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现行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沈建良 +1 位作者 刘代红 黄晓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现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51例a110—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我国现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51例a110—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共占同期收治allo—HSCT后肺部感染病例的42.1%(51/121)。确诊1例(2.0%),临床诊断24例(47.1%),拟诊26例(51.0%)。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2种或2种以上宿主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例占66.7%(34/51)。94.1%(48/51)病例的肺部高分辨cT表现为结节和(或)斑片影。真菌抗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1,3)-β-D葡聚糖(G)试验阳性率58.6%,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率33.3%]。20例(39.2%)患者伴有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结论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肺部高分辨CT表现以结节和(或)斑片影多见,真菌抗原检测是支持临床诊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诊断标准 侵袭性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静 贾晋松 +4 位作者 卢晟晔 主鸿鹄 黄晓军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4-738,共5页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CAG方案(D—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3月42例初治MD...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CAG方案(D—CAG)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3月42例初治MDS—EB和AML-MRC患者临床资料,21例接受D—CAG治疗,21例接受CAG方案治疗,诱导缓解后患者继续巩固化疗或进行allo-HSCT。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总有效率(ORR)、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2例MDS-EB和AML—MRC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中位年龄52.5(18—65)岁;MDS-EB21例,AML-MRC21例。D-CAG组和CAG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基因突变类型和染色体核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AG组2个疗程CR率为81.0%(17/21),高于CAG组的52.4%(11/21)(Z=3.857,P=0.050)。D—CAG组与CAG组2个疗程后ORR分别为85.7%(18/21)与76.2%(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3,P=0.259)。D-CAG组和CAG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6~32)个月和15(2~36)个月,D.CAG组10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CAG组7例患者接受了allo.HSCT。D—CAG组非移植患者的中位LFS时间为18.0(95%CI6.6~29.4)个月,CAG组非移植患者的中位LFS时间为11.0(95%CI 0~23.9)个月,两组1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6±14.5)%和(50.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824)。D-CAG组11例非移植患者中2例死亡,CAG组非移植的14例患者中7例死亡,D—CAG组与CAG组非移植患者的1年累积OS率为(90.9±8.7)%对(61.5±13.5)%,D—CAG组高于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40,P=0.175)。D—CAG组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所致的感染,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2.9%,与CAG组(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结论DAC联合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单中心数据 被引量:21
3
作者 于文静 贾晋松 +7 位作者 王婧 唐菲菲 刘霄虹 朱晓璐 赵晓甦 黄晓军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在初治不适合强化疗(unfit)及难治(≥1次强化诱导化疗未缓解)/复发(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接受Ven+AZA治疗(... 目的探究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Ven+AZA)在初治不适合强化疗(unfit)及难治(≥1次强化诱导化疗未缓解)/复发(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接受Ven+AZA治疗(Ven 100 mg第1天、200 mg第2天、400 mg第3~28天;阿扎胞苷75 mg/m2第1~7天)的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60例。分析各组完全缓解/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CRi)率、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及总体反应率(ORR)。结果60例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中位年龄54(18~77)岁,男性33例(55.0%),中位随访时间4.8(1.4~26.3)个月。其中初治unfit患者24例(40.0%),R/R患者36例(60.0%)。初治unfit组及R/R组中位治疗疗程均为1(1~5)个。24例初治unfit患者(依据NCCN预后分层:低危8例、中危2例、高危14例)经第1疗程Ven+AZA治疗后,17例(70.8%)达CR/CRi,3例(12.5%)达部分缓解(PR),ORR为83.3%。其中9例患者接受第2疗程治疗,2例接受第3疗程治疗。17例CR/CRi患者中8例(47.1%)经2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36例R/R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21例(58.3%)达CR/CRi(其中7例MRD转阴,占33.3%),3例(8.3%)PR,ORR为66.7%。R/R患者中12例治疗≥2个疗程,第2疗程治疗后无新增缓解患者,累计MRD转阴14例(66.7%)。R/R患者中低危组(CR至血液学复发≥18个月)12例,其余24例为高危组。低危R/R组1个疗程后10例(83.3%)达CR/CRi,CR/CRi率显著高于高危R/R组[45.8%(11/24),P=0.031]。在60例患者中,13例伴IDH1/2突变及4例TP53阳性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均达CR/CRi,18例NPM1突变阳性患者1个疗程CR/CRi率为77.8%,5例RUNX1-RUNX1T1伴c-kit D816患者(2例初诊,3例复发)均未获缓解。Ven+AZA作为诱导及再诱导治疗总体耐受性好。结论Ven+AZA在初治unfit及R/R AML患者中均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部分缓解患者可快速获得MRD转阴。其在伴NPM1、IDH1/2、TP53等基因突变的AML患者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原文传递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士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98-799,共2页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对肝功能衰竭(下称肝衰竭)病人起暂时支持治疗作用,因此,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支持治疗手段,为...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对肝功能衰竭(下称肝衰竭)病人起暂时支持治疗作用,因此,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支持治疗手段,为病人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而创造条件,成为肝衰竭治疗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临床应用 护理 适应证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同保存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友章 沈建良 +7 位作者 杨平地 吴南海 唐湘凤 岑坚 王宁 郑培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DMSO或DMSO加HES,-80℃冰箱(简称冰箱)或程控降温,冰箱或液氮保存,定期检测标本的CFU-GM,LTC-IC,CD34+,TBR,计回收率。结果:冰箱降温并保存,5%DMSO-6%HES为保...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DMSO或DMSO加HES,-80℃冰箱(简称冰箱)或程控降温,冰箱或液氮保存,定期检测标本的CFU-GM,LTC-IC,CD34+,TBR,计回收率。结果:冰箱降温并保存,5%DMSO-6%HES为保护剂的CFU-GM、LTC-IC、CD34+、TBR回收率分别为:82.2%±14.7%、83.0%±12.2%、94.2%±4.3%、97.7%±3.9%,比10%DMSO者具体回收率明显高(P<0.05);同一种保护剂下:冰箱降温并保存与程序降温冰箱保存比,差异不显著(P>0.05),冰箱降温并保存、冰箱降温液氮保存及程控降温液氮保存,在一年内,各种回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二年时,只有冰箱降温并保存者其各种回收率指标明显下降(P<0.05);细胞复温后,标本不稀释也不洗涤,室温下放置,细胞活力的各指标均下降(P<0.05),以含10%DMSO为保护剂者影响最大。结论:造血干细胞优选保存方法是:保护剂用5%DMSO-6%HES,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年时,用冰箱降温并保存,长期保存时,冰箱降温则需液氮保存,细胞复温后,标本内保护剂应立即稀释(临床应用)或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 低温冻存 二甲基亚砜 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免疫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8年第6期384-387,共4页
在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依据是(AA)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A)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血中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抑制正常的造血,骨髓中T淋... 在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最重要的机制。主要依据是(AA)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AA)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血中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抑制正常的造血,骨髓中T淋巴细胞选择性地在造血残留区浸润、扩增,浸润的T淋巴细胞是被激活的、克隆性的。从未输血环孢菌素A依赖型(AA)病人骨髓中分离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已经找到直接攻击CD34^+细胞的证据。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揭示免疫机制的启动、分子识别、淋巴细胞增殖及效应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机制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和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38-39,共2页
综述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和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其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预防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严格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综述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和临床应用情况,表明人工肝支持系统已经成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的有效手段。其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预防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严格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出凝血和异体(种)蛋白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人工肝支持系统 护理 肝衰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士红 +2 位作者 夏顺中 钟大平 张翼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 促进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
原文传递
健康人与非白血病性血象异常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岑坚 黄友章 +12 位作者 尹文杰 刘毅 马巍娜 向丹 唐湘凤 吴南海 王凯 赵德峰 刘小鹏 胡小山 沈建良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非白血病性血细胞异常患者骨髓内巨核细胞染色方法、形态分类与数量的表现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造血干细胞移植体检及(或)排除白血病外的血细胞异常的患者骨髓细胞涂片共1482例,分别行瑞氏-姬姆萨(W-G)、过碘... 目的探讨非白血病性血细胞异常患者骨髓内巨核细胞染色方法、形态分类与数量的表现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造血干细胞移植体检及(或)排除白血病外的血细胞异常的患者骨髓细胞涂片共1482例,分别行瑞氏-姬姆萨(W-G)、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和巨核细胞酶标组化(SPA,CD_(41)^+)染色,显微镜下将1.5cm×3.0cm面积内巨核细胞行形态分类,比较不同疾病骨髓中巨核细胞的亚类与数量。结果辨认颗粒、产板和Ⅱ、Ⅲ、Ⅳ型巨,W-G、PAS和SPA染色,差异无显著性;辨认原、幼巨PAS>SPA>W-G;辨认Ⅰ型巨SPA>PAS>W-G。巨核细胞总数最多者是ITP,其次hyS>Evans>PV>MDS>PTT;比健康人稍多,MegA>ACD>IDA>MF>MA>AIHA>TTP>PNH,比健康人少甚至为0者是PRCA和AA;原、幼巨增多的疾病有hyS>MegA>MF>PNH>Evans;ITP患者主要为颗粒巨增多、产板型减少,其中26.9%的患者未见产板型;与ITP类似的还有Evans和PNH;hyS与健康人比,颗粒和产板型巨均增多,检出率100%;病态型巨核数量MDS>ITP>MegA>Evans>PV>hyS>AIHA>ACD>PNH>MA>MF>PTT>IDA>PRCA;MDS为Ⅰ、Ⅱ、Ⅲ、Ⅳ型病态巨均增多,其他疾病少见Ⅰ型,增多者多为Ⅱ、Ⅲ、Ⅳ型病态巨增多,Ⅰ型巨MDS>PV>MF>MegA>ITP>Evans>ACD。结论观察正常巨核时用PAS染色,观察病态巨核细胞时用SPA染色。病态巨虽不是MDS所特有,但数量和检出率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瑞氏-姬姆萨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巨核细胞酶标组化
下载PDF
预激态补骨脂素对白血病原代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建良 黄友章 +1 位作者 杨平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502-504,508,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6例临床确诊为白血病的血标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培养板中加入PAP,使其浓度保持在0.05g/L。短期用药PAP浓度维持24h,7天时终止实验;长期用药PAP... 目的:体外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6例临床确诊为白血病的血标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培养板中加入PAP,使其浓度保持在0.05g/L。短期用药PAP浓度维持24h,7天时终止实验;长期用药PAP浓度维持5天,并分别在第7天、第10天、第14天时终止实验。以细胞总数、台盼蓝拒染率和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等作为检测指标,以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短期用药和长期用药均显示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短期用药(≤7天),作用时间延长对PAP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不明确。长期用药结果显示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从32.40%~69.50%升至94.10%~98.90%。难治或耐药与否对PAP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广谱抗白血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态补骨脂素 白血病原代细胞 台盼蓝试验
下载PDF
骨髓细胞液氮保存21-25年后的细胞活力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友章 沈建良 +6 位作者 郑培浩 刘毅 尹文杰 岑坚 王宁 赵德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24-229,共6页
为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骨髓细胞保存方法,揭示细胞长期低温保存效果,将20人份骨髓加入DMSO-AuP(10%二甲亚砜、10%自体血浆)或DMSO-HES-HuA(5%DMSO、6%羟乙基淀粉、4%人血白蛋白)保护剂,分装2毫升/管,600-800管/人份,自控程序降温仪或-80... 为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骨髓细胞保存方法,揭示细胞长期低温保存效果,将20人份骨髓加入DMSO-AuP(10%二甲亚砜、10%自体血浆)或DMSO-HES-HuA(5%DMSO、6%羟乙基淀粉、4%人血白蛋白)保护剂,分装2毫升/管,600-800管/人份,自控程序降温仪或-80℃低温冰箱预冻降温、液氮中保存21-25年。取冷冻骨髓细胞于38℃复温,检测细胞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加保护剂的细胞标本在-80℃低温冰箱中为低速降温,-30℃前,与自控程序降温仪设定1℃/min的低降温速率接近。DMSO-HES-HuA与DMSO-AuP比较,红细胞形态畸形率分别为(3.5±1.5)%和(12.6±4.8)%;溶血率分别为(3.3±1.6)%和(23.1±5.1)%(p<0.05);前者渗透性脆性不变,后者减低;红细胞、血小板、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回收率,前后者对比分别为(96.1±1.8)%、(70.0±9.5)%、(49.2±10.9)%、(54.2±13.8)%vs(76.3±5.6)%、(52.7±8.1)%、(43.5±12.3)%、(47.2±13.6)%。用上述保护剂配合上述降温法保存后,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生长特性良好。同一保护剂用上述两种降温法保存后,细胞各种回收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细胞在液氮中保存21-25年,其细胞形态和回收活力(率)良好;保存如骨髓这种细胞成分并非单一的标本时,用5%DMSO-6%HES-4%HuA为保护剂的-80℃冰箱预冻降温后液氮保存,方法简便、经济、易操作,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低温保护剂 程控降温 -80℃低温冰箱降温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小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9-492,共4页
关键词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进展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诊断 B细胞分化 淋巴结外 低度恶性 侵犯范围 治疗方法 边缘区
原文传递
肝移植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护理 治疗
下载PDF
化疗联合异基因自然杀伤细胞巩固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春键 黄晓军 +9 位作者 贾晋松 刘霄虹 王昱 闫晨华 常英军 赵晓甦 石红霞 赖悦云 江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2-817,共6页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 目的评价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输注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23例经化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且巩固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巩固化疗联合异基因NK细胞回输治疗的低中危AML患者,对照组为1∶2配对的46例AML患者,配对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预后危险分层、诱导CR及NK细胞输注前巩固化疗的疗程数。比较两组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复发率、无白血病生存(LFS)及总生存(OS)。结果治疗组23例低中危AML患者于巩固化疗第4~7个疗程共输注NK细胞45次,中位NK细胞输注数量7.5(6.6~8.6)×10^9/L,NK细胞中位存活率95.4%(93.9%~96.9%),中位扩增倍数141.1(86.1~171.1),其中中位CD3-CD56+细胞数5.0(1.4~6.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76.8%(30.8%~82.9%);CD3+CD56+细胞数0.55(0.24~1.74)×10^9/L,占回输细胞总数的8.8%(4.9%~20.9%)。NK细胞输注前,治疗组MRD阳性患者为9例(39.1%),对照组MRD阳性患者为19例(4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治疗组输注NK细胞前后疗效评估与同期对照组对比,MRD阴性转阳性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2/14)对22.2%(6/27),χ^2=0.037,P=0.847]。治疗组MRD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患者占6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2/19)(χ^2=6.811,P=0.009)。其中治疗组有1例MRD阴性患者发生了形态学复发,对照组有2例MRD阳性患者形态学复发。截至末次随访,中位随访35(10~59)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MRD阴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10/23)对43.5%(20/46),χ^2=1.045,P=0.307]。在形态学复发方面,虽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形态学复发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0.4%(7/23)对50.2%(24/46),χ^2=2.929,P=0.087]。治疗组预计3年LFS率为(65.1±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7.4)%(P=0.047)。治疗组、对照组的预计3年OS率分别为(78.1±10.2)%、(65.8±8.0)%(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0-432,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研究进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环磷腺胺
下载PDF
肝脏受累原发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分析
16
作者 乔彤彤 刘扬 +4 位作者 彭楠 窦雪琳 温磊 路瑾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肝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28例明确诊断为伴肝脏受累的原发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因素;据数据不同采用χ2检... 目的总结单中心肝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28例明确诊断为伴肝脏受累的原发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因素;据数据不同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Wilcoxon秩检验或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受累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肝大、水肿。CD56、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占52%(13/25)、56%(14/25),64.3%(9/14)患者t(11,14)阳性,21.4%(3/14)患者1q21扩增阳性,无患者检测出del(17p)。单因素分析显示梅奥2004、2012分期以及总胆红素(TBil)≥34.2μmol/L与患者无进展生存及总体生存相关。TBil≥34.2μmol/L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期(0.178年及0.195年)明显短于TBil<34.2μmol/L组(0.750年及3.586年)(P<0.05)。结论梅奥分期、高胆红素血症是原发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伴肝脏受累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肝脏 总胆红素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海龙 +6 位作者 郭建巍 黄友章 陈晓平 李莉 赵德峰 刘毅 沈建良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动物模型。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于接种前4天和接种前1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通过鼻腔吸入浓度为1×1011/L烟曲霉菌孢子悬液40μl。非环磷酰胺对照组:除以0.9%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建立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动物模型。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于接种前4天和接种前1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通过鼻腔吸入浓度为1×1011/L烟曲霉菌孢子悬液40μl。非环磷酰胺对照组:除以0.9%氯化钠注射液(NS)代替环磷酰胺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环磷酰胺对照组:以NS代替烟曲霉菌滴鼻,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用NS代替环磷酰胺行腹腔注射,以NS代替烟曲霉菌孢子,其余操作同模型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接种真菌孢子1天后皮下注射G-CSF 20μg kg-1 d-1。通过肺组织病理、肺组织真菌培养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测定(GM试验)等确定肺侵袭性曲霉菌病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肺曲霉菌培养、血清GM试验和病理切片等结果均表明,模型组和G-CSF组均发生了IPA,其余各组均无IPA发生。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肺曲霉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HA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小山 +4 位作者 岑坚 赵德峰 刘毅 尹文杰 沈建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HA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HAA方案治疗的66例AML患者的资料,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初治AML45例,可评价疗效41... 目的探讨HA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HAA方案治疗的66例AML患者的资料,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层分析,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初治AML45例,可评价疗效41例,诱导化疗后36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0.2%(37/41);难治复发AML21例,其中9例获得完全缓解,有效率为42.9%(9/21)。HAA方案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白细胞数目和疾病亚型各分层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4例初治完全缓解病例随访2—19个月,中位随访10个月,持续缓解中位时间为9个月(2~17个月),其中5例(35.7%)巩固化疗期间复发。HAA方案的骨髓抑制中位时间为14d(3~23d)。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20%(13/66)],腹痛、腹泻【9%(6/66)】及化疗相关感染[53%(35/66)],未见其他严重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HAA方案对于初治及复发、难治AML均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复发 初诊 难治 HAA方案
原文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士红 +3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罗成基 郭朝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去脾小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收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扩增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移植给经放 /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 ...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输注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 :去脾小鼠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收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扩增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移植给经放 /化疗预处理的BALB/c小鼠 ,数量分别为 1 0 6 PBMC(PBSCT组 )、1 0 4 MSCs和 1 0 6 PBMC(实验 1组 )、1 0 6 MSCs和1 0 6 PBMC(实验 2组 ) ,观察受体鼠 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 (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等指标。结果 :实验 2组的生存率、BMNC、CFU -GM、CFU -F显著高于PBSCT组 ,WBC计数恢复较PBSCT组快 (P <0 0 5) ;实验 1组和PBSCT组比较 ,WBC计算恢复快 ,CFU -F产率高 (P <0 0 5)。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有促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功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小波 +1 位作者 钟永明 夏顺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742-1746,共5页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多潜能成体祖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