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莉 王明新 《医学信息》 2011年第9期2674-2675,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纽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纽患者的症状改...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纽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纽患者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纽(P〈O.01),心电图心肌缺血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参麦注射液 疗效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原 +2 位作者 蒋敏 严华 王明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82-783,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是造成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治疗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是造成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有效的拮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我们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Ⅱh Ⅲa受体拮抗剂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6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莉 王明新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9期6113-6114,共2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心功能...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8.2%;而常规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67.6%。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D、LVSD、LVEF等心室指标均有好转或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较好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明显增加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该药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钠 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功能不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明新 陈原 +5 位作者 刘艳 薛霞 党从莉 蒋敏 邢玉龙 《中国水电医学》 2006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讨论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73例(94%)经桡动脉途径,5例(6.4%)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者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未发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 目的讨论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73例(94%)经桡动脉途径,5例(6.4%)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者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未发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远端肢体坏死、手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5
作者 蒋敏 王明新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8期3441-3442,共2页
分析2009年1月~2009年6月DCG(动态心电图)524例,有明显伪差、干扰31例,发生率5.9%。根据发生原因,制定了相应措施。2009年7月~2009年12月检查DCG 600例,有明显伪差、干扰的仅8例,发生率为1.33%,伪差、干扰发生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伪差 干扰
下载PDF
安立生坦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2 位作者 徐晶 马乐 张玉顺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80-383,396,共5页
目的研究安立生坦(ambrisentan)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慰剂组、安立生坦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于... 目的研究安立生坦(ambrisentan)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慰剂组、安立生坦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于自然环境中饲养4周,其他3组置于低压低氧舱内(8 h/d),共饲养4周。从低氧第3周起进舱前,每天给予安慰剂组生理盐水(2 ml)灌胃,给予安立生坦组安立生坦(5 mg/kg)灌胃,共2周。4周后以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右心室心肌OP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m PAP、RVSP、RV/(LV+S)、RW/BW、和右心室CVF均显著升高,OP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安立生坦组的上述指标和OP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安立生坦组各项指标及OPN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安立生坦在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右心室心肌O P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安立生坦 骨桥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