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
作者 刘荣娇 王仁霞 +5 位作者 李子微 谭亚芳 王津 杜宗敏 邓仲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采用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EBOV NP)的合成多肽为免疫原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并用4种埃博拉流行株核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蛋白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用人工合成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多肽免疫动物,进行细胞... 目的采用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EBOV NP)的合成多肽为免疫原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并用4种埃博拉流行株核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蛋白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用人工合成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核蛋白多肽免疫动物,进行细胞融合后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构建埃博拉病毒4种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以表达目的蛋白,再以真核表达蛋白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完成了抗扎伊尔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共得到能分泌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2株,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介于1∶104~1∶105,其中3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与其他3种亚型无交叉反应,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结论成功制备抗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核蛋白 单克隆抗体 真核表达系统
下载PDF
RTCA与MTT法用于检测肠道微生物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慧敏 +2 位作者 李正超 毕玉晶 邓仲良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目的运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法和MTT法检测干酪乳杆菌(L.casei)、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细胞毒性,并比较两者优缺点。方法将L.casei及EHEC的菌液、菌体裂解液(MOI=200)以及上清液(25%)感染HT-29和LoVo细胞,经RTCA法和MTT法观察细菌... 目的运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法和MTT法检测干酪乳杆菌(L.casei)、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细胞毒性,并比较两者优缺点。方法将L.casei及EHEC的菌液、菌体裂解液(MOI=200)以及上清液(25%)感染HT-29和LoVo细胞,经RTCA法和MTT法观察细菌对细胞的校正细胞指数(NCI)及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RTCA法与MTT法结果一致,L.casei的活菌、菌体裂解液对HT-29细胞和LoVo细胞无明显毒性。EHEC的活菌对HT-29细胞和LoVo细胞有明显毒性,其菌体裂解液对HT-29细胞有明显毒性、对LoVo细胞无明显毒性。在上清液实验中,RTCA法检测出L.casei和EHEC对HT-29细胞无明显毒性,而LoVo细胞受培养基影响未能正确反映出上清液细胞毒性结果。结论与MTT法相比,RTCA法更适于细菌细胞毒性检测,但应在实验前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及种植浓度,建议在选用RTCA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多方验证以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细胞分析 MTT 干酪乳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土壤中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子微 +6 位作者 尹艳 高琦 赵勇 张平平 潘纹玉 陆沙 邓仲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结合荧光染料EvaGreen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filc基因片段设计了LAMP引物,利用荧光染料EvaGreen建立实时荧光环... 目的结合荧光染料EvaGreen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filc基因片段设计了LAMP引物,利用荧光染料EvaGreen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Amp),优化反应条件,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通过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其他致病菌验证特异性,比较RealAmp与普通LAMP技术的敏感度,并测定人工污染土壤模拟样本的检出限。结果恒温63℃条件下,20~60 min即可完成RealAmp检测;利用该方法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为阳性,其余致病菌如鼠疫杆菌、布鲁氏杆菌、大肠杆菌等13株参考菌株及蜱虫的DNA(含大量假单胞菌属细菌)呈扩增阴性;RealAmp技术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核酸的灵敏度为10~2 CFU/mL,检测克隆株质粒的灵敏度可达10~1 copies/μL,比普通LAMP技术的灵敏度高10倍;人工污染土壤模拟样本RealAmp的检出限为4.4×10~1 CFU/g,且20 min左右即可判定结果;直接检测24份浓度为4.4×10~1 CFU/g~4.4×10~8 CFU/g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人工污染土壤样本,在检出限以上,检出率同荧光定量PCR一致。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实时监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有望成为快速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有效方法,增强抵御生物恐怖战争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filc基因 快速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一种潜在的益生菌 被引量:3
4
作者 邓仲良 +1 位作者 毕玉晶 杨瑞馥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5期674-682,共9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代谢和低度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因此,以肠道原籍菌为基础的益生菌有望成为许多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嗜黏蛋白阿克曼菌是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占菌群的1%~3%,是一... 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代谢和低度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因此,以肠道原籍菌为基础的益生菌有望成为许多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嗜黏蛋白阿克曼菌是人体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占菌群的1%~3%,是一种可降解黏蛋白的细菌,与肥胖、糖尿病、炎症和代谢紊乱呈负相关,近年来成为肠道微生态和益生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介绍该菌在人体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定植情况;阐述其生物学特性、在宿主中的代谢及其与人体健康的联系;重点探讨分离培养方法与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成为益生菌的可能性和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 益生菌 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