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虫嗪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4 位作者 付正波 杨向红 字尚永 宏丽 方可团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4期47-49,共3页
选用保山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3号,分别采用20、30、40、50、60 mL 30%噻虫嗪FS拌10 kg大麦种子防治蚜虫。结果表明,不同剂量30%噻虫嗪FS拌种处理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为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6%~99.... 选用保山大面积推广的多棱品种保大麦13号,分别采用20、30、40、50、60 mL 30%噻虫嗪FS拌10 kg大麦种子防治蚜虫。结果表明,不同剂量30%噻虫嗪FS拌种处理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为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6%~99.1%,蚜虫盛发期防效为40.8%~78.8%,且持效时间长达5个月。各拌种处理对大麦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具有积极作用。大麦生产中,建议每10 kg种子采用30%噻虫嗪FS 40~50 mL进行拌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噻虫嗪 拌种 防治效果 产量
下载PDF
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5 位作者 杨向红 付正波 字尚永 杨志明 宏丽 方可团 《现代农药》 CAS 2017年第4期53-56,共4页
考察不同剂量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达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9%~96.7%,且... 考察不同剂量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有效控制蚜虫对大麦的危害,蚜虫发生初期防效达100%,蚜虫增长期防效为70.9%~96.7%,且持效期长。同时,25%噻虫·咯·霜灵FS拌种能显著提高大麦产量、有效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此外对白粉病具有兼治效果。大麦生产中采用60~70 mL25%噻虫·咯·霜灵FS拌10 kg种子,不仅能有效防治蚜虫,还能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25%噻虫·咯·霜灵FS 拌种 蚜虫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2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正波 刘猛道 +3 位作者 字尚永 赵加涛 杨向红 宏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286-287,共2页
保大麦21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保大麦2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4 位作者 杨向红 付正波 字尚永 宏丽 方可团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3-134,共2页
保大麦16号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YS 500/94DM 3,经系谱法育成的高产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大穗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 保大麦16号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YS 500/94DM 3,经系谱法育成的高产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大穗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登记编号为:滇登记大麦2014008号,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指定该品种为云南省大麦主导品种之一。2017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DP大麦(青稞)(2017)53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大麦16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3号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加涛 刘猛道 +4 位作者 付正波 杨向红 字尚永 方可团 宏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113,共2页
保大麦13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V24中选择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滇登记大麦2014018号)。2015—2016年连续2年... 保大麦13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V24中选择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委员会登记(滇登记大麦2014018号)。2015—2016年连续2年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云南省大麦主推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大麦13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高稳分析
下载PDF
保山市育成大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猛道 赵加涛 +5 位作者 杨志明 杨向红 付正波 字尚永 宏丽 方可团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根据大麦品种审定(登记)证书,对保山市1991年以来审定(登记)品种的育种方法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大麦育种方法以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穿梭育种并存;大麦产量持续增加;株高持续降低;穗实粒数、千粒重缓慢增加;... 根据大麦品种审定(登记)证书,对保山市1991年以来审定(登记)品种的育种方法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大麦育种方法以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穿梭育种并存;大麦产量持续增加;株高持续降低;穗实粒数、千粒重缓慢增加;二棱大麦有效穗持续增加,多棱大麦有效穗变化不大;生育期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育种方法
下载PDF
Micro RNA与小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璐 宏丽 张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73-2075,共3页
小G蛋白能够与鸟苷酸结合促使其下游靶点磷酸化,从而发挥其GTP酶活性。小G蛋白在信号转导、细胞骨架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钙稳态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小G蛋白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小G蛋白能够与鸟苷酸结合促使其下游靶点磷酸化,从而发挥其GTP酶活性。小G蛋白在信号转导、细胞骨架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钙稳态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小G蛋白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micro RNA对小G蛋白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G蛋白 micro RNA 心脏疾病 基因调控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microRNA-1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中胶原表达水平的研究
8
作者 张婧 刘学 +3 位作者 张璐 宏丽 刘天华 张莹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1,17,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1)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中各型胶原的表达水平。方法取4月龄的心脏特异性miR-1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TG)和野生型小鼠(WT)各20只,应用小鼠心动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应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COL1A1等十一...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1)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中各型胶原的表达水平。方法取4月龄的心脏特异性miR-1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TG)和野生型小鼠(WT)各20只,应用小鼠心动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应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COL1A1等十一种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4月龄时TG小鼠心肌组织中miR-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心脏超声结果显示TG组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FS)均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IDs)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 Vols)显著增加,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 systole,LVPWs)显著减少。在所检测的十一种胶原中COL1A1和COL6A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miR-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中胶原水平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 胶原 心功能
下载PDF
“保大麦8号”抗旱丰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付正波 刘猛道 +3 位作者 赵加涛 杨向红 字尚永 宏丽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6-27,共2页
文章介绍了保大麦8号的产量潜力及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为保大麦8号更好地在山区半山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保大麦8号 抗旱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张磊 赵阳 +7 位作者 李家宝 林江涛 韦延滨 孟庆博 李新月 刘占彪 梁会坤 宏丽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0期3-4,10,共3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痛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血尿... 目的探究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痛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血尿酸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诊治痛风用CT诊断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常规治疗方式,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联合诊治 痛风 CT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