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宋
炳
延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4-19,共6页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 ,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 ,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 ,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 ,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 ,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 ,但并不是对...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 ,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 ,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 ,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 ,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 ,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 ,但并不是对人的贬低 ,相反 ,留下了自在物恰恰给人留下了希望。因为自在物作为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提示我们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对自在之物的觉悟、思想会使我们具有能从眼下生活与眼下世界摆脱出来的超越性眼光 ,从而展开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哲学思想
自在之物
主体性
自由
超越性
实践法则
不可知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思想探析
2
作者
宋
炳
延
王星星
《晋阳学刊》
2002年第5期72-74,共3页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做了深刻的思考,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控制着物,拘囚着人。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考。海氏认为人的唯一出路是召唤思,只有人学会思,技术才归于正位,人才是真正的人。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代技术思想
现代技术
座架
思
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在的领悟
3
作者
宋
炳
延
王颖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去蔽
此在
怀疑论
永恒真理
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两本“形而上学导论”想到的——试说康德和海德格尔
4
作者
宋
炳
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海德格尔
“在”
形而上学
表象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宋
炳
延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4-19,共6页
文摘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 ,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 ,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 ,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 ,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 ,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 ,但并不是对人的贬低 ,相反 ,留下了自在物恰恰给人留下了希望。因为自在物作为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提示我们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对自在之物的觉悟、思想会使我们具有能从眼下生活与眼下世界摆脱出来的超越性眼光 ,从而展开新的希望。
关键词
康德
哲学思想
自在之物
主体性
自由
超越性
实践法则
不可知论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思想探析
2
作者
宋
炳
延
王星星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系
出处
《晋阳学刊》
2002年第5期72-74,共3页
文摘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做了深刻的思考,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控制着物,拘囚着人。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考。海氏认为人的唯一出路是召唤思,只有人学会思,技术才归于正位,人才是真正的人。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代技术思想
现代技术
座架
思
本质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在的领悟
3
作者
宋
炳
延
王颖斌
机构
山西大学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9期26-28,共3页
文摘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
关键词
真理
去蔽
此在
怀疑论
永恒真理
存在
Keywords
truth
off-cover
here
scepticism
eternal truth
exi stence
分类号
B08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两本“形而上学导论”想到的——试说康德和海德格尔
4
作者
宋
炳
延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3-139,共7页
文摘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关键词
康德
海德格尔
“在”
形而上学
表象
Keywords
Kant
Heidegger
Metaphysics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及其意义
宋
炳
延
《浙江学刊》
CSSCI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思想探析
宋
炳
延
王星星
《晋阳学刊》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存在的领悟
宋
炳
延
王颖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两本“形而上学导论”想到的——试说康德和海德格尔
宋
炳
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