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钙填料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烨璞 吉红念 +2 位作者 赵英刚 李燕 殷福珊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4期11-15,共5页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CaCO3 填料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硬质PVC塑料体系.从接触角、吸水率、表面自由能、粒径分布等方面研究了改性CaCO3 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后的CaCO3 表面疏水亲油、在油中的平均团聚...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CaCO3 填料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硬质PVC塑料体系.从接触角、吸水率、表面自由能、粒径分布等方面研究了改性CaCO3 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后的CaCO3 表面疏水亲油、在油中的平均团聚粒径减小.将改性CaCO3 以高比例(CaCO3∶PVC= 50∶100)填充于塑料体系,发现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CaCO3 填料可显著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改性 表面活性剂 聚氯乙烯 填料 塑料
下载PDF
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与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团簇化的比饱和簇集量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云 蔡琨 +2 位作者 李燕 刘雪锋 何沫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8-891,共4页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 ROSO3Na)与聚乙二醇 ( 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 ,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 ( mmol/L )和比饱和簇集量[Γ∞ ].由Γ∞ -c P 回归方程的斜... 研究了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 ROSO3Na)与聚乙二醇 ( PEG)及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的γ-lgc曲线的双拐点特征 ,根据拟双平台现象求得烷基硫酸钠同系物对大分子的饱和簇集量Γ∞ ( mmol/L )和比饱和簇集量[Γ∞ ].由Γ∞ -c P 回归方程的斜率得到 ROSO3Na-PEG及 ROSO3Na-PVP体系的 [Γ∞ ]reg分别为 0 .3 94和0 .41 5 m/n. [Γ∞ ]随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大分子分子量及浓度的变化均很小 ,t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值[Γ∞ ]reg与实验值 [Γ∞ ]exp之间无明显差异 ,因此超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Γ∞ ]可以被视为不变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 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团簇化 比饱和簇集量 静电超分子自组装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间团簇化作用部位的~1H和^(13)C及2D NMR表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方云 刘雪锋 +1 位作者 夏咏梅 李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1-734,共4页
运用1H NMR,13C NMR,2D NOESY-NMR及2D ROESY-NMR等多种波谱技术联合表征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典型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间的团簇化作用部位.NMR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DS分子亲水头... 运用1H NMR,13C NMR,2D NOESY-NMR及2D ROESY-NMR等多种波谱技术联合表征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典型水溶性非离子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间的团簇化作用部位.NMR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DS分子亲水头基邻近的C1~C2片段与PVP分子中内酰胺氮为中心的主链α-C、五元环上羰基C1(记为P1)及C4(记为P4)片段给出较强的作用信号,推断SDS分子亲水头基与PVP分子中内酰胺氮及其两者的相邻区域可能为形成团簇时SDS束缚胶束与PVP间超分子作用的主要部位.而SDS束缚胶束与PEG形成团簇时,除极性部位及其相邻区域的相互作用外,部分PEG链节可能渗入到SDS束缚胶束的C3部位或更深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2D NMR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大分子 团簇
下载PDF
超滤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 蔡琨 +1 位作者 刘雪锋 方云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对超滤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的单点式超滤法、超滤曲线法、双点式超滤法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理想与真实超滤曲线 ,对超滤膜用于超滤法测定CMC的适用性及容积效应进行了考察 .初步探讨了用双点式超滤法代替作超滤曲线法测... 对超滤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的单点式超滤法、超滤曲线法、双点式超滤法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理想与真实超滤曲线 ,对超滤膜用于超滤法测定CMC的适用性及容积效应进行了考察 .初步探讨了用双点式超滤法代替作超滤曲线法测定CMC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并与单点式超滤法进行了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用双点式超滤法测定CMC具有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节约样品用量等优点 .用双点法测得的SDS和SLAS的CMC分别为 6.70mmol/L和 1.4 0mmol/L ;与超滤曲线法得到的CMC相比 ,偏差分别为 2 .9%和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法 中空纤维膜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测定
下载PDF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团簇化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燕 方云 +2 位作者 夏咏梅 刘雪锋 陶可鑫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292-2296,共5页
用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猝灭技术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 (n)醚 (AEOn)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团簇化体系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建立AEOn 与BSA的团簇化热力学模型 .从ΔH° >0 ,ΔS° >0及ΔG° <0可以... 用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猝灭技术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 (n)醚 (AEOn)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团簇化体系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建立AEOn 与BSA的团簇化热力学模型 .从ΔH° >0 ,ΔS° >0及ΔG° <0可以推知 ,AEOn 束缚胶束与BSA形成软物质团簇是熵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 ,其间的超分子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团簇化过程的 (ΔG°) clu与表面活性剂自由胶束化过程的 (ΔG°) mic皆小于零 ,且c1<cmc ,可以圆满解释在团簇化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形成束缚胶束并与大分子经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软团簇在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 超分子自组装 胶束 十二烷 聚氧乙烯 烷基 软物质 表面活性剂 热力学模型 大分子
下载PDF
非电解质聚合物与烷基硫酸钠同系物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云 夏咏梅 +3 位作者 蔡琨 刘雪锋 李燕 马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用表面张力 (γ)法研究了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或聚乙二醇 (PEG)与烷基硫酸纳同系物中十四烷基硫酸钠 (SM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及十烷基硫酸钠 (SDeS)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上述软物质团簇的γ lgc曲线均具有... 用表面张力 (γ)法研究了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或聚乙二醇 (PEG)与烷基硫酸纳同系物中十四烷基硫酸钠 (SM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及十烷基硫酸钠 (SDeS)间团簇化临界浓度的变化规律 .上述软物质团簇的γ lgc曲线均具有双拐点即拟双平台特征 ,表明在双拐点之间非电解质聚合物与烷基硫酸钠形成软物质团簇 .对应于双拐点有两个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值c1 和c2 ,且符合c1 <cmc<c2 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同系聚合物的分子量变化及浓度变化对指定链长的烷基硫酸钠的c1 值影响不显著 ,c1 基本为一不变量 ;而当烷基硫酸钠的疏水基增长时 ,lgc1 随疏水基碳原子数 (n)的增加呈线性单调减小 .c1 与n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对PVP RSO4 Na团簇化体系lgc1 =1 5 8- 0 341n(R2 =0 9981) ,对PEG RSO4 Na团簇化体系lgc1 =1 38- 0 313n(R2 =0 9993) .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聚合物质量浓度 (或链节浓度 )相同的前提下 ,聚合物分子量变化对c2 值亦基本无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解质聚合物 烷基硫酸钠同系物 团簇化 临界浓度 变化规律 表面活性剂临界浓度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下载PDF
洗涤剂用酶制剂提问与释疑(三)
7
作者 沈志军 张剑 李燕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8年第2期85-86,共2页
Q 酶是什么?
关键词 酶制剂 洗涤剂 蛋白质 化学反应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洗涤剂用酶的作用
8
作者 王超 徐清 李燕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9年第5期25-28,共4页
蛋白酶分别经过1000W微波辐射8s和10s后,在实验条件下,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1%和16%。加入标准粉后,二者去污比值几乎没有变化。微波辐射后的两种蛋白酶放置于室温下2个月,其活性均随时间变化而缓慢下降。脂肪酶分别经过1000W微... 蛋白酶分别经过1000W微波辐射8s和10s后,在实验条件下,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11%和16%。加入标准粉后,二者去污比值几乎没有变化。微波辐射后的两种蛋白酶放置于室温下2个月,其活性均随时间变化而缓慢下降。脂肪酶分别经过1000W微波辐射5s后,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2%和7%。加入标准粉后,二者去污比值几乎没有变化。微波辐射后的两种脂肪酶放置于室温下4个月,活性均随时间变化回到未经微波辐射的最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 蛋白酶 脂肪酶 微波辐射
下载PDF
洗涤剂用酶制剂提问与释疑(五)
9
作者 沈志军 张剑 李燕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8年第4期82-84,共3页
Q哪些因素影响到酶的洗涤效果?A酶的品种与作用污垢的对应关系见表1。B.温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绝大多数酶在30~40℃便可发挥最大的催化效力.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活力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温度过高将会破坏酶蛋白的分子结构.降低酶... Q哪些因素影响到酶的洗涤效果?A酶的品种与作用污垢的对应关系见表1。B.温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绝大多数酶在30~40℃便可发挥最大的催化效力.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活力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温度过高将会破坏酶蛋白的分子结构.降低酶的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洗涤剂 洗涤效果 催化效率 温度过高 因素影响 对应关系 三维结构
下载PDF
洗涤剂用酶制剂提问与释疑(二)
10
作者 沈志军 张剑 李燕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8年第1期85-86,共2页
如何按洗涤剂的成分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洗涤剂呢?对于高品质的洗涤剂来讲,洗涤剂本身的洗涤能力至关重要。使用恰当的洗涤剂配料处理不同的污垢是洗涤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洗涤剂 酶制剂 洗涤能力
下载PDF
洗涤剂用酶制剂提问与释疑(四)
11
作者 沈志军 张剑 李燕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8年第3期85-86,共2页
洗涤中的淀粉酶如何应用? 淀粉酶是酶制剂工业发展了二十余年后,酶制剂厂商提供给洗涤剂工业的第二种酶制剂,在洗涤剂配方中作为进一步去除含淀粉污渍的有效成分。衣服织物上,含淀粉类的污渍也是很多的,例如果汁、咖啡、酱油、以... 洗涤中的淀粉酶如何应用? 淀粉酶是酶制剂工业发展了二十余年后,酶制剂厂商提供给洗涤剂工业的第二种酶制剂,在洗涤剂配方中作为进一步去除含淀粉污渍的有效成分。衣服织物上,含淀粉类的污渍也是很多的,例如果汁、咖啡、酱油、以及各种植物的汁液等。这类淀粉物料大多是经过部分糊化的,有着很强的胶粘力,能把其它的微粒污垢粘附在织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工业 酶制剂 淀粉酶 工业发展 有效成分 淀粉物料 微粒污垢 淀粉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