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叶通过抑制细胞活性氧的积累延缓皮肤衰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慧娥 杜连云 +3 位作者 初孟瑶 叶萍 王恩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目的:采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揭示人参叶治疗UVB诱导皮肤衰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人参叶活性成分与靶点,GeneCards和OMIM检索皮肤衰老相关靶点。在线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Cyto... 目的:采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揭示人参叶治疗UVB诱导皮肤衰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人参叶活性成分与靶点,GeneCards和OMIM检索皮肤衰老相关靶点。在线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7.0软件对“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多层次网络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分析,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AutoDock将药物对接至预测的药物结合位点。体外实验检测UVB照射诱导HaCaT细胞衰老过程中氧化损伤相关指标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预测了人参叶的4个活性成分(谷甾醇、槲皮素、人参皂苷Rh2和山柰酚)和94个潜在靶点;人参叶可显著降低UVB辐射诱导的HaCaT衰老模型的氧化损伤,并降低p-JNK、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人参叶中的谷甾醇、槲皮素、人参皂苷Rh2、山萘黄素等成分可通过p-JNK、p-ERK等蛋白激活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达到保护HaCaT细胞的目的,从而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影响皮肤衰老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叶 皮肤衰老 UVB辐射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山防感冒颗粒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韩路生 +4 位作者 初孟瑶 程立业 陈长宝 李光 王恩鹏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山防感冒颗粒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及现有相关文献(CNKI和PubMed)挖掘山防感冒颗粒中山银花、防风、山楂和生姜...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山防感冒颗粒中药组分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及现有相关文献(CNKI和PubMed)挖掘山防感冒颗粒中山银花、防风、山楂和生姜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8.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利用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靶点;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山防感冒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采用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辅助缓解疼痛靶点进行验证。通过筛选得到山房感冒颗粒中药的24种活性成分,258个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1313个,细胞组分(CC)条目62个,分子功能(MF)条目12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6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乙型肝炎病毒、松弛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与AKT1、TNF和TP53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槲皮素(Quercetin)、山楂酸(Maslinic acid)和植物甾醇(Bate-sitosterol)为最强的3个有效成分。山防感冒颗粒主要通过调节癌症相关通路、乙型肝炎病毒、PI3K/Akt信号通路、对细胞氮化合物反应、对激素的反应和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等来辅助消炎治疗COPD,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山防感冒颗粒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初步阐明了山防感冒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富集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珍珠烧伤膏辅助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尚禹东 +4 位作者 初孟瑶 程立业 艾长山 陈长宝 王恩鹏 《特产研究》 2023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珍珠烧伤膏辅助缓解疼痛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挖掘烧伤膏中金银花、紫草、甘草、当归、黄芩和白芷的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珍珠烧伤膏辅助缓解疼痛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挖掘烧伤膏中金银花、紫草、甘草、当归、黄芩和白芷的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一步通过Cytoscape3.8.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利用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疼痛的潜在靶点;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珍珠烧伤膏辅助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采用AutoDock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辅助缓解疼痛靶点进行验证。通过筛选得到珍珠烧伤膏复方中药的156种活性成分和245个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238个、细胞组成(CC)条目36个和分子功能(MF)条目5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200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C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与IL6、AKT1、TNF和TP53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和山柰酚为最强的有效成分。珍珠烧伤膏主要通过调节皮肤细胞的无机物质反应、对异种刺激的反应及对细胞氮化合物反应等来辅助缓解疼痛,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烧伤膏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初步阐明了珍珠烧伤膏辅助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烧伤 缓解疼痛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