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同一性状态量表的中文修订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顾雪英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为检验中文版职业同一性状态量表在中国青年学生中的信效度,并考察大学生和高中生职业同一性状态分布及差异,通过四轮施测对总计871名大学生样本和760名高中生样本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等值性检验并初步应用。修订后的... 为检验中文版职业同一性状态量表在中国青年学生中的信效度,并考察大学生和高中生职业同一性状态分布及差异,通过四轮施测对总计871名大学生样本和760名高中生样本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等值性检验并初步应用。修订后的中文版职业同一性状态量表(C-VISA)包含六个因子,分别为广度探索、深度探索、作出承诺、认同承诺、自我怀疑和职业灵活性,共计26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良好,效标关联效度良好;在大学生和高中生群体中具有跨年龄的等值性,可以区分达成、延缓、探寻性延缓、早闭、扩散和无忧扩散六种职业同一性状态。这表明C-VISA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大学生和高中生职业同一性状态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同一性状态 信度 效度 跨年龄等值
下载PDF
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凤琴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6,84,共7页
为探讨移情能力和道德特质启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词汇启动范式,通过阈上和阈下启动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阈上道德启动条件下,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不同,... 为探讨移情能力和道德特质启动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词汇启动范式,通过阈上和阈下启动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阈上道德启动条件下,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不同,并且高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更显著;在阈下道德启动条件下,不同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也不同,并且高移情能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道德启动效应更显著。结论:阈上和阈下道德启动对高移情能力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移情能力 启动效应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依赖或分离: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的关系
3
作者 乔亚兰 温芳芳 +3 位作者 佐斌 柯文琳 王晶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7,共8页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群体认同、动机意图、群际威胁和资源竞争。进行实证研究更精准地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在二者关系上的作用,采用多样社会认知范式和策略操纵结合的方法厘清二者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贬损 群体认同 群体威胁
下载PDF
对体胖者的社会性偏向:本土化视角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魏谨 谢志杰 +3 位作者 温芳芳 谭潇 佐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0-1197,共8页
通过三个研究从本土化视角探索人们对体胖者的社会性偏向特征。研究1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得了被试对体胖者的刻板印象内容;研究2使用情感温度计和AMP范式对“体胖者”的外显与内隐偏见进行了测量;研究3通过情境测量对比人们在不同生活... 通过三个研究从本土化视角探索人们对体胖者的社会性偏向特征。研究1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获得了被试对体胖者的刻板印象内容;研究2使用情感温度计和AMP范式对“体胖者”的外显与内隐偏见进行了测量;研究3通过情境测量对比人们在不同生活情境中对体胖者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中国被试对体胖者的刻板印象内容提名以高热情特质为主,刻板印象评价呈现低能力为主的特征;人们对体胖者没有外显偏见,但存在一定内隐偏见;社会生活情境中体胖者可能遭遇歧视,对女性体胖者的歧视程度更高。总体上,人们对体胖者的社会性偏向表现出复合性的本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胖者 社会性偏向 刻板印象 偏见 歧视
下载PDF
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及其行为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佐斌 +1 位作者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3-1003,共11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互动 群体身份 群际敏感效应 群体认同 内群体积极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