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后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强 +2 位作者 陈少军 陈全景 雷勋明 《现代医学》 2017年第11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56例BPD患儿,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56例BPD患儿,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BPD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70.14±22.19)h和(115.29±12.5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4.95±13.29)h和(138.20±17.44)h(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 h的PaO_2与PaCO_2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8 h的氧合指数(OI)值分别为(10.37±2.19)和(12.49±3.19),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39±4.22)和(16.22±3.87)(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O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肺气漏、颅内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为3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在生理性BPD治疗中的应用能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机械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氧合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