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维玲 杨悦武 +3 位作者 孙艳 张磊 叶正良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3-817,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鲜/干人参、园参/林下山参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药材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鲜/干园参、鲜/干林下山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 目的:分析并比较鲜/干人参、园参/林下山参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药材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鲜/干园参、鲜/干林下山参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6、44、49、41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单萜类、烷烃类、酯类、倍半萜类,其中倍半萜类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鲜人参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干人参,且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而干人参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倍半萜含氧化合物。结论:鲜/干人参挥发油在含量、化合物种类及其组成比例上均有一定差异,园参/林下山参挥发油在化合物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化合物组成比例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倍半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汽车4S店的陷阱
2
作者 冉开春 《新智慧(财富版)》 2012年第2期56-57,共2页
4S店包含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等,因此称为4S店。简单地说,4S店相当于专卖店,由汽车厂家统一设计,根据厂家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厂家直接向4S店供应整车和零配件,4S店负... 4S店包含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等,因此称为4S店。简单地说,4S店相当于专卖店,由汽车厂家统一设计,根据厂家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厂家直接向4S店供应整车和零配件,4S店负责销售及代表厂家进行售后服务。故4S店属于一级经销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4S店 汽车厂家 整车销售 售后服务 信息反馈 经营管理 零配件 专卖店
原文传递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3
作者 《中国审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9-41,共3页
2010年12月,武汉市审计局根据群众信访举报,组织力量一举查获了某区行政机关的贪污受贿窝案,以该局原副局长林某为首的13人受到查处,其中正、副处级干部各1名,科级干部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9人。此案涉及金额531.67万元,其中贪污... 2010年12月,武汉市审计局根据群众信访举报,组织力量一举查获了某区行政机关的贪污受贿窝案,以该局原副局长林某为首的13人受到查处,其中正、副处级干部各1名,科级干部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9人。此案涉及金额531.67万元,其中贪污贿赂金额143.55万元,追缴违纪违法资金共计428万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审计局 2010年 副处级干部 信访举报 贪污受贿 行政机关 组织力量 原副局长
原文传递
重拳出击笔记本电脑芯片Centrino
4
作者 《世界产品与技术》 2003年第9期16-18,共3页
2003年,Intel公司利用自身在微处理器领域的巨大资源,连续向通信市场重拳出击: 2月份,发布片上无线互联网芯片,集成高性能CPU、闪存、静态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多媒体功能在一块芯片上,采用这种PXA800F移动手机平台的... 2003年,Intel公司利用自身在微处理器领域的巨大资源,连续向通信市场重拳出击: 2月份,发布片上无线互联网芯片,集成高性能CPU、闪存、静态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多媒体功能在一块芯片上,采用这种PXA800F移动手机平台的产品在年底将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公司 笔记本电脑 CENTRINO 处理器 WI-FI功能
下载PDF
刍议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
5
作者 黄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23期7-8,共2页
货币市场是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基础,但我国货币市场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诸如交易工具有限、交易不活跃、组织机构不完备等问题,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货币市场 基金 金融创新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模拟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少峰 李思田 +2 位作者 庄新国 焦养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22,共11页
本文将东祁连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冲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逆冲带与前陆盆地对耦合机制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并选定... 本文将东祁连逆冲带与鄂尔多斯西南缘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相结合,研究了逆冲带内部变形特征,前陆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反映的盆缘构造性质和幕式逆冲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逆冲带与前陆盆地对耦合机制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并选定参数模拟了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带 前陆盆地 盆地沉降 沉积过程模拟
下载PDF
基于遥感方法的长白山地区植被物候期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明 吴正方 +3 位作者 杜海波 孟祥君 张莲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2-1248,共7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用来监测大面积植物物候的动态变化。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旬合成数据,通过doublelogistic模型获取了1999~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的3个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的多年平均... 目前,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用来监测大面积植物物候的动态变化。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旬合成数据,通过doublelogistic模型获取了1999~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的3个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的多年平均值,并绘制了它们的变化趋势空间格局图。结果表明,林地的生长季开始日期为第100-120天,草地和耕地相对较晚,分别为第130~140天和第140~150天;林地和草地生长季的结束日期为第275-285天,耕地的相对较早,为第265~275天;林地、草地和耕地的生长季长度范围分别为160-180d、140-160d和110--130d。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生长季长度延长区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中东部,平均每年延长约0.7d;缩短的区域在西北地区,平均每年缩短1.1d。最后通过部分物候观测数据及前人在相同研究区的结果验证了利用doublelogistic模型提取预测长白山植被物候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地区 物候参数 SPOT/NDVI double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胜利 +1 位作者 张根山 张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70-372,共3页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并发症预防 介入治疗 hemangioma 肝脏良性肿瘤 肝动脉插管栓塞术 明胶海绵颗粒 超选择性插管 liver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火山干扰下的长白山植被分布规律 被引量:25
9
作者 靳英华 许嘉巍 +1 位作者 梁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距今约800 a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普林尼式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植被。由于受喷发倾角和强劲高空西北风影响,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南坡和西坡次之,北坡最少。火山灰与... 距今约800 a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发生大规模普林尼式喷发,喷出的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灭性地破坏了长白山植被。由于受喷发倾角和强劲高空西北风影响,使各坡向火山灰和浮石的沉积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南坡和西坡次之,北坡最少。火山灰与浮石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在流水持续侵蚀下,对破坏后的植被演替产生了长期影响。利用野外调查和现有资料,论证了长白山植被分布独特性规律是长白山火山喷发及喷发物水蚀过程对生态系统作用的结果,确认火山喷发虽历经800多a,目前各坡向植被仍然处在演替的不同进程之中,呈现差异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植被分布 火山干扰
下载PDF
近60a丹东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杜海波 吴正方 +2 位作者 张娜 孟祥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3-480,共8页
利用丹东1951~2010年逐日温度和降水资料,以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定义极端事件的阈值,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和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丹东极端最低温度事件比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次数多... 利用丹东1951~2010年逐日温度和降水资料,以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定义极端事件的阈值,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和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丹东极端最低温度事件比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次数多,极端最高温度强度比极端最低温度大,平均超出了1.5℃,而极端降水平均强度为30.3 mm,都在20世纪70年代最小,70年代是转折期;50年代的极端气候事件(温度和降水)最为严重,其次是90年代,70年代的严重度最轻;极端降水频次变化不明显,极端最高温度事件可以由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预测,有不显著的增多趋势,而极端最低温度事件可以用冬季平均日较差温度的变化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显著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极端降水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
下载PDF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80年 被引量:25
11
作者 龚一鸣 胡斌 +2 位作者 齐永安 张国成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37,共16页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经历了零星(1929—1978)、系统(1978—2004)和创新(2004—)研究3阶段。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遗迹化石研究;海相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研究;陆相遗迹化石及其与能源形成环境关系研究;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经历了零星(1929—1978)、系统(1978—2004)和创新(2004—)研究3阶段。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遗迹化石研究;海相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研究;陆相遗迹化石及其与能源形成环境关系研究;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拓扑遗迹分析;遗迹化石在浊流、风暴事件和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复杂遗迹化石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和遗迹化石模拟与可视化研究8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研究队伍偏少且不稳定;原创、系统、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缺少有力度的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遗迹学人才和团队培育,稳定支持几个有特色的遗迹学研究方向;基于遗迹学资料的系统积累,拓展和深化遗迹化石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加强遗迹化石在海、陆相油气资源评价和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创新遗迹化石的研究方法手段,重视和加强现代生物遗迹研究是值得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成就 问题 展望 地球生物学 中国
下载PDF
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蠕变斜坡地质灾害InSAR识别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姚鑫 张永双 +3 位作者 李凌婧 周振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94-1705,共12页
断裂带附近往往是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微小变形是指示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以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研究区,选用多期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时序干涉(InSAR)观测,获得了毫米级的地表变形量,结合现... 断裂带附近往往是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微小变形是指示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以青藏高原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研究区,选用多期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时序干涉(InSAR)观测,获得了毫米级的地表变形量,结合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区域蠕变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别、变形特征和空间发育规律:(1)断裂沿线主要发育了蠕变滑坡、蠕变泥石流物源和冰碛物流动3种类型蠕变斜坡地质灾害;(2)蠕滑滑坡具有"错乱的等高线状台阶",凸凹不平的主滑方向地形剖面,舌状地貌,无基岩裸露滑床等特征;(3)鲜水河断裂北段古滑坡、历史地震滑坡和震裂斜坡发育,与断裂带直接相交的,大部分存在蠕滑变形,未相交的往往无蠕滑变形,体现了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4)发育"土石林型"和"坡面松散堆积物型"两种泥石流,识别特征是物源区有分散的缓慢变形体,流域范围内变形体的数量和速率是重要标志;(5)鲜水河断裂带附近4200m高程以上区域广泛存在现代冰碛物沿冰川槽谷滑动变形,其分布范围广、单体规模大、运动速率高,是现今研究区最主要的地表剥蚀形式之一。研究结果也表明,InSAR技术结合地质条件能有效地识别蠕变斜坡地质灾害,适于山区地质灾害众多、调查不便的工作环境,是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识别 干涉雷达 蠕滑 斜坡变形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调查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许嘉巍 吴正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受火山活动干扰,长白山各坡向植被演替进程表现出较大差异,东坡植被演替处于早期阶段;而北坡出现岳桦(Betula ermanii Charm.)上侵现象;南坡植被演替处于二者之间。经过多年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首次提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小叶章(Deyeux... 受火山活动干扰,长白山各坡向植被演替进程表现出较大差异,东坡植被演替处于早期阶段;而北坡出现岳桦(Betula ermanii Charm.)上侵现象;南坡植被演替处于二者之间。经过多年野外调查对比分析,首次提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Kom.)Y.L.Chang)侵入苔原的现象。调查显示小叶章呈现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逐渐侵入的趋势,威胁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及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inn.)等苔原带植物的生存,并导致苔原带景观变化。在调查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基础上,根据苔原带的环境变化设计了小叶章移栽与增温实验、小叶章种子着床实验。实证了小叶章上侵是火山喷发后植被演替的一个特殊阶段,并提出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小叶章上侵代表了岳桦林带上移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带 小叶章 火山干扰 植物演替
下载PDF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雷 吴正方 +1 位作者 杜海波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7,共9页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和10月20日,平均长度分别为80 d、51 d、72 d和171 d,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在明显提前,分别为-1.46 d/10a、-1.99 d/10a;秋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明显推迟,分别为2.05 d/10a、0.90 d/10a。平均春、秋和冬季的持续时间在缩短,分别为-0.54 d/10a、-1.15 d/10a、-2.50 d/10a,春、秋季的变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夏季时间延长,为3.38 d/10a。春季的提前和秋季的推迟,使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同时对作物品种熟性和种植格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开始日 四季长度 候温法
下载PDF
古近纪湖相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国山 王永标 +4 位作者 廖卫 宋国奇 王学军 徐兴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6-1217,共12页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纪沙河街组下部普遍发育膏盐岩系和颗石藻钙质页岩.研究认为膏盐岩系形成于早期的盐湖环境,而膏盐岩系之上的颗石藻钙质页岩形成于成度略低的成化湖泊环境.通过古今湖泊环境和生物类群等的分析对比,认为蓝细菌是古...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纪沙河街组下部普遍发育膏盐岩系和颗石藻钙质页岩.研究认为膏盐岩系形成于早期的盐湖环境,而膏盐岩系之上的颗石藻钙质页岩形成于成度略低的成化湖泊环境.通过古今湖泊环境和生物类群等的分析对比,认为蓝细菌是古近纪沙河街组下部膏盐层系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水平为1500—2000g C m^-2a^-1.通过对钙质页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发现颗石藻是钙质页岩形成时的主要生产力代表.根据钙质页岩的沉积速率、沉积纹层和纹层中颗石藻化石的计数统计,定量确定了颗石藻页岩形成时的古生产力水平为2250~3810g C m^-2a^-1,平均为3120gC m^-2a^-1.通过对地层中大量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统计,发现膏盐岩系形成时的底层水体处于富硫化氢的缺氧状态,而钙质页岩形成时的底层水体为下贫氧状态.在此条件下,有机质均能有效保存.通过多参数的地球生物学模型的分析和计算,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纪早期盐湖及成化湖泊中有机碳的保存效率约为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生物学 古氧相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原文传递
氮沉降对长白山苔原植被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靳英华 许嘉巍 +1 位作者 王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6-1532,共7页
为了探讨氮沉降增加对苔原植被的影响,特别是对草本植物侵入苔原的作用,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进行了连续4 a的人工氮沉降模拟实验,测定3种设定的氮沉降水平下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和小叶章... 为了探讨氮沉降增加对苔原植被的影响,特别是对草本植物侵入苔原的作用,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进行了连续4 a的人工氮沉降模拟实验,测定3种设定的氮沉降水平下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和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的生长状况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等苔原本地种相比,氮沉降量增加更有利于侵入的小叶章生长;牛皮杜鹃生长对氮沉降量变化响应微弱,氮沉降量增加能明显抑制笃斯越橘的生长。2无小叶章侵入的牛皮杜鹃和笃斯越橘斑块在不同氮沉降量条件下,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氮沉降增加不是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直接原因。3在小叶章侵入牛皮杜鹃和笃斯越橘斑块后,氮沉降量增加强化了小叶章的竞争能力,逐渐取代牛皮杜鹃或笃斯越橘,成为优势种,推动高山苔原向高山草甸转化。因此,随着氮沉降量的不断增加,长白山苔原带将面临退化与草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苔原植被 群落变化 草本植物侵入 长白山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中巴公路(公格尔—墓士塔格段)地质体缓慢变形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凌婧 姚鑫 +2 位作者 张永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1-927,共7页
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通过微小变形对于其沿线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是一种重要的防灾措施。本文以中巴公路公格尔山至墓士塔格山段为研究区,选用2007年7月12日至2011年1月20日获取的16景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干涉... 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通过微小变形对于其沿线地质灾害进行早期识别是一种重要的防灾措施。本文以中巴公路公格尔山至墓士塔格山段为研究区,选用2007年7月12日至2011年1月20日获取的16景PALSAR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 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进行了变形干涉计算,识别并分析了沿线地质体的变形情况:(1)冰川运动与冰川泥石流作为沿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变形相对较大,较易识别,有效PS点主要分布在前缘冰碛物部分,反映为正负大变形相间的高异常值点团,其中公格尔山与墓士塔格山山麓的冰碛物运动最为显著;(2)沿线较软弱顺坡结构岩体发育,且风化严重,稳定性较差,易形成溜石坡灾害,表现为顺坡负异常变形;(3)宽谷区PS点变形以正值和较小的负值为主,该区域主要为底部冰水堆积物,上部洪积物,冰川融水补给充足,土体水分含量较高,可能产生冻胀变形,同时也可能存在斜坡重力梯度方向的变形,二者变形合成在测量结果上表现为视线向的正异常;(4)中巴公路主要在湖盆和洪积扇上展布,推测由于不均匀分布软土的变形,使较为刚性的公路部分路段产生了下沉;(5)SBAS-In SAR的高精度变形观测覆盖范围广,对于线性工程周围地质体稳定性的识别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SBAS-InSAR 地质灾害 冰碛物运动 缓慢变形
下载PDF
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苔原带过程及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嘉巍 +10 位作者 吴正方 乔琳琳 王丹丹 孟祥君 杜海波 王雷 王丹 王鹏 敖小龙 夏毓璘 吴福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37-6846,共10页
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的草本植物(以小叶章为代表)侵入了苔原带,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入侵现象。在光谱及影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PS(Global Positional System)定位技术,并依据小叶章与牛皮杜鹃的光谱差异及其反演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 长白山西坡岳桦林带的草本植物(以小叶章为代表)侵入了苔原带,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入侵现象。在光谱及影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PS(Global Positional System)定位技术,并依据小叶章与牛皮杜鹃的光谱差异及其反演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植被指数,揭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过程;通过对不同侵入时间、强度的斑块进行群落调查及土壤测试,探究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的生态后果。结果显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推进,进入21世纪后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以小叶章为优势物种的植物群落结构。目前,低海拔处的小叶章斑块经过多年扩张已连接成片,而高海拔处的斑块正处于扩张的初期阶段。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以看出,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升高和物种数量的增加,苔原带原有的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植被的改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C/N比下降,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下降,但速效氮和土壤持水能力上升,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小叶章的侵入。小叶章侵入苔原带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章 植物入侵 高山苔原带 长白山
下载PDF
近52a长白山苔原带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正方 杜海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9,共9页
利用长白山苔原带天池站1959—2010年6—9月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气候变化分析。采用距平值、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温度、降水周期性变化与突变点的检验;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气候... 利用长白山苔原带天池站1959—2010年6—9月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气候变化分析。采用距平值、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温度、降水周期性变化与突变点的检验;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气候变化指数,反映其气候变化情况。结果显示:52 a来,长白山苔原带生长季经历了暖湿—冷干—暖湿—冷干—冷湿—冷干—暖干几个主要阶段,温度变化周期为5~10 a,降水变化周期为5 a和20 a。温度变化的突变年份发生在1998年,降水变化较之温度变化复杂,其存在多个突变年份;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大都表现为显著的升高,其中温度的变化最为明显,风速、日照时数的变化甚微;霜冻日数与冰点日数均显著减少,极端温度大多出现在21世纪;伴随着>0.1 mm降雨日数的显著减小,长白山苔原带降水强度不断增加;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生长季≥0℃积温、≥3℃积温和≥5℃积温在52 a间呈显著增加趋势,积温的增加将会对生长季的延长及植物生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原带 植物 生长季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突变检验 长白山
原文传递
肺癌双能量成像、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艳 苗重昌 +2 位作者 袁刚 周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 目的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EGF分析,分析NSCLC两组指标间差异以及与MVD及VEGF的关系。结果 (1)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SCLC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MVD和VEGF参数值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VEGF均成正相关。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肺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病理学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