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被引量:6
1
作者 文举 常辽华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从重理工、轻人文 ,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到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上的... 从重理工、轻人文 ,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到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也符合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但是 ,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 ,教育相对滞后 ,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融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当前 ,努力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消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历史上形成的壁垒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融合 必然性 现实性 途径
下载PDF
改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创新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璐 张宝运 文举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年第3期2-4,共3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困境和严峻挑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善于根据这一变化的新形势不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制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困境和严峻挑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善于根据这一变化的新形势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制 创新机制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正面 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工作者 新形势 学习 创新思想
下载PDF
模糊语言的生成应用与创新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滨 文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在人类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生成和应用的必然性。语言的模糊现象的大量存在,成为语言交际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因为它符合交往的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达功用。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进步,人...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在人类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生成和应用的必然性。语言的模糊现象的大量存在,成为语言交际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因为它符合交往的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表达功用。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进步,人们不仅在不断地使用模糊语言,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模糊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语用价值 发展与创新
下载PDF
创造性教育的几个哲学问题
4
作者 杨燕 文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创造性教育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新生长点。以经济全球化下的人才理念、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的本质特征、知识教育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所蕴涵的哲学问题为视角 ,对创造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
关键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思维 知识教育 创新人才 认知教育 创造 实践能力 个性 全面发展 哲学
下载PDF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重大发展——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时代精神”论
5
作者 文举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从世界史上正在经历的两个百年、两个时代以及其间形成的两个时代主题、两个战略机遇期和两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系的角度,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时代精神"论是对"三... 从世界史上正在经历的两个百年、两个时代以及其间形成的两个时代主题、两个战略机遇期和两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系的角度,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时代精神"论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时代精神” 发展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代精神”论
6
作者 文举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发展趋势 先进性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创举——北洋大学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7
作者 文举 张宝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45-349,共5页
北洋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先河,堪称后起各大学之典范,为国育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资送留学生,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关键词 北洋大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 开创先河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独立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初探
8
作者 邹林 文举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和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和辅助功能。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培养人才的崭新模式,如何建立起适合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是一个亟...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和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和辅助功能。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培养人才的崭新模式,如何建立起适合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文化素质教育 建设思路
下载PDF
《论语》中“成人”文化意识及其素质教育的精蕴
9
作者 文举 张松茂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59-264,共6页
从新的角度审视《论语》中的“成人”文化意识 ,研究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孔子“成人”教育 ,与今日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异同 ,分析了从古代“君子不器”的“成人”型人才观 ,到现代“德、智、体、美全面... 从新的角度审视《论语》中的“成人”文化意识 ,研究了以“仁爱”为核心的孔子“成人”教育 ,与今日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异同 ,分析了从古代“君子不器”的“成人”型人才观 ,到现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观的区别与联系 ,从中发现“成人”教育中包含着的素质教育思想。虽然古今有时代的本质差别 ,但却又有诸多一致性。研究“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并把它与“全面素质教育”加以比较 ,可以启迪和提高对素质 ,尤其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 《论语》 “成人”文化意识 思想道德教育 孔子
下载PDF
高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10
作者 文魁 秦宣 +4 位作者 孙蚌珠 文举 刁永祚 王章维 刘书林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年第12期5-7,共3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12月4日,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高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徐维凡、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刘贵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12月4日,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高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徐维凡、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刘贵芹,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主编郑惠坚,京津地区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两刊编辑部的同志出席了会议。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教师 政治经济学 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PDF
《论语》的现实观照——关于“国学”热的一些体会
11
作者 李琤 文举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文化意识形态全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研究从冷变热的六大因素,同时以《论语》的现实关照为主题,探讨了《论语》的中轴原理在于孔子主张的为政之道是名、言、行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以中庸为... 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文化意识形态全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研究从冷变热的六大因素,同时以《论语》的现实关照为主题,探讨了《论语》的中轴原理在于孔子主张的为政之道是名、言、行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以中庸为行为规范的哲学思想和以个人修身为核心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这三位一体的中轴原理在于构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也正是以《论语》的现实关照为核心的"国学"研究热的现实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中轴原理 现实观照
下载PDF
孔子社会稳定思想的现代诠释
12
作者 文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33,共5页
孔子社会稳定思想的现代诠释宗文举社会系统的稳定是每个统治者都孜孜以求的。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的稳定性都与其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的有序性相联系。这种有序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与系统内部的变异和革... 孔子社会稳定思想的现代诠释宗文举社会系统的稳定是每个统治者都孜孜以求的。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的稳定性都与其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的有序性相联系。这种有序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与系统内部的变异和革新紧密相关。企盼社会稳定的统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社会稳定 现代诠释 统治者 论语 忠恕之道 中和之道 中庸思想 稳定思想 社会系统
下载PDF
从实事求是到求真务实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举 杨建文 《党建》 2005年第5期10-11,共2页
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矢志不移地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其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由于每代领导人处于不同的时空条件,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各有侧重。毛泽东同志主张“有的放... 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矢志不移地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其贯穿始终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由于每代领导人处于不同的时空条件,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各有侧重。毛泽东同志主张“有的放矢”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的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注重“与时俱进”的实事求是,胡锦涛同志则突出“求真务实”的实事求是。表述有异,侧重不同,但都体现着思想路线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精神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三个代表 执政能力
原文传递
质量互变规律新议
14
作者 文举 《天津师大学报》 1983年第6期25-30,共6页
质量互变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哲学工作者都已经作过很详尽的论述。近年来我国出版界再版和新出版了不少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这些材料对这一规律的论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然而当我们深入其中,采集体系中的一些主要... 质量互变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哲学工作者都已经作过很详尽的论述。近年来我国出版界再版和新出版了不少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这些材料对这一规律的论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然而当我们深入其中,采集体系中的一些主要论点加以咀嚼,就会发现有几个理论问题很值得探讨。本文想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以求得同志们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互变规律 部分质变 物体 量变 渐进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规定性 唯物辩证法 教材 飞跃
下载PDF
《论语》“政”、“刑”思想及其关系
15
作者 文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3,共6页
整个《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其所包含的内容有着严密的思想内涵。“政”与“刑”的思想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纲目,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敬请同仁指正。 一、《论语》中“政”与“刑”的含义剖析 1、有序无乱的等级政治思想 “... 整个《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其所包含的内容有着严密的思想内涵。“政”与“刑”的思想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纲目,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敬请同仁指正。 一、《论语》中“政”与“刑”的含义剖析 1、有序无乱的等级政治思想 “政”的含义在《论语》中大致有:(1)政治之意;(2) 从政、为政、治政之意;(3) 政令、政策、法令之意。后两层含义将与“刑”的含义一起分析。 孔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春秋末年,等级制破坏,奴隶制解体,当时臣弑君、子弑父,诸侯僭越天子,陪臣僭越大夫的现象十分普遍,孔子对此十分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实践观 “政” 刑罚 政治思想 少正卯 统治者 夹谷之会 政治法律思想
下载PDF
信息本质初探
16
作者 文举 《天津师院学报》 1981年第6期33-38,共6页
很多科学,甚至于日常生活中都在广泛地使用着“信息”的概念。例如在控制论中,“所谓信息是指任何消息、通讯、允许、禁止、命令”(H·格林尼斯基《控制论浅述》第9页),模拟人脑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就是根据指令和程序进行信息处理的... 很多科学,甚至于日常生活中都在广泛地使用着“信息”的概念。例如在控制论中,“所谓信息是指任何消息、通讯、允许、禁止、命令”(H·格林尼斯基《控制论浅述》第9页),模拟人脑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就是根据指令和程序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本质 人工信息 人类意识 普遍联系 生物学 自然信息 日常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 生命体 有序性
下载PDF
关于重视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康锡惠 文举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1,共5页
关于重视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思考康锡惠宗文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指的是基本的品格。高素质就是在基本品格基础上要求有更高品位的东西。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高素质的培养。这主要应该体现为正确的思想道德... 关于重视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思考康锡惠宗文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指的是基本的品格。高素质就是在基本品格基础上要求有更高品位的东西。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高素质的培养。这主要应该体现为正确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培养 跨世纪人才 大学生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从哲学高度认识“五个统筹”的意义
18
作者 文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年第12期9-9,共1页
关键词 “五个统筹” 十六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高校 “两课”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