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个性与工作绩效相互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宛金泉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
文摘
现代企业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能否充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组织之群体所具备的,为企业所需要的全部心理素质和由此可实现的行为方式。它是企业、组织达到目的所依赖的保障。因而,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不同时期里,不同的企业或者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不相同的。在当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个性"与"工作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学校的工作绩效如何,最关键的是学校的领导能否充分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指学校组织之群体所具备的全部的政治的、业务的和心理素质及其由此可实现的教育行为方式。这是学校工作获得最佳绩效所依赖的保障。
-
关键词
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相互关系
个性结构
心理素质
个性测量
缓冲变量
研究者
学校工作
绩效标准
-
分类号
F272.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与教学
- 2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
文摘
本文意欲就当前"全球化"问题的资本主义的实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对策等问题作初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阐释。不妥当或者不正确之处,敬请斧正。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全球化问题提供的基本理论框架。1.全球化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恩格斯
发展中国家
世界市场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历史性
社会主义目标
机遇与挑战
-
分类号
F114.4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从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管窥前苏联经济问题一二
- 3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0-24,31,共6页
-
文摘
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对于前苏联以及前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研究。但是由于本人孤陋寡闻,手头资料有限,只得借助于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所提供的一些情况,和其它所能得到的资料,管窥一二。不成熟之处,敬请斧正。一、戈尔巴乔夫的"自白"与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政治原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2000年5月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做了《苏联解体的原因》
-
关键词
前苏联
斯蒂格利茨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国家
戈尔巴乔夫
市场经济
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联解体
共产主义
管窥
-
分类号
F15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教师的工作应激与衰竭的状态
- 4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
文摘
本文对1990年以来关于教师的工作应激与衰竭状态的5篇论文进行了文献综述,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阐述有关教师工作应激的内容,介绍了工作应激与工作价值的联系,并提出了缓解教师工作应激的建议;第二部分阐述有关教师衰竭状态的内容,介绍了衰竭状态的各种不同定义及其出现之前的警戒信号和缓解措施,并且描述了衰竭状态与工作离职意向的联系,证实了文化背景对衰竭状态的影响。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前景。
-
关键词
工作应激
衰竭状态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析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 5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本文仅就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扩大内需举措的内容、实行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三个问题做初步的分析研究,并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广大读者。一、扩大内需背景的分析1997-1998年,国内经济的特点是较高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在90年代高速增长的年平均值的下限运行的。1998年底稳定在7.8%左右。1997年下半年,物价指数的上涨就出现了负增长的迹象,到1998年上半年,全社会商品物价指数上涨率徘徊于-2.1%。由于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1997年下半年,全国企业下岗人数约为1151万人,突发性的较高失业率,成为我国五十年来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1998年底,国内经济形势的特征表现为内需不旺,并且启动难度较大。内需不旺主要表现在:1。
-
关键词
扩大内需政策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扩大投资需求
通货膨胀
生产能力
高失业率
物价指数
社会经济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
-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再谈学习列宁《论粮食税》的现实意义(二)
- 6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5-18,共4页
-
文摘
坦率地说,国有企业如若继续推行股份制,其实质亦是在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手段。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时说:"我记得1998年,我在伦敦参加亚欧会议,与正在伦敦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见面时,他第一句话就问我,‘你们中国的私有化搞得怎么样了?顺利吗?’我当时吃了一惊,我说布什先生,中国不搞私有化,我们搞的是股份制。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多种形式之一。……老布什接着说:‘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们两个都认为应该这样做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共识,各自表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股份制讲的是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而公有制讲的是企业的性质。经济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没有清晰的产权界定。
-
关键词
股份制
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公有制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国有企业
无产阶级
私有化
记者招待会
共产主义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再谈学习列宁《论粮食税》的现实意义(三)
- 7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以上摘要,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农村税费改革正在试点,另一方面无可质疑地说明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仍然是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之上的,是倒退的"飞跃",远远没有达到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前阶。但是,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不能改变的。我国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因为我国有135亿人口,10亿在农村,这是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稳定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关键词
粮食税
现实意义
列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投机倒把活动
现代化建设
农村税费改革
基础地位
国民经济
-
分类号
F812.8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再谈学习列宁《论粮食税》的现实意义(一)
- 8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
文摘
《论粮食税》写于1921年4月21日,是列宁阐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1918~1920年,是苏维埃俄国正处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年代。国际帝国主义同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对苏维埃政权发动武装进攻。苏维埃国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困难,粮食、原料和燃料极端缺乏。这时就必须由国家对生产和分配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以动员和合理利用一切物质资源来保证战争的需要。苏维埃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方面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在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决定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一政策的转变在党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探讨和争论。为了从理论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阐明新经济政策的依据和重大意义,列宁在苏共十大后写下了这一名著。
-
关键词
国家资本主义
粮食税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社会主义公有制
列宁
余粮收集制
苏维埃政权
资本主义私有制
私人资本主义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归因误差的跨文化研究
- 9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1-32,26,共3页
-
文摘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做出解释,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归因(attribution)并建立了归因理论。例如,一个学生考试没有考好,他可能归因于自己,如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或太笨,这种把行为的发生归因于个人因素的方式就是性格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
-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归因方式
基本归因误差
对应偏差
集体主义者
文化差异
集体主义文化
个人主义者
性格
社会心理学
-
分类号
B84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试谈地区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之对策
- 10
-
-
作者
宛金泉
-
机构
红旗业大
-
出处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
-
文摘
如何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并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央政府和经济界人士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人民寄予热望的问题,许多专家已经提出了一些颇有见识的不同看法,笔者也甚为关注。本文仅对差距的实质、产生原因及可采取的对策也谈点拙见,恳请专家斧正。一。
-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
产生原因
东部沿海地区
中央政府
地区差距
东部地区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