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醇F调节肠道菌群及免疫应答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何旭东 成竹 +6 位作者 倪皓雨 胡蕴铠 李敏 陈达俊 苏文涛 俞捷 杨兴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88-2095,共8页
目的探究苦参醇F(KSCF)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预测KSCF干预UC的潜在靶点。将C57BL/6J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703 mg/kg)、KSCF组(100 mg/kg)和正常组,每组6只;采... 目的探究苦参醇F(KSCF)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预测KSCF干预UC的潜在靶点。将C57BL/6J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703 mg/kg)、KSCF组(100 mg/kg)和正常组,每组6只;采用饮用葡聚糖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建立小鼠UC模型;造模期间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脂多糖(LPS)及结肠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水平;检测小鼠脾脏中CD3+T、CD4+T、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法分析结肠微生物变化。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KSCF可能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UC。分子对接结果表明,KSCF与NF-κB p65蛋白结合最稳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KSCF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得到改善;DAI评分、血清LPS水平、结肠组织中MPO及NF-κB p65磷酸化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脾脏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小鼠体重,结肠组织中SOD水平、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脾脏中CD3+T、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阿克曼氏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丰度增加,变形菌门丰度减少,菌群结构向正常组趋近。结论KSCF通过修复肠道微生态失调、增强免疫应答来抑制结肠炎症反应,改善肠屏障完整性来缓解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醇F 溃疡结肠炎 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 炎症 氧化应激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Semi-Pre-HPLC与HPLC-MS联用的二维色谱分析系统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线粒体中滇黄精药源成分的检测
2
作者 史婷婷 李艳娟 +5 位作者 杨艾 王涛 成竹 席建军 姜晓杰 杨兴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8-22,共5页
目的检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线粒体中滇黄精药源成分的分布情况。方法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滇黄精水提物组,每组8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模型同时滇黄精水... 目的检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线粒体中滇黄精药源成分的分布情况。方法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滇黄精水提物组,每组8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模型同时滇黄精水提物组按照8 g/(kg·d)灌胃滇黄精水提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14周。最后一次给药1 h后,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离得到线粒体,采用Semi-Pre-HPLC联合HPLC-MS二维色谱分析系统分析各组肝线粒体药源成分。结果MAFLD大鼠肝线粒体中检测到10种药源成分,其中7种已报道脂代谢调节活性,分别为薯蓣皂苷元、薯蓣皂苷、菝葜皂苷元、Pratioside D1、异甘草素、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元。结论检测到的10种药源成分可能是滇黄精调节线粒体缓解MAFLD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Pre-HPLC HPLC-MS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线粒体 滇黄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