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被引量:44
1
作者 杨洪滨 姜洁 《中国医药》 2017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荧光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DR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眼底荧光造影(FFA)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DR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进行FFA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造影后的不良反应;于造影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于造影后采用简化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造影检查,观察组头晕、呕吐、发热、荨麻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2/60)比11.7%(7/60)、1.7%(1/60)比10.0%(6/60)、0.0%(0/60)比6.7%(4/60)、0.0%(0/60)比6.7%(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影后2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造影前[观察组:(30±11)分比(45±11)分、(31±7)分比(46±7)分,对照组:(39±9)分比(46±10)分、(36±7)分比(46±8)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影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分比(26±4)分、(19±4)分比(28±3)分、(19±3)分比(26±3)分、(18±4)分比(2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降低DR患者FFA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焦虑与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造影 全程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