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后产褥感染患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状态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慧 闫庆新 +2 位作者 陈凯 何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细胞因子水平和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5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产妇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褥感染产妇10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细胞因子水平和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5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产妇为感染组,选择同期未发生产褥感染产妇10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免疫指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表达水平,分析感染组不同白细胞水平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感染组产妇血清IL-1β、IL-6、IL-8、IL-10、TNF-α、IFN-γ、hs-CRP、PCT、FEIR、RBC-ICR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WBC计数增加而升高(P<0.05),RFER、RBC-C3bRR、ATER、DTER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WBC计数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其水平与产褥感染、感染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监测剖宫产产褥感染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褥感染 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银保 陈昌礼 +3 位作者 王奉雷 张月荣 马宽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或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或OPSF)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因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行PPSF或OPSF的患者各34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术期参数、临床效果及并... 目的比较经皮或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PPSF或OPSF)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因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行PPSF或OPSF的患者各34例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术期参数、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结果病例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例组术后3d和2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周和3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体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红、切口延长渗液及背部僵硬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结论 PPSF在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中不仅可获得与OPSF相似的术后影像学结果,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缓解及功能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小岗 银保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50~90min)。术中平...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50~9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0ml(150~500ml)。6例患者术中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6例患者术中无须扩髓即可放入主钉,18例患者静力交锁远端螺钉,4例患者未交锁远端螺钉。患者平均部分负重时间9d(6~24d)。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6~13个月)。2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5.2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后功能均恢复到伤前水平。1例术后出现拉力螺钉切出移位,1例主钉入点偏外导致13°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可以安全地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抗旋转能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相关基因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的关系
4
作者 王进云 张深 +1 位作者 任双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617-623,共7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子宫内膜癌)为研究对象,另选取...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源重组修复(HRR)缺陷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子宫内膜癌)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体检女性5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肿瘤抑制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_(4)^(+)T细胞各亚群比例;Pearson分析外周血BRCA1、PTEN mRNA表达与CD_(4)^(+)T细胞各亚群的相关性;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外周血BRCA1、PTEN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87±0.65比1.02±0.13、3.25±0.74比1.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22(Th22)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72±1.33)%比(5.43±0.80)%、(9.78±0.80)%比(3.31±0.62)%、(10.81±1.29)%比(5.74±0.69)%、(6.09±0.70)%比(3.09±0.73)%],辅助性T细胞1(Th1)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54±0.90)%比(13.0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1/2、组织学分级G_(2)-G_(3)、有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Ⅲ~Ⅳ期的患者外周血BRCA1、PTE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织学分级G 1、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外周血BRCA1、PTEN mRNA分别与Th2、Th17、Treg、Th22比例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Th1比例呈负相关(P<0.01)。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淋巴结转移外周血BRCA1 mRNA表达、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相关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浸润
原文传递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5
作者 李文娟 郭雪 +2 位作者 程新 秦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851-2856,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该院收治的局部宫颈癌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53例、B组51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多西紫杉... 目的:探讨分析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该院收治的局部宫颈癌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53例、B组51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卡铂治疗,B组患者给予氟尿嘧啶^(+)卡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近期疗效、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化疗严重不良反应、手术相关指标。结果:A组患者化疗近期总有效率为71.70%,B组化疗近期总有效率为60.78%;A组化疗临床获益率为90.57%,B组化疗临床获益率为88.24%。两组化疗近期总有效率及化疗临床获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化疗后CD8^(+)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化疗后A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化疗后A组患者CD8^(+)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以及阴道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与氟尿嘧啶联合卡铂方案相似,但多西紫杉醇方案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卡铂 新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 宫颈癌 疗效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超声造影监测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长江 +2 位作者 杜波 王晓红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用于监测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诊疗和随访的乳腺癌患者,口服TAM治疗后行CEUS检查者178例,152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用于监测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诊疗和随访的乳腺癌患者,口服TAM治疗后行CEUS检查者178例,152例CEUS检查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和刮宫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癌5例),良性病变组(共61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9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共86例,其中增生期子宫内膜3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37例、囊性萎缩性子宫内膜18例)。分析152例患者CEUS图像特征。结果3组的CEUS峰值强度、子宫内膜和肌层峰值强度比、子宫内膜和肌层达峰时间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的达峰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700±3740)ms vs.(34800±7760)ms,P<0.05],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口服TAM患者,应用CEUS监测子宫内膜病变对临床预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他莫昔芬 子宫内膜病变
原文传递
GJB2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恶性增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洪萍 刘娇 +1 位作者 刘文凤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1年第1期79-84,93,I0002,共8页
目的筛选宫颈癌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药物靶点并研究此靶点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癌手术的30例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临床数据库分... 目的筛选宫颈癌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药物靶点并研究此靶点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癌手术的30例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临床数据库分别找到在宫颈癌中高表达的基因(tumor/normal>2)以及在宫颈癌中具有显著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基因(pValue<0.05),将这两部分基因进行重合分析找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靶基因,进一步通过热图分析找到在宫颈癌中相比正常组织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前4个基因,通过高表达预后差原则筛选到目的靶基因;通过siRNA介导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迁移实验验证目的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与目的基因共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探索目的基因在宫颈癌中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共有78个基因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且具有显著临床预后相关性;GJB2在宫颈癌中显著高表达,且高表达的患者具有不良预后;敲低GJB2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敲低GJB2降低AMPK的磷酸化,升高mTOR的磷酸化,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结论GJB2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AMPK的磷酸化从而升高mTOR的磷酸化参与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GJB2 AMPK/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腹部皮管修复手指套状皮肤缺损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强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皮管修复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腹部皮管的方法治疗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病人45例共45指,随访6个月到1年,平均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皮瓣血运良好,手指外观良好。Ⅰ型、Ⅱ型病例保留了手指原来长度,Ⅲ型... 目的:探讨腹部皮管修复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腹部皮管的方法治疗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病人45例共45指,随访6个月到1年,平均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皮瓣血运良好,手指外观良好。Ⅰ型、Ⅱ型病例保留了手指原来长度,Ⅲ型病例保留了2节手指长度,经过功能锻炼伤指指间关节也有了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改良的腹部皮管的方法治疗手指套状皮肤缺损,尽量保留了手指长度,外观上接近原来的手指,且保留了伤指关节的部分屈伸活动能力,手指掌侧的皮肤滑动明显减少,有利于抓握、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套状皮肤缺损 皮管
下载PDF
CircRNA-100395基因通过启动子区甲基化调控miRNA-136-5p/Smad3轴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士保 朱斐煜 +1 位作者 谢瑞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4-49,共6页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NAs,CircRNA)10039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水平,研究CircRNA-100395基因去甲基化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和前列腺癌...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NAs,CircRNA)10039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水平,研究CircRNA-100395基因去甲基化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和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和DU145)进行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CircRNA-10039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CircRNA-100395 mRNA表达水平。应用去甲基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AZA)处理LNCap细胞,检测AZA去甲基化处理前后细胞中CircRNA-100395表达水平。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RNA-100395基因去甲基化前后LNCa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构建CircRNA-100395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CircRNA-10039与miRNA-136-5p之间的靶向关系;利用qRT-PCR检测CircRNA-10039与miRNA-136-5p表达水平,验证其调控关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AZA去甲基化和miRNA-136-5p过表达对Smad3,p-Smad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前列腺癌细胞中CircRNA-100395呈高甲基化状态;LNCap,PC3及DU145细胞中CircRNA-100395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8,0.65±0.14,0.62±0.10,显著低于RWPE(1.12±0.15)细胞中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76,P<0.001)。经AZA去甲基化处理后,LNCap细胞中CircRNA-100395表达水平为1.02±0.17,较未处理LNCap细胞(0.42±0.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8,P<0.01)。AZA去甲基化处理显著抑制了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t=8.764~12.970,均P<0.001)、迁移能力(t=6.092,P<0.01)。miRNA-136-5可能是CircRNA-100395的下游靶基因。未经AZA处理前LNCap细胞中CircRNA-100395,miRNA-136-5p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8,0.87±0.15,AZA处理后两者表达水平分别为1.02±0.17,0.3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8,5.298,均P<0.01)。AZA处理后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环状核糖核酸-100395 甲基化状态 miRNA-136-5p/Smad3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颈椎侧块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银保 汤逊 +2 位作者 王奉雷 王小岗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各种颈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7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各种颈椎疾病16例,结果:16例均获成功。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1...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各种颈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7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及各种颈椎疾病16例,结果:16例均获成功。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10例病人获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能够保证植骨融合,维持颈椎稳定,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颈椎疾病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10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奉雷 张旭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7期71-71,共1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间区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当发生各种病变如肢体创伤等时,会导致四肢特定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间区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当发生各种病变如肢体创伤等时,会导致四肢特定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肌肉与神经干进行性缺血坏死,形成本病,它属于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误治,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对本院2年来10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治教训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诊治 筋膜间区综合征 进行性缺血坏死 早期症状 症状不典型 急性缺血 前臂掌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