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被引量:8
1
作者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共22页
地图不是对地理空间的再现,而是人们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解释。而对空间的解释,直接关系着对这个空间的使用和占有方式=现代殖民帝国兴起于欧洲“地理大发现”。伴随着对地球空间的重新理解,帝国也开始了对新空间的占取和利用.因此,16-19... 地图不是对地理空间的再现,而是人们对地理空间的主观解释。而对空间的解释,直接关系着对这个空间的使用和占有方式=现代殖民帝国兴起于欧洲“地理大发现”。伴随着对地球空间的重新理解,帝国也开始了对新空间的占取和利用.因此,16-19世纪代表性的欧洲地图作品,不但是殖民帝国新地理知识的体现,也是其殖民权力和帝国意识形态的体现.本文从地图切入,讨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国际法权力的空间机理.从开拓商路到占领殖民地,现代帝国的兴起伴随着早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传统帝国不同,现代殖民帝国源起于对地理空间的新认知,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塑空间秩序的行为。全球空间被整体纳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资本主导的生产-运输-消费链条中,形成相互关系和等级次序同时,为这种秩序辩护的欧洲国际法也在地理空间的重塑过程中诞生和发展15世纪后兴起的欧洲地图学则是这一系列变化最为鲜明的视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 地理学 殖民主义 帝国主义 国际法
原文传递
重思长时段历史研究中的社会科学方法
2
作者 罗祎楠 徐晓宏 +4 位作者 张泰苏 王利平 刘永华 凌鹏 《新华文摘》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张泰苏:我想先大致谈谈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尤其是它对于长时段宏观历史的意义。关于理论的意义,有强弱两种不同的提法。先从“弱提法”说起: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从非常不完美的库存史料中尽量还原历史真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历史时... 张泰苏:我想先大致谈谈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尤其是它对于长时段宏观历史的意义。关于理论的意义,有强弱两种不同的提法。先从“弱提法”说起: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从非常不完美的库存史料中尽量还原历史真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地点来说,文字记载的保存是极不完整、不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方法 还原历史 长时段 提法
原文传递
帝国、国际法与区域国别研究新视野
3
作者 殷之光 李诚予 +8 位作者 王献华 章永乐 王维佳 吴义龙 雷少华 傅正 陈晓航 强世功 《东方学刊》 2023年第4期77-95,共19页
殷之光:主体性的发现作为一个连续四年参与暑期班的“老教师”,我每次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启发与激励。这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集合了一群具有共同问题意识的同仁,从诸多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相长的研讨而产生的结果。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 殷之光:主体性的发现作为一个连续四年参与暑期班的“老教师”,我每次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启发与激励。这是由于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集合了一群具有共同问题意识的同仁,从诸多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相长的研讨而产生的结果。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做这个行当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刚刚回国时,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回来。我说,在海外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始终有一种做客卿的感觉。我想,这种感受恰就说明了我们在课上曾经提到过的一个命题,即人是在时间与空间中游走的生命。我们对世界的思考,对自我的认识,都无法脱离时空维度而独立存在。也正是在这个命题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章永乐老师提出的“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问题”才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时空维度 四年 国际法 主体性 时间与空间 区域国别研究 新视野
原文传递
秩序与历史:文明的视野
4
作者 常安 欧树军 +5 位作者 刘晨光 阎天 潘妮妮 昝涛 丁耘 《东方学刊》 2023年第1期39-74,共36页
常安:在历史视野中理解现行宪法202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宪法学界有一些围绕现行宪法文本的讨论。我们惯常的宪法文本阅读方法是将重点放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认为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赋权法”和国家机构的“组... 常安:在历史视野中理解现行宪法202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宪法学界有一些围绕现行宪法文本的讨论。我们惯常的宪法文本阅读方法是将重点放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认为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赋权法”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法”,在此基础上讨论宪法的可诉性或司法审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文本 宪法学界 权利与权力 法的可诉性 司法审查 历史视野
原文传递
文明研究的视野为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重要的?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祎楠 刘晗 +4 位作者 戴昕 严海蓉 章永乐 渠敬东 《东方学刊》 2022年第4期92-112,共21页
罗祎楠:文明互鉴视野中的政治学研究如何进行政治文明研究?一种可能性是将“文明”视为研究的对象——即将文明对象化。研究者可以将某些国家地区具体的政治制度、风物综合起来,统一命名为文明。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将“文明”作为理解和... 罗祎楠:文明互鉴视野中的政治学研究如何进行政治文明研究?一种可能性是将“文明”视为研究的对象——即将文明对象化。研究者可以将某些国家地区具体的政治制度、风物综合起来,统一命名为文明。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将“文明”作为理解和研究世界的视角和学理路径。这种方式目前虽正方兴未艾,但必然前景光明。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历程来看,那些奠定性的经典作品实际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政治文明 对象化 文明互鉴 经典作品 视野
原文传递
冲突的是权力,建设的是文化——中美博弈中的“文化冲突” 被引量:1
6
作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6,共9页
中美"文化冲突"有四个表达层面。国际关系学者多从权力角度审视"文化冲突",但这只强调了文化的权力功能,没有涵盖文化的其他特质。文化是社会历史现状的内在表达,没有清晰的疆界,文化之间并不必然对立。文化是一种... 中美"文化冲突"有四个表达层面。国际关系学者多从权力角度审视"文化冲突",但这只强调了文化的权力功能,没有涵盖文化的其他特质。文化是社会历史现状的内在表达,没有清晰的疆界,文化之间并不必然对立。文化是一种主观的、灵活的、解释性的力量,既可以恶化冲突,也可以强化合作。文化可转化为权力,权力也改造着"文化"。"文化冲突"本质是权力冲突,因此不能指望以文化交流来消除冲突,更不能简单认为文化的外在传播体现了本国的软权力。但文化又是一种实在的力量,文化资源是公共性的,要让它成为实力,必须加强文化研究和建设,并与开拓性的政治实践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文化 "文化冲突" 现代化 民族-国家体系软权力
原文传递
叠加的东亚边疆精神史:“间岛”争端中的宋教仁、内藤湖南和申采浩 被引量:2
7
作者 《新史学(北京)》 2020年第2期-,共22页
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想象,从来是自然性与政治性兼备。近代以来,对"领土""疆域""边界""势力范围"的表述,刷新着帝国与民族国家时代人们对空间的界定。这些貌似客观的空间认知,背后是国家、... 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想象,从来是自然性与政治性兼备。近代以来,对"领土""疆域""边界""势力范围"的表述,刷新着帝国与民族国家时代人们对空间的界定。这些貌似客观的空间认知,背后是国家、族群乃至个人强烈的政治诉求,体现着特定时代的精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藤湖南 申采浩 间岛 空间认知 宋教仁 地理空间 政治诉求 势力范围
原文传递
作为历史中心的东北欧亚:理解东北兴衰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4,M0003,共13页
本文采用长时段视角考察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历史,将这个边缘地带看作欧亚大陆人类活动的一个中心区域,并探讨其独立于周边国家的内在历史动力。该地区的丰富历史遗产不应被任何一个当代民族国家垄断,相反,我们应该在广阔的地理、政治、经... 本文采用长时段视角考察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历史,将这个边缘地带看作欧亚大陆人类活动的一个中心区域,并探讨其独立于周边国家的内在历史动力。该地区的丰富历史遗产不应被任何一个当代民族国家垄断,相反,我们应该在广阔的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脉络中,恢复本地区的地方能动性。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数个王朝及帝国兴起于此地,使其成为早期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边疆地区在19-20世纪直接刺激了周边社会的民族和国家建设进程,成为域内国家走向"现代"的试验场。后冷战时代,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及俄罗斯都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多边边疆的地缘重要性。只有深刻认知东北欧亚的内在历史发展轨迹和结构,才能理解该地区的社会生态结构,也才能认识到单纯以经济为指标、市场为导向的边疆建设,其问题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欧亚 边疆 民族国家 全球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订制:资本时代的东亚画像--16、17世纪尼德兰制图学派中的中国与亚洲 被引量:1
9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8,共13页
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伴随着大航海及全球贸易的拓展,欧洲迎来了现代地图学的黄金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出自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为活动中心的尼德兰制图学派。在此期间,欧洲制图学家不但出版了第一幅以“中国”命名的地图,... 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伴随着大航海及全球贸易的拓展,欧洲迎来了现代地图学的黄金时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出自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为活动中心的尼德兰制图学派。在此期间,欧洲制图学家不但出版了第一幅以“中国”命名的地图,也不断扩充对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地图学表现。但地图学的发展、地图书籍的流行,并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积累的产物。在全球资本主义网络形成的年代,地图既是工具更是商品。尼德兰制图学派的兴盛,与印刷业在低地国家的繁荣、书籍市场的勃兴、制图学家的职业化,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活动息息相关。欧洲社会对亚洲空间的新的权力关系想象,亦由此展开。从地图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角度,可探究这一时期欧洲地图学发展以及欧洲对东亚的地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学 东亚 尼德兰制图学派 寰宇大观 地图集
原文传递
殖民者借地图塑造空间秩序
10
作者 《历史评论》 2022年第6期100-101,共2页
在帝国时代,地图和殖民特权紧密相连。地图史家约翰·布莱恩·哈雷指出:“和枪炮及战舰一样,地图也是帝国主义的武器。地图被用来推动殖民,土地在纸面上先于实际中被宣称占有,在这个意义上,地图预期了帝国。”围绕殖民资本主义... 在帝国时代,地图和殖民特权紧密相连。地图史家约翰·布莱恩·哈雷指出:“和枪炮及战舰一样,地图也是帝国主义的武器。地图被用来推动殖民,土地在纸面上先于实际中被宣称占有,在这个意义上,地图预期了帝国。”围绕殖民资本主义的需求,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图 帝国时代 布莱恩 殖民 16世纪 发展轨迹 塑造空间 紧密相连
原文传递
微观城市:多元权力结构下的日常
11
作者 冯乃希 +4 位作者 王笛 刘琪 李浩晖 杨涛羽 冯乃希(整理)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2年第2期298-325,共28页
2022年4月29日,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的宋念申、冯乃希召集并主持了题为“微观城市:多元权力结构下的日常”的圆桌对谈,邀请了澳门大学王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刘琪教授、香港大学博士候选人李浩晖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 2022年4月29日,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的宋念申、冯乃希召集并主持了题为“微观城市:多元权力结构下的日常”的圆桌对谈,邀请了澳门大学王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刘琪教授、香港大学博士候选人李浩晖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博士候选人杨涛羽,共同讨论中国城市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此文在六位学者的对谈基础上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 澳门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香港大学 多元权力
下载PDF
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的起源
12
作者 陈爽 丁悦 +5 位作者 王元崇 徐晓宏 张泰苏 张杨 张颖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2年第1期249-280,共32页
严飞:我们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八位老师,这里面有比较历史的学者,有比较政治的学者,还有历史社会学的学者,从阶级、政治、历史、文化、时间、地理、性别、种族等不同的视角来切入,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这一个... 严飞:我们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八位老师,这里面有比较历史的学者,有比较政治的学者,还有历史社会学的学者,从阶级、政治、历史、文化、时间、地理、性别、种族等不同的视角来切入,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这一个非常经典的学术话题展开讨论。无论是韦伯,还是李约瑟,都曾对这个话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引发了诸多后来学者的讨论:工业革命的爆发到底是历史偶发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起欧洲局部性事件,还是全球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学 现代资本主义 局部性 李约瑟 工业革命 学术话题 学科领域 全球性事件
下载PDF
我们在海湾采访
13
作者 胡锡进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 海湾国家 伊拉克战争
原文传递
中国需要多边外交
14
作者 《中国青年科技》 2001年第7期34-36,共3页
石春来:总的看来,我们国家这几年在多边外交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去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会议、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亚欧外长会议,都很成功。多边外交涵盖非常广,从联合国的,到区域的、次区域的,区域间的,都属于这个范围。冷战之后,... 石春来:总的看来,我们国家这几年在多边外交上的成就是很大的,去年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会议、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亚欧外长会议,都很成功。多边外交涵盖非常广,从联合国的,到区域的、次区域的,区域间的,都属于这个范围。冷战之后,旧的安全格局已不复存在,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亚太地区一些学者专家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边外交 国际安全秩序 全球化 国际环境 国际机制 双边关系
下载PDF
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15
作者 《海峡科技》 2000年第11期3-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发展 国际竞争力 发展速度 安全环境
下载PDF
华夏、诸夏与天下
16
作者 张杨 +7 位作者 蔡伟杰 郦菁 钱力成 孙砚菲 徐晓宏 严飞 殷之光 朱宇晶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1年第2期235-259,共25页
第一场全球视野下的帝国宋念申:欢迎各位老师和各位朋友,我是宋念申,现在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历史学系任教。我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为什么选择“帝国”这样一个主题。大致的背景是,我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日益发现历... 第一场全球视野下的帝国宋念申:欢迎各位老师和各位朋友,我是宋念申,现在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历史学系任教。我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为什么选择“帝国”这样一个主题。大致的背景是,我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日益发现历史学和社会学,特别是历史社会学之间有非常强的借鉴和刺激,两种研究模式的互动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兰大学 历史社会学 巴尔的摩 历史学系 全球视野 学习和研究 帝国
下载PDF
一位吉尔吉斯世界主义知识分子——由柠檬革命想起了艾特马托夫
17
作者 《书城》 2005年第4期68-70,共3页
90年代艾特马托夫思想上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他长期生活在他过去一心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直接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结交了大批的新朋友,这使得他从一个俄罗斯化的吉尔吉斯人最后变成了一个西方化的吉尔吉斯人。……
关键词 艾特马托夫 作家 吉尔吉斯 俄语 俄文 知识分子 柠檬 柑桔属
原文传递
在延边发现中国
18
作者 《文化纵横》 2016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面临日本海,在中国边疆中有着极其特殊的位置。中日俄朝四国的多边竞争和国力消长,一方面促使东北朝鲜人从异朝垦民转化成"朝鲜族";另一方面让延边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摇身一变为... 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面临日本海,在中国边疆中有着极其特殊的位置。中日俄朝四国的多边竞争和国力消长,一方面促使东北朝鲜人从异朝垦民转化成"朝鲜族";另一方面让延边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摇身一变为近代中国的主权边疆。正是立足于以上历史进程,本文作者深度解析了近代延边地区变迁背后中国/日韩的国家与民族构建,剖析其中思想与实践、压迫与反抗、冲突与妥协的多重矛盾,从而为理解中国的民族、疆域和东亚国家间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深度解析 朝鲜人 国家间关系 历史进程 龙兴之地 剃发易服 东疆 副都统 申采浩
原文传递
美国新闻发言人守则
19
作者 梁燕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新闻发言人守则 政治立场 保密意识 新闻了解 语言艺术 微笑
下载PDF
在寻访中体验二战
20
作者 《世界知识》 2005年第13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二战 历史事件 作曲家 演奏者 当事人 自身 彰显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