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姚晓燕 田娜 +3 位作者 马奔 张仪 李兰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相关的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环境因子,应用Arc GIS 10....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相关的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环境因子,应用Arc GIS 10.7软件和最大熵模型,对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行预测。结果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中,贡献率> 10%的因子主要包括年平均降水量(38.2%)、最冷季度平均温度(28.4%)和最干月降水量(14.2%)。微小扇头蜱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6%、13.1%和10.5%。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2070年RCP 4.5气候条件下,全国微小扇头蜱适生区面积将增加39.98万km^(2),新增适生区主要位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河北省、陕西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局部地区。质心转移结果表明,从当前到2070年,全国微小扇头蜱适生区整体向北方扩增。结论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能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对我国纹沼螺潜在分布区的预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元超 刘凯 +5 位作者 姚晓燕 田娜 张仪 王飞 李兰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5-561,共7页
目的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纹沼螺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纹沼螺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中检索我国纹沼螺地理分布相关中英文文献,从中提取纹... 目的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纹沼螺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纹沼螺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中检索我国纹沼螺地理分布相关中英文文献,从中提取纹沼螺分布点的坐标信息,同时从世界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平台(GBIF)中获取纹沼螺其他分布点信息。结合所需气候和地理因子,建立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不同情景模式下未来我国纹沼螺适生区进行预估。结果影响我国纹沼螺适生区分布的环境因子中,贡献率前4位的因子为海拔(贡献率51.42%)、水体指数(贡献率11.23%)、最湿月降水量(贡献率8.71%)和最干月降水量(贡献率6.82%);当前气候条件下,纹沼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分别为37.37和61.60万km^(2);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情景模式下,高适生区在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2个周期内将分别增加91.00和93.82万km^(2);在SSP245情景模式下,高适生区在2041-2060年和2061-2080年2个周期内将分别增加41.22和49.44万km^(2)。结论海拔是影响纹沼螺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在SSP126和SSP245情景模式下,未来气候变化均使纹沼螺的适生区不同程度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沼螺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预估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气候模式下我国长角血蜱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强 +3 位作者 姚晓燕 马奔 张仪 李兰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分析环境和气候因子对我国长角血蜱适生区分布的影响,并预测不同气候模式下长角血蜱的潜在分布区。方法从文献中获取我国长角血蜱分布点信息,结合环境和气候因子数据,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分析年均温、昼夜温差日均值、等温性、温... 目的分析环境和气候因子对我国长角血蜱适生区分布的影响,并预测不同气候模式下长角血蜱的潜在分布区。方法从文献中获取我国长角血蜱分布点信息,结合环境和气候因子数据,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分析年均温、昼夜温差日均值、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暖月最高温、最冷月最低温、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等19个气候因子及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率等4个环境因子对长角血蜱潜在分布的影响,并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模式下(RCP 2.6和RCP 8.5)长角血蜱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在影响我国长角血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和气候因子中,贡献率均超过10%的因子主要包括最干月降水量(26.0%)、年均温(11.2%)、年均降水量(10.0%)和海拔(24.2%)。当前气候模式下,我国长角血蜱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23.19万、169.62万、185.44万km^(2)。在RCP 2.6气候模式下,2050和2070年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面积分别增加33.61万km^(2)和36.73万km^(2);在RCP 8.5气候模式下,2050年和2070年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面积分别增加38.10万km^(2)和35.80万km^(2)。结论降水、温度和海拔等气候和环境因子对我国长角血蜱分布区影响较大;在未来不同气候模式下,我国长角血蜱适生区面积均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适生区 环境因子 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黑胸大蠊分布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谢梦琪 +3 位作者 姚晓燕 王飞 李兰花 田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对我国黑胸大蠊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黑胸大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检索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平台(GBIF)及公开发表文献,从中获取黑胸大蠊分布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从公开网站获取气候和地理... 目的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对我国黑胸大蠊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黑胸大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检索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平台(GBIF)及公开发表文献,从中获取黑胸大蠊分布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从公开网站获取气候和地理因子等环境因素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各因子对我国黑胸大蠊分布的影响,并预估当前和未来2041-2060年黑胸大蠊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影响黑胸大蠊分布的各环境因素中,最干月降水量贡献率最大(贡献率为37.20%),其次是最湿月降水量(贡献率为15.20%)。当前气候条件下,黑胸大蠊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等省份,高适生区面积达61.31万km^(2)。预估结果表明,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情景下,未来2041-2060年我国黑胸大蠊适生区面积将减少4.29万km^(2)。结论降水量可能是影响黑胸大蠊分布的关键因素,未来我国黑胸大蠊适生区面积可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素 分布 适生区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MaxEnt模型对我国长角涵螺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艺涛 杜玉壮 +3 位作者 李乙冉 姚晓燕 李兰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长角涵螺分布的气候和地理因子,探索长角涵螺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我国长角涵螺地理分布相关中、英文文献,从中提取地理位置信息,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气候和地理因子对长角涵螺潜在分布区的影...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长角涵螺分布的气候和地理因子,探索长角涵螺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我国长角涵螺地理分布相关中、英文文献,从中提取地理位置信息,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气候和地理因子对长角涵螺潜在分布区的影响,并预测长角涵螺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主要气候和地理因子中,海拔(贡献率48.80%)、最干月降水量(贡献率22.70%)和归一化水体指数(贡献率6.70%),对长角涵螺的分布影响较大。我国长角涵螺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30.64、60.60和101.00万km^(2)。其中,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省(直辖市)等地。结论长角涵螺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拔、最干月降水量和归一化水体指数可能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涵螺 最大熵模型 气候和地理因子 适生区
原文传递
气候环境因子对我国森林革蜱适生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凯 姚晓燕 +2 位作者 张仪 李兰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森林革蜱分布的气候环境因子及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革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森林革蜱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相关文献,提取分布点坐标信息,采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对我国森林... 目的分析影响森林革蜱分布的气候环境因子及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并预估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革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森林革蜱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相关文献,提取分布点坐标信息,采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对我国森林革蜱潜在适生区进行预估。结果对我国森林革蜱分布影响较大的气候环境因子中依次为海拔(贡献率为21.6%)、最冷季降水量(16.7%)、最干季平均温度(15.4%)、年平均温度(12.3%);森林革蜱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在典型路径浓度(RCP)4.5气候情景下,2070年我国森林革蜱适生区面积将增加10.4×10^(4)km^(2),新增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湖南、青海、江西和浙江省。结论海拔可能是影响森林革蜱分布的主要因素,未来气候条件下森林革蜱的分布范围将会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革蜱 MaxEnt模型 分布区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赤豆螺适生区范围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杜玉壮 +5 位作者 姚晓燕 杨艺涛 邵丽军 张仪 田娜 李兰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分析环境因子对赤豆螺分布的影响,预估当前和2050年代表性浓度路径(RCP)气候情景下赤豆螺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 目的分析环境因子对赤豆螺分布的影响,预估当前和2050年代表性浓度路径(RCP)气候情景下赤豆螺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赤豆螺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从文献中提取赤豆螺在我国的分布点信息,结合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环境因子对赤豆螺分布的影响,并预估赤豆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各环境因子中,海拔、最干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和归一化水体指数对赤豆螺分布的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为30.30%、26.90%、12.40%和12.20%。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赤豆螺的适生区面积为244.23万km^(2),其中,高适生区35.60万km^(2),中适生区70.57万km^(2),低适生区138.06万km^(2)。RCP 4.5气候情景下,2050年赤豆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将向北扩大,适生区面积新增45.05万km^(2)。结论赤豆螺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受海拔影响较大,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我国赤豆螺的分布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豆螺 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我国谢氏山蚤适生区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谢梦琪 +3 位作者 姚晓燕 田娜 王飞 李兰花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0期942-945,950,共5页
目的 分析气候和地理因子对我国谢氏山蚤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谢氏山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 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从中提取我国谢氏山蚤分布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从公开网站获取气候和地理因子信息,应用MaxEnt模型... 目的 分析气候和地理因子对我国谢氏山蚤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谢氏山蚤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方法 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从中提取我国谢氏山蚤分布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从公开网站获取气候和地理因子信息,应用MaxEnt模型分析各因子对我国谢氏山蚤分布的影响,并预测当前和未来2070年谢氏山蚤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 影响谢氏山蚤分布的各气候和地理因子中,海拔贡献率最大(贡献率为40.20%),其次为年均温(18.10%)。当前气候条件下,谢氏山蚤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山地和高原地区,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7.17%、13.93%、23.80%。预测结果表明,RCP 4.5气候模式下,2070年我国谢氏山蚤适生区面积将增加29.24万平方千米,新增生区主要位于内蒙古、黑龙江、新疆、西藏等地区。结论 海拔和年均温可能是影响谢氏山蚤分布的关键因素,未来我国谢氏山蚤适生区面积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氏山蚤 MaxEnt模型 适生区预测 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