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鬼针草生物量分配与化感作用对大气温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瑞龙 韩萌 +3 位作者 梁笑婷 圆圆 苏贻娟 曾任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对温度升高做出积极地响应。文章研究了不同温度(22、26和30℃)处理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对温度升高做出积极地响应。文章研究了不同温度(22、26和30℃)处理对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三叶鬼针草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温度为22和26℃比30℃有利于三叶鬼针草种子的萌发。温度升高显著增加三叶鬼针草的株高、生物量和叶面积,三叶鬼针草幼苗增加对茎和叶的生物量投资。同时相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的化感作用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三叶鬼针草的生长,改变生物量分配模式同时增强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温度升高可能是促进三叶鬼针草入侵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未来全球气温变暖可能使其入侵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升高 三叶鬼针草 生物入侵 生物量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丛枝菌根菌丝桥介导的番茄植株根系间抗病信号的传递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丽君 圆圆 +5 位作者 曾任森 王瑞龙 魏晓晨 叶茂 胡林 张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5-1152,共8页
菌根菌丝桥是植物间在地下进行物质交流的通道,但它能否作为植物间地下化学通讯的通道来传递抗病信号则缺乏研究.本文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球囊霉在供体与受体番茄植株间建立菌丝桥,对供体植株接种早疫病病原菌茄链格孢菌,研究供... 菌根菌丝桥是植物间在地下进行物质交流的通道,但它能否作为植物间地下化学通讯的通道来传递抗病信号则缺乏研究.本文利用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球囊霉在供体与受体番茄植株间建立菌丝桥,对供体植株接种早疫病病原菌茄链格孢菌,研究供体与受体番茄植株根系间是否存在抗病信号的传递.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AMF侵染后的供体番茄植株再接种病原菌,其根系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脂氧合酶基因(LOX)和几丁质酶基因(PR3)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仅接种病原菌、未接种病原菌和AMF,以及只接种AMF的番茄植株.更重要的是,与供体有菌丝桥连接的受体番茄根系中PAL、LOX和PR3的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无菌丝桥连接、菌丝桥连接被阻断以及有菌丝桥连接但供体植物未接种病原菌的处理,3个基因最高转录水平达到无菌丝桥连接对照受体植物的4.2、4.5和3.5倍.此外,供体植株根系启动防御反应的时间(18和65h)比受体(100和140h)早.表明病原菌诱导番茄供体根系产生的抗病信号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到受体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菌丝桥 番茄 植物间通讯 防御反应 抗病性
原文传递
植物的诱导抗性及生化机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曾任森 苏贻娟 +3 位作者 叶茂 谢丽君 陈敏 圆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虫性和抗病性的最新研究发展,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虫害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在调节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诱导抗病的重要机制是产生植保素,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也能诱导植物抗病并且累积植保...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诱导抗虫性和抗病性的最新研究发展,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虫害诱导的挥发性物质在调节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诱导抗病的重要机制是产生植保素,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也能诱导植物抗病并且累积植保素.对植物自身抗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将为合理制定作物病虫害控制策略,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利用植物自身抗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是最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诱导抗性 生化机理 挥发物 三营养关系 植保素 菌根
下载PDF
植物挥发物介导的种内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仲享 圆圆 曾任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74,共9页
植物通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介导其与周围环境中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相互作用,从吸引传粉、种子传播媒介,到保护自己免受植食性动物、病原菌和寄生生物的侵害等。植物挥发物尤其是虫害诱导挥发物是... 植物通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介导其与周围环境中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相互作用,从吸引传粉、种子传播媒介,到保护自己免受植食性动物、病原菌和寄生生物的侵害等。植物挥发物尤其是虫害诱导挥发物是近 30 年来化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挥发物介导的种内与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主要概括了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征,植物挥发物在调控植物种内及种间、植物与昆虫、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级关系、以及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中的生态学功能,并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进行分析,总结这一领域尚未解决和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植物挥发物应用于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物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植物害虫天敌三营养级关系 生态学功能 有害生物防治
下载PDF
豆科牧草对4种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瑞龙 张墨溪 +3 位作者 圆圆 胡林 苏贻娟 曾任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7-2312,共6页
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白三叶、紫花苜蓿和毛苕子等3种豆科牧草新鲜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农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豆科牧草的茎叶按不同比例与土混匀后对水稻秧苗... 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白三叶、紫花苜蓿和毛苕子等3种豆科牧草新鲜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农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豆科牧草的茎叶按不同比例与土混匀后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体豆科牧草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毛苕子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50.8%;毛苕子对牛筋草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59.9%;白三叶对稗草幼苗茎的抑制率达54.3%。同时将豆科牧草的m(新鲜茎叶)-m(土)为1%和2%时,对水稻的苗高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3%时则抑制了水稻的生长。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的豆科牧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可有效控制稻田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化感作用 杂草控制
下载PDF
上海市某三级口腔医院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晓芬 华咏梅 +1 位作者 曹立群 圆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7期3484-348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级口腔医院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状况,为制订精准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9—11月在上海某三级口腔医院就诊的220例固定正畸患者,采用菌斑...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三级口腔医院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状况,为制订精准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9—11月在上海某三级口腔医院就诊的220例固定正畸患者,采用菌斑显示剂使菌斑染色,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计算,采用5度记录法采集和记录患者的正畸菌斑指数。分析不同特征的患者、口腔内不同位置、不同象限、不同牙位、不同形态的牙齿及牙齿唇(颊)面不同区域的菌斑指数差异。结果220例固定正畸患者的正畸菌斑指数为(1.58±0.66),范围为0.31~3.33。口腔内不同象限、不同牙位、不同形态的牙齿及牙齿唇(颊)面不同区域的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9.432、6.552、3.862、25.887;P<0.05)。不同性别、年龄、正畸时间的患者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5.681、3.159、2.947;P<0.05)。磨牙与其他3种形态的牙齿相比较,菌斑指数最高;下颌牙的菌斑清除效果优于上颌牙;侧切牙、托槽左右侧弓丝下区域、托槽龈方的近中和远中邻间隙区域的菌斑清除状况不容乐观。结论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状况不容乐观,应通过正畸菌斑指数的采集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正畸 牙菌斑 青少年 口腔健康 正畸菌斑指数
原文传递
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晓芬 华咏梅 +1 位作者 曹立群 圆圆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5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正畸患者235例,采用一般资料、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牙周健康指数,对...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正畸患者235例,采用一般资料、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采集牙周健康指数,对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得分为(73.07±11.57)分;菌斑指数为(1.41±0.45)分,牙龈指数为(0.42±0.38)分;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菌斑指数呈负相关,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得分与牙龈指数呈负相关。结论提高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将有助于降低牙周健康指数。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制订适合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维护患者的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口腔健康 自我管理 牙周健康指数 护理
下载PDF
苔藓和地衣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指示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琳璐 王中生 +5 位作者 周灵燕 马元屾 王志科 营婷 圆圆 徐卫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3,共7页
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具有各类生境分布的广泛性、小范围内个体/种群/群落分布的稳定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敏感性,在环境变化响应与指示研究中已成为重要工具种。目前对隐花植物的监测指标包括:(1)物种生物量、种类组... 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具有各类生境分布的广泛性、小范围内个体/种群/群落分布的稳定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敏感性,在环境变化响应与指示研究中已成为重要工具种。目前对隐花植物的监测指标包括:(1)物种生物量、种类组成及丰度指数等;(2)植株体内某元素积累量与环境含量间的相关性;(3)环境变化引起细胞代谢速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各种酶含量及活性等的改变;(4)整合环境因子与监测种的生理生态指标间的相关性,构建监测模型。但不同物种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生物监测工具种及相应的监测指标,构建合理的"污染物类型-监测工具种-监测指标"的监测体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物监测的可行性及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花植物 苔藓 地衣 环境变化 生物监测
下载PDF
链霉菌430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敏 蓝锦福 +3 位作者 冯敏妍 谢丽君 圆圆 曾任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5,共4页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的链霉菌430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通过溶媒萃取并利用各种柱层析手段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芹菜素、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并初步评价了化合物I—V...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的链霉菌430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通过溶媒萃取并利用各种柱层析手段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素、芹菜素、阿魏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并初步评价了化合物I—V的抑菌活性.生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0mmol/L槲皮素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荔枝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均有抑菌作用.浓度为10mmol/L的香草酸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结构鉴定 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瑞龙 翁洁 +4 位作者 圆圆 胡林 苏贻娟 张晖 曾任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45-2849,共5页
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对我国华南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华南地区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2.5,4.0,5.6)的模拟酸雨对三叶鬼针草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室外模拟酸... 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对我国华南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华南地区也是强酸雨分布区域。采用不同pH值(2.5,4.0,5.6)的模拟酸雨对三叶鬼针草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室外模拟酸雨喷淋三叶鬼针草,生物测定三叶鬼针草叶片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pH为4.0和5.6的酸雨处理后提高了三叶鬼针草种子的萌发率;pH为4.0的酸雨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苗高和生物量;而pH为2.5的酸雨抑制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同时,pH 4.0和2.5酸雨增强了三叶鬼针草叶片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酸雨胁迫可能通过促进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的生长和提高化感潜力而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三叶鬼针草 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毋子亭 崔红海 +1 位作者 徐素珍 圆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864-86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院于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36例。其根据患者的保乳意愿及保乳条件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行外科保乳手术治疗患者17例,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9例。两组患者定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院于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36例。其根据患者的保乳意愿及保乳条件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行外科保乳手术治疗患者17例,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9例。两组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并观察治疗效果。对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36例患者手术后均随访4~96个月,术后患者目前均存活,无瘤生存率85%。且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情况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乳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与其根治手术治疗疗效相同,且保乳手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乳房,故此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圆圆 《大众标准化》 2023年第7期166-167,170,共3页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直接面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及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且也会对事业单位挑选高水平人才、审查干部履历等相关工作的实施给...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直接面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及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且也会对事业单位挑选高水平人才、审查干部履历等相关工作的实施给予良好的辅助。结合人事档案信息事业单位可以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以了解,提升各类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化 规范化 标准化
下载PDF
利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番茄叶片中的信号物质水杨酸和茉莉酸 被引量:7
13
作者 圆圆 徐建峰 +3 位作者 梁笑婷 苏贻娟 谢丽君 曾任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6-1060,共5页
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是植物中重要的内源激素和防御反应信号分子,快速而准确地定量测定植物内源SA和JA含量非常重要。以番茄叶片作为材料,研究利用气相色谱(GC)同时测定植物内源JA和SA的含量。利用丙酮/柠檬酸(50mmol/L)(体积分数=7... 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是植物中重要的内源激素和防御反应信号分子,快速而准确地定量测定植物内源SA和JA含量非常重要。以番茄叶片作为材料,研究利用气相色谱(GC)同时测定植物内源JA和SA的含量。利用丙酮/柠檬酸(50mmol/L)(体积分数=7/3)和乙酸乙酯提取番茄叶片中的JA和SA,提取液经N2吹干后用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甲酯化,然后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进行收集,正己烷洗脱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进行检测,梯度升温程序为60℃(1min)至250℃,15℃/min,250℃,3min。从样品中得到与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标准品完全吻合的色谱峰。该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同时测定植物内源的SA和J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信号分子 茉莉酸 水杨酸 甲酯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收集水稻挥发物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贻娟 王瑞龙 +2 位作者 叶茂 圆圆 曾任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不同萃取头萃取到的水稻诱导挥发物的异同,为研究植物挥发物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用茉莉酸甲酯处理水稻,分别用3种萃取头: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μmPDMS和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水稻的... 【目的】探讨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不同萃取头萃取到的水稻诱导挥发物的异同,为研究植物挥发物提供方法依据。【方法】用茉莉酸甲酯处理水稻,分别用3种萃取头: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μmPDMS和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水稻的挥发物。用GC-MS和GC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在萃取水稻挥发物的总量、成份和组成方面的异同,并与动态顶空收集法(DHS)收集的挥发物成份相比较。【结果】在同样条件下,100μm PDMS萃取的挥发物总量和种类最多,7μm PDMS最少。SPME法与DHS法获得的挥发物组成类别相似,但有些组分不同。【结论】不同萃取头对水稻挥发物的萃取效率和选择性是不同的。用SPME法研究水稻等植物挥发物,需根据目标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萃取头。SPME法与DHS法在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分析中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挥发物 固相微萃取 动态顶空收集法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24例梗阻性肾盂积水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新晖 李晓 +3 位作者 圆圆 徐爱民 陈锦州 张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在病情危重复杂梗阻性肾盂积水(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4例病情危重复杂或全身情况差的梗阻性肾盂积水(脓)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置入8 F猪尾导管外引流(造瘘)的临床资料,根据造瘘引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在病情危重复杂梗阻性肾盂积水(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4例病情危重复杂或全身情况差的梗阻性肾盂积水(脓)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置入8 F猪尾导管外引流(造瘘)的临床资料,根据造瘘引流后病情决定是否二期手术或放置猪尾巴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 24例29侧肾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及时解除梗阻,外引流通畅,术后效果满意,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重复性较强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对病情重、体质差患者为缓解病情或二期手术起到很好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盂积水(脓) CT引导 经皮肾穿刺造瘘 引流术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昕宇 张真 +3 位作者 张早立 圆圆 曾任森 卢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 【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门一级水平上2种大豆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不同大豆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根系微生物优势菌属组成无较大改变,耐盐品种根系中,根系促生菌(PGPB)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变形菌门为维持根系微生物多样性做出了最大贡献。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组的功能预测表明,耐盐大豆根际微生物在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等方面优于盐敏感大豆。【结论】盐胁迫下2种大豆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生改变,假单胞菌属是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大豆根系微生物的优势菌属,大豆根际的假单胞菌属或可成为盐胁迫下大豆栽培及土壤改良的可利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根系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假单胞菌属
下载PDF
超声双重造影在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平安 圆圆 +3 位作者 石秀英 刁杰 张小斌 闫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对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左右行超声检查,包括常规经腹超声与超声双重造影。以病理结果为...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对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左右行超声检查,包括常规经腹超声与超声双重造影。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双重造影诊断血流丰富的占比为90.80%,显著高于常规经腹超声的52.87%(P<0.05)。超声双重造影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93.10%(81/87),显著高于常规经腹超声的75.86%(6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常规经腹超声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47,P=0.000),超声双重造影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0.899,P=0.000)。结论超声双重造影是判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有效诊断方法,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可重复性高,效果优于常规经腹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浸润深度 T分期 超声双重造影 常规经腹超声
下载PDF
磷酸化STAT3蛋白与胃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圆圆 李晓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磷酸化STAT3蛋白(p-STAT3)与胃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6月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p-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意义的研... 目的系统评价磷酸化STAT3蛋白(p-STAT3)与胃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6月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p-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意义的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1307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STAT3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HR=2.38,95%CI:1.89~3.01,P<0.00001),其与胃癌分化程度(OR=3.08,95%CI:1.92~4.93,P<0.00001)、TNM分期(OR=2.87,95%CI:1.75~4.71,P<0.0001)、淋巴结转移(OR=2.53,95%CI:1.35~4.73,P=0.004)、远处转移(OR=0.17,95%CI:0.09~0.36,P<0.00001)、浸润深度(OR=2.74,95%CI:1.66~4.53,P<0.0001)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OR=0.97,95%CI:0.74~1.27,P=0.82)、年龄(OR=0.75,95%CI:0.53~1.06,P=0.10)、肿瘤大小(OR=0.76,95%CI:0.55~1.05,P=0.10)均无相关性。结论p-STAT3蛋白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及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对胃癌的发展起调控作用,可能作为预测胃癌的一个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STAT3蛋白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META分析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孟令娟 贾晓辉 +2 位作者 圆圆 丁鑫鑫 高琳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6期3592-3596,共5页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AG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5-11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73),2021年12月-202...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干预模式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拟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AG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5-11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73),2021年12月-2022年5月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n=73)。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TTM干预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行编制的CAG检查依从性评估表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AC检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干预模式能够改善CAG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CAG检查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跨理论模型 焦虑 抑郁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两种酒精灌胃方案诱导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昊 李宁 +3 位作者 圆圆 王博 龚志强 杨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5期2420-2422,共3页
目的:筛选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方法:通过白酒灌胃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依据两种灌胃方案分成两组:一种固定10ml/kg的剂量灌胃,称固定酒精灌胃组;一种以7ml/kg剂量灌胃为基础,每2周按2ml/kg递增,称梯度酒... 目的:筛选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方法:通过白酒灌胃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依据两种灌胃方案分成两组:一种固定10ml/kg的剂量灌胃,称固定酒精灌胃组;一种以7ml/kg剂量灌胃为基础,每2周按2ml/kg递增,称梯度酒精灌胃组。两组大鼠灌胃的酒精平均剂量相等,总量相当。实验期间记录大鼠的死亡情况和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肝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8周后,两种方案均诱导大鼠肝细胞肿胀和脂肪组织沉积等病理变化,体重增长受到抑制,血清ALT、AST、TG、TC及肝脏MDA升高,肝脏SOD降低(P<0.05),提示出现明显肝损伤。与固定酒精灌胃组比较,梯度酒精灌胃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肝脏MDA升高,肝脏SOD降低,且酒精敏感死亡率低。结论:梯度酒精灌胃模型优于固定酒精灌胃模型。梯度酒精灌胃模型相对固定酒精灌胃模型更适合用于酒精性肝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和防治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酒精灌胃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