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任何影响晶状体透明性的因素均可导致白内障。由于先天性白内障阻挡视通路,阻碍视觉发育,可能会导致终生弱视,所以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将近一半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白内障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合并眼部其他异常... 任何影响晶状体透明性的因素均可导致白内障。由于先天性白内障阻挡视通路,阻碍视觉发育,可能会导致终生弱视,所以先天性白内障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将近一半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有关,白内障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合并眼部其他异常,或者作为多系统综合征的一部分。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连锁分析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筛查和定位的效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日渐清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三十多种致病基因和上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本文就这些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及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患儿术后眼前节结构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徐畅 +1 位作者 王明玥 肖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931,936,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术后眼前节结构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8年1月于盛京医院行白内障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41...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术后眼前节结构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8年1月于盛京医院行白内障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的患儿41例(62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IOL植入组25例(37眼)和二期IOL植入组16例(25眼)。另选取与末次随访时的儿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正常眼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通过UBM观察眼前节形态。结果一期IOL植入组和相应对照组CCT分别为(542.62±31.79)μm和(539.35±30.1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IOL植入组CCT为(573.56±46.58)μm,显著大于相应对照组(541.92±25.46)μm(P<0.01)。一期IOL植入组ACD为(3.37±0.38)mm,显著大于相应对照组(2.94±0.24)mm;二期IOL植入组ACD为(2.73±0.31)mm,显著小于相应对照组(3.03±0.30)mm(均为P<0.01)。一期和二期IOL植入组的ACA分别为(42.92±4.56)°和(40.58±6.84)°,均显著小于相应对照组ACA(48.73±7.49)°和(48.14±5.71)°(均为P<0.01)。一期IOL植入术后可见皮质增生主要位于IOL前方;二期IOL植入术后皮质增生主要位于IOL后方。结论儿童白内障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或无晶状体眼行IOL二期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与正常儿童相比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 儿童白内障 中央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前房角
下载PDF
一个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筛查与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巩雪 +1 位作者 王连庆 肖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3-1115,1120,共4页
目的对中国一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方法分别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临床表型选取6个候选基因(CRYAA、CRYAB、PITX3、CHMP4B、MIP、CRYGD)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DNA片段... 目的对中国一个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的后极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方法分别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临床表型选取6个候选基因(CRYAA、CRYAB、PITX3、CHMP4B、MIP、CRYGD)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直接测序法寻找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特征,先证者表型为后极性白内障,通过候选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家系内患者CRYGD基因第2个外显子第127位碱基有1个T→C的点突变,此突变导致蛋白第43位的色氨酸被精氨酸取代(W43R)。结论 CRYGD基因c.T127C(p.W43R)突变是该后极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性白内障 CRYGD基因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三维CT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阳 苏志彩 +1 位作者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60-2162,共3页
目的:用三维CT观察单眼上斜肌麻痹患者的双眼上斜肌影像差异。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给30例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三维CT检查。在冠状位测量患者双眼上斜肌最大横截面面积和CT值。结果:麻痹眼和非麻痹眼上斜肌肌腹的... 目的:用三维CT观察单眼上斜肌麻痹患者的双眼上斜肌影像差异。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给30例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三维CT检查。在冠状位测量患者双眼上斜肌最大横截面面积和CT值。结果:麻痹眼和非麻痹眼上斜肌肌腹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分别为4.52±1.49,8.80±1.42mm2;CT值分别为11.57±22.88,35.13±9.74。麻痹眼上斜肌肌腹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和CT值都明显小于非麻痹眼,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CT扫描显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腹的横截面面积和CT值明显比非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腹的横截面面积和CT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上斜肌麻痹 上斜肌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形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阳 王晓青 +1 位作者 肖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索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形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我们对27例临床诊断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了眼眶CT扫描。用MIMICS10.01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上斜肌虚拟模型,以此... 目的探索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形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我们对27例临床诊断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了眼眶CT扫描。用MIMICS10.01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上斜肌虚拟模型,以此观察双眼上斜肌的形态。采用自身对照,比较麻痹眼和健眼的上斜肌体积差异,设定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27例患者的上斜肌三维重建模型都显示,麻痹眼的上斜肌与健眼的上斜肌相比肌肉明显纤细。上斜肌体积的测量:麻痹眼上斜肌肌腹体积为(26.45±10.78)mm3,健眼上斜肌肌腹体积为(60.51±17.76)mm3,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上斜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用于观察上斜肌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珊瑚状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致病基因筛查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巩雪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对一个珊瑚状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方法:采集家系中2例患者和1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与珊瑚状白内障相关的候选基因GJA3、GJA8、CRYGC及CRYGD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 目的:对一个珊瑚状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筛查。方法:采集家系中2例患者和1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与珊瑚状白内障相关的候选基因GJA3、GJA8、CRYGC及CRYGD设计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并对扩增片段进行Sanger测序。结果:该家系疾病表型为珊瑚状白内障,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对扩增产物测序,发现家系内患者CRYGD第2个外显子第70位有1个C>A碱基的杂合突变(c.70C>A),正常对照未见该点突变。结论:CRYGD基因的错义突变c.70C>A是该珊瑚状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状白内障 CRYGD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一个X连锁显性遗传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致病突变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心如 孟晓露 +2 位作者 司锘 肖伟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对中国东北辽宁地区一个三代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眼球小角膜家系进行致病变异筛查,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必要的遗传学依据。方法 2017年4月采集该家系中2例患者和1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目的对中国东北辽宁地区一个三代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眼球小角膜家系进行致病变异筛查,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必要的遗传学依据。方法 2017年4月采集该家系中2例患者和1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对先证者进行眼部检查。通过MiSeq测序平台对4813个临床疾病相关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寻找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表现为后极性先天性白内障伴有小眼球小角膜,呈X连锁显性遗传。对家系中3个成员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进行测序,发现家系内患者携带X染色体NHS基因无义突变(NHS c.742C>T,p.R248^*),该突变在家系中与疾病表型共分离。通过查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该突变为Nance-Horan综合征致病突变,患者临床表现与该综合征相符。结论该家系诊断为Nance-Horan综合征,NHS基因c.742C>T(p.R248^*)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ce-Horan综合征 NHS基因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下斜肌的CT三维重建
8
作者 张阳 王晓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立体观察下斜肌形态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29例进行眼眶CT扫描。用Mimics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数字图像,观察双眼下斜肌的3D形态... 目的:探索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立体观察下斜肌形态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29例进行眼眶CT扫描。用Mimics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数字图像,观察双眼下斜肌的3D形态。用自身对照设计,比较麻痹眼和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差异,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麻痹眼的下斜肌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粗;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细。下斜肌最大横径的测量:麻痹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797±1.083mm;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507±0.848mm;两者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三维重建数字图像可以用于观察下斜肌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