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 被引量:58
1
作者 赵涛涛 +3 位作者 徐桂英 曹绪龙 宋新旺 王红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针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问题,基于国内外45篇期刊论文、5部专著及作者所在研究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论题包括:前言;①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影响;②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针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问题,基于国内外45篇期刊论文、5部专著及作者所在研究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论题包括:前言;①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影响;②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改变表面活性剂Krafft点;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临界堆积系数,改变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的分配系数);③展望(机理研究;计算模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物化性能 耐盐性 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作用机理 驱油表面活性剂 综述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55
2
作者 门相勇 韩征 +1 位作者 王彧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6,共7页
在我国加快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研究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意义重大。为此,在介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新形势下我国煤层气产业面临的3大挑战和3大机遇,3大挑战是:(1)煤层气开发成本高... 在我国加快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研究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意义重大。为此,在介绍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新形势下我国煤层气产业面临的3大挑战和3大机遇,3大挑战是:(1)煤层气开发成本高、低气价下企业效益较差导致企业信心不足、投资积极性不高;(2)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复杂、现有开发技术不能有效推广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3)现有煤层气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不能与煤层气产业的特点相适应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3大机遇是:(1)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对于煤层气开发产业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煤层气资源认识、技术攻关和开发经验等方面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3)正在制定和部分已出台的油气体制改革政策将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工作建议:(1)以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实现煤层气快速上产;(2)加强深层和新区煤层气的勘查开发力度,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开发试验区建设合理布局;(3)加强以"提高单井产气量"为目标的科技攻关与质量管理;(4)探索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勘探开发 投资积极性 开发技术 管理政策 清洁能源需求量 产业发展基础
下载PDF
基于GIS的改进AHP型脆弱性指数法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守强 武强 +2 位作者 曾一凡 李哲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5-633,共9页
AHP法是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传统基于"1~9"标度的AHP法往往存在一致性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通过对AHP法的改进研究,提出了基于"10/10~18/2"标度的改进AHP法型脆弱性指数法评价技术.以成庄矿3~#、... AHP法是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传统基于"1~9"标度的AHP法往往存在一致性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通过对AHP法的改进研究,提出了基于"10/10~18/2"标度的改进AHP法型脆弱性指数法评价技术.以成庄矿3~#、9~#和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脆弱性评价为例,在建立各主控因素专题层图基础上,应用基于"10/10~18/2"新标度的改进AHP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的权重;进一步建立了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出了各煤层脆弱性评价分区.研究表明,改进的AHP法构建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与传统突水系数法评价结果对比可知,基于GIS的改进AHP型脆弱性指数法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突水的非线性动力过程,评价结果更为吻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法 改进的AHP 非线性分析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AHP法确定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权重及系统研发 被引量:26
4
作者 武强 李慎举 +3 位作者 刘守强 李哲 齐京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为有效防治煤层底板水害,揭示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突水的非线性动力特征,应用具有多目标多准则决策分析的AHP法,定量分析了各主控因素控制底板突水的权重比例。以三河尖矿为例,在确定影响17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7大主控因素基础上,建... 为有效防治煤层底板水害,揭示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突水的非线性动力特征,应用具有多目标多准则决策分析的AHP法,定量分析了各主控因素控制底板突水的权重比例。以三河尖矿为例,在确定影响17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7大主控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进行了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及对应的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了7大主控因素控制17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权重;以此为基础进行的17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脆弱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效果好。进一步应用基于矩阵运算的Matlab软件,研发了AHP法权重计算系统,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为AHP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非线性动力特征 多目标多准则 突水主控因素 AHP
下载PDF
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22
5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3 位作者 桑茜 李康宁 董明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未波及到的低渗透区及高渗透区的边角区域,聚合物波及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以油膜和油珠的形式存在。B-PPG颗粒在不同孔径的孔道以阻塞—变形方式运移,致使驱替液不断发生转向,从而提高波及系数;B-PPG颗粒能有效地改善油层的非均质性,并有利于解决聚合物驱后水窜问题,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1.7%。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中,注聚合物段塞调驱效果有限,转注B-PPG颗粒悬浮液段塞后可有效地改善非均质油层吸水剖面,使低渗透油层得以开发,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提高采收率 液流转向 微观驱油 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
下载PDF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亭亭 +2 位作者 桑茜 李亚军 董明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8,84,共6页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非均相体系的调剖与驱油能力。单管封堵实验结果表明:B-PPG与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能够对填砂管进行有效封堵,显著提高聚驱后填砂管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HPAM与B-PPG按质量比例6∶4(干重)配制时封堵效果最好。双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调驱能够明显改善聚驱后高渗管和低渗管的分流比,使剩余油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管采收率大幅提高。微观实验表明:非均相体系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方式主要靠增大驱替液的波及系数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非均相体系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阻力系数 调剖
下载PDF
BP人工神经网络在富水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哲 曾一凡 +2 位作者 刘守强 牛鹏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118,共5页
为了对研究区含水层进行富水性评价,并减轻评价结果对水文孔的依赖程度,通过对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确定出四个富水性主控因素,分别为含水层厚度、岩芯采取率、脆性岩厚度比和风化影响指数。引入具有自主学习、非线性映射能力的BP... 为了对研究区含水层进行富水性评价,并减轻评价结果对水文孔的依赖程度,通过对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确定出四个富水性主控因素,分别为含水层厚度、岩芯采取率、脆性岩厚度比和风化影响指数。引入具有自主学习、非线性映射能力的BP人工神经网络,将25组经量化、归一化处理的主控因素数据作为网络学习样本、以实测单位涌水量为预测目标,通过反复训练学习,实现了对主控因素到单位涌水量映射关系的精确模拟。最后,使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研究区富水性进行了预测,并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预测结果对主控因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富水性评价 含水层 煤矿防治水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2 位作者 任亭亭 董明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656-659,共4页
通过可视化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对比研究了黏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和聚合物2种体系的流动规律和驱油效果,分析了B-PPG的质量浓度和注入速度对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B-PPG具有更大的波及系数和更好的驱油... 通过可视化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对比研究了黏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和聚合物2种体系的流动规律和驱油效果,分析了B-PPG的质量浓度和注入速度对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B-PPG具有更大的波及系数和更好的驱油效果;B-PPG既能通过提高溶液黏度进行流度控制,其中的黏弹性颗粒又能在孔隙中以流动—堵塞—变形通过的运移方式使液流不断转向,动态改善了模型的非均质性,提高了波及面积;B-PPG体系的质量浓度越大,流速越低,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可视化模型 非均质 波及系数 采收率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4 位作者 桑茜 王金杰 董明哲 董小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进行了单管填砂岩心封堵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管填砂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PG以不断堆积堵塞与变形通过孔道的方式在岩心中运移,能够对岩心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 为研究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进行了单管填砂岩心封堵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管填砂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PG以不断堆积堵塞与变形通过孔道的方式在岩心中运移,能够对岩心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阻力系数增大,封堵效率在97%以上;岩心阻力系数和封堵效率随岩心渗透率、B-PPG质量浓度和模拟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注入速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B-PPG通过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岩心、液流转向的作用改善非均质岩心的吸水剖面.当岩心渗透率级差小于7.1,B-PPG段塞为0.25-1.0倍孔隙体积时,B-PPG都表现出良好的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阻力系数 封堵效率 非均质 调剖能力
下载PDF
加拿大稠油聚合物驱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绪龙 李振泉 +2 位作者 董明哲 李亚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加拿大稠油资源丰富且多为薄层稠油,热采方法热量损失大,经济效益低。而近几年水平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驱特别是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水平井加聚合物驱技术已经成为加拿大稠油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加拿大多... 加拿大稠油资源丰富且多为薄层稠油,热采方法热量损失大,经济效益低。而近几年水平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驱特别是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水平井加聚合物驱技术已经成为加拿大稠油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加拿大多个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并且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本文从室内研究、机理探讨和现场应用三方面综述加拿大稠油化学驱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以期为我国的稠油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聚合物驱 化学驱 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守强 +2 位作者 李哲 曾一凡 牛鹏堃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8期155-157,共3页
为了准确预测陕北某矿2煤顶板的矿井涌水量,在综合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掘计划,考虑采掘先后顺序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预测在地下水干扰流场下的矿井涌水量。并将模拟预测... 为了准确预测陕北某矿2煤顶板的矿井涌水量,在综合分析矿井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掘计划,考虑采掘先后顺序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预测在地下水干扰流场下的矿井涌水量。并将模拟预测结果与矿井现有实测涌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Visual Modflow并考虑采掘顺序的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结果比较接近实测涌水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掘顺序 数值模拟 矿井涌水量 预测
下载PDF
非均质油层黏弹性凝胶颗粒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龙 +2 位作者 李亚军 桑茜 董明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9-63,共5页
通过非均质双填砂管调驱实验、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对黏弹性凝胶颗粒(PPG)提高非均质油层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非均质平行管岩心调驱实验表明:PPG可在孔隙介质中不断重复封堵与运移,具有良好的调驱性能;PPG优先进入并... 通过非均质双填砂管调驱实验、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对黏弹性凝胶颗粒(PPG)提高非均质油层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非均质平行管岩心调驱实验表明:PPG可在孔隙介质中不断重复封堵与运移,具有良好的调驱性能;PPG优先进入并封堵高渗透层,调整非均质地层吸水剖面,将高渗和低渗岩心的分液量比由原来的高于90∶10调整至30∶70,具备显著的液流转向及油层分流能力;同时,PPG可将低渗透油层的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再提高32.1%;而高渗透油层及整体采收率则分别提高13%和22.9%。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PPG能够对不同孔径的孔道进行动态交替封堵,具有显著的封堵高渗孔道、调整非均质、增大波及系数的能力。非均质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中,PPG对不同渗透率条带中的原油都有驱动作用,最终采收率达89%。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PPG在非均质油层中实现动态液流转向、扩大波及系数是其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凝胶颗粒 调驱 微观 可视化 液流转向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煤层直接顶板弱富水性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哲 陈嘉思 +3 位作者 牛鹏堃 曾一凡 刘守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1-184,192,共5页
针对当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弱且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缺失隔水层时,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难题,借鉴"三图法"基本原理,采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富水性指数法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绘制出富水性分区图;以垮裂带发育到... 针对当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弱且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缺失隔水层时,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难题,借鉴"三图法"基本原理,采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富水性指数法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评价,绘制出富水性分区图;以垮裂带发育到含水层中的距离与含水层厚度的比值为指标确定垮裂程度分区图;将富水性分区图与垮裂程度分区图复合叠加,根据制定的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标准,最终获得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垮裂高度对涌(突)水危险性的影响,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较传统"三图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 直接顶板 弱富水性 三图法 富水性评价
下载PDF
2012-2016年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现状和特点,从水害事故的发生时间、地区等角度,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查询系统所公布的2012-2016年煤矿水害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10∶00-11∶59是煤矿水害事故的多...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现状和特点,从水害事故的发生时间、地区等角度,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查询系统所公布的2012-2016年煤矿水害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10∶00-11∶59是煤矿水害事故的多发时刻;6至9月是水害事故的高发期;黑龙江、贵州、山西煤矿水害事故频发。并阐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煤矿水害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事故 统计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基于GIS的突水系数法与AHP型脆弱指数法在应用中的对比 被引量:8
15
作者 牛鹏 曾一凡 +2 位作者 李哲 刘守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100,共4页
为提高煤层底板水害评价精度,以四台沟矿区开采煤层底板水害评价为例,在基于GIS技术的基础上将脆弱性指数法和突水系数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较优的评价方法。通过GIS技术,利用脆弱性指数法在承压含水层、地质构造、底板隔水层三个层次下... 为提高煤层底板水害评价精度,以四台沟矿区开采煤层底板水害评价为例,在基于GIS技术的基础上将脆弱性指数法和突水系数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较优的评价方法。通过GIS技术,利用脆弱性指数法在承压含水层、地质构造、底板隔水层三个层次下建立了主控因素专题图,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权重,并进行专题图叠加生成评价分区图,利用突水系数法得出评价分区,经过对比两者的精确度,基于GIS的脆弱性指数法更接近实际情况,对煤炭的安全开采更具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突水系数法 脆弱性指数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子靳 +3 位作者 朱超凡 桑茜 李亚军 董明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5,33,共5页
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离心方法,建立了有机质和无机质中页岩油的区分方法及可动性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核磁T2谱图中以10 ms划分无机质和有机质孔分布的方法,并通过无机质中模拟油和水的可动性对比,发现无机质中可动油和可动水的含量... 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离心方法,建立了有机质和无机质中页岩油的区分方法及可动性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核磁T2谱图中以10 ms划分无机质和有机质孔分布的方法,并通过无机质中模拟油和水的可动性对比,发现无机质中可动油和可动水的含量随最小可动半径的变化规律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其次,选取两块鄂南长7页岩油岩心进行了可动性评价。结果表明:两块岩心的总可动油含量相差不大,但是有机质、无机质中可动油的含量以及有机质中可动油对总可动性含量的贡献差别较大,表明对于高TOC、孔隙度小的页岩岩心,有机质中页岩油的可动性对总产油量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可动油 核磁共振 离心 最小可动半径
下载PDF
醚类助溶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浊点压力及对二氧化碳-C_(16)混相压力的影响
17
作者 张欢 +3 位作者 孙君腾 张明明 吕威 杨小珂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助溶剂和CO_(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着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超临界CO_(2)-助溶剂体系的浊点压力和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对于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及CO_(2)埋存有着重要意义。使用改进的CO_(2)相平衡实验装置,采用根据光敏原理改进的测量方法,... 助溶剂和CO_(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着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超临界CO_(2)-助溶剂体系的浊点压力和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对于CO_(2)提高原油采收率及CO_(2)埋存有着重要意义。使用改进的CO_(2)相平衡实验装置,采用根据光敏原理改进的测量方法,研究了3种助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DDME)、三乙二醇二甲醚(TEDM)、四乙二醇二甲醚(TGDE)在CO_(2)中的浊点压力,考察了温度、助溶剂加量、助溶剂类型的影响;然后将这3种醚类助溶剂和常见的助溶剂乙醇对比,研究其降低CO_(2)-C_(16)混相压力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DDME、TEDM、TGDE的浊点压力逐渐升高,且呈现出低临界会溶温度(LCST)相行为。随着加量的增大,DDME、TEDM、TGDE的浊点压力逐渐升高,但增幅较小。DDME、TEDM、TGDE的极性越来越大,其与CO_(2)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减弱,导致浊点压力依次升高。在3种结构相似的醚类助溶剂中,DDME的浊点压力最低,TGDE的浊点压力最高。当DDME的质量分数为3.0%、温度为60℃时,浊点压力仅为10.14 MPa。DDME降低CO_(2)-C_(16)混相压力的效果最好,在50℃时,1.0%DDME可使混相压力的降幅达到11.25%,高于乙醇的10.62%。在温度低于50℃时,TEDM的作用效果优于乙醇,但高温下乙醇效果略优于TEDM和TGDE。DDME具有较低的浊点压力和较好的降低混相压力的能力,与CO_(2)具有较好的配伍性,也适用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助溶剂 浊点压力 混相压力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流动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焕泉 徐龙 +6 位作者 王卫东 曹绪龙 姜祖明 祝仰文 李亚军 董明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550,共5页
首次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黏弹性颗粒(B-PPG)驱油剂在岩心中的流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驱替结果表明:B-PPG在岩心孔隙介质中以重复堵塞-变形-通过的方式运移。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明确了B-PPG在孔隙... 首次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岩心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黏弹性颗粒(B-PPG)驱油剂在岩心中的流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驱替结果表明:B-PPG在岩心孔隙介质中以重复堵塞-变形-通过的方式运移。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明确了B-PPG在孔隙介质中的调剖作用,即B-PPG首先运移进入大孔隙,然后对其进行封堵,促使液流转向较小孔隙。核磁共振图像直观揭示了B-PPG驱油剂在岩心孔隙中的流动分布状态,B-PPG驱油剂驱替前缘均匀推进,能够进入水驱波及不到的区域,具有显著的调整微观非均质性、增大波及系数的能力。渗透率、B-PPG浓度及注入速率对B-PPG驱油剂的流动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增大渗透率能够提高B-PPG在孔隙介质中注入性;增大浓度或降低注入速率有利于B-PPG堵塞大孔隙,液流转向较小孔隙,提高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黏弹性颗粒 T2图谱 运移方式 流动特征
下载PDF
疏水修饰纳米颗粒强化天然气泡沫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龙 刘子青 +4 位作者 丁红雨 李鹏程 金正文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为了增强天然气泡沫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注射法研究了疏水修饰纳米颗粒(HMNP)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合生成的天然气泡沫的稳定性及温度、无机盐(NaCl、CaCl_(2))对天然气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室温(25℃)纯水条... 为了增强天然气泡沫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注射法研究了疏水修饰纳米颗粒(HMNP)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复合生成的天然气泡沫的稳定性及温度、无机盐(NaCl、CaCl_(2))对天然气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室温(25℃)纯水条件下,HMNP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复合体系生成的天然气泡沫在3000 min内可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协同稳定天然气泡沫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50℃条件下或离子强度为0.2 mol/L的情况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聚氧乙烯(EO)基团可以进一步增强HMNP/AES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的稳定性及耐温耐盐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苯环则可显著促进HMNP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更大幅度提高HMNP/SDBS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的稳定性、耐温性及耐一价金属离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修饰纳米颗粒 表面活性剂 天然气泡沫 稳定性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基于GIS的突水系数法评价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守强 武强 +3 位作者 曾一凡 李哲 张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3-46,共4页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提高煤层底板水害评价精度,以四台矿8号煤层底板寒灰水害评价为例,提出将GIS技术应用于煤层底板水害评价中。在建立基于GIS的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隔水层厚度和水压两大因素专题层图基础上,通过专题图的叠加分析,得出...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提高煤层底板水害评价精度,以四台矿8号煤层底板寒灰水害评价为例,提出将GIS技术应用于煤层底板水害评价中。在建立基于GIS的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隔水层厚度和水压两大因素专题层图基础上,通过专题图的叠加分析,得出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值,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分区,并研发了基于GIS的底板突水评价信息系统。进一步将得出的评价分区与传统基于钻孔点突水系数值的突水系数法评价分区相比可知,基于GIS数据分析的突水系数法评价更吻合实际。因此,GIS技术在煤层底板水害评价中的应用,为有效防治煤层底板水害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突水系数法 底板突水 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