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2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德嘉 张澍 陈柯萍 陈学颖 戴研 侯小锋 华伟 梁延春 刘兴斌 苏蓝 宿 邹建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36,共27页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了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希浦系统起搏,尤其是国内...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包括了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是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希浦系统起搏,尤其是国内原创的LBBP,因参数更理想、操作更简单,弥补了HBP的不足,引起广泛关注且发展迅速。但作为新技术,希浦系统起搏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定义、操作、适应证及程控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倡导并组织专家撰写了此共识,旨在指导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技术,更加安全、有序地促进希浦系统起搏在国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识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起搏 标准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澍 黄德嘉 +7 位作者 华伟 宿 吴立群 沈法荣 王景峰 黄从新 曹克将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47-261,共15页
背景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 背景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按此比率推算,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例。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就中重度心力衰竭而言,5年死亡率可达30%-50%。与此同时,因慢性心力衰竭引发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 心力衰竭患者 中重度心力衰竭 新增病例数 修订 年死亡率
原文传递
辅酶Q_(10)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学义 宿 陈灏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8-91,共4页
辅酶Q_(10)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杨学义,宿燕岗,陈灏珠(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辅酶Q10(CoQ10)的化学结构为2,3dimethoxy-5methyl-6-decopre... 辅酶Q_(10)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杨学义,宿燕岗,陈灏珠(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辅酶Q10(CoQ10)的化学结构为2,3dimethoxy-5methyl-6-decoprenylbenzoguinone,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生理性起搏的再认识 被引量:36
4
作者 宿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3期196-199,共4页
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在死亡率、心力衰竭等方面,DDD起搏与VVI起搏无区别,主要原因为高比例的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导致的左、右心室及左室内的不同步抵消了房室同步起搏的益处。今后除尽量选择以心房为基础的心脏起搏方式外,应采用诸... 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在死亡率、心力衰竭等方面,DDD起搏与VVI起搏无区别,主要原因为高比例的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导致的左、右心室及左室内的不同步抵消了房室同步起搏的益处。今后除尽量选择以心房为基础的心脏起搏方式外,应采用诸如动态房室延迟和起搏模式自动转换等功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RVA起搏。如果必须依赖心室起搏,应考虑选择RVA以外的部位如右室流出道间隔进行起搏,尤其是在左室功能已受损的患者。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将成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综述 右室心尖部 起搏模式
下载PDF
心脑舒通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5
作者 宿 杨学义 陈灏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心脑舒通 临床应用 心血管病 脑血管瘤 抗衰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鼠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熊丁丁 杨英珍 +2 位作者 宿 胡英 陈灏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腹腔接种CVB3病毒液以建立VMC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黄芪、牛磺酸和辅酶Q1 0 (CoQ1 0 )单独用药组及黄芪分别加牛磺酸、CoQ1 0 治疗组以及三药联合治疗组...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腹腔接种CVB3病毒液以建立VMC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黄芪、牛磺酸和辅酶Q1 0 (CoQ1 0 )单独用药组及黄芪分别加牛磺酸、CoQ1 0 治疗组以及三药联合治疗组。观察 7组在死亡率、心电图、心肌中CVB3RNA含量及心肌形态学改变差别。结果 :黄芪联合牛磺酸和CoQ1 0 治疗可明显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及急性期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 ;黄芪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 ,联合牛磺酸后抗病毒能力增强。而CoQ1 0 则无明显抗病毒作用 ;三种药物均可减轻心肌的病变程度 ,尤以三药联合的作用为好。结论 :黄芪、牛磺酸和CoQ1 0 对VMC小鼠均有一定的疗效 ,联合使用可使疗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 牛磺酸 辅酶Q10 柯萨奇病毒
下载PDF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目前认识和建议(2011年修订版)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方正 马坚 +11 位作者 黄德嘉 黄从新 曹克将 华伟 沈法荣 吴立群 宿 杨杰孚 王景峰 陈泗林 陈柯萍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发展简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包括起搏器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植入量日益增加,相关... 经静脉拔除心内膜导线发展简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心内植入型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包括起搏器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植入量日益增加,相关的临床问题也随之增多,例如CIED的感染、导线故障、静脉血栓形成等。特别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拔除 心内膜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线 修订 静脉血栓形成 电子技术 电子装置
原文传递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29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陈样新 范洁 华伟 刘兵 宿 徐伟 许静 薛小临 郑良荣 黄德嘉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80-299,共20页
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 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符合SCD一级预防或1.5级预防的人群远多于二级预防,且相关临床研究及获益证据也更加充分。针对术后参数设置的多个临床试验对ICD诊断和治疗参数个体化调整提供了普适性的原则。本共识将ICD适应证按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不同疾病(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等)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ICD不同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及S-ICD)的选择及除颤阈值测试分别进行了推荐。ICD术后随访至关重要,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心动过缓起搏参数、心动过速诊断和治疗参数设置的共识。此外,对ICD植入注意事项及系统故障处理原则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 植入型 临床应用 指南 共识
原文传递
QRS波时限临床意义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潘文志 舒先红 +1 位作者 宿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5期448-451,共4页
QRS波时限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互为因果,运动试验中QRS波时限变宽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可能比ST-T改变更有价值。QRS波时限可以协助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QRS波时限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互为因果,运动试验中QRS波时限变宽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可能比ST-T改变更有价值。QRS波时限可以协助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判断CRT疗效或CRT随访中QRS波时限也有重要作用。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QRS波时限延长是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或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QRS波时限对高血压患者及普通人群也有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时限 临床意义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澍 陈柯萍 +13 位作者 黄德嘉 宿 华伟 吴立群 周胜华 沈法荣 王景峰 陈泗林 杨杰孚 汤宝鹏 郭涛 程晓曙 黄从新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25-329,共5页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起搏器等。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血管 术后随访 器械 电子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脏起搏器 专家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GBE50对缺氧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沈建颖 孙爱军 +9 位作者 顾笑梅 宿 贾剑国 虞勇 王克强 邹云增 赵国屏 陈灏珠 张庆华 葛均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5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缺氧及GBE5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5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缺氧及GBE5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早期、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伴随内皮素(endothelin-1,ET-1)mRNA水平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oxidesynthase,eNOS)蛋白水平的升高。缺氧前4h给予GBE50干预后发现,GBE5025μg/ml时可显著降低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及ET-1mRNA水平(P<0.05),部分降低因缺氧导致的ROS水平及eNOS蛋白表达的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GBE50可部分或显著逆转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GBE50对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内皮功能障碍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17 位作者 曹克将 张澍 华伟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黄从新 黄德嘉 苏晞 宿 汤宝鹏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杨兵 杨艳敏 张凤祥 周胜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06-126,共21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室性心律失常,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了"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期望该共识基层版有助于促进我国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共识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20家医院注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10 位作者 华伟 许静 陈林 宿 苏晞 邹建刚 严激 王景峰 汤宝鹏 项关香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心律失常数据库平台中起搏器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起搏治疗现状.方法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是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按照网上直报系统的数据统计,选择20... 目的 通过对心律失常数据库平台中起搏器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我国起搏治疗现状.方法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是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网上直报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按照网上直报系统的数据统计,选择20家手术量位于前列的医院,均为三甲医院.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病史、用药情况、起搏适应证、起搏器类型、手术情况以及起搏器制造商等信息.结果 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共5 467例患者进入分析,平均年龄(69.1±12.7)岁,女2 759例(50.5%).在5 467例患者中,新植入为4 411例(80.7%),起搏器更换1 056例(19.3%);因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的患者5 349例(97.8%),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4 493例(82.2%),频率应答起搏器3 938例(72.0%).锁骨下静脉穿刺仍是最常用的植入途径,腋静脉穿刺应用比例超过头静脉切开.右心耳(92.26%)及右心室心尖部(54.10%)是心房及心室电极导线最常见植入部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45.31%)显著增加.进口起搏器占植入量的99.8%.结论 我国起搏器治疗有较大进步,生理性起搏比例明显增加,与欧美国家相近,但国产起搏器应用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注册研究
原文传递
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巩雪 宿 +6 位作者 潘文志 崔洁 舒先红 陈松文 孙敏敏 刘少稳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评价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2例高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RVOT起搏组(A组,n=43)和RVA起搏组(B组,n=39),以术前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是否&g... 目的评价右室流出道(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脏收缩同步性、收缩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2例高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RVOT起搏组(A组,n=43)和RVA起搏组(B组,n=39),以术前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是否>32.6ms对两组患者进行亚组分组,Ts-SD>32.6ms者为A1亚组与B1亚组,Ts-SD≤32.6ms为A2亚组与B2亚组。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左室容积(LVEDV)、收缩末左室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组织多普勒图像(TDI)进行脱机分析,测量主动脉瓣射血前时间(APET)、肺动脉瓣射血前时间(PPET)、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和Ts-SD。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的IVMD均较术前增加;两组Ts-SD与术前比无差异。亚组分析表明术前同步性好的A2、B2亚组术后Ts-SD升高;术前同步性差的A1亚组术后Ts-SD降低。术后6个月两组LVEDV、LVESV及LVEF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组间比较亦无差异。结论RVOT和RVA起搏短期内对左室收缩功能及左室重构均无影响,术前收缩不同步者可从RVOT起搏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多普勒 心脏起搏 同步性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下载PDF
再同步化治疗的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梁义秀 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CRT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早搏、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术前选择带有除颤功能的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CRT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早搏、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术前选择带有除颤功能的CRT,可降低CRT患者因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住院与死亡。CRT的致心律失常机制以及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牛磺酸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宿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牛磺酸是存在于体内的含硫氨基酸。除自身能合成少量外,大部分依靠外界摄取。牛磺酸主要存在于可兴奋组织的细胞内,约占心肌游离氨基酸的50%以上。主要自胆道和肾脏排出,后者可对其重吸收。近年来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 牛磺酸是存在于体内的含硫氨基酸。除自身能合成少量外,大部分依靠外界摄取。牛磺酸主要存在于可兴奋组织的细胞内,约占心肌游离氨基酸的50%以上。主要自胆道和肾脏排出,后者可对其重吸收。近年来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内Ca^(2+)超负荷和Na^+升高等作用,已用于充血性心衰、心肌缺血、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牛磺酸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含硫氨基酸 心血管系统药物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文志 巩雪 +3 位作者 周京敏 舒先红 宿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191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情况分为两组:轻度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Ⅰ、Ⅱ级)及重度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Ⅲ、Ⅳ级)。另...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191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情况分为两组:轻度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Ⅰ、Ⅱ级)及重度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Ⅲ、Ⅳ级)。另选84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患者NT-proBNP的水平,并将之对数转化。分析房颤对三组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情况,以及房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多元回归寻找三组患者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非心力衰竭组中,房颤亚组的NT-proBNP水平比窦性心律亚组高[(2.95±0.41)ng/L vs(2.21±0.44)ng/L,P〈0.01],年龄、房颤和左心房内径(LAD)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轻度心力衰竭组中,房颤亚组的NT—proBNP水平比窦性心律亚组高[(3.26±0.40)ng/LVS(2.98±0.54)ng/L,P〈0.05],房颤、LA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LVEF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中,房颤亚组的NT—proBNP水平与窦性心律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9±0.52)ng/L vs(3.56±0.55)ng/L,P=0.73],年龄和LVEF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当LVEF〈0.40时,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0.60)ng/LVS(3.46±0.56)ng/L,P〉0.103;当LVEFt〉0.4,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比窦性心律组高[(3.08±0.57)ng/LVS(2.67±0.73)ng/L,P〈0.001]。结论房颤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心功能良好的患者或轻度异常的患者(NYHA分级Ⅰ、Ⅱ级或LVEF〉0.40),房颤可使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上升,而对于心功能重度异常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或LVEF≤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脑钠肽 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纽约心功能分级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心率分布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文志 宿 +1 位作者 李景霞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心脏变时能力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程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Holter收集数据,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109例正常人日常活动下的平均心率、最大窦性心率和高频心率分布(≥90,100和110次/分)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心脏变时能力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程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Holter收集数据,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109例正常人日常活动下的平均心率、最大窦性心率和高频心率分布(≥90,100和110次/分)进行比较。结果①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之间平均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中年组之间最大窦性心率差异显著(P<0.05),而中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男女之间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②青年、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高频心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而青中年组男女之间高频心率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年龄上升,心脏的变时能力有减退趋势;正常人的心脏变时能力与性别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正常人 心率分布 变时能力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17 位作者 曹克将 张澍 华伟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黄从新 黄德嘉 苏晞 宿 汤宝鹏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杨兵 杨艳敏 张凤祥 周胜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2期77-98,共22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室性心律失常,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了《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期望该“共识基层版”有助于促进我国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共识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下载PDF
起搏分析仪测定的兔离体心脏损伤电流与主动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沙来买提.沙力 刘恩焘 +3 位作者 贾林 姚瑞明 宿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起搏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应用起搏分析仪采集并记录电极接触、半旋入及全旋入心内膜时产生的腔内心电图,观察COI变化特征...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起搏电极导线稳定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判断起搏电极导线固定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兔心,应用起搏分析仪采集并记录电极接触、半旋入及全旋入心内膜时产生的腔内心电图,观察COI变化特征,比较三者的COI持续时间及大小,分析COI与电极固定牢靠度的相关性。结果螺旋电极COI大小,即R波起始后80 ms时的ST段振幅(ST80ms)、ST80ms/R及ICEG时程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1)。全旋入电极COI持续时间为30.05±11.38 min,半旋入电极持续5.49±2.41 min,接触电极则在1.04±0.47 min内迅速消失(P<0.01)。全旋入电极在大部分时点产生的COI最大,接触电极最小,半旋入电极介于二者之间(P<0.001)。COI大小与水平相匀速牵拉导线至脱离心内膜所需拉力呈正相关(n=24,r=0.762 5,P<0.001)。结论 COI大及持续时间长均提示电极固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损伤电流 主动电极 兔离体心脏 起搏分析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