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酸、维生素B_6、维生素B_(12)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进 张卫 +5 位作者 邓静嫔 陈聪 邓淑红 魏江涛 余国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中国人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后3个月至5年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组及对照组,叶酸治疗组中再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组及Hcy正常组。观察3~5年Hcy变化、... 目的探讨服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中国人群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后3个月至5年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组及对照组,叶酸治疗组中再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组及Hcy正常组。观察3~5年Hcy变化、临床理化指标及临床终点事件包括总死亡、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心梗性冠心病心绞痛恶化住院,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求。结果叶酸治疗组Hcy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01),但临床终点事件却未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长期治疗不具有冠心病二级预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冠心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魏江涛 陈聪 +4 位作者 万玲 李进 刘海江 余国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同时具备胸痛、心电图动态变化或心肌酶学变化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比较2组年龄、动态血压参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动脉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晨峰组24 h平均动脉压、清晨脉压虽高于非晨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9),非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r=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ICC血栓性堵管后2种补救措施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洋 +2 位作者 邓薇 吴红英 李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10期102-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及时采用补救措施以延长置管时间。方法将96例应用PICC后出现血栓性堵管的患者根据溶栓方式分为2组,38例采用肝素法(A组)进行溶栓,5... 目的分析应用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发生堵管的原因,及时采用补救措施以延长置管时间。方法将96例应用PICC后出现血栓性堵管的患者根据溶栓方式分为2组,38例采用肝素法(A组)进行溶栓,58例采用链激酶法(B组)进行溶栓。结果 A组溶栓成功率73.68%(28/38),B组溶栓成功率89.66%(52/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h再次堵管率17.86%(5/28),B组72h再次堵管率11.54%(6/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血栓性堵管后采用链激酶及时溶栓补救,可延长PICC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堵管 溶栓 链激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分析与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龚辉 邱梦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373-3375,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水平特征,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体内免疫细胞水平特征,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治疗,于治疗前和服药后3、6、9、12个月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水平,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HBeAg阳性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完全应答患者IFN-γ水平逐渐升高,IL-10水平逐渐降低;部分应答患者治疗9个月后IFN-γ/IL-10达最高水平为(0.66±0.17),仍低于对照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治疗后IL-10水平不断降低,IFN-γ/IL-10不断升高,治疗9个月时IFN-γ/IL-10da达到最高水平0.54±0.19,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IFN-γ降低,IL-10升高,且Th1/Th2比例失衡,这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反应有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细胞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聚能管定向断裂爆破技术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义和 高占学 +3 位作者 苏起 左江波 陈彪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介绍了聚能管爆破技术原理,给出了爆破参数和数值,制定了爆破图表,根据爆破效果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 聚能管 爆破技术 岩巷掘进 应用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邓欢 +3 位作者 龚辉 邱梦标 方丽霖 程海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791-6792,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部分肝炎患者血清中可呈现HBs Ag阳性、HBe 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而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反复或持续异常,或肝组织检查存在明显肝炎病变,称为HBe Ag...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部分肝炎患者血清中可呈现HBs Ag阳性、HBe 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而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反复或持续异常,或肝组织检查存在明显肝炎病变,称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在我国,超过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恩替卡韦 胸腺法新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动力学
下载PDF
烟酸对高密度脂蛋白亚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魏江涛 陈聪 +2 位作者 方正旭 李进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烟酸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亚型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探讨其抗AS机制。方法138例血脂异常病例,分为阿托伐他汀(A组)67例,阿托伐他汀加烟酸缓释片(B组)71例,A... 目的观察烟酸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亚型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探讨其抗AS机制。方法138例血脂异常病例,分为阿托伐他汀(A组)67例,阿托伐他汀加烟酸缓释片(B组)71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加烟酸缓释片2.0g/d,连服1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清,采用双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它们血清HDL-c亚型的组成及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内膜厚度(IMT)。结果(1)HDL-c亚型含量:A组preβ1-HDL、preβ2-HDL、HDL2a、HDL2b有轻度升高,HDL3a、HDL3b、HDL3c有轻度下降,B组preβ1-HDL、preβ2-HDL、HDL2a、HDL2b、HDL3a、HDL3b、HDL3c有显著升高,且HDL2a、HDL2b的升高大于HDL3a、HDL3b、HDL3c的升高,与B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IMT:A组有进展,B组进展明显减慢,与A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酸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变高密度脂蛋白结构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烟酸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聪 +2 位作者 余国珍 魏江涛 李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9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4例,随机分为二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3例,胺碘酮组(B组)41例。A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胺碘酮0.2g,1次/d,疗程4周。B组给予胺碘酮0.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4例,随机分为二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A组)43例,胺碘酮组(B组)41例。A组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g,3次/d,胺碘酮0.2g,1次/d,疗程4周。B组给予胺碘酮0.2g,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两组均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A组总有效率88.37%,B组总有效率70.73%。稳心颗粒+胺碘酮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同时可以减少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稳心颗粒 胺碘酮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腺癌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缘 +2 位作者 朱水山 李小燕 邓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2期16-18,共3页
目的检测p16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6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16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①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88.8... 目的检测p16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6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16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①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88.89%,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未见表达;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②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1.11%,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8.57%,二者比较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P<0.05)。结论①小肠腺癌中p16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其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作为小肠腺癌的免疫标志物;②PCNA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小肠 蛋白质P16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activinA/smad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黎旭 熊佳 +4 位作者 谢昆 朱挺德 钟志英 潘永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素A(activinA)/smad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扶正化瘀(Fzhy)-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每组5只,分别以蒸馏水,0.75、1.5、3.0 g/kg扶正化瘀溶...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素A(activinA)/smad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扶正化瘀(Fzhy)-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每组5只,分别以蒸馏水,0.75、1.5、3.0 g/kg扶正化瘀溶液(扶正化瘀胶囊药物粉末与蒸馏水配制)灌胃1次/d,连续3 d,取血制备空白血清(对照组)和含药血清。以大鼠HSC-T6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用5%、10%、20%体积分数的各组含药血清培养细胞。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细胞存活率在50%左右的体积分数重新分为对照组及Fzhy-低、中、高剂量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activinA、smad3、samd7、核因子(NF)-κB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activinⅡA受体(ActRⅡA)、smad3、NF-κB p65、胱天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各扶正化瘀含药血清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选择体积分数为10%的含药血清进行后续实验。对照组和各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Fzhy-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内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比例逐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Fzhy-中、高剂量组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smad7 mRNA升高,Fzhy-低、中、高剂量组NF-κB、activinA mRNA,smad3、NF-κB p65、ActRⅡ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zhy-低剂量组、中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Fzhy-低剂量组相比,Fzhy-中、高剂量组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Fzhy-中剂量组activinA及smad7 mRNA升高(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含药血清可通过影响HSC-T6细胞增殖、参与细胞的氧化应激以及调节细胞activinA/smad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SMAD蛋白质类 活性氧 激活素类 激活素受体 Ⅱ型 扶正化瘀方
下载PDF
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9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肝性脑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肝性脑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为7 d,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氨和AST、TBl 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改善肝功能以及血氨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鸟氨酸 纳洛酮 急性肝性脑病
下载PDF
MELD评分联合Child-Pugh分级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水山 +1 位作者 邓薇 文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2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其中死亡(A组)35例,存活(B组)66例,将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M...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其中死亡(A组)35例,存活(B组)66例,将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MELD和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结果MELD评分:A组为(17.63±2.61)分,B组为(12.53±2.9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评分:A组为(12.87±2.05)分,B组为(7.93±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P<0.01);Child-Pugh评分越高,病死率亦越高(P<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模型 CHILD-PUGH分级 肝硬化 失代偿期 预后
下载PDF
阿德福韦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欢 +3 位作者 龚辉 邱梦标 方丽霖 程海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287-6288,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PMEA)对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毒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10 mg阿德福韦酯口服,1次/d。分别于服药后1、2、3、6、9、12个月后对发生病毒学应答的...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PMEA)对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毒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10 mg阿德福韦酯口服,1次/d。分别于服药后1、2、3、6、9、12个月后对发生病毒学应答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各时间点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15、33、54、64、71例;各时间点发生完全性应答率分别为100.00%、100.00%、96.97%、87.04%、79.69%、60.56%。结论服用PMEA酯后12个月内,各时间点发生病毒动力学的患者例数存在明显差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早获得病毒学应答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更大的概率获得完全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阴性 阿德福韦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聪 +2 位作者 魏江涛 李进 余国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8期18-18,2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7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76例无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检测并作分析。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正常,观察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7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76例无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检测并作分析。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正常,观察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IR,高胰岛素血症和IR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老年人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江涛 陈聪 +4 位作者 余国珍 李进 万玲 刘海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PAF患者147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联合治疗(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Ⅰ组,...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PAF患者147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联合治疗(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Ⅰ组,n=39);联合治疗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Ⅱ组,n=36);单用胺碘酮(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Ⅲ组,n=37);以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Ⅳ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一年。研究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持续30s以上症状性心房颤动复发。比较治疗后窦律维持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月左心房内径。结果在12月的随访期中,Ⅰ、Ⅱ、Ⅲ、Ⅳ组分别有9例(23.1%),8例(22.2%),16例(43.2%),16例(45.7%)到达一级终点(P<0.01),无论心功能异常程度,联合治疗窦律维持率均高于单用胺碘酮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心功能异常的2个组间及单用胺碘酮2个组间对窦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胺碘酮组心房内径显著大于联合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PAF窦律维持效果均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但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厄贝沙坦 胺碘酮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老年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5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老年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老年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且2组...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老年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老年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且2组患者均进行保肝以及对症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36例,占80.0%,而对照组患者中HBV DNA转阴25例,占55.6%,2组患者的转阴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出现较为明显的肾损伤,且也没有较为明显的腹痛以及有关的过敏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在HBV DNA转阴后,可减轻患者的肝脏炎症,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进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关系
17
作者 朱水山 +1 位作者 文艺 李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26-3027,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相关性,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血氨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肝性脑病是否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A组),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肝硬化...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相关性,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血氨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肝性脑病是否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A组),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B组),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普通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A、C组应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停药满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复查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B组之间,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内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后3组的血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防治肝性脑病的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肝硬化 血氨
下载PDF
p73β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18
作者 韦曙霞 龚辉 +1 位作者 陈燕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22-24,43,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人p73β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物学影响,探讨p73β基因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SGC-790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73β(SGC-7901-pcDNA3.1-p73β组)和空载质粒pcDNA3.1-N0(SGC-79... 目的研究人p73β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物学影响,探讨p73β基因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SGC-790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73β(SGC-7901-pcDNA3.1-p73β组)和空载质粒pcDNA3.1-N0(SGC-7901-pcDNA3.1-N0组),并用未转染质粒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SGC-790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SGC-7901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P73β、p21、c-myc表达量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活力,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RT-PCR检测发现SGC-7901-pcDNA3.1-p73β组细胞与SGC-7901-pcDNA3.1-N0和SGC-7901两对照组相比,其p73β表达明显增高,p21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c-myc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与两对照组相比,SGC-7901-pcDNA3.1-p73β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p73β基因可以促进SGC-7901细胞内p21基因的表达,抑制c-myc基因表达。p73β基因可降低胃癌细胞增殖力,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GC-7901细胞 p73β P21 C-MYC
下载PDF
小肠腺癌和腺瘤中P16蛋白的表达
19
作者 黄缘 朱水山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9-840,共2页
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可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异常,细胞恶性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小肠腺癌组织、3例小肠腺瘤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 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可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异常,细胞恶性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小肠腺癌组织、3例小肠腺瘤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在人小肠腺癌和小肠腺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肠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蛋白 小肠腺癌 肠腺瘤 免疫组化法检测 抑癌基因缺失 细胞恶性增殖 癌基因激活 P16基因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及TC/HDL-C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魏江涛 陈聪 +2 位作者 万玲 李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和血脂异常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性。方法:筛选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和血脂异常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性。方法:筛选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对所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Fg和TC/HDL-C比值的差别,以及不同水平时发生ACS概率。结果:(1)CHD组的Fg水平和TC/HDL-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UA组高于SA组;(2)高Fg水平和高TC/HDL-C同时存在发生ACS的概率远大于单一指标高水平。结论: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异常均参与了冠心病发生;随着其值升高,ACS发生明显增多,说明了高水平Fg和高T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TC/HDL-C比值 冠心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