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07年广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密丝 +1 位作者 欧志英 朱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57-759,共3页
目的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目的了解近3年来广州地区儿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包括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2005、2006和2007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70%、38.22%和39.99%;与2006、2007年相比,2005年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和波谷均向后推延1个月。抗原检测阳性例数在6~24个月婴幼儿最高,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气候可能对广州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轮状病毒 抗原检测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气象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欧志英 +4 位作者 吴韶清 李丽霞 周荣 徐翼 龚四堂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71-975,1082,共6页
目的手足口病是2~5岁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多次爆发流行,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2008年广州地区爆发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与气象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互联网收集气象资料,收集466例疑似手足... 目的手足口病是2~5岁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多次爆发流行,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2008年广州地区爆发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与气象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互联网收集气象资料,收集466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扩增人肠道病毒5′端非编码区,PCR产物测序并在Genbank中BLAST分析,分析肠道病毒基因型。结果成功从临床咽拭子标本中扩增了5′-NCR用于基因分型。从466例临床标本中扩增出165例阳性标本,获得12种肠道病毒类型:77例(46.67%)EV-71,37例(22.42%)CVA16,31例(18.79%)CV-A4,20例其它型别。EV-71和CV-A16是本次流行的主要病原。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与CVA16和EV-71显著相关。手足口病发病率与疾病症状出现前7天的最高气温(P=0.00)、平均温度(P=0.001)和平均湿度(P=0.017)显著相关。结论 5'-NCR测序是手足口病病原体基因分型和监测的敏感、简单、早期、快速的检测方法,EV-71和CV-A16是本次手足口病爆发的重要肠道病毒。气象变量包括最高温度、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明显与手足口病发病率相关,在时间上滞后一周,这可作为手足口病暴发监测的潜在指标指导卫生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5′-非编码区 流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初步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会 詹希美 +6 位作者 郑小英 吴瑜 何蔼 李卓雅 程梅 张豪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1-243,249,共4页
目的构建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初步筛选,获得与恙虫病东方体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克隆,为研制恙虫病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小鼠的脾细胞中提取RNA,经逆转录、PCR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将... 目的构建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初步筛选,获得与恙虫病东方体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克隆,为研制恙虫病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小鼠的脾细胞中提取RNA,经逆转录、PCR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将轻链基因和表达载体pComb3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构建轻链库;再对轻链重组质粒和重链Fd基因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构建组合文库,以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超感染。用恙虫病东方体56kDa型特异性抗原作为筛选抗原,进行4轮富集筛选后用ELISA法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构建了库容为3.46×106的鼠源性抗恙虫病东方体的噬菌体Fab片段抗体库。经过4轮富集筛选,抗体库中的目的抗体得以富集约160倍,并用ELISA法对其进行鉴定,得到了7个阳性克隆。结论构建的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3.46×106,滴度为2.5×1012cfu/ml,基本上达到了建库要求,能够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并成功的筛选出抗恙虫病东方体56kDa蛋白的抗体,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M13抗体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噬菌体抗体库
下载PDF
中国输入性儿童寨卡病毒感染二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崇广 徐翼 +9 位作者 江洪清 张坚洪 朱伟金 梁笑晶 陈敏霞 叶家卫 谭丽梅 罗丹 龚四堂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收治的2例输入性儿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为姐弟,姐姐8岁,弟弟6岁,均来自寨卡病毒... 目的探讨儿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收治的2例输入性儿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为姐弟,姐姐8岁,弟弟6岁,均来自寨卡病毒流行疫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皮疹形态为密集分布红色斑丘疹,腹部最先出现,逐步蔓延至躯干、颈部和颜面;持续3~4d皮疹消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白细胞总数不高,肝功能正常。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寨卡病毒PCR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诊断2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临床症状轻微,转归良好。结论目前我国儿童寨卡病毒感染为输入性病例,临床症状一般轻微,无需特殊干预。儿童寨卡病毒感染长期预后临床资料有限,对于在我国可能出现的本土儿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应建立长期随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征和症状 寨卡病毒
原文传递
新型肠道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旷雅舒 徐翼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038-1040,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用于肠道病毒的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SA11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轮状病毒空斑-实验方法。方法将成功应用于EV71/Vero细胞模型的新型空斑实验方法,稍加改进,用于SA11/MA104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观察空斑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 目的观察用于肠道病毒的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在猴轮状病毒SA11的应用效果,建立新型轮状病毒空斑-实验方法。方法将成功应用于EV71/Vero细胞模型的新型空斑实验方法,稍加改进,用于SA11/MA104病毒感染细胞模型。观察空斑形成的大小,形成时间及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在SA11/MA104病毒细胞感染模型上,应用新型病毒空斑实验方法可较快地形成肉眼可识别的空斑,在空斑可数的稀释度,大多数空斑能分开,其大小基本一致,少数空斑融合成相对较大空斑。覆盖层添加胰酶对孔板形成时间无影响,但胰酶浓度过高(>5μg/ml)导致空斑形态不规则。空斑实验可重复性达到90%以上。结论新型病毒空斑实验可以用于猴病毒SA11感染细胞模型。相比传统空斑实验可重复性大大提高,操作也极为简便,为抗人轮状病毒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新型空斑实验 微晶纤维素
原文传递
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法检测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 被引量:2
6
作者 欧志英 李丽霞 +4 位作者 刘丽 夏慧敏 龚四堂 王凤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在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分析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情况。结果高分辨荧... 目的探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在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分析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情况。结果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分析方法能很好地区分SMNt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SMNc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及未见SMNt、SMNc完全缺失三种基因型,与基因测序方法所得的结果完成一致。结论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法可用于脊肌萎缩综合症SMNt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检测,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综合症 高分辨荧光熔解曲线 基因缺失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一种初步快速甄别总肠道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
7
作者 欧志英 吴韶清 +4 位作者 李丽霞 周荣 徐翼 龚四堂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4期231-236,264,共7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总肠道病毒5′-非编码区(5′-non coding region,5′-NCR)PCR扩增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比对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敏感、高效的总肠道病毒分子分型检测方法。方法收集165例临床检测阳性的标... 目的建立并验证总肠道病毒5′-非编码区(5′-non coding region,5′-NCR)PCR扩增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比对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敏感、高效的总肠道病毒分子分型检测方法。方法收集165例临床检测阳性的标本,提取总RNA扩增人肠道病毒A、B、C和D型5′端非编码区用于总肠道病毒初步基因分型,PCR产物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分析。结果成功从临床咽拭子标本中扩增了5′-NCR用于基因分型。165例总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鉴定出12种肠道病毒类型,有77例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type 71,EV-71),37例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CV-A16,31例CV-A4,20例其它型别。结论 5′-NCR PCR测序是总肠道病毒基因分型和监测的敏感、简单、早期、快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胆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锐忠 +3 位作者 余家康 徐翼 朱德力 夏慧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胆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在体外用人巨细胞病毒攻击人胆道上皮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镜方法观该细胞在病毒感染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再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感染前后...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胆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在体外用人巨细胞病毒攻击人胆道上皮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镜方法观该细胞在病毒感染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再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感染前后培养上清中病毒滴度的变化。结果在接种病毒6d后,胆道上皮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效应,培养上清中人巨细胞病毒滴度57()317.38比培养前7588.24明显升高,同时,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且发现细胞中有大量的人巨细胞病毒存在。结论人巨细胞病毒对胆道上皮细胞具有侵袭性,可在胆道上皮细胞中复制,增殖,引起胆道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上皮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