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与点带石斑鱼的混养模式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嘉晨 刘建勇 +2 位作者 袁瑞鹏 胡志国 尤王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进行90 d 的混养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进行90 d 的混养试验,研究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规格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率和平均产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混养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混养小规格点带石斑鱼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5.1% - 23.2%,平均产量比混养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提高19.0% - 40.6%.随着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增加,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小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分别为0.4 尾· m^-2 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66.25%%±7.24%、(1 181.0±101.8)kg,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提高5.46%,平均产量提高16.2%;大规格点带石斑鱼混养密度为0.2 尾·m^-2 时,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平均产量最高,分别为(52.04±6.11)% 、( 959.8±89.1)kg,但较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下降8.75%,平均产量下降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点带石斑鱼 混养 生长 存活率 产量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与点带石斑鱼混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瑞鹏 刘建勇 +2 位作者 胡志国 张嘉晨 尤王海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13-417,共5页
在2.5m×4.0m×2.0m的水泥池中,按3.0×106尾/hm2的密度放养体长2~3cm、4~5cm和8~9cm的凡纳滨对虾。每种规格的对虾3口池塘,其中两口池塘在对虾养殖10d后,分别放入5尾体长为12.3~13.6cm和17.6~18.8cm的点带石斑鱼,另一池单... 在2.5m×4.0m×2.0m的水泥池中,按3.0×106尾/hm2的密度放养体长2~3cm、4~5cm和8~9cm的凡纳滨对虾。每种规格的对虾3口池塘,其中两口池塘在对虾养殖10d后,分别放入5尾体长为12.3~13.6cm和17.6~18.8cm的点带石斑鱼,另一池单独饲养凡纳滨对虾作为对照组。60d的养殖结果显示,单养池中2~3cm、4~5cm的凡纳滨对虾的质量增加显著低于混养(P〈0.05),但存活率显著高于混养(P〈0.05);混养时对虾规格越大增长越快,存活率越低,其中凡纳滨对虾2~3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及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班鱼17.6~18.8cm混养组合的质量增加最大(分别为7.88g与7.67g)。单养和混养时,8~9cm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方差分析显示,对虾规格与养殖模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对虾质量增加和存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混养时对虾规格对鱼的质量增加影响不显著(P〉0.05),17.6~18.8cm的点带石斑鱼平均质量增加显著大于12.3~13.6cm(P〈0.05),对虾规格越大,混养鱼的捕食量越小,凡纳滨对虾8~9cm,点带石班鱼17.6~18.8cm的混养组合对虾存活率高,鱼虾的交互作用对鱼的质量增加和捕食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凡纳滨对虾混养的利润显著大于单养(P〈0.05),其中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凡纳滨对虾4~5cm、点带石斑鱼12.3~13.6cm,凡纳滨对虾2~3cm、点带石斑鱼17.6~18.8cm混养组合的利润显著高于其他混养组合(P〈0.05),凡纳滨对虾8~9cm的养殖利益显著低于其他规格对虾。建议凡纳滨对虾体长达到4~5cm开始混养点带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点带石斑鱼 质量增加 存活率 捕食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