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杨睿 余新光 +2 位作者 孙正辉 张家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内镜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率(74.3%)明显高于显微手术组(60.0%,P<0.05)。内镜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1.4%,2/140)明显低于显微手术组(6.4%,9/140;P<0.05)。出院时,内镜手术组GO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术后1年,内镜手术组m R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结论相较于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较好,再发出血较少,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显微手术 疗效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个体化治疗值得考虑的问题 被引量:15
2
作者 余新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对于颅颈交界区(CVJ)畸形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但限于技术条件等原因,对其认识有限。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CT、MRI及三维CT重建术等现代影像学技术的问世,对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才日趋准确、合理。
关键词 颈椎 先天畸形 颅底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颅颈交界畸形寰枢侧方关节与寰枢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新光 +3 位作者 周定标 许百男 张远征 刘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侧方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及与寰枢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薄层CT扫描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数据导入MIMICS三维成像软件,以Frankfort平面作为新的轴位进行重新分割,分别在重建的矢状... 目的分析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侧方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及与寰枢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薄层CT扫描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数据导入MIMICS三维成像软件,以Frankfort平面作为新的轴位进行重新分割,分别在重建的矢状面和冠状面上测量寰枢侧方关节面的倾斜角度;对寰枢侧方关节的三维构型进行分析,依据其脱位程度和关节面的倾斜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与正常的形态对比,发现有4种畸形的寰枢侧方关节。Ⅰ型特点是上下关节面向前轻度倾斜,但二者接触良好无滑脱;Ⅱ型的特点是上下关节面间有部分滑脱,整个侧方关节结构呈明显的前倾;Ⅲ型以两关节面的完全滑脱或完全分离为特征;Ⅳ型特点是寰枢侧方关节面向后方倾斜。61例至少有一侧关节面前倾(Ⅰ、Ⅱ或Ⅲ型),其中57例有寰枢脱位;33例双侧关节面后倾(Ⅳ型),均无脱位。结论寰枢侧方关节的前倾及骨性异常可能是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中寰枢间不稳定的直接因素,且寰枢间不稳定性随着寰枢侧方关节面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加重。通过分析寰枢侧方关节的三维形态可能对诊断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稳定性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并对手术策略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颅颈交界区 寰枢侧方关节 寰枢稳定性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余新光 +3 位作者 佟怀宇 徐弢 王鹏 乔广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3004-3007,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至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10例行后路固定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3D模型打印,打印范围为颅底到C4椎体,对骨质结构和椎动脉进行颜色区...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至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10例行后路固定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3D模型打印,打印范围为颅底到C4椎体,对骨质结构和椎动脉进行颜色区分制作1∶1大小的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术前模拟置钉,探讨固定方式和最佳进钉点以避开椎动脉,获得个性化置钉数据后进行手术操作,对3D打印模型的置钉数据和实际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发现,10例均有C1后弓发育不良或与枕骨融合,无法行C1后弓螺钉,进钉点选择在C1侧块;C2螺钉根据模型个体化设计:3例椎动脉异常或C2椎弓根宽度<3.5 mm无法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1例行C2椎板螺钉,1例行C2~3经关节螺钉,1例因合并C2~3椎体融合行C3椎弓根螺钉;2例椎弓根宽度在3.5~4.0 mm,经评估后设计钉道仍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单侧C1侧块垂直脱位于C2前方,采用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其余均行椎弓根螺钉.10例手术方案均与3D打印模拟方案一致,术后随访12~18个月,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3D打印模型可全面评估骨性结构异常和椎动脉走向,有助于制定手术策略、设计置钉点和置钉角度,避免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颅底凹陷 寰枢椎脱位 螺钉固定术
原文传递
海参皂苷抑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生长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章翔 +2 位作者 程光 汤海峰 林洪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海参皂苷fuscocineroside 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海参皂苷fuscocineroside 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U251细胞凋亡;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uscocineroside A能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下调survivin的表达,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胶质细胞并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Fuscocineroside A能诱导U251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survivin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cocineroside A 胶质母细胞瘤 U251 凋亡 SURVIVIN
下载PDF
采用C1-2钉棒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及颅底陷入 被引量:9
6
作者 余新光 +2 位作者 乔广宇 佟怀宇 周定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1期3248-3251,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采用C1-2钉棒系统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颅底陷入复位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峡部螺钉钛棒技术成功实现复位的2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及颅底陷入患者,其中男... 目的 介绍一种采用C1-2钉棒系统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颅底陷入复位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峡部螺钉钛棒技术成功实现复位的2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及颅底陷入患者,其中男9例,女17例.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肢体力弱、颈部活动受限以及感觉异常.结果 26例均获得有效复位,其中18例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复位程度>60%);术后寰齿间距均值为2.1 mm,较术前8.8 mm明显缩小(P<0.01).所有患者硬膜及延颈髓压迫解除,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结论 C1-C2螺钉钛棒系统可以实现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及颅底陷入的有效复位及固定融合.对非寰枕融合患者该技术可保留寰枕关节,而对于寰枕融合患者该技术固定效果优于枕颈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底陷入 颅颈交界区 侧块螺钉 复位术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高玉松 罗新名 +3 位作者 张亚东 张松坡 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71-372,共2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前...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与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等。结果 SUH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生存者治疗前NIHSS、B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第45、90天时NIHSS、BI比较SUH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无合并SUH者不但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而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出血 肺部感染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高玉松 袁绍纪 +5 位作者 刘正义 罗新民 张亚东 胡青 冯胜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轻度颅脑损伤(GCS13 ̄15分)46例、中度(GCS9 ̄12分)53例、重度(GCS3 ̄8分)63例入院第2d早期血清中IL-...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轻度颅脑损伤(GCS13 ̄15分)46例、中度(GCS9 ̄12分)53例、重度(GCS3 ̄8分)63例入院第2d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所有颅脑损伤者于伤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颅脑损伤患者入院第2d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入院第2d中度较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升高更显著(P<0.05),重度较中度颅脑损伤者明显升高(P<0.05)。同等条件下,IL-6<200ng/ml、TNF-α<1.30ng/ml以下各组间GOS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200ng/ml、TNF-α>1.30ng/ml以上组与IL-6<200ng/ml、TNF-α<1.30ng/ml以下各组间GOS良好率、中残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P<0.01),但对重残率无影响(P>0.05)。结论颅脑损伤程度不同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不同。其含量水平在IL-6>200ng/ml、TNF-α>1.30ng/ml以上时,对GOS良好率、中残率影响较显著,但对重残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格拉斯哥结果分级
下载PDF
采用硬膜外入路切除大型或巨型海绵窦血管瘤 被引量:7
9
作者 余新光 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硬膜外入路切除大型或巨型海绵窦血管瘤(CSH)的手术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19例大型或巨型CS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5例,年龄26~70岁,平均45.3岁。临床表现包括眼球活动受限或上睑下垂1... 目的总结采用硬膜外入路切除大型或巨型海绵窦血管瘤(CSH)的手术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19例大型或巨型CS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5例,年龄26~70岁,平均45.3岁。临床表现包括眼球活动受限或上睑下垂10例,头痛或眼痛7例,视力减退7例,面部感觉减退4例。采取硬膜外入路,在滑车神经与三又神经眼支间隙和三叉神经眼支与上颌支间隙间操作切除肿瘤。定期随访观察疗效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时间6~144个月,平均41.5个月。末次随访情况如下:眼球运动障碍或上睑下垂症状有5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同术前无变化,1例失访;面部感觉减退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好转;其他上述症状全部缓解。1例出现并发症,新出现视力损害和眼球活动受限。结论结合熟练的颅底技术,对于大型或巨型CSH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并能一定程度地保存脑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硬膜外腔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腾 +2 位作者 王华伟 乔广宇 余新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治疗教学中的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CTA数据源,转化为3D打印数据并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病例模型,应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教学实施中。结果 3D打印技术制作的实体病例模型有助...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治疗教学中的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CTA数据源,转化为3D打印数据并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病例模型,应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教学实施中。结果 3D打印技术制作的实体病例模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解剖及手术治疗过程的理解,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教学内容掌握度。结论基于CTA数据源的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治疗教学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技术 颅颈交界区畸形 教学应用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玉松 罗新名 +3 位作者 张亚东 张松坡 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所有指标选取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最初24 h的平均值。并分析APACHEⅡ...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所有指标选取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最初24 h的平均值。并分析APACHEⅡ评分的高低与首次出血情况、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等的关系。结果APACHEⅡ评分越高,应激性溃疡出血首次发生时间越早、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P<0.05)。生存者治疗后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首次出血发生时间越提前、出血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及死亡率就越高,而且生存者治疗45 d与90 d时NDS及ADL降低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下载PDF
术中CT导航在上颈椎螺钉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佟怀宇 张远征 +6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尚爱加 卜博 王鹏 李连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7-811,共5页
目的为降低椎动脉、神经损伤和螺钉位置偏差等风险,探索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上颈椎螺钉置入。方法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螺钉置入,9例患者中7例颅颈交界区畸形,1例c。巨大神经鞘瘤,1例C1-3椎板巨大血管性病变行上颈段... 目的为降低椎动脉、神经损伤和螺钉位置偏差等风险,探索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上颈椎螺钉置入。方法应用术中CT实时导航技术完成螺钉置入,9例患者中7例颅颈交界区畸形,1例c。巨大神经鞘瘤,1例C1-3椎板巨大血管性病变行上颈段螺钉固定,共置钉42枚。结果根据Madawi定义的合理螺钉位置,9例共置钉42枚,位置满意,其中1例颅颈交界畸形患者二侧高跨椎动脉,1例一侧高跨椎动脉,共3枚C2螺钉为以往螺钉技术的相对禁忌证。所有患者无椎动脉、脊髓鳓申经损伤,没有穿破骨皮质,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结论使用术中CT三维影像实时导航,可以安全、准确地完成上颈段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CT 导航 螺钉固定 上颈椎
原文传递
颅颈交界畸形中寰枢椎脱位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新光 +3 位作者 周定标 卜博 李连峰 王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分析颅颈交界畸形中寰枢椎脱位的特点,探讨其手术策略制定。方法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颈交界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包括2例可复性脱位和54例难复性脱位;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9~56岁,平均34岁... 目的分析颅颈交界畸形中寰枢椎脱位的特点,探讨其手术策略制定。方法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颈交界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包括2例可复性脱位和54例难复性脱位;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9~56岁,平均34岁。14例采用后路固定达到直接复位或部分复位,41例进行了经口前路减压和后路固定融合术,1例经后路行齿状突磨除和固定融合术。结果53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失访(出院时症状较术前改善);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肺部感染2例、局部肉芽肿样病变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l例出现不可逆性颈髓损伤,遗留四肢肌力下降。末次随访时Nurick分级,6例(11.3%)较术前改善3级,30例(56.6%)改善2级,13例(24.5%)改善1级,3例(5.7%)无明显改善,1例(1.9%)加重。结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固定即可达到复位效果,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方式要个体化,依据病情、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经验采用直接复位固定术或经口齿状突磨除及后路固定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畸形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颅颈交界畸形胚胎学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新光 周定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颅颈交界区(craniovertebraljunction,CVJ)畸形发病原因众多,欧美国家发病以类风湿关节炎、Paget病、颅骨软化、成骨不全等继发性病变多见;国内发病病因尚缺乏流行病学证据,但一般认为先天发育障碍引起的畸形较多。CVJ骨性结构包... 颅颈交界区(craniovertebraljunction,CVJ)畸形发病原因众多,欧美国家发病以类风湿关节炎、Paget病、颅骨软化、成骨不全等继发性病变多见;国内发病病因尚缺乏流行病学证据,但一般认为先天发育障碍引起的畸形较多。CVJ骨性结构包括由齿突、枢椎椎体以及枕骨基底部构成的中轴柱以及围绕中轴柱的两个环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畸形 先天性 胚胎学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PAGET病 发病原因 骨性结构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宏伟 高玉松 +4 位作者 罗新民 扈俊华 张松坡 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应激性胃粘膜病变439例,发生率为20.3%。年龄≥60岁、GCS评分为3-4、血压升高或降低、血糖≥8.2 mmo...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应激性胃粘膜病变439例,发生率为20.3%。年龄≥60岁、GCS评分为3-4、血压升高或降低、血糖≥8.2 mmol/L、体温≥40.5℃、pH值〈7.35、氧饱和度≤85%的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高龄、血压升高或降低、高血糖及高热、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胃粘膜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寰枕融合下的颅颈交界区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新光 +2 位作者 王鹏 孟春玲 张剑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寰枕融合下颅颈交界区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Mimics软件对一例健康成人的枕颈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得寰椎、枢椎和部分枕骨的点云数据,导入Abaqus 6.8软件建立正常结构的枕寰枢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改变正常模型参数建... 目的 探讨寰枕融合下颅颈交界区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Mimics软件对一例健康成人的枕颈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获得寰椎、枢椎和部分枕骨的点云数据,导入Abaqus 6.8软件建立正常结构的枕寰枢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改变正常模型参数建立寰枕融合模型.对正常模型和寰枕融合模型分别给予加载1.5N·m静态力矩模拟前屈、后伸、侧屈和轴向旋转4种生理运动,分析其运动特征、关节应力及韧带变形情况.结果 在1.5N·m的力矩下,寰枕融合模型与正常模型相比,寰枢间前屈运动角度从13.55°减小到11.88°,后伸角度从13.22°增加到15.24°,侧屈角度从4.05°增加到4.23°,旋转角度基本不变;寰枕融合后前屈时,寰齿关节应力从1.59 MPa增加到3.28 MPa,尖韧带、覆膜和翼状韧带变形量分别增加129.1%、157.6%和75.1%.结论 寰枕融合破坏了生理条件下的寰枢运动模式,使寰枢间的运动范围、关节应力及韧带变形发生较大变化,寰枢关节不稳定在屈曲运动时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关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纤溶途径治疗脑室系统出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玉松 张松坡 +4 位作者 袁绍纪 罗新铭 张亚东 胡承啸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42-343,346,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纤溶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4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纤溶治疗(A组),36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终池持续引流+脑室内及鞘内纤溶治疗(B组)。结果 A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为(9.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纤溶方法治疗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 76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中,40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纤溶治疗(A组),36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终池持续引流+脑室内及鞘内纤溶治疗(B组)。结果 A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为(9.3±3.8)d,B组为(7.6±2.7)d,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A组的有效率为57.5%(23/40),B组为80.6%29/36),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室系统出血患者同时给予脑室内与鞘内纤溶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终池引流 鞘内注射 尿激酶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在南海近滩海水条件下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抗炎和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龙 +6 位作者 郑杨睿 汤浩 段明达 曹江北 袁维秀 张宏 余新光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海战开放性脑损伤后使用右美托咪啶是否具有抗炎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每组各6只。在地西泮麻醉下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实验兔脑开放伤口经南海海水冲洗60 ... 目的研究海战开放性脑损伤后使用右美托咪啶是否具有抗炎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每组各6只。在地西泮麻醉下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实验兔脑开放伤口经南海海水冲洗60 min后,Dex组实验兔腹腔注射50 mg/kg盐酸右美托咪啶,Con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给药缝合好伤口后继续饲养48 h处死实验兔,取脑组织标本做HE染色。采外周血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指标水平变化。结果Con组创伤性脑细胞水肿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胞体明显肿胀,原有的椎体形状无法清晰辨认,细胞核浓染色,且出现细胞核周围环形低染甚至是空白染色区;而Dex组可明显改善以上组织细胞损伤和水肿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和Con组相比,Dex组IL-1β、TNF-α和S100-β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IL-6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开放性损伤后经南海近滩海水浸泡后给予右美托咪啶具有抗炎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右美托咪啶 脑保护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原文传递
一个新枕寰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 +1 位作者 余新光 孟春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CT断层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完成枕寰枢的三维重建并获取点云数据,辅助以逆向工程完成骨性结构的曲面重构;采用Ture Grid软件建立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全六面体有...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CT断层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完成枕寰枢的三维重建并获取点云数据,辅助以逆向工程完成骨性结构的曲面重构;采用Ture Grid软件建立包括关节软骨在内的全六面体有限元网格模型,建立模拟韧带的弹簧单元;在0.3 Nm和1.5 Nm外载荷下进行了前屈、后伸、侧屈和轴向旋转四种生理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及有效性验证。结果该枕寰枢模型能对正常情况下生物力学特性如运动学、韧带应变、关节应力等进行预测。结论枕寰枢有限元模型对枕颈交界区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进行有效的、可重复的仿真分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枕寰枢复合体 生物力学 枕颈交界区
下载PDF
STAT3与脑胶质细胞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5TAT3 信号转导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