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体只是受众自我取悦的玩具——传播的游戏理论及网络语境下对传媒业的启示 被引量:26
1
作者 柯泽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威廉·斯蒂芬森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传播的游戏理论,该理论关注受众主体性、个体性、多样性的主观体验的研究视角与当时的主流学界迥异。但今天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一理论正变得愈发鲜活、生动。着眼于传播的游戏理论并结合当前... 威廉·斯蒂芬森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传播的游戏理论,该理论关注受众主体性、个体性、多样性的主观体验的研究视角与当时的主流学界迥异。但今天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一理论正变得愈发鲜活、生动。着眼于传播的游戏理论并结合当前的网络语境,我们发现,斯蒂芬森无疑为传媒业转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蒂芬森 游戏理论 网络时代 传媒业
原文传递
威廉·斯蒂芬森《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述评兼纪念该书出版50周年 被引量:11
2
作者 《全球传媒学刊》 2017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威廉·斯蒂芬森是英裔美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1967年,斯蒂芬森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该书的两大主题可以概括为论证人之自由意志的"游戏人"和探讨媒介心理测量学的"Q方法... 威廉·斯蒂芬森是英裔美国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1967年,斯蒂芬森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该书的两大主题可以概括为论证人之自由意志的"游戏人"和探讨媒介心理测量学的"Q方法"。受惠于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考察游戏的文化视角和理解方法,斯蒂芬森认为大众媒介绝非只是一种说服和统治工具,而传播的主观游戏就是要解蔽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窠臼,据此涌现功利主义视界背后的人的自由存在境界;Q方法是传播游戏理论的活灵魂,它提供了一种客观测量个体主观性的科学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一个人的自我描述进行测量,然后将之与其他人的自我描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再对所有这些自我描述进行因素分析和因素阐释。在时隔半个世纪的今日,我们重读《游戏理论》一书,同样具备一种返本开新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蒂芬森 《游戏理论》 游戏人 Q方法 密苏里学派
下载PDF
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与防治策略探析——以近年来的几起典型网络谣言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雅妮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53,共3页
本文结合近年典型案例,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大层面剖析网络谣言的传播心理动因。文章指出:恐慌心理、趋利心理和宣泄心理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三大个体心理动因,而理性缺失、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为代表的群体心理也与网络谣言传播存在密... 本文结合近年典型案例,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两大层面剖析网络谣言的传播心理动因。文章指出:恐慌心理、趋利心理和宣泄心理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三大个体心理动因,而理性缺失、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为代表的群体心理也与网络谣言传播存在密切联系;加强立法、信息公开和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是防治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播心理 防治策略
原文传递
思想的历程: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以及悬而未决的文化与“非文化”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贾妮思.佩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1-42,54,共23页
斯图亚特·霍尔几乎就是文化研究的同义词。通过回顾霍尔的思想历程,可以大致把握文化研究的发展蓝图:先是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再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最终一路发展来到了后马克思主义。霍尔的思想历程展现了文... 斯图亚特·霍尔几乎就是文化研究的同义词。通过回顾霍尔的思想历程,可以大致把握文化研究的发展蓝图:先是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再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最终一路发展来到了后马克思主义。霍尔的思想历程展现了文化研究试图解决文化反映论问题的不懈努力,而本文最终认同霍尔这种放弃文化唯物主义且又旨在超越经济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立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文化研究 思想历程 文化 非文化
下载PDF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二战后媒介研究的生成 被引量:6
5
作者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9,121,122,共13页
"媒介研究"是英国文化研究发轫以降的一大核心旨趣,其兴起与二战后英国"丰裕社会"的来临、媒介文化的爆炸以及"新左派"诞生的特定历史情境紧密相关。"文化马克思主义"旨在破除教条主义对"... "媒介研究"是英国文化研究发轫以降的一大核心旨趣,其兴起与二战后英国"丰裕社会"的来临、媒介文化的爆炸以及"新左派"诞生的特定历史情境紧密相关。"文化马克思主义"旨在破除教条主义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模式的机械阐释,强调从一种隐喻意义上理解二者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并且在社会历史总过程中将"文化"重构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霍加特、威廉斯以及青年霍尔的早期研究充分展现了"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媒介研究领域的理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媒介研究 文化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启蒙主义新闻观——兼论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1
6
作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会与新闻出版业处在“精神上的大斋期”,而自由理性的成长氛围塑造了少年马克思最初的启蒙新闻思想形态,这在其留下的三篇中学毕业作文中得以见微知著。尽管启蒙主义新闻观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其中蕴含的可贵思想质点撬动了马克思随后的新闻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马克思 中学作文 启蒙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方法论自觉
下载PDF
意识形态“再发现”:斯图亚特·霍尔的媒介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38,共12页
文化、媒介和意识形态效果构成了斯图亚特·霍尔的媒介批判理论的关键词。1964年出版的《通俗艺术》一书奠基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回应并介入到战后英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辩论之中,开启了一种探究"媒介文化政治学"的批判方... 文化、媒介和意识形态效果构成了斯图亚特·霍尔的媒介批判理论的关键词。1964年出版的《通俗艺术》一书奠基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回应并介入到战后英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辩论之中,开启了一种探究"媒介文化政治学"的批判方法。随着1960年代末爆发的各种社会运动以及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围绕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争,霍尔选择采取一种更加切入到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之中的符号学结构主义方法,试图探究媒介、政治与深层结构化的传播问题,而1973年发表的《编码/解码》一文是霍尔接合符号学结构主义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并生成其媒介批判理论的经典文本,其要旨在于重新发现"意识形态"及其政治实践效果。霍尔的媒介批判理论是对1950年代中期以来各种社会危机和政治运动的直接回应与积极介入,这种理论生成的"复杂统一体"有力挑战了主流行为主义实证传播研究的"直接效果论"、"意义透明论"和"被动受众观",重申了大众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通俗艺术》 《编彬解码》媒介批判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从辩证法到延异:反思斯图亚特·霍尔晚期作品中的混杂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理查德.L.W.克拉克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50,共12页
斯图亚特·霍尔的晚期作品体现了一种对文化研究的认识论转向:从一种辩证法的问题式走向了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延异"视角。文化延异的结果表现在,这里保留了一些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文化混血的混合物,而不是那种被纯... 斯图亚特·霍尔的晚期作品体现了一种对文化研究的认识论转向:从一种辩证法的问题式走向了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延异"视角。文化延异的结果表现在,这里保留了一些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文化混血的混合物,而不是那种被纯粹主义者所推崇的单一性的特殊物。透过延异概念,霍尔提倡一种不是通过本质或纯度而是一种必要的异质性和多元性来定义的身份模型,而这就是一种我们无法回避的混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文化研究 认识论 辩证法 延异 混杂化
原文传递
北约认知战的技术构架及其哲学反思
9
作者 张亮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0,共11页
北约发明的“认知战”是个新概念,但其基本理念绝非新事物。从古代中国到当代西方都有认知战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技术发展。北约认知战的技术构架可以概括为一种强调学科交叉、共同作用的总体性战争手段的“房屋模型”。认知战颠覆了人是... 北约发明的“认知战”是个新概念,但其基本理念绝非新事物。从古代中国到当代西方都有认知战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技术发展。北约认知战的技术构架可以概括为一种强调学科交叉、共同作用的总体性战争手段的“房屋模型”。认知战颠覆了人是自由意志的理性主体哲学信条,印证了唯物史观对于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规定。我们必须重视认知但又要避免落入过分强调认知的认知战陷阱,通过不断强化认知攻防能力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战 北约 “房屋模型” 哲学反思 国家安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的机制创新与模块构建
10
作者 闻羽 吴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业锤炼、以研促学”的专业实践育才,“能力提质、落地实干”的社会实践树人三大方向,探索构建了“德”“知”“行”三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块,助力培养以德为先、红专并举、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实践教学 效果优化 四维机制 三元协同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的学术旅行:基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回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谌知翼 《新闻春秋》 2019年第5期21-26,80,共7页
本文运用萨义德的“理论旅行”作为分析工具,梳理了“传播的仪式观”的概念源起、发展演进,勾勒出仪式观从诞生到进入国内学界的旅行轨迹。为批判实证主义的效果研究,凯瑞糅合了参与式民主、符号互动论等多种思想,创制出仪式观这一概念... 本文运用萨义德的“理论旅行”作为分析工具,梳理了“传播的仪式观”的概念源起、发展演进,勾勒出仪式观从诞生到进入国内学界的旅行轨迹。为批判实证主义的效果研究,凯瑞糅合了参与式民主、符号互动论等多种思想,创制出仪式观这一概念。作为美国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仪式观由于其难以自洽的理论脉络以及社会语境的变化,在进入中国后催生出一系列实体化的经验研究,不仅批判性大为削弱,而且引发了不同立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战。当下,仪式观的交流性、互动性、情境化、去权力化等特征,适用于研究直播、弹幕等媒介现象,社交媒体时代共享性、仪式性的媒介景观将带给仪式观新的学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的仪式观 理论旅行 社交媒体
原文传递
走向科学人本主义范式:传播游戏理论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与传播“信息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洁雯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8期37-44,共8页
斯蒂芬森对传播研究忽视“娱乐”感到困惑,而赫伊津哈提出的“游戏人”启示他将“传播”视作“游戏”。传播的“游戏理论”与“信息理论”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关注自我存在和意义共享,后者考察信息传递和传播效果,... 斯蒂芬森对传播研究忽视“娱乐”感到困惑,而赫伊津哈提出的“游戏人”启示他将“传播”视作“游戏”。传播的“游戏理论”与“信息理论”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关注自我存在和意义共享,后者考察信息传递和传播效果,这体现在以“工作/游戏”、“传播痛苦/传播快乐”、“社会控制/选择聚神”以及“R方法 /Q方法”为代表的比较研究中。游戏理论是传播观和方法论的革新,也是新媒介时代的存在论,它代表科学和人性交融的科学人本主义传播范式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理论 信息理论 威廉·斯蒂芬森 Q方法论 科学人本主义
原文传递
大众社会、媒介批评与银幕暴力:《通俗艺术》与青年霍尔的传播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67,共9页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主义立场反对将"通俗"与"艺术"简单二分,主张在通俗文化中鉴别艺术,并且批判"去个性化"的大众文化。"银幕暴力"研究呈现了媒介批评方法的操作特质,特别是在对主流实证传播研究的反思与借用中,霍尔开启了一种立足受众批评性使用大众媒介的文化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通俗艺术》 大众社会 媒介批评 媒介素养 银幕暴力
原文传递
作为行动者的数码物:客体间性、第三预存与本体论反思——评《论数码物的存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艺璇 《现代视听》 2023年第9期80-84,共5页
继承自西蒙栋对技术物存在方式的追问,许煜试图通过“数量级”的方法确立数码物在哲学史上的存在地位。无论是“客体间性”还是“第三预存”,这两个关键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循了“关系本体论”的指引。正是在对关系的强调中,许煜所研... 继承自西蒙栋对技术物存在方式的追问,许煜试图通过“数量级”的方法确立数码物在哲学史上的存在地位。无论是“客体间性”还是“第三预存”,这两个关键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循了“关系本体论”的指引。正是在对关系的强调中,许煜所研究的数码物实质上被赋予了拉图尔所言的“行动者”角色。作为行动者,数码物依赖于客体间性以形成自身和数码环境,并通过转译征召其他行动者以聚合更大的网络结构;由算法产生的第三预存则通过想象的干预形成新的时间综合,使得人与数码物的新融合成为可能。然而从本体论角度讲,数码物的存在却指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与人类的关系。许煜对此在的本体论回避最终留下了数码物哲学的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物 客体间性 第三预存 行动者 关系本体论
下载PDF
白璧德与新人文主义:一种传播学的遗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骏飞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4,123-124,共16页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类媒介化生存提供了思想资源。新人文主义的"超越"价值在于,它以"二元论"问题式提出了"内在生活""崇高意志"和"伦理自我"等重要范畴,并据此批判...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为我们理解当代人类媒介化生存提供了思想资源。新人文主义的"超越"价值在于,它以"二元论"问题式提出了"内在生活""崇高意志"和"伦理自我"等重要范畴,并据此批判流行的科学人道主义和泛情人道主义。新人文主义传播观念的精髓在于强调传播的人文性和主体间性,重视培养人的媒介批评素养,倡导政治传播的规范性与社会沟通的公共理性。复兴新人文主义有助于唤醒沉睡已久的传媒业崇高感,防范技术崇拜、尊重人文价值,克服传媒生态意义上的"瓦釜效应"和激情化的网络社会心理。白璧德的思想遗产启示我们要在不确定性时代秉持理性、中正和坚定立场,养成"执两用中"的媒介批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传播思想 泛情人道主义 科学人道主义 瓦釜效应
原文传递
斯图亚特·霍尔的“解构大众”:30年后的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杰森.哈尔辛 马克.海沃德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在风起云涌的当代社会运动中,"大众"无疑成为政治斗争及其变革的重要活动场域。有鉴于此,在这篇以介绍性为主的文章中,笔者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一次提纲挈领式的概述。本文旨在表明,30年来,正是由于斯图亚特·霍尔的天才... 在风起云涌的当代社会运动中,"大众"无疑成为政治斗争及其变革的重要活动场域。有鉴于此,在这篇以介绍性为主的文章中,笔者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一次提纲挈领式的概述。本文旨在表明,30年来,正是由于斯图亚特·霍尔的天才之作《解构大众笔记》的诞生,权力关系范畴才得以正式引入到对"大众"这一术语的界定当中,而此后的"大众"研究学者们也正是沿着霍尔所开辟的这条道路不断深化他们的研究。在笔者看来,我们决不能将"大众"与"大众文化"二者等量齐观,而必须了解,"大众"这一术语只是一个偶然性范畴,藉此可以表明存在着一种形成集体机构的可能以及由此引发社会政治变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大众文化 大众政治运动
原文传递
《编码/解码》新解码——基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语境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1,共7页
《编码/解码》应被置于特定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语境中重新进行考察: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左派反对哈洛伦为代表的主流行为主义传播研究,借助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法转向"意识形态"研究;该文本还表明新左派反对斯大林主义... 《编码/解码》应被置于特定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语境中重新进行考察: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左派反对哈洛伦为代表的主流行为主义传播研究,借助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法转向"意识形态"研究;该文本还表明新左派反对斯大林主义的同时保留经济基础"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即形成超越经济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过度决定传播模式;霍尔通过重读马克思《导言》反对"过度结构化"方法,从而走向对阿尔都塞理论的历史主义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编码/解码》 过度决定传播模式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载PDF
斯图亚特·霍尔著作中的都市生活与城市空间 被引量:1
18
作者 迈克尔·基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3,共11页
在霍尔的著作中,城市空间扮演了政治想象及其实践舞台的双重角色。城市是一种自由与隔离相互交织的矛盾领域,重构了人们考察种族、权利和身份等问题的思维方式。都市生活感是将身份进行理论确认的经验认识转化为一种理解权利语言和社区... 在霍尔的著作中,城市空间扮演了政治想象及其实践舞台的双重角色。城市是一种自由与隔离相互交织的矛盾领域,重构了人们考察种族、权利和身份等问题的思维方式。都市生活感是将身份进行理论确认的经验认识转化为一种理解权利语言和社区语言之不可通约性的基本特征,而这便是对21世纪的全球化大都市中的种族政治学的一种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生活 城市 种族主义 权利 身份 社区
下载PDF
新闻游戏化及其伦理边界 被引量:1
19
作者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6-27,共2页
新闻游戏化可以在斯蒂芬森提出的传播游戏理论语境中得以理解,它是新闻业数字转型的重要趋势,同时新闻游戏化尤需注重人文关怀和虚拟真实的新闻伦理边界意识。
关键词 新闻游戏 传播游戏 新闻伦理 斯蒂芬森
下载PDF
“无阶级感”与大众媒介:霍尔文化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2期3-11,共9页
英国新左派青年霍尔强调对大众媒介和阶级意识的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研究,据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丰裕社会”普遍弥散一种阶级差异消亡的“无阶级感”,霍尔指出,“无阶级感”本质是新型民众... 英国新左派青年霍尔强调对大众媒介和阶级意识的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研究,据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丰裕社会”普遍弥散一种阶级差异消亡的“无阶级感”,霍尔指出,“无阶级感”本质是新型民众资本主义统治下真实存在的虚假意识,而大众媒介对此产生关键的阶级意识重塑效果。通过采用左派利维斯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霍尔主张重新发明工人阶级的自觉抵抗意识,由此通向一条密切关注大众媒介与阶级意识内在逻辑的文化研究道路。回顾霍尔早期媒介理论研究,对启示我们恢复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的严肃政治工程属性有启示,同时需对“文化还原论”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无阶级感” 文化马克思主义 文化研究 媒介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