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试验初探 被引量:29
1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3 位作者 钏兴宽 王锦艳 王硕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79,共4页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改进施肥方法,探讨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减肥10%的处理产量最高,正常施肥处理其次,减肥20%的处理第3;正常施肥与减肥10%~20%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产量随之减少;化肥与稻谷的投入产出比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而增大。所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水稻生产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减量施肥技术 化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安全高产繁殖技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5 位作者 钏兴宽 孙文涛 王锦艳 陈国松 王硕 《中国种业》 2016年第2期55-58,共4页
随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依据育性转换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温度,筛选出保山市为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分析了保山市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有利条件,在繁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 随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依据育性转换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温度,筛选出保山市为全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分析了保山市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有利条件,在繁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安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对今后繁殖试验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基地选择 育性转换温度 安全高产 繁殖技术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云南保山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繁殖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7 位作者 康洪灿 王锦艳 王硕 涂志业 孙文涛 陈国松 唐文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用试验和调研的方法对2010—2014年云南保山低纬度高海拔籼粳交错区开展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保山市籼粳交错的适宜区域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具有繁殖产量高、产量稳定、种子质量好等优势;繁殖全生育期155~1... 用试验和调研的方法对2010—2014年云南保山低纬度高海拔籼粳交错区开展的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保山市籼粳交错的适宜区域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具有繁殖产量高、产量稳定、种子质量好等优势;繁殖全生育期155~175 d的中稻不育系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到4月20日,全生育期短于155 d的不育系适宜播期为4月1—15日;在适宜播期内保证正常秧龄移栽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育性转换,提高繁种产量;不同的不育系其全生育期和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不同,其最适宜的繁殖海拔区域也不同;针对不育系特性充分利用云南保山自然气候资源的立体性因地制宜选择隔离区是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高产施肥技术的核心是促进育性转换与促进健壮生长同步,做到重底早追,促前期发苗足,同时要搞好以水浆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繁殖 低纬度高海拔 云南保山
原文传递
2022年保山市粳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锦艳 钏兴宽 +4 位作者 李国生 康洪灿 周兴王 何荣满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3个参试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较好的有4个:岫21鉴50、岫21鉴78、岫21鉴40和岫21鉴54,建议以上这4个水稻新品种(系)在保山...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3个参试新品种(系)综合性状较好的有4个:岫21鉴50、岫21鉴78、岫21鉴40和岫21鉴54,建议以上这4个水稻新品种(系)在保山市适宜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品种 区域试验 保山市
下载PDF
粳型紫色糯稻新品种“岫紫糯1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5
作者 康洪灿 钏兴宽 +5 位作者 王锦艳 张义 段浩平 何荣满 李国生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
岫紫糯1号202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21038。2022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初审通过。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背景、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要点。
关键词 特种稻 岫紫糯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两系杂交粳稻保粳杂2号在不同肥力田块下密度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康洪灿 钏兴宽 +5 位作者 李国生 孙文涛 王锦艳 陈国松 何荣满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68-71,110,共5页
以保粳杂2号为研究对象,在气候和生产技术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研究在高、中等2种不同肥力田块条件下栽插密度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肥力田块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中肥力田块所要求的栽插密度比高肥力田块高,其中高肥试点产量最... 以保粳杂2号为研究对象,在气候和生产技术基本一致的条件下,研究在高、中等2种不同肥力田块条件下栽插密度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肥力田块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中肥力田块所要求的栽插密度比高肥力田块高,其中高肥试点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是28.5万丛/hm2,中肥试点产量最高的密度是33.0万丛/hm2;通过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栽培密度与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总茎蘖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株高、播始历期、全生育期等有关,且有规律性变化,与千粒重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粳杂2号 土壤肥力 密度效应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滇杂32在云南保山的种植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钏兴宽 康洪灿 +4 位作者 孙文涛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中国稻米》 2007年第1期30-30,34,共2页
滇杂32系由云南农业大学育成的粳杂新组合,本文总结了滇杂32在云南省保山市的种植表现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滇杂32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两系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保粳杂2号 被引量:4
8
作者 钏兴宽 康洪灿 +4 位作者 李国生 王锦艳 孙文涛 陈国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2,共3页
保粳杂2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湖北省农科院育成的N95076S与自育两系粳稻恢复系BR-4配组育成的两系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田间生长繁茂,产量高,稻米品质达国标3级,抗性好,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的中高海拔粳稻区种植... 保粳杂2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湖北省农科院育成的N95076S与自育两系粳稻恢复系BR-4配组育成的两系高原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田间生长繁茂,产量高,稻米品质达国标3级,抗性好,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900 m的中高海拔粳稻区种植。2012年通过云南省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保粳杂2号 选育
原文传递
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6 位作者 康洪灿 金寿林 孙文涛 王锦艳 杨明鏖 陈国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46,共5页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d;每公顷施纯氮270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栽培技术 施氮量 秧龄 移栽密度
下载PDF
云南高海拔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生 钏兴宽 +4 位作者 王锦艳 何荣满 张义 康洪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670 m...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670 m)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安全越冬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多年生稻品种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稻田鱼管理,以及越冬季稻桩、水肥、鱼的管理和次年后的稻鱼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安全越冬 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下载PDF
几个水稻杂交粳稻新品种在2019年国家高海拔区域试验中的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锦艳 吴秀黎 +2 位作者 康洪灿 钏兴宽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对云南省各地州近几年新育成的10个水稻杂交粳稻新品种在保山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滇禾优6611、保粳杂2号、保两优285和云两优501,生长整齐,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建议在适宜区域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优质 抗逆性 适应性
下载PDF
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6 位作者 王锦艳 周兴王 杨钏杰 谢艳芬 何荣满 钏兴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气候生态的立体多样性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是一条成功的高效途径。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质量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简要阐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纯度鉴定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亲本繁殖 种子质量 纯度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高配合力两系杂交粳稻恢复系BR-4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4 位作者 康洪灿 王锦艳 孙文涛 陈国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选育高配合力亲本是育成强优势组合的基础。介绍高配合力恢复系BR-4的选育过程和主要性状表现以及繁殖技术要点。简要介绍配组组合保粳杂2号应用表现情况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育种 恢复系 BR-4
下载PDF
秧龄与密度对“滇杂32”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康洪灿 钏兴宽 +4 位作者 孙文涛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云南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30-32,共3页
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 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龄45天、密度22.5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效穗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随秧龄的增大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杂32 秧龄 密度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保山市粳稻品种区域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锦艳 吴秀黎 +5 位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康洪灿 周兴王 何荣满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19,22,共4页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为国家解决上述地区高海拔水稻品种耐寒、稳产稳收等问题和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滇禾优801、滇禾优811和云科粳5号,建议这几个品种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区域试验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岫粳16号800kg/667m^2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4 位作者 钏兴宽 孙文涛 王锦艳 陈国松 《中国种业》 2013年第2期39-41,共3页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理4)达到了产量目标。栽培密度的大小对岫粳16号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效穗、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穗总粒、穗实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全生育期与栽培密度关系密切,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余的因素变化不大,且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粳稻 岫粳16号 栽培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常温条件下稻种资源简易保存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钏兴宽 孙文涛 +5 位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陈国松 王锦艳 徐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研究常温条件下保存稻种资源的简易方法,并贮存1 700份稻种资源,对贮存4.5年3种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进行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结果表明:研究成功的稻种资源保存方法实用有效,贮存4.5年的稻种资源发芽率为82.9%~98.8%,发芽势为73.3%~98.7%... 研究常温条件下保存稻种资源的简易方法,并贮存1 700份稻种资源,对贮存4.5年3种类型的8个水稻品种进行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结果表明:研究成功的稻种资源保存方法实用有效,贮存4.5年的稻种资源发芽率为82.9%~98.8%,发芽势为73.3%~98.7%,均达到GB 4404.1-2008种用发芽率质量标准,贮存4.5年发芽率下降0~2.7%,发芽势下降0.1%~7.2%。不同品种间和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发芽势下降较发芽率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常温贮存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岫粳糯5号”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生 钏兴宽 +6 位作者 王锦艳 周兴王 王丕联 赵永林 何荣满 康洪灿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8-49,共2页
岫粳糯5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组配杂交,经连续多代系谱选育出圃的粳型糯稻新品种。按水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程序依次完成预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完成抗性鉴定、品质检测、DNA测定、DUS测试、转基因检... 岫粳糯5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组配杂交,经连续多代系谱选育出圃的粳型糯稻新品种。按水稻新品种选育试验程序依次完成预备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完成抗性鉴定、品质检测、DNA测定、DUS测试、转基因检测等试验程序,202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21037。文章介绍了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生产应用及主要栽培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岫粳糯5号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抗倒伏水稻品种岫粳18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洪灿 孙文涛 +6 位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何荣满 王硕 《中国种业》 2017年第2期65-66,共2页
岫粳18号为常规粳稻品种,具有耐肥、抗倒等优点,201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岫粳18号亲本来源,阐述了品种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和品种特征特性,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抗倒伏 常规粳稻 岫粳18号 杂交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滇杂32”单产超14.9t/hm^2分蘖成穗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钏兴宽 康洪灿 +5 位作者 孙文涛 金寿林 李国生 陈国松 王锦艳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成穗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3.32%和42.96%;单株经济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95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0.3406)、穗实粒数(0.3512)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滇杂32高产栽培的重点是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和成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获取最大群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杂32 高产攻关 分蘖成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