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现代化断想
1
作者 迎春 《创造》 1994年第5期48-50,共3页
传统·文化·现代化断想迎春,家福本世纪初,一位权威的西方思想家这样评论道:“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 传统·文化·现代化断想迎春,家福本世纪初,一位权威的西方思想家这样评论道:“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的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玛特质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民族精神 民族现代化 民族文化 民族之魂 文化价值观 文化旗帜 文化传统 民族传统
下载PDF
莲藕的贮藏与加工
2
作者 《农家之友》 2004年第9期46-47,共2页
莲藕肉质洁白脆嫩.味清微甜。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兼有药用保健功效,生食凉血散瘀,熟食补心益胃。但莲藕采收后,易褐锈、干缩、老化、霉烂等,因此.可将鲜莲藕贮藏或加工以保持或增加其食用价值。
关键词 莲藕 贮藏方法 加工技术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被引量:185
3
作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2,共8页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入性特点,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在伸展构造变形基础上叠加了3条北北东向—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后者及其伴生构造组成盆地中的呈带状展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伸展构造是一种“水平层状的”薄皮构造。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层面上。走滑构造是一种“垂直带状的”厚皮构造。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这两种构造系统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伸展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53
4
作者 张一伟 +2 位作者 陆克政 杨桥 陈发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6-323,共8页
渤海宵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陷盆地。综合分析盆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盆地构造特征,大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机制可理解为上部以简单剪切伸展变形为主、下部以纯剪切伸展变形为主的“双层或多层分层伸展模式”。盆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事... 渤海宵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陷盆地。综合分析盆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盆地构造特征,大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机制可理解为上部以简单剪切伸展变形为主、下部以纯剪切伸展变形为主的“双层或多层分层伸展模式”。盆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事件”序列表明,地幔热作用是控制盆地区裂陷伸展的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因素,而板块边界作用力传递到盆地区的区域应用场则是深断裂发生走滑活动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模式 动力学 裂陷盆地 渤海湾 新生代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构造概论 被引量:129
5
作者 +3 位作者 陆克政 周建勋 王子煜 杨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99-206,共8页
根据 1∶5 0万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区基岩地质图揭示的残留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及构造变形特征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可以分为 5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盆地为克拉通内部大型坳陷盆地 ,其中晚三叠世盆地仅分布在渤海湾西南部地区。早... 根据 1∶5 0万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区基岩地质图揭示的残留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及构造变形特征 ,渤海湾地区的中生代盆地可以分为 5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盆地为克拉通内部大型坳陷盆地 ,其中晚三叠世盆地仅分布在渤海湾西南部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分布于印支运动形成的向斜坳陷核部 ,属于压陷挠曲型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分布广泛 ,属于裂陷盆地 ;晚白垩世盆地属于后裂陷阶段的坳陷盆地。这些盆地受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影响而发生反转。印支运动在渤海湾地区的东、西部的表现有明显差异。西部变形弱、以近EW向宽缓褶皱变形为主 ,东部变形强、并叠加了NE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变形。早燕山运动使渤海湾地区形成宽缓的大型NE向褶皱变形 ,并使早—中侏罗世盆地发生反转和逆冲断层变形 ;中、晚燕山运动基本没有在渤海湾地区形成褶皱构造变形 ,而是表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和晚白垩世盆地的区域性反转隆升。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 ,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格局发生基本变革 ,进入以裂陷盆地为主的构造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盆地 盆地原型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渤海湾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120
6
作者 张一伟 +1 位作者 陆克政 杨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6,共6页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期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热沉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早第三纪裂陷作用包括三个裂陷伸展期,它们分别相当于孔店级-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三套...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经历了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期第三纪-第四纪后裂陷热沉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裂陷作用旋回。早第三纪裂陷作用包括三个裂陷伸展期,它们分别相当于孔店级-沙四段、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等三套地层的发育时期,各裂陷伸展期的构造运动学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反映在伸展构造样式的变化上,大致可归纳为由多米诺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及由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系统向铲式正断层系统、坡坪式正断层系统的演化序列两个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模式 渤海湾
下载PDF
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28
7
作者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4期43-50,共8页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构造变换带 构造类型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构造 被引量:125
8
作者 邓荣敬 +1 位作者 周心怀 张克鑫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29,共11页
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东部边缘穿过,在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切割了控制古近纪盆地形成的NE-NNE向伸展断层.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渤海海域的油气藏分布有直接或... 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东部边缘穿过,在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切割了控制古近纪盆地形成的NE-NNE向伸展断层.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渤海海域的油气藏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深断裂带的一部分,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渐新世以后,对渤海海域盆地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影响.然而郯庐深断裂带在晚中生代就已经存在,渤海海域古近纪裂陷盆地的形成利用了先存的郯庐断裂带中的构造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郯庐断裂带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119
9
作者 曾联波 王永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低渗透储层中构造成因的裂缝包括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3种类型。剪切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理论上以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形式出现,但岩层强烈的非均质性通常可以抑制其中一组发育,而只留下另一组。剪切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 低渗透储层中构造成因的裂缝包括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3种类型。剪切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理论上以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形式出现,但岩层强烈的非均质性通常可以抑制其中一组发育,而只留下另一组。剪切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具有透入性分布特征。此外,还常见有两类低角度剪切裂缝:一类为在泥质岩中发育的滑脱裂缝;另一类为在逆冲构造带中发育的近水平剪切裂缝。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都是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分布的,规模小,延伸短。但是扩张裂缝是在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常与剪切裂缝同时出现;而拉张裂缝的形成要求至少最小主应力是张应力,通常呈透镜状局部发育,并被沥青、方解石等脉体充填。除了岩层弯曲派生的拉张应力形成的纵张裂缝外,沉积盆地中拉张裂缝的形成通常有异常高压流体的参与,异常高压流体可以使逆冲构造带中的挤压应力变为拉张应力,从而在挤压应力环境中形成拉张裂缝。拉张裂缝是沉积盆地古异常高压流体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剪切裂缝 扩张裂缝 拉张裂缝 应力状态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07
10
作者 陈书平 +1 位作者 杨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 本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点及变形主控因素。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和上下分层的变形特点,构造样式为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冲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断弯褶皱和断束褶皱。构造形成时间主要是在第四纪,其中喜马拉雅运动Ⅲ幕主要影响到变形后缘山前推举带的变形,早更新世末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准噶尔盆地南缘全面变形,形成现今构造格局。研究证明,在构造变形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侏罗系煤层,其分布范围决定了变形范围,其厚度决定了变形强度和应力向前传递的远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变形主控因素
下载PDF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95
11
作者 孙永河 +1 位作者 吕延防 韩华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断裂构造 断裂演化 油气聚集 烃源岩分布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7
12
作者 邬光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匀斜向伸展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导因素,盆地裂陷作用的迁移及其活动的强弱变化是区域性变换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黄骅盆地 成因 构造体系 构造运动
下载PDF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被引量:85
13
作者 陈发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盘发育形成的。走滑构造分布在盆地东部边缘,由高角度或近直立的基底走滑断层系及其各式伴生构造组合而成。走滑构造改造了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郯庐深断裂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86
14
作者 雷刚林 +1 位作者 李明刚 谷永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是一个NEE-近EW向的冲断褶皱带。由于地表条件和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导致该构造带的地震资料品质较低,造成构造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地面露头、区域构造背景、钻井和地震资料基础上,讨论了克拉苏构造带可能的构造解释模型,认为浅层为盖层滑脱褶皱、深层为基底卷入的楔状叠瓦构造的"分层滑脱、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地解释现有可靠的构造信息。浅层构造是以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层为核或以侏罗系煤系地层为核的滑脱背斜,并被逆冲断层破坏;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反转正断层,并且在反转正断层下盘发育楔状叠瓦构造。新近纪-第四纪天山隆升产生的自天山深层向库车坳陷的斜向向上的挤压作用导致先存区域性正断层的反转位移,并控制克拉苏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释 收缩构造 楔状叠瓦构造 反转正断层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的演化 被引量:64
15
作者 戴俊生 陆克政 +1 位作者 陈书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伸展和走滑两种活动体制下,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有五种类型。孔店—沙四期主要发育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走滑地堑,沙三—沙二期以滚动半地堑和复式半地堑为主,沙一—东营期主要发育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 在伸展和走滑两种活动体制下,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有五种类型。孔店—沙四期主要发育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走滑地堑,沙三—沙二期以滚动半地堑和复式半地堑为主,沙一—东营期主要发育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和走滑地堑。盆地构造样式的演化遵循着三个序列,即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序列、非旋转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序列和非旋转地堑→走滑地堑序列。演化序列本身存在差异并受断裂活动的控制。构造样式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后两种序列沿郯庐断裂带、沧东—兰聊断裂带和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发生,与三条岩石圈走滑带吻合。第一种序列发生在上述三条走滑带之间,构成两个伸展区。构造样式的演化与烃源岩、油气藏和含油气系统的性质和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地堑 盆地 早第三纪 油气成因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 被引量:79
16
作者 陈书平 +5 位作者 王德仁 程秀申 赵衍彬 徐振强 解晨 孙海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斜坡和地垒凸起、中央斜向背斜、消减斜坡和断鼻等变换构造。东濮凹陷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在近东西方向上相互联接形成变换构造带。这些变换构造带在平面上将东濮凹陷分隔成具有不同构造、沉积特征的区段;在垂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发生叠加、改造和迁移,从而对沉积起控制作用,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裂陷盆地 断裂系统 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歧口凹陷及周缘新生代构造的成因和演化 被引量:76
17
作者 王光奇 岳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发育不同方向的新生代断层 ,主要包括NE、NNE、NEE、近EW和NW向等 ,从运动学平衡角度推测这些断层均应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具走滑分量的正断层或上盘斜落的走滑断层。本文提出一个双动力过程模式来解释歧口凹陷及周缘... 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发育不同方向的新生代断层 ,主要包括NE、NNE、NEE、近EW和NW向等 ,从运动学平衡角度推测这些断层均应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具走滑分量的正断层或上盘斜落的走滑断层。本文提出一个双动力过程模式来解释歧口凹陷及周缘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始新世时主要发生NWW—SEE向区域裂陷伸展 ,形成NE—NNE向正断层和NEE—近EW向传递断层 ;渐新世时 ,受纵贯研究区的NNE向深断裂右旋走滑的影响 ,叠加了SN向的局部伸展 ,形成大量NEE—近EW向盖层正断层。晚第三纪时NNE向区域性伸展作用基本停止 ,深断裂仍继续右旋走滑活动 ,引起盆地区断层进一步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新生代 断层 裂陷作用 走滑作用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及其渗流作用 被引量:72
18
作者 曾联波 高春宇 +3 位作者 王永康 李亮 屈雪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1-47,共7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对开发的影响,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实验等资料,对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布,并对裂缝的渗流作用进行了讨论.研究区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对开发的影响,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实验等资料,对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布,并对裂缝的渗流作用进行了讨论.研究区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以及水平层理缝、粒内缝和粒缘缝等成岩裂缝,粒内缝和粒缘缝是沟通储层基质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的重要通道,使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变好.裂缝的形成与分布受古构造应力场以及储层岩性、岩层厚度和岩层非均质性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现今应力场影响裂缝的保存状态与渗流作用.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作用下,该区分布有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裂缝,但由于岩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某一部位主要表现为两组近正交的裂缝分布型式.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北东向裂缝的连通性好,张开度大,渗透率最高,开启压力最小,是该区的主渗流裂缝方向.随着油田开发,不同方向裂缝的渗透性还将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渗流作用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中郯庐深断裂带的结构模型及新生代运动学 被引量:71
19
作者 周心怀 王谦身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1242,共12页
郯庐深断裂带自安徽庐江—山东郯城、沂水、安丘一线向北延伸进入渤海海域被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和海水覆盖。根据区域重、磁力异常图解释的渤海海域的郯庐深断裂带位于莱州湾—渤海东部—辽东湾东部一线,总体走向NNE,对应于渤海海域NNE向... 郯庐深断裂带自安徽庐江—山东郯城、沂水、安丘一线向北延伸进入渤海海域被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和海水覆盖。根据区域重、磁力异常图解释的渤海海域的郯庐深断裂带位于莱州湾—渤海东部—辽东湾东部一线,总体走向NNE,对应于渤海海域NNE向地幔隆起带的东部斜坡。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与地幔隆起呈镜像反映,构成古近纪断陷的边界断层包括NE向、NNE向、NEE向、NW向和NWW向等多个方向,且多表现出铲式正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在莱州湾—渤海东部—辽东湾东部发育有由2~4条走向NNE向、陡倾斜的基底走滑断层及相关构造变形组成的右旋走滑构造带,位置与区域重磁资料解释的郯庐深断裂带大致相当。综合深层地壳结构和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有理由认为,渤海海域中新生代盆地中的走向NNE向、陡倾斜的基底走滑断层构造带的与深层至少切割莫霍面的深断裂带构成了一条地壳尺度垂向的强变形构造带。渤海海域的郯庐深断裂带在新生代时期郯庐断裂带并非只发生右旋走滑运动,在区域裂陷作用中控制古近纪断陷的伸展断层可能利用了深断裂带在浅层地壳的部分断层面,并且因为伸展位移在中地壳层中发生拆离滑脱,而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位移才使浅层断层与深层断层保持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断裂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渤海海域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67
20
作者 李明刚 +2 位作者 童亨茂 王乃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油区构造解析 断裂构造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