疗方面因素为治疗目的方案;此结果有助于指导RF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射频消融治疗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预后因素分析 射频消融(RFA) COX比例风险模型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崔儒涛 王宝恩 +1 位作者 张福奎 珊珊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HBV变异多发生于活性最强、包含第546~575位氨基酸的C区段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位点,亦涉及第501~545位氨基酸的B区段.YMDD位点是HB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分,属高度保守序列.
关键词 治疗 乙型相关炎病毒 病毒变异 拉米夫定 HBV 变异发生率 变异机制 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肝硬化增生结节的超声造影模式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吴薇 陈敏华 +6 位作者 戴莹 严昆 珊珊 杨薇 范智慧 王艳滨 李吉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增生结节的造影模式,并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78例肝硬化合并占位病变及小结节195灶。最终确...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增生结节的造影模式,并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增生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ono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观察78例肝硬化合并占位病变及小结节195灶。最终确诊41例48灶肝细胞癌合并增生结节83灶,37例为单纯性肝硬化增生结节64灶;以147灶增生结节为研究对象。47例92灶在超声造影后30~60min内行穿刺活检确诊,余31例55灶增生结节经临床以及影像诊断随访6个月以上,并行多次血清甲胎蛋白检查确诊。比较增生结节造影前后诊断率。结果 超声造影增生结节呈四种灌注模式:模式一,61灶(41.5%),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与肝呈同步灌注;模式二,31灶(21.1%),为延迟增强,其后与肝同步;模式三,46灶(31.3%),主要显示为实质期轻度退出;模式四,9灶(6.1%),为各期均无灌注。超声造影前43.5%(64/147)难以定性或考虑为恶性,造影后根据动脉期无明显增强,实质期无明显退出的诊断标准,96.6%(142/147)可明确排除恶性。造影前后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肝内增生结节的定性诊断率,超声造影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合并小结节病变的有效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硬化 增生结节
原文传递
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被引量:15
18
作者 珊珊 王宝恩 +3 位作者 贾继东 丛敏 王泰龄 张晶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5-386,共2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稳定的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就其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 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敏华 吴薇 +5 位作者 杨薇 高文 戴莹 珊珊 霍苓 严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9期3491-3494,共4页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导管消融术 肝癌 射频消融 适应证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薇 陈敏华 +3 位作者 严昆 戴莹 珊珊 李吉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 观察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增生癌变的增强特征及与肝细胞癌(HCC)、再生结节的鉴别.方法 14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发现163个直径1~3 cm局灶性病变,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之后采用18G粗针穿... 目的 观察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增生癌变的增强特征及与肝细胞癌(HCC)、再生结节的鉴别.方法 14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发现163个直径1~3 cm局灶性病变,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之后采用18G粗针穿刺活检,特别对同一结节内的不同增强区域分别取材.结果 最终确诊增生癌变21个,HCC 45个,再生结节97个.21个增生癌变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结节小部分区域增强,延迟期不同程度退出,结节其余部分与肝同步增强或延迟增强,少数23.8%(5/21)延迟期较肝提前退出.HCC 45个病灶中82.2%(37/45)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整体增强,17.8%(8/45)不均匀增强,中心区呈不规则无回声;延迟期100%(45/45)退出.再生结节97个病灶中96.9%(94/97)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3.1%(3/97)轻度增强,至延迟期25.8%(25/97)退出,74.2%(72/97)与肝同步.21个增生癌变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动脉期增强区域为癌变区域,而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区域为肝细胞增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反映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重视超声造影增强区域取材活检可提高确诊率及肝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硬化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