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以证道:植物染色术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37-42,共6页
研究传统物质文化,从"术"与"道"、"器"的关系上讲,对"术"的研究极为必要,"术"可"上明道,下立器",术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对传统造物之术的研究可引导我们一辨传统文化的"... 研究传统物质文化,从"术"与"道"、"器"的关系上讲,对"术"的研究极为必要,"术"可"上明道,下立器",术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对传统造物之术的研究可引导我们一辨传统文化的"道器"与"天人"关系。本文通过传统服饰的染色之术探索传统服饰审美之道与服饰色彩的器物关系。植物染色对中国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首先,术可明道:植物染的色彩特征影响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审美观的形成;其次,术以立器:植物染的工艺技术特征影响传统服饰装饰风格的形成;再次,道术大同:植物染的造物技术顺同传统服饰色彩的社会等级之道;最后,器以载道:植物染的色彩属性承载着传统服饰色彩的社会艺术属性。总之,植物染色技术与传统服饰色彩美学之道休戚相关,其中凝聚着大量文化信息和民族生存发展的信息。作为一种传统的染色技艺,其中蕴含的技术特征、造物理念、审美特征、文化属性等载物之道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民族色彩审美系统。作为一种实现和支撑传统服饰色彩之道的重要染色术,植物染有着不可被化学染色取代的文化性和符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 中国传统服饰 色彩美学体系
下载PDF
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0-40,共11页
服饰礼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能够从阶级性、价值观、伦理性等角度反映出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的平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真正地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气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文... 服饰礼仪是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礼仪能够从阶级性、价值观、伦理性等角度反映出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传统服饰礼仪文化的平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真正地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气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由农耕文明孕育的中国传统礼仪源于宗教信仰,根植于宗法社会,服饰在造型样式、造物方法、色彩、纹样、配饰等方面表现出克己复礼、压抑人欲而强调礼乐秩序的特征。由海洋文明孕育的西方传统礼仪则源于骑士精神,繁荣于宫廷社会,服饰在造型、着装行为、礼仪原则上都表现出浓郁的人文中心思想与理性精神,服饰礼仪强调人的中心地位与为人服务的意识。造成中西方服饰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二:不同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族群观念差异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源;不同的身体观念是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服饰礼仪 中西方 身体
下载PDF
时尚·道法自然——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及时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5-15,共11页
以《时尚·道法自然》展览及相关著作的译介为缘起,本文运用设计学、材料学、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时尚不断从自然界中拓展的新材料为线索,梳理了从17世纪至今四百余年间近现代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揭示时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负... 以《时尚·道法自然》展览及相关著作的译介为缘起,本文运用设计学、材料学、环境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时尚不断从自然界中拓展的新材料为线索,梳理了从17世纪至今四百余年间近现代时尚与自然的关系史,揭示时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总结出时尚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通过现行案例探索时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倡导人类在时尚与自然之间寻找共同发展的平衡点,让时尚发挥其特有的创造力,在自然中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自然 时尚与自然的关系 时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内外苯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氯碱工业》 CAS 2006年第9期22-28,共7页
阐述了国内外苯胺合成技术的进展情况、消费现状与发展预测。认为随着未来MD I的快速发展,苯胺消费结构的调整进度将加快。分析了国内外苯胺市场概况,对我国苯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苯胺 生产技术 市场
下载PDF
渤海六号钻井平台水下焊接修复 被引量:3
5
作者 宝天 王连东 +5 位作者 韩松 王涵福 江海涛 张登荣 徐根弟 《焊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12,共4页
渤海六号钻井平台因潜水泵脱落造成沉垫甲板破损(破损面约300mm×1300mm),甲板所处水深约40m.通过工艺评定,采用水下局部排水CO_2半自动焊接技术对甲板进行补焊修复,修复工程得到中国船级社认可.
关键词 水下焊接 钻井平台 修复
下载PDF
蒙元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绸纺织文化交流 被引量:5
6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46-55,共10页
13世纪蒙古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欧亚大陆间的国家疆界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西亚、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蒙古政权统治在伊朗及周边地区设置的藩属政权伊儿汗国(1256~1355年)使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两大帝国—中国和... 13世纪蒙古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欧亚大陆间的国家疆界开放,极大地促进了西亚、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蒙古政权统治在伊朗及周边地区设置的藩属政权伊儿汗国(1256~1355年)使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两大帝国—中国和伊朗两地之间的纺织文化交流达到空前巅峰。以此为文化背景,本文分别探讨"蒙古统治时期伊朗的‘中国风’"和"蒙元时期中国纺织品上的伊斯兰风格"两个问题,通过研究和比较中国与伊朗两地纺织品的纹样风格与文化特征,探讨13~14世纪蒙古伊朗与蒙元时期的中国之间的纺织文化交流情况,并分析两种纺织文化深度交流的原因和重要意义,以期一窥中世纪末期丝绸之路上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伊朗 伊朗中国风 蒙元时期的中国 伊斯兰风格 纺织文化交流
下载PDF
17-18世纪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与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被引量:5
7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1,I0002,共12页
本文以图文互证的方法,分析“中国风”丝绸纹样、印度棉布、土耳其式服装等东方国家的外销服饰纺织品对西方服饰纺织文化的影响,并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研究上升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审思,从而论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近代世界文化... 本文以图文互证的方法,分析“中国风”丝绸纹样、印度棉布、土耳其式服装等东方国家的外销服饰纺织品对西方服饰纺织文化的影响,并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研究上升到社会制度层面的审思,从而论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近代世界文化建构过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国家外销服饰纺织品 “中国风”丝绸 印度棉布 土耳其服装 近代世界文化建构
下载PDF
美人之美:中西方古代女性妆饰与审美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15,共8页
作为服饰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相比服装,妆饰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本文即采用以点带面的论证手法,以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女性面妆、眉妆、眼妆与唇妆的比较研究,从美学与女性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女性... 作为服饰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相比服装,妆饰研究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本文即采用以点带面的论证手法,以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中西方女性面妆、眉妆、眼妆与唇妆的比较研究,从美学与女性学的视角分析中西方女性妆饰的文化差异,并深入探讨构成中西方女性妆饰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即:建立在东西方自然观与哲学观基础上的审美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差异,并认为中西方女性都应持有对自己内在生命力量与文化脉络的信心,懂得欣赏与持守自身文化孕育的独特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妆饰 女性审美 中西方比较
下载PDF
戎装英姿:中英警服设计巡礼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元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警容警貌之礼法乃国家治国安邦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制式服装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象征着国家的法制精神。此文即以警服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中英警服的形制与文化,力图为中国警服的未来设计与研发提供明晰的理论指... 警容警貌之礼法乃国家治国安邦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制式服装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象征着国家的法制精神。此文即以警服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中英警服的形制与文化,力图为中国警服的未来设计与研发提供明晰的理论指导。首先,文章梳理了警服与警察文化的关系,进而阐述警服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回顾中国警服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警服设计的历史经验,并提出应警察职业发展的未来需求;再次,调研英国警服文化,学习借鉴成功设计案例;最后,指出警服的实效价值在于超越物质的精神性,总结出未来警服设计定位的五个方面,即职业性、礼仪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仪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服 警察文化 职业 礼仪 制服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文化源流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42-50,共9页
树纹作为人类图腾崇拜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源于在古代各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神树崇拜,以神树为题材的设计艺术与造型装饰贯通人类古代艺术史,其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设计艺术重要装饰题材之一。伴随中国历史与文... 树纹作为人类图腾崇拜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源于在古代各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中共通的文化现象—神树崇拜,以神树为题材的设计艺术与造型装饰贯通人类古代艺术史,其也是中国古代纺织品设计艺术重要装饰题材之一。伴随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织物树纹装饰逐渐形成多样性的装饰体系,其演变历程既具有历史连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性。本文即以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与审美特征的演变规律。文章以古代织物树纹装饰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为纵向时间轴,梳理织物树纹装饰文化内涵、纹样形式及审美特征的变化和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紧密关系。文章又以古代织物树纹装饰的异域文化吸纳与海外文化传播为横向空间轴,总结沿丝路西来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织物树纹装饰的影响,以及中国织物树纹装饰西传欧洲后作出的艺术贡献。总之,中国神树装饰展示了古人的自然观、宇宙观与生命观。中国古代织物树纹装饰记载了中国装饰文化发展嬗变的历程,也充分展现了中外间的跨文化交流,它始终反映着时代历史与民族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宏大的社会文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树崇拜 树纹装饰 织物 传统装饰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群体意识与性别地位的构建:18世纪欧洲女性肖像画中的“东方风”
11
作者 杨晓瑜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 本文以18世纪欧洲“异国情调”时尚风潮的兴盛为文化背景,运用图像学、物质文化史、时尚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等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相关史实,图文互证,探讨当时女性肖像画中频繁出现的来自中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的服饰及其他东方物品的现象。进而分析其背后所映射的群体意识变革与性别地位构建:即肖像画中的“东方风”不仅为近代欧洲女性塑造了睿智、博学的新形象,且通过暗示被画者的社会地位与关系网络,使画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女性肖像画 女性形象 异国情调 服饰文化
下载PDF
码头钢桩支撑水下焊接节点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焕功 宝天 《焊接》 EI 1997年第5期8-11,共4页
通过深水码头钢桩支撑不同节点型式进行的受力分析、水下焊接工艺性分析,以及针对套管型节点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水下焊接验证实验,证明套管型节点结构,在采用LD-CO_2水下焊接法进行水下焊接时,既能保证码头过渡段钢桩排架的承载能... 通过深水码头钢桩支撑不同节点型式进行的受力分析、水下焊接工艺性分析,以及针对套管型节点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水下焊接验证实验,证明套管型节点结构,在采用LD-CO_2水下焊接法进行水下焊接时,既能保证码头过渡段钢桩排架的承载能力,又可方便水下焊接施工,从而缩短工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桩 支撑 焊接 节点 水下焊接 最优设计
下载PDF
现当代艺术对纺织品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美术向导》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20世纪以来,更具符号性与象征性的"形与色"渐成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绘画逐渐向着平面化、装饰性发展。同时,"形和色"也是现代装饰设计中最为考究的元素,由此,现当代艺术的形式与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装饰艺... 20世纪以来,更具符号性与象征性的"形与色"渐成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绘画逐渐向着平面化、装饰性发展。同时,"形和色"也是现代装饰设计中最为考究的元素,由此,现当代艺术的形式与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装饰艺术领域。由于染织艺术与绘画同样具有平面二维性,加之纺织印染技术成熟,使绘画作品能够被轻易转移到纺织品上,促使染织艺术成为现代艺术家最早涉足的应用艺术领域。诸位现代艺术大师参与到纺织品设计中,运用纯艺术的语言赋予纺织品设计以极大的灵感,促使纺织品设计领域经历巨大变革,促进了纺织品设计的发展。此外,作为艺术作品的描绘对象、灵感来源、风格特征等,纺织品也经常出现在现代绘画中,提供给艺术家们诸多的感受与体验。艺术家们甚至从纺织品中抽离出设计语言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并深化为艺术创作的精神内核。现代艺术家参与从事纺织品设计,并与纺织品设计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说明艺术是合乎目的需求的"依存美"与合乎精神需求的"自由美"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现当代艺术流 派现当代艺术家 纺织品设计 杜飞
原文传递
现代设计的启蒙实验:朱伊花布与工业革命初期法国棉纺织产业转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85,共5页
作为最成功的纺织企业,朱伊工厂堪称工业革命初期法国棉纺织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其革命性地运用现代设计的系统策略解决棉纺织企业运营各环节问题的做法也堪称一场现代设计的启蒙实验。这场实验说明,现代设计本质的系统性目的性与设计... 作为最成功的纺织企业,朱伊工厂堪称工业革命初期法国棉纺织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其革命性地运用现代设计的系统策略解决棉纺织企业运营各环节问题的做法也堪称一场现代设计的启蒙实验。这场实验说明,现代设计本质的系统性目的性与设计边界的互渗性模糊性共同构成了现代设计矛盾统合的根本属性,这种属性在工业革命初期现代设计的萌芽阶段就已经被确立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伊花布 法国棉纺织产业 现代设计 工业革命
原文传递
浅谈保险行业“零现金”管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辽宁经济》 2011年第5期48-49,共2页
本文通过对保险行业内部推行的"零现金"的由来、发展历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零现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对"零现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零现金"需要调... 本文通过对保险行业内部推行的"零现金"的由来、发展历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零现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并通过对"零现金"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零现金"需要调整和完善的几个方面,同时对今后"零现金"的发展趋势和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零现金"的顺利开展有所裨益,并使"零现金"在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公司 “零现金” 解析
下载PDF
郎世宁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及其在异质文化中的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荣宝斋》 2012年第9期126-137,共12页
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在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艺术史上,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艺术家以推动中国绘画发展为目的,
关键词 异质文化 绘画艺术 中西合璧 郎世宁 中国艺术史 艺术发展 文化交流 鸦片战争
原文传递
破旧与立新:民国“文明新装”造型特征及文化探析
17
作者 杨帆雁 《服饰导刊》 2023年第3期63-72,共10页
文明新装作为中国传统女装从“重装”至“轻装”变革的先驱,集继承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奠定了民国女装现当代变革的基础,对于探究中国传统女装的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实物、传世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采用对比分析、图文互证的... 文明新装作为中国传统女装从“重装”至“轻装”变革的先驱,集继承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奠定了民国女装现当代变革的基础,对于探究中国传统女装的近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实物、传世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采用对比分析、图文互证的方式梳理文明新装的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并结合时尚传播、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剖析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研究认为:①文明新装的造型体现出紧窄立体、轻快开放、简约凝练、清素雅洁及轻便舒畅的审美意蕴,其中内隐有传统与现代两种时代审美基因,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博弈正是推动中国女装轻装化变革的契机。②文明新装既是新女性解放先锋意识与归复人性自由的镜像,也是其脱离旧貌与重塑自我的外显。③文明新装的时尚稀缺性开启了新的流行风尚,促进了大众时尚文化的兴起,彻底打破了时尚传播的阶层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服饰 文明新装 造型特征 审美意蕴 身体观 新女性
下载PDF
托古改制:新古典主义女装中的身体、性别、政治与技术
18
作者 《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新古典主义女装是时尚界向法国大革命致敬的礼服,是法国大革命托古改制思想的外化象征物。新古典主义女装托古希腊古罗马服饰之“古”,以制衣技术创新为支撑,吸收化用,实现改制之目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的身体观念转向、性别秩序重塑与... 新古典主义女装是时尚界向法国大革命致敬的礼服,是法国大革命托古改制思想的外化象征物。新古典主义女装托古希腊古罗马服饰之“古”,以制衣技术创新为支撑,吸收化用,实现改制之目的:新兴资产阶级女性的身体观念转向、性别秩序重塑与政治身份重构。新古典主义女装变革的本源是一场女性主义的托古改制,是一场除旧布新的女性文化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女装 身体观念 性别秩序 政治身份 技术创新
原文传递
女性共和国 文人乌托邦:图像所见18世纪法国沙龙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 被引量:2
19
作者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5-13,共9页
本文从图像学角度分析沙龙相关主题绘画,并将启蒙学说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献史料与沙龙女主人的图像结合起来进行互证研究,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女性的时代身体与身份观念转向问题,并探讨其在女性文化近现代转型中的代表性意义。
关键词 沙龙 女性 18世纪法国 启蒙运动 图像学
下载PDF
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来源考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苗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4-50,30,共8页
关于汉族传统服用纽扣的来源,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本土演化生成。但在结合古籍、图像和实物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是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发明,并在北朝至隋唐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纽扣历经宋元时... 关于汉族传统服用纽扣的来源,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为本土演化生成。但在结合古籍、图像和实物等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汉族传统服用纽扣是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发明,并在北朝至隋唐时期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纽扣历经宋元时期的发展,于明清时期成为汉族传统服饰上的重要服饰部件,其在丝路上自西向东的传播是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互动与交流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扣 来源 系衣方式 服饰文化 文化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