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王欢 黄相 +5 位作者 孙金星 张翔 王凤 刘海军 侯海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 目的探究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2 d、2周、3个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ckin,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 d、2周、3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2 d、2周、3个月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MMP-3、CRP、IL-1β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2周、3个月治疗组MMP-3、CRP、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进行电针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 电针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孔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松 吕仁花 +10 位作者 邵诗泽 侯海涛 王龙强 王亚楠 刘海军 邹奇 王欢 黄相 张翔 王振宇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收治的老年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椎病的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6±... 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收治的老年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椎病的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6±7)岁。全部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在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进行腰部及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6个月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评估神经根减压状况,并进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评价本次手术节段的稳定性。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24~44个月,平均(32±7)个月。手术时间54~142 min,平均(68±30)min。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08.780,P<0.001);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99.821,P<0.001);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1.751,P<0.001);6个月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2%。1例出现置管过程中导丝断裂;1例出现出口神经根外膜的撕裂;1例患者出现出口根刺激症状。末次随访时,3例椎间失稳。未发生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损伤,未发生手术节段错误。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老年人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老年人 内镜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消肿止痛胶囊治疗急性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欢 黄相 +7 位作者 侯海涛 刘海军 付松 王亚楠 王龙强 王振宇 邵诗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胶囊应用于急性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52例急性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肿止痛胶囊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胶囊应用于急性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52例急性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肿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E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6.36±0.65)分、JOA评分(12.33±2.73)分、ESS评分(71.01±7.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73±1.05)、(8.73±2.35)、(53.06±6.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中应用消肿止痛胶囊的效果确切,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上此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消肿止痛胶囊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