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例腹部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屠世良 林巧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08-401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2月-2011年8月62例腹部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2月-2011年8月62例腹部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χ2=5.4,男4.2%,女5.3%)、年龄(χ2=13.8,≥50岁11.1%,<50岁4.5%)、肥胖(χ2=6.7,是9.5%,否4.8%)、糖尿病(χ2=24.1,是18.1%,否5.9%)、切口分类(χ2=15.3,Ⅰ类4.3%,Ⅱ、Ⅲ类7.7%)、手术性质(χ2=12.2,急诊5.9%,择期2.4%)、手术时间(χ2=14.7,≥90min 8.1%,<90min 4.0%)、术前抗菌药物预防(χ2=27.4%,有2.9%,无10.7%)与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χ2=4.13,OR=2.84)、切口分类(χ2=8.26,OR=3.49)、糖尿病(χ2=9.49,OR=5.42)、手术时间(χ2=15.48,OR=3.27)、术前抗菌药物(χ2=15.48,OR=6.26)预防是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在患者年龄不可控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Ⅰ类切口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进行基础疾病治疗、术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以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巧燕 +1 位作者 林国友 周鸣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840,共3页
目的研究10年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比例发生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性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2011年严重烧伤患者107例,共送检拭予标本3019份,统计住院第1~8周的病原菌比例,比较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 目的研究10年严重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比例发生变化趋势及其耐药性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2011年严重烧伤患者107例,共送检拭予标本3019份,统计住院第1~8周的病原菌比例,比较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两个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4种病原菌耐药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占38.00%,鲍氏不动杆菌次之,占16.40%,链球菌属占10.40%,铜绿假单胞菌占1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0.1%;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的比例从第1~8周,比例显著上升;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却逐渐下降;2006-2010年细菌耐药比例显著高于2001-2005年。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了主要比例,随时可能引起患者创口感染,链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发生在烧伤早期,鲍氏不动杆菌则发生在住院>4周,因此根据病原菌分布特点,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者 耐药性 病原菌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君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71-172,共2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纳洛酮组 ) 36例和对照组 (常规综合治疗组 ) 30例 ,对比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病人的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6 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纳洛酮组 ) 36例和对照组 (常规综合治疗组 ) 30例 ,对比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病人的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DS)上 ,2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尤其在改善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运动反应及呼吸状态方面 ,2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而改善脑干反射、抽搐情况及瞳孔反应 ,2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纳洛酮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有明显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下载PDF
闭合性肝损伤58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鸣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闭合性肝损伤是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肝外伤占腹部外伤的第3位,且以钝性为主,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可高达4.4%~30%。为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闭合性肝损伤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肝动脉结扎
原文传递
50例渔民肠破裂延迟诊治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鸣钧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6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渔民肠破裂延迟诊治的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肠破裂延迟诊治渔民50例为观察组,另以同期收治、致伤8小时以内入院的肠破裂渔民27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渔民肠破裂延迟诊治的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肠破裂延迟诊治渔民50例为观察组,另以同期收治、致伤8小时以内入院的肠破裂渔民27例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和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致伤到就诊的时间为(27.4±7.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6.14±1.01)(P<0.01);就诊至确诊时间为(47.1±11.3)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33.1±7.96)小时(P<0.05);观察组患者初诊诊出率为42.0%,显著低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因无法及时就医,出海渔民发生肠破裂延迟诊治的几率较高,且患者的临床体征多由急性期转入抑制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有较高难度,当引起足够重视,力求早期确诊,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 肠破裂 延迟诊治 经验
下载PDF
海上飞虎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美忠 《中国卫生人才》 2014年第7期14-15,共2页
成立于1989年的浙江省温岭红十字海上急救站,挂靠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担负着港、澳、台及近海渔民的海上医疗救助任务。2005年更名为温岭市海上医疗急救站。海上急救必定与苦相随、与险为伴,呕吐和晕船是每个急救队员的"必修课"。2... 成立于1989年的浙江省温岭红十字海上急救站,挂靠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担负着港、澳、台及近海渔民的海上医疗救助任务。2005年更名为温岭市海上医疗急救站。海上急救必定与苦相随、与险为伴,呕吐和晕船是每个急救队员的"必修课"。25年来,急救站共出海施救240多次,海上行程29000余海里,救治渔民400余人次,被誉为"海上飞虎队"……如今成员已扩大到65人,逐渐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急救队伍,为促进海上急救工作高效、持续进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有报必接,有危必救;风浪再大,也要出发",这是急救队的一条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急救站 可持续发展 医疗救助 海上急救 年龄结构 业务能力 急救队伍 急救工作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鸣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494-495,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总结如下。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死率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小麦纤维素治疗成人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范玉宝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功能性便秘是由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多是对症治疗,根据便秘的治疗原则,... 功能性便秘是由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多是对症治疗,根据便秘的治疗原则,首先进行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补充足量膳食纤维。小麦纤维素颗粒(非比麸)是瑞典Recip AB公司研制的纯天然药物,是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推荐防治便秘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非比麸对成人功能性便秘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30例成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常见疾病 功能性便秘 对症治疗 疗效观察 纤维素 成人 小麦 排便困难
下载PDF
实时荧光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甄别活性幽门螺杆菌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林国友 张雪燕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3-484,共2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Hp生长缓慢,通常在微需氧条件下要3~7d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形成针尖状小菌落,且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因此...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Hp生长缓慢,通常在微需氧条件下要3~7d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形成针尖状小菌落,且对培养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给临床消化道疾病确诊带来很大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幽门螺杆菌 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硫化氢中毒颅脑CT征象分析与临床比较
10
作者 张文忠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5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CT诊断 颅脑CT 急性硫化氢中毒 CT征象
原文传递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1
作者 周鸣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5-6,共2页
关键词 小肠破裂 外伤性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
12
作者 周鸣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428-42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膈疝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隧道式对口橡筋引流治疗马蹄型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鸣钧 +2 位作者 范玉宝 陈永伟 陈达恭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20-920,共1页
关键词 马蹄型肛瘘 隧道式对口 引流治疗 临床观察 切开引流术 治疗方法 半环形
下载PDF
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治体会(附5例报告)
14
作者 周鸣钧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诊断 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