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1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 通过构建“生态价值—生态责任—生态潜力”三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良的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青藏高原2008—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水平。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生态价值效度最高,生态责任效度最低;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良好协调阶段;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污水处理率、区域人口密度等是主要障碍因素。据此提出从提升生态价值、筑牢生态责任和夯实生态潜力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绩效 生态价值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从“振兴乡村”到“乡村振兴”——基于青藏高原地区乡村可行能力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烈 李娜 寿金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9,共12页
推进青藏高原地区乡村振兴,直接关系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进度和效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运用可行能力赋能的价值思维,采用“逻辑理路→现实困境→路径重构”的研究框架,在全面分析可行能... 推进青藏高原地区乡村振兴,直接关系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进度和效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运用可行能力赋能的价值思维,采用“逻辑理路→现实困境→路径重构”的研究框架,在全面分析可行能力赋能青藏高原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性赋能、融合式赋能和结构性赋能的逻辑理路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可行能力多层级分析框架,深入论述农牧民15项可行能力指标的差异,总结出青藏高原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8个差距,最后从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角度合理重构可行能力赋能青藏高原地区乡村振兴的五维互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能力 乡村振兴 农牧民 青藏高原地区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发逻辑、实践回应与推进路径
3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4年第6期15-28,共14页
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根基与保障,其复杂而流变的现实情境在许多理论与实践分析中被简单图示了之。对此,文章基于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实际成效的发展基础,从生发逻辑、实践回应和推进路径三方... 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根基与保障,其复杂而流变的现实情境在许多理论与实践分析中被简单图示了之。对此,文章基于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实际成效的发展基础,从生发逻辑、实践回应和推进路径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在发展转轨、小农经济、区域结构和治理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包含后稷稼台、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兴边富民四个方面,并存在现代化内涵错位、乡村空间被侵蚀、生存空间被压缩、新动能悬浮、乡村性存续困难的问题;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在国家在场与农户组织、韧性治理与空间理性、分类推进与立体经营、价值再造与动能培育、精神感召与区位团结等方面取得系统优化和成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含义理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寿金杰 陈文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80,共11页
民族地区的进路机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并联式发展、追求生态文明、注重人的价值、追求质量型发展的转向逻辑相契合。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破解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范式的嵌入,要求摒弃西方模式、跳出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现代化、坚持全国... 民族地区的进路机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并联式发展、追求生态文明、注重人的价值、追求质量型发展的转向逻辑相契合。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破解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范式的嵌入,要求摒弃西方模式、跳出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现代化、坚持全国一盘棋。中国式现代化从国家在场带来的保障、以人为本带来的市场需求、生态文明带来的效能释放、产业体系带来的发展空间、和平发展带来的开放空间,体现着破解发展问题的现实基础。因此,民族地区应从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结果公平,坚持空间正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数字与低碳技术五方面破解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 发展问题
下载PDF
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厘定、战略框架与推进理路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3,共13页
借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出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科学内涵应为:超越“生态绝缘边界”的空间内涵、突破“产业单边思维”的组织内涵、跨越“低端价值锁定”的技术内涵。进而从“定位... 借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出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科学内涵应为:超越“生态绝缘边界”的空间内涵、突破“产业单边思维”的组织内涵、跨越“低端价值锁定”的技术内涵。进而从“定位—逻辑—方向”三方面建构了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三维战略框架,指出应以匹配农业强国目标、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进“两山”协同转化、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定位;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底层生命力是绿色、基本趋向是提质增效、高阶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以生态安全、文化自信、乡村振兴、生态产品、区域协调、对外开放为战略方向。为此,民族地区有必要在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空间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原有产业延伸升级,建立拓扑网络关系,夯实产业制度根基,构建互利共生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开放,回归以人为本逻辑等措施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现代产业体系 民族地区 熵值法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赋能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寿金杰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牧民增收机制开展研究,分析当下赋能增收机制存在的问题,阐释实现国家公园赋能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全新生成逻辑,提出全...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未来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牧民增收机制开展研究,分析当下赋能增收机制存在的问题,阐释实现国家公园赋能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全新生成逻辑,提出全新增收机制:找准一个中心,推进两条主线,利用五大抓手,并为今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国家公园 农牧民增收 机制构建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边界表达与可行路径——基于民族地区4省12个乡镇的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共12页
基于2022年8—10月在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2个乡镇开展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调查所收集的935份农户调查问卷,以及针对部分农牧民、村干部、乡镇和县级领导干部的深度访谈资料,在综合考察民族地区“乡村”“... 基于2022年8—10月在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2个乡镇开展的“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调查所收集的935份农户调查问卷,以及针对部分农牧民、村干部、乡镇和县级领导干部的深度访谈资料,在综合考察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认知和理解基础上,借助实地调研案例深度呈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的多维现实表征,重构建立在增长主义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的逻辑,审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表达与边界约束,最后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可行路径,冀求突破“增长的胜利”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标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小农经济 物本建设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视角下青海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对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新经济》 2023年第9期59-74,184,共17页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构建了“经济发展融合、社会保障融合、生态环境融合、生活水平融合、空间共享融合”五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青海省2012-2021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引入莫兰指数使用ArcGIS和Stata探...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构建了“经济发展融合、社会保障融合、生态环境融合、生活水平融合、空间共享融合”五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青海省2012-2021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引入莫兰指数使用ArcGIS和Stata探究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省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相对平稳上升的态势,各维度发展水平均有显著上升,其中空间共享融合发展水平提升速度最快;(2)各市州间城乡融合水平差异显著,融合效度最高的维度集中在空间共享和社会保障层面,最低的维度集中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层面;(3)青海省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东强南弱”的格局。近年来区域间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但在不同年份并不均衡。据此,提出高站位推进城乡整体规划、高效能加强区域协同合作、高水平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青海省 熵值法 莫兰指数
下载PDF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认知、困境与优化——基于三类典型乡镇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6-35,共10页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正处于“探索期”“窗口期”,实践中迫切需要对乡村的现实问题作针对性分析。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认知在于:永久农牧的锁定性解构产业兴旺目标、增收渠道的狭窄性反馈生活富裕目标、生产经营的零散性回嵌生态宜...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正处于“探索期”“窗口期”,实践中迫切需要对乡村的现实问题作针对性分析。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认知在于:永久农牧的锁定性解构产业兴旺目标、增收渠道的狭窄性反馈生活富裕目标、生产经营的零散性回嵌生态宜居目标、阶层区隔的模糊性赋能乡风文明目标、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厘清治理有效目标。通过对三类典型乡镇的案例分析,归纳出四类困境,即重规划、项目和产业,轻乡村有机结构修复;重乡村物质投入,轻村庄关系变革挑战;重年轻人回流,轻老年人力资源利用;重养老设施建设,轻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四类问题。要聚焦“空间尺度—产业效度—身份转向”建设,重建乡村有机结构;调适“基础设施—治理体系—精神引领”系统,培育乡村内生动能;遵循“家国同构—主体禀赋—场域支持”,解决乡村老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多案例分析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基于新内生式发展视角
10
作者 寿金杰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推进新内生式发展实践,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层动力机制。以往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囿于依附偏失性路径锁定和发展经验匮乏,外源式发展模式被嵌套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路机理,结果呈现“内外交困”窘境,由此需要实现发展模式转变。民... 推进新内生式发展实践,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层动力机制。以往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囿于依附偏失性路径锁定和发展经验匮乏,外源式发展模式被嵌套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路机理,结果呈现“内外交困”窘境,由此需要实现发展模式转变。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表征为“主体维度—过程维度—价值维度”三维一体。基于新内生式发展视角,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践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对此,需要遵循构建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建设乡村韧性治理体系、社会组织有效嵌入乡村机理、培育乡村文明新风貌的优化思路,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内生式发展提供政治引领、结构支撑、社会根基和心态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内生式发展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11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青藏高原论坛》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共同富裕的核心议题。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乡村在职责功能、收入来源和发展圈层三方面存在迥异内涵,面临着永久农牧县与过渡城镇化两个基本事实。通过阐释“城乡融合共同体”框架,从共同富裕视... 城乡融合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共同富裕的核心议题。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乡村在职责功能、收入来源和发展圈层三方面存在迥异内涵,面临着永久农牧县与过渡城镇化两个基本事实。通过阐释“城乡融合共同体”框架,从共同富裕视域出发,构建了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对比—动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海省为例,利用改良的熵值法、莫兰指数,对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较快增长趋势,可分为起步、探索、加速三个阶段,各维度演变趋势存在差异,环境承载力效度最低,公共服务水平效度最高;(2)青海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显著,虽然呈现出差异化缩小的变化趋势,但是各市州的发展速度都相对缓慢;(3)青海省城乡融合发展呈现东西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具有较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和空间集聚特征。据此,欠发达地区应走切实增强体制机制完备性,构建多尺度区域联动模式,重构区域内城乡空间体系,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欠发达地区 青海省 熵值法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问题研究——基于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的思考
12
作者 陈文烈 寿金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5-74,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通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界定,研究中将其基本特征归纳为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相统一、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相统一,建设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通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界定,研究中将其基本特征归纳为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相统一、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相统一,建设历程彰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有充分的条件保障。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基于既定事实、历史经验和国家宏观部署安排,研判三江源国家公园最有可能在2025年奠定现代化基础,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于204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分阶段稳步推进和分地区、分园区、分主体的分类推进战略,要从健全制度环境、培育发展理念、构建空间格局、探索生产方式等方面寻求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 推进战略 支撑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