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纳米SiO_(2)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玲玲 买哲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4-179,共6页
针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环境中混凝土长期受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而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制备纳米SiO_(2)掺量分别为0 kg/m^(3)、2 kg/m^(3)、4 kg/m^(3)、6 kg/m^(3)、8 kg/m^(3)的混凝土试件,测试试件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 针对西北地区盐渍土环境中混凝土长期受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而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制备纳米SiO_(2)掺量分别为0 kg/m^(3)、2 kg/m^(3)、4 kg/m^(3)、6 kg/m^(3)、8 kg/m^(3)的混凝土试件,测试试件在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质量、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的进行,试件的力学性能逐渐弱化,混凝土内部的损伤越来越严重;质量先增大后迅速降低,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损失率逐渐提升;综合上述4种指标的数据分析得出,当纳米SiO_(2)掺量为4.0 kg/m^(3)时,各项性能表现最佳。最后借助SEM微观扫描对冻融循环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损伤机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硫酸盐侵蚀 纳米SiO_(2) 质量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相对动弹性模量 SEM微观
下载PDF
垃圾桶的绿色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66-168,共3页
垃圾的不断增加及造成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垃圾的处理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垃圾桶的设计,应是通过对垃圾桶的外形、颜色、功能以及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等方面来设计,增加人们的环保意... 垃圾的不断增加及造成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垃圾的处理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垃圾桶的设计,应是通过对垃圾桶的外形、颜色、功能以及提高废弃物的回收率等方面来设计,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品 绿色设计 垃圾桶
下载PDF
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在女性市场的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大都外观造型单一,设计缺乏人性化和情趣化,定位和命名都做得不够到位。其矛盾的关键是: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群在不断加大,而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却很少考虑到女性用户,并为她们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大都外观造型单一,设计缺乏人性化和情趣化,定位和命名都做得不够到位。其矛盾的关键是: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群在不断加大,而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却很少考虑到女性用户,并为她们的需求而设计。女性市场大有可开发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本电脑 女性市场 人性化设计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鹏辉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通过对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耗能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发现,该新型抗震结构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能能力较好,HPFRC耗能墙显著增加了RC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达到峰值荷载点时,仅产生中度损... 通过对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耗能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发现,该新型抗震结构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能能力较好,HPFRC耗能墙显著增加了RC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达到峰值荷载点时,仅产生中度损伤;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基于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理论分析结合试验数据回归的方法建立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为该新型抗震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 耗能能力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建筑专业认知实践教学模式的构筑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卫芳 《科技资讯》 2012年第29期233-234,共2页
为了促进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现代教学论根据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学习过程精细地设计教学,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认知学习理论,是把认知学习过程看作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获取知识、积累储存知识、改造整理并进行运用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 认知教学 认知心理学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广告传媒企业VIS视觉识别系统
6
作者 《平原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
Visual Identity System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中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它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直接的传播。应用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 Visual Identity System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中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它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直接的传播。应用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营销的快速便捷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知名度 品牌营销 视觉识别系统
下载PDF
情趣化办公用品包装设计
7
作者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16-18,共3页
现阶段的市场上,包装琳琅满目,特别是食品、日用品、药物等产品的包装发展迅猛。但是办公用品包装却没有那么引人注意,基本上都是塑料纸板、纸方盒等,没有变革,更谈不上什么新意。这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则会被认为是没有... 现阶段的市场上,包装琳琅满目,特别是食品、日用品、药物等产品的包装发展迅猛。但是办公用品包装却没有那么引人注意,基本上都是塑料纸板、纸方盒等,没有变革,更谈不上什么新意。这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感情的表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办公用品包装需要改进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 办公用品 情趣化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水平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鹏辉 何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3,共5页
通过对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发现,HPFRC耗能墙能够显著增加RC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试验表明,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中的RC框架与HPFRC耗能墙是由两种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制作,故在相同的特征荷载点(... 通过对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发现,HPFRC耗能墙能够显著增加RC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试验表明,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中的RC框架与HPFRC耗能墙是由两种性能差异较大的材料制作,故在相同的特征荷载点(如开裂、屈服、峰值荷载点)处,两种构件的损伤状态和刚度退化明显不同,计算这种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分别考虑这种差异.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HPFRC耗能墙的各特征点荷载计算式,为下一步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各特征点荷载的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耗能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 特征荷载点 水平承载力
下载PDF
生态经济视野下的建筑规划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55-155,共1页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资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上的舒适性,为此,生态经济渐趋形成,在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生态经济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其中就包括生态经济视野下的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基本物资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上的舒适性,为此,生态经济渐趋形成,在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围绕生态经济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其中就包括生态经济视野下的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等要求为核心的生态建筑规划理念得到推广应用,在较低限度开发环境的基础上,使建筑与环境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发展 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 规划理念 建筑与环境 经济视野 以人为本 理念的转变
下载PDF
浅议中国古民居中的传统文化思想
10
作者 《科技资讯》 2011年第30期76-76,共1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独具特色,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历史的缩影,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思想与精髓,从而造就了中国古民居独特的的型制风格。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古民居 设计思想
下载PDF
浅谈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
11
作者 《山海经(故事)(上)》 2017年第8期183-183,共1页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辅助绘图也逐渐普及,CAAD技术从早期的初级辅助制图发展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图技术.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行业的各个层面,对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创作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如今的建筑...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计算机辅助绘图也逐渐普及,CAAD技术从早期的初级辅助制图发展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图技术.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行业的各个层面,对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创作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现如今的建筑设计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数字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且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带来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