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小龙 王朝辉 +5 位作者 曹寒冰 佘旭 何红霞 包明 宋庆 刘金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5-1145,共11页
【目的】针对我国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旱地小麦主产区的... 【目的】针对我国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旱地小麦主产区的282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取样分析。将小麦产量分为高、中、低三组,分析了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调查农户冬小麦产量平均为3815 kg/hm^2,中、低产组分别比高产组低32%和57%(P<0.05);高产组籽粒平均含氮量较低产组低7%,但磷钾含量和茎叶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与高产组相比,中、低产组生物量分别低27%和50%,收获指数低5%和13%,穗数低15%和31%,穗粒数低19%和41%(P<0.05);地上部吸氮量低28%和51%,吸磷量低32%和55%,吸钾量低28%和50%(P<0.05)。低产组氮收获指数分别比高、中产组低5%和4%,磷收获指数低4%和3%,钾收获指数低13%和8%。高产组小麦的需氮量较中、低产组分别低5%和12%(P<0.05),需磷量没有显著差异;高、中产组小麦的需钾量亦无显著差异,但分别较低产组显著低5%和15%。高产组小麦的氮生理效率较中、低产组分别高4%和11%,产量分组间小麦的磷生理效率同样没有显著差异;高、中产组小麦的钾生理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较低产组显著高16%和10%。【结论】黄土高原旱地农户田块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由氮素营养不同引起的干物质累积转移、产量构成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变化是导致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旱地小麦产量差异的切入点在于氮素调控。基于作物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优化肥料投入,结合改进栽培,促进小麦干物质累积,提高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实现产量普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产量差异 产量构成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的旱地冬小麦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龙刚 黄明 +4 位作者 宋庆 苑爱静 李嘉华 邱炜红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0-2033,共14页
[目的]当前国内已有的小麦氮肥用量推荐方法,尤其是基于测土进行的推荐施肥方法,都存在取样量大、测试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的问题,难以被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小农户接纳与应用推广.为此,本文就一种至少2-3年有效的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进行研究.... [目的]当前国内已有的小麦氮肥用量推荐方法,尤其是基于测土进行的推荐施肥方法,都存在取样量大、测试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的问题,难以被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小农户接纳与应用推广.为此,本文就一种至少2-3年有效的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土壤降低环境风险为目的,建立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旱地小麦施氮量推荐方法,施氮量(kg N·hm^-2)=目标产量需氮量(kg N·hm^-2)×施氮系数(Nf).施氮系数(Nf)由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确定.应用这一方法在渭北旱塬冬小麦种植区6县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结果]基于有机质推荐氮肥施用量平均为161 kg N·hm^-2,比农户习惯施肥(平均为190 kg N·hm^-2)减少了15.3%;而相应的冬小麦平均籽粒产量为5817 kg·hm^-2,比农户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9.0%.此外,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基于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的经济效益增加了1451元/hm^2,提高19.3%,小麦收获期1 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降低了39 kg·hm^-2,显著降低28.3%.[结论]基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施肥降低了氮肥施用量并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施肥的环境风险,可在旱地小麦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推荐 旱地 冬小麦 有机质 施氮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